禅宗十牛图(1)
2015/5/23   热度:299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第一章 寻牛,发现足迹
1.寻牛
「茫茫拨草去追寻,
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
但闻枫树晚蝉吟。」
在这个世界的原野上,我不停地拨开高高的草丛寻找牛。沿着没有名字的河流,在远山崎岖的小路上迷失了。我精疲力尽,找不到牛。只听得夜晚森林中传出的虫鸣。
牛从来没有失落,有什么必要去寻找呢?只是因为与自己真实本性的分离,我无法找到它,在神思恍惚中我甚至失去了它的行踪。远离家园,我看见了许多十字路口,但哪条路是对的,我不知道。贪心与恐惧,好与坏,纠缠着我。
2.发现足迹
「水边林下迹偏多,
芳章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
辽天鼻孔怎藏他?」
在沿着河岸的树下,我发现了足迹,甚至在芬芳的草丛下面,我看见了它的足迹,在远山的深处,它们被发现了,这些足迹并不比一个人向着天空的鼻子更能隐藏。
领悟教导,我看见了牛的足迹。于是我懂得,就像许多餐具由一块铁铸成,无数的实体是由自我的纤维组成的。除非我分辨,我怎么能看出真实与不真实呢?我还没有入门,可不管怎么说,我认出了途径。
我们开始一场不同寻常的朝圣。《十牛图》是人类意识的历史中独一无二的东酉。真实通过许多方式被表达出来,但是无论你做什么,总是发现它还没有被表达出来。无论你怎么表达,它都躲闪着,它是捉摸不定的。它只是在和表述捉迷藏。你用于它的文字容纳不了它。就在你表达它的那一刻,你当下就觉得困惑,好像精华还是被留在后面,说出来的只是无关紧要的。《十牛图》为表达那不可表达的作出了独特的尝试。首先是有关这些《十牛图》的来历。
最初有8幅画,不是10幅,它们不是佛教的,是道教的。它们的起始不详。没有人知道它们是怎么开始的,谁画出了第一幅牛图。但在12世纪,一位中国禅宗的师傅廓庵把它们重画了一遍;不仅如此,他还增加了两幅画,8幅变成了10幅。道教的画到第八幅就结束了。第八幅是空,是无。但廓庵增加了两幅新的画。那就是禅对宗教意识的贡献。
当一个人踏上内在的旅程时,他离开了世界,放弃了所有挡住道路的东西,放弃了所有无关紧要的东西,那么精华就能被探索、寻找。他试着放下担子,那么旅途就会变得轻松些,因为旅途,这条旅途,通向那个高度,那个至高无上的高度——人类可能性的顶峰,最高峰。他离开了世界,他放弃了世界——他放弃了头脑,因为头脑是整个世界的起因。欲望的世界,占有的世界,只是外在的部分。内在的部分是意念。欲望的意念,贪求的欲念,妒嫉、竞争的意念,充满思想的意念,那就是种子。
一个人放弃了外在,一个人放弃了内在,一个人变得虚空——这就是静心的全部含义。一个人变得完全虚空。但这是结局吗?道家的图画终止于虚空。廓庵说这不是结局——一个人要回到世界,一个人要回到日常世界;只有那时那个环才圆满了。当然,一个人是全新地来的。一个人永远不会把旧的带来;旧的去了,永远地去了。一个人完全更新地,复活了,再生了,来了——好像这个人从来就没有去过;好像这个人完全清新而纯洁地来了。一个人回到了世界,一个人再一次在世界上生存,却是超越它而生存。一个人再一次变得平常——伐木,从井里打水,走路、坐着、睡觉——一个人变得完全地平常。在内心深处,虚空依然未经腐化。一个人在世界上生存但是世界不在你的头脑中,世界不在你里面。一个人不为所动地活着,像一朵莲花。
这两幅画把探寻者带回了世界,廓庵做了一件美不胜收的事。一个人来到日常生活;不仅如此,一个人带来了一瓶酒,醉了——在神性中沉醉——帮助其它人也沉醉,因为有许多人干渴,有许多人在探寻,有许多人在路上绊倒了,有许多人在深深的黑暗中。一个人因为慈悲回到这个世界。一个人帮助其它旅人到达。一个人到达了,现在一个人帮助其它人到达。一个人开悟了,现在一个人帮助其它人走向同样的目标。每一个人,所有的人都在探寻同一个目标。
道家的八幅牛是好的,但还不够;虽然美丽,但其中缺少了点什么。虚空是完全的,但还有一种完全要去获得。虚空是完全的,让我重复一遍,但还有一种完全要去获得。虚空在否定的意义上是完全的。你放弃了,这是否定的,但你还没有爱。肯定的还没有。不快乐去了,痛苦去了,但你还没有狂喜。你达到了静默,静默是美的,但你的静默还不是一种完成,它不是一种洋溢,它不是你内部存在的快乐舞蹈。
这里廓庵超越了道教也超越了佛教——因为两者都以虚空为结束,好像旅途走完了。你到达了最高峰,冷静、镇定、沉着。那么回到日常世界的意义是什么呢?但是如果你的静心没有成为慈悲,那么你的静心仍然多少隐藏着你的自我,那么你的静心仍然是自私的。
如果你不哭,如果你的眼睛不为别人流泪,如果你没有开始返回世界帮助被绊倒的人们,那么你的静心还不是宗教性质的。它帮助了你,你可能感觉极好,但除非它成为一种慈悲向各个方向洋溢。那棵树来到了一个停顿处,它还没有开花,树是绿的,健康的,外表十分美丽,但是没有花的树是不完全的。一棵没有花的树可以看上去很美但仍然要去获得。树必须开花,树必须让它的芬芳在风中飘散,那么它就能被带到存在的尽头。
廓庵把探寻者带回了世界。当然,他是完全不同了,那么世界自然也不会相同。他来到日常世界但他仍在他的静心之中;现在日常世界不会成为一种烦扰。如果日常世界成了一种烦扰,那么你的静心还没有完全。如果有任何事能够烦扰你,那么你的静心是一件强制的事情——你还在塑造你自己,你还在控制你自己。你的静心还不是自发的,它不是一种自然的流动。它还没有在你身上发生;你使它发生,所以才有回到日常世界的恐惧。
你将发现许多在喜玛拉雅山的桑雅生都滞留在第八幅牛图上——虚空、安静。他们没什么错,至多你可以说他们没什么错,但你不能说他们已经盛开,你不能说他们的芳香在风中飘散。他们的火焰还仅仅是为他们自己燃烧。这里面有某种丑陋。一个人可能不会马上看到它,但如果你想一想,你将看出这是利己。一开始利己是好的,不然你永远不会成长,但在最后,静心达到了一种真正的完整,顶峰,自我必须消失,利己必须消失。你应该与整体合而为一。
不仅如此——廓庵说一个人带着一瓶酒来。非常重要——一个人沉醉在神性中来了。一个人不仅安静,他舞蹈,他歌唱,他富有创造力。一个人不只是在一个洞穴中躲藏和逃避。一个人是那么自由,没有必要躲藏在任何地方。现在自由是一个人的品质。世界成为一种新的冒险。圆圈完成了;从世界回到世界;从日常世界开始,又在日常世界结束。当然,完全不同——因为现在你无心,所以日常世界就像安静的喜玛拉雅山一样的美丽;没有区别。人们干渴,你帮助他们,你给他们指路。
佛陀说当一个人成佛,达到的时候,有两种可能。或者他一直满足于他的达到,不向外运动,那么他就变得像一潭水——新鲜、清凉、安静,没有波纹,但是一池水,多少有点呆滞,不像一条河,流动着。佛陀用了两个词。如果你成了一池水,他把你叫做「罗汉」。罗汉意味着一个人达到了完美,但对他人毫不关心。他用的第二个词是「菩萨」。如果你的静心开出了慈悲的花朵,你成了一个菩萨;那么你帮助他人,你的狂喜被分享着。
廓庵画出了人的整个探寻的十幅画——人是一场探寻。他不仅是一个探寻者,他是一场探寻。从受孕的那一刻探寻就开始了。如果你问科学家,他们会说当一个男人和女人相遇,男人释放成百万的细胞,那些细胞开始向着女人卵子的某一处跑去。它们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但它们跑得很快。探寻开始了。它们是非常微小的细胞,但它们在寻找卵子。它们中的一个将会到达;其它的会在途中死去。它们中的一个将会到达卵子,将会在世上诞生。从那一刻起探索开始了,追寻开始了,探寻将一直持续,直到死亡。
苏格拉底濒临死亡。他的弟子开始哭泣;这是自然的,但他对他们说:「快停下,不要打扰我——让我探索死亡。不要打扰我!你们可以晚些再哭,我很快就去了。现在,让我弄清死亡是什么。我一辈子都在等待走进死亡这个现实的那一刻」。
他是被毒害的。他躺在床上看着死亡是什么,探究死亡是什么。于是他对他的弟子说,「我的脚开始麻木,但我还是同以前一样。什么也没有从我这里拿走。我对我的存在的感觉和以前一样完整。我的脚去了。」然后他说,「我的腿去了,但我还是一样。我看不到自己减少了什么,我还是完整的。」然后他说,「我的胃感觉麻木了,我的手感觉麻木了。」但他非常兴奋,狂喜。他说,「但我还是对你们说:我还是一样,什么也没有从我这里拿走。」然后他开始微笑着说,「这表明死亡迟早也会带走我的心——但它无法带走我。」然后他说,「我的手去了,现在就连我的心也沉下去了,在我的舌头变得麻木以前,这将是我最后的话。但是我告诉你,记住,这是我最后的话:我还是一样,完整的。」
这是对死亡的探究。从怀孕开始到结束,人是一场对真实的探究。如果你不探索真实,你就不是一个人。那么你就错过了。那么你最多看上去像一个人,但你不是人。你的人性只在表面而不在你的内心。不要被表像所欺骗:当你照镜子时你会看到你是一个人,那不能证明什么。除非你的探寻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你整个的能量都变成了探寻,你成为探寻,否则你不是一个人。
那就是人与其它动物的不同。它们活着,它们不探究。它们只是活着,它们不探究。没有动物曾经问:真实是什么?生命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在这里?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被注定了什么目标?没有树,没有鸟,没有动物——这片广大的土地没有问这个。这片辽阔的天空没有问这个。
这是人的光荣。他很渺小,却比天空博大,因为他有某种东西是与众不同的——探寻。甚至广阔的天空都比不上人那样的广阔,因为天空也许有一个尽头,但人的探寻是没有尽头的。这是一场永恒的朝圣——没有开始,没有结束。
这十幅牛是这场探寻的写照,我所称的人就是探寻。廓庵画出了图画但他并不满足。它们是美不胜收的图画,但他并不满足。真实就是如此,无论你做什么你仍不满足。这无法表达。于是他写了诗——来补充。首先他画了这10幅图画;觉得不满意,他写了10首小诗,画中缺了什么,他就尝试在诗歌中补充它们。他还是觉得不满意。于是他又写了10篇散文注释。我知道他一定仍然觉得不满意,但没有什么可做了。真实是博大的,表达是有限的,但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在此以前或以后再也没有人做过。
画是无意识的语言。它是可视化了的语言。它是儿童的语言。儿童用画面来思考,所以在儿童书籍中我们必须制作许多许多的图画,彩色的图画。文字很小,图画很大——因为这是引诱孩子们学习念书的唯一办法,因为他们只能通过画面来学习。原始的头脑用画面来思考。
那就是为什么像中文那样的文字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因为它们是象形的。文字没有字母;中文、日文、朝鲜文都没有任何字母——它们有数千幅图画。那就是为什么中文非常难学;一个字母把事情搞得很简单。而每一种事物就有一幅画!世界上有多少事物啊?
图画永远无法十分精确。它们只是给你一种暗示。比如,假如你必须用中文写「战争」、「打架」、「冲突」,那么中文有一个象形文字:一个小小的屋顶,屋顶下面两个女人坐着——那是「打架」。一个屋顶和两个女人!那意味着,一个丈夫和两个女人——打架。但这只是一种象征,一种暗示。
孩子用画面,用梦幻来思考。无论他想什么,首先他们总得把它可视化。所有的原始人都那么做。那是无意识的语言。你还在做它;不管你的语言表达力有多强,不管你变得多么善于理性的推论,在夜间你仍用画面来做梦。你越是原始,你的画面就越多色彩;你越是文明,你的画面就变得越来越少色彩。它们渐渐地变成了黑白的。
黑与白是文明的语言。彩虹是原始的语言。黑与白不是一种真正的语言,但我们倾向于所有受过亚里土多德的逻辑训练的人往往用黑与白来思考,好与坏,夜与昼,夏天与冬天,上帝与魔鬼——黑与白!没有其它的中间阶段。谁在上帝与魔鬼之间?——没有人。这是不可能的。看一道彩虹:七种颜色。黑色在一边,白色在另一边,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级一级的颜色极大的跨度。
整个生命是色彩缤纷的。用色彩来思想,不要用黑与白来思想。那是人性中所发生的最大的疾病之一。这种疾病的名称是「亚里士多德症」——它来自亚里士多德。你说:这个人是好的。你是什么意思?你说:那个人是坏的。你是什么意思?你说:这个人是圣徒,那个人是罪人。你是什么意思?你见过一个圣徒完全在他身上消失的罪人吗?你见过一个罪人完全在他身上消失的圣徒吗?不同的或许是程度,但不是那种黑与白。
黑与白的思想使人类变成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你说:这是我的朋友,那是我的敌人。但敌人可以在明天变成朋友,朋友可能在明天变成敌人。所以不同的最多只能是相对的,它不会是绝对的。
用色彩来思考——不要用黑与白来思考。
可视化是孩子们的语言,也是所有原始人的和无意识的语言。你的无意识也是用画面来思考的。
廓庵首先试用无意识的语言因为那是最深层的:他画了这十幅牛图。但他感到不满足。于是他写了10首诗作为补充,作为一种附录。诗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中间地带的:一座桥梁,一座迷雾环绕的岛屿,上面的一切既不在绝对的黑暗中,也不在绝对的光亮中——就是在中间的某处。那就是为什么散文及不到的地方,诗歌却能暗示。散文太表面了,诗歌在深层。诗歌是更为间接的,却又更有意味,更加丰富。
但廓庵还是不满足,于是他写了散文式的评注。
首先他写了无意识的语言,画家的语言,雕塑家的语言,梦幻者的语言;然后他写了诗人的语言,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桥梁——一切艺术的语言。然后他写了逻辑的、理性的和亚里士多德的语言——有意识的。那就是为什么我说这一尝试是独特的,没有其它人做过。佛陀用散文说话,蜜拉以诗歌吟唱。无名的画家和雕塑家做了许多事情——阿族陀、埃洛拉、泰姬陵。但一个人并没有把三件事做全。
廓庵是罕见的,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师父。他的画是卓越的,他的诗是卓越的,他的散文也是卓越的。一个人在所有方面,所有的意识领域里都具有如此杰出的天才是罕见的。
现在我们来看廓庵的诗:
寻牛……
在这个世界的原野上,我不停地拨开高高的草丛寻找牛。
牛是能量、活力和动态的象征。牛就意味着生命本身。牛意味着你的内在力量,你的潜能。牛是一种象征,记住那一点。
你就在那里,你也有生命——但你不知道生命是什么。你有能量,你不知道这能量来自哪里,这能量又朝着什么目标走去。你是那股能量,但你还是没有觉悟到那股能量是什么。你活着没有觉悟。你没有问基本的问题:我是谁?那个问题与寻找牛是同样的:我是谁?不了解这个,你怎么能活下去呢?那么整个事情都将是无益的。最基本的事是了解自己。但我们一直错失了最基本的,我们一直在为琐事操心。
我听说过一件轶事:
一位正在筹备婚礼的年轻女士来到了即将举办仪式的宾馆;她忙着察看地方,指出饮料缸该放在什么地方,女演相该站在哪里,然后她对宾馆经理说,「在迎宾的队伍中,我母亲将站在这里,我站在她旁边,我的右边将会站上他叫什么名字来着?」
她把丈夫的名字给忘了!在生活中这样的事在不断地发生,你不停地安排着无关紧要的事,而完全忽视了那至关重要的。
你叫什么名字?那个你认可你自己的名字只是一个名字,它只是实用性的。任何其它名字都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你被叫做拉姆,你可以被叫做哈里,不会有任何不同。你真正的名字是什么?你最初的面目是什么?你是谁?你将造大房子,你将买大汽车,你将安排这个那个,当你死的时候你会在银行留下一个很大的账户——一切都无关紧要,从来没有真正地探索过你是谁。
牛意味着你的能量——你是那未知的神奇的能量,你的存在就出自那巨大的能量,它像一棵树在你内部不停地生长。这能量是什么——那就是牛的意义。
在这个世界的原野上,我不停地拨开高高的草丛寻找牛。
高高的草丛是什么?象征。诗歌用象征来说话。图画画出了象征,诗歌用象征说话。欲望就是那高高的草丛,你的牛在那里失落。那么多的欲望,把你拖向这边和那边。那么多的欲望!不断地激烈竞争:一个欲望把你拖向南面,另一个把你拖到北面。
在一所小学校里老师问道,「现在,谁能告诉我,在哪儿我们找得到芒果?」(mangoes)
「老师」,一个小男孩说,「女人去哪里,男人就去哪里」。(wherever woman goes-maoes.)
无论女人去哪里……男人不停地追随女人,女人不停地追随男人。整个生命就是追逐这个或那个欲望,什么也没有获得;只有被挫败的梦想,一大堆被挫败的梦想。回顾一下——你获得了什么?你奔跑着奔跑着——你到达了哪里?这些是高高的草丛。
金钱诱惑,权力诱惑——没有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追逐这些东西?我不停地跑着。事实上,因为整个社会在奔跑——孩子通过模仿来学习。父亲在跑,母亲在跑,哥哥在跑,邻居在跑,每个人都在跑——为了权力、声望、金钱,世上的东西。没有察觉到,孩子也被迫进人了生活的主流。在孩子能开始思考以前,他已经在跑了。
我们在学校里教导竞争,除此什么也没有。我们在学校里为孩子生命中更大的竞争作准备。在我们的学校,事实上除了一种排练什么也没有做:如何搏斗,如何治理你自己,如何把别人甩在后面,如何出人头地。但没有人问过最基本的问题:有什么意义?一个人为什么应该追求第一?当你到达顶点后你又将做什么?当你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之后,你将做什么?将怎么样来满足你?
这就好像一个人很渴,我们却把他放到引向越来越多的金钱的跑道上。他来了,艰苦奋斗,积攒了很多的钱,但这钱和他的干渴一点关系都没有。于是他忽然觉得沮丧。他说:金钱什么也不能做;但现在已经太晚了。
看看什么是你的内在需要,然后为它而工作,为它勤奋地工作,聪明地工作。但首先看看你的内在需要是什么。只有当你认识了你是谁,你才能认识内在的需要。
如果你能领悟你能量的品质,你将会领悟什么会使你满足。否则,不了解自己,一个人就不停地奔跑。这种奔波近乎疯狂。在路边停留一下,静一会儿心,想想你在干什么,你为什么要干。不要狂热地奔跑,因为奔跑会让你越跑越快。渐渐地,奔跑会让你无法停下来。你将不停地做这些或那些事;它会成为一种习惯。没有它你会感觉不到你活着。
我认识那些赚够了钱的人;现在他们可以退休了。事实上,他们在一生中一直在说,一旦他们赚到了这些钱,他们就退休。但是他们不退休。
我认识一个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多次与他在一起。每当我去到加尔各答,我就和他住在一起。他总是说,「我要退休了;现在我有了足够的钱。只是还有一些事要安排,留着事情不做完不好,然后我会退休」。
上次去我问他,「什么时候?你死后才会退休吗?你一直在说首先你必须把事情做完,可你一直在开始新的事情,所以它们永远做不完」。
他说,「不,现在我确定了一个时间,我会在10年以后退休」。
那时他是60岁。现在他死了。他努力工作,他像个乞丐那样活着,就希望有一天他将会享受。但当他有钱的时候,他被再多赚些,再多赚些纠缠着。
必须领悟一件非常基本的事情:这些东西不能满足你,因为他们不是基本的需要。一个人需要另外一些东西。但那些东西必须在你内部寻找;没有其它人能够为你指出方向。你在你的内在拥有你的命运。你在你的内在拥有蓝图。在你开始追逐任何东西之前,最基本的事情是闭上你的眼睛,找到与你自己,与你的能量和谐的调子,倾听它--无论它说什么,对你都是好的。然后你将会觉得满足。渐渐地,你将越来越走近你的旺盛,你的开花。
但人们害怕成为他们自己。人们非常害怕做他们自己,因为如果你试图成为你自己你将会变得孤独。每个人都是特殊而孤独的。如果你试图做你自己,你会觉得孤独。所以人们都追随他人、群体;他们与群体抱成一团。那里他们不觉得孤单……被包围着,这么多人在那里。如果你静心,你将会孤独,如果你为金钱而疯狂,你将永远不会孤独——整个世界都去往那里。如果你寻求上帝你将会孤独;但如果你寻求政治、权力,那么整个世界都在那里,你将永远不会孤独。
人们害怕孤独。人如果害怕孤独,他们永远不能了解自己,他们永远不会寻找牛。
沃尔特·考夫曼为某种始终存在,但从来没有一个词来描述过的恐惧,创造了一个名词。他把它称作「决策恐惧症」。人们害怕自己决定任何事情:「决策恐惧症」。他们让别人来为他们决定,他们不用负责。
你碰巧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或一个基督教家庭;于是你就让你的父母决定你的宗教。你的父母怎么能决定你的宗教?他们是谁,可以决定你的宗教?——这怎么能由出身来决定?他们的父母决定他们的宗教,如此这般;你将决定你孩子的宗教。
仿效——在深处有一种害怕自己作决定的恐惧。这种恐惧,如果是你自己决定,谁知道呢?——它可能是错的。让别人来决定要好些,他们知道得更多,他更有经验。让传统来决定,让社会来决定,让政治家们来决定,让牧师们来决定。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他人必须决定,那么你就可以免去作出一个决定的责任。因此人们不断地跟从他人,每个人都不断地丧失自己的个性。
有两种方法可以避免作决定。一是:让别人决定。另一个是:永远不作决定,只是随波逐流。两者是相同的,因为基本的东西是不担负作决定的责任。新生代选择了另一种方式:随波逐流。老前辈们选择第一种方式:让别人决定。你可能不让你父亲决定,但那并不意味着你将自己决定——你可能只是随波逐流。你可以干事情,无论发生什么……你会变成一根浮木。
在两种方式中探索是不可能的。探索意味着决定。探索意味着冒险。所以记住这个词:「决策恐惧症」。不要害怕,抛弃这种害怕。别人有谁可以为你决定?没有人可以为你决定任何事情。是的,他人可以帮忙,他人可以指路,但决定必须是你的——因为你的灵魂通过你的决定而诞生。
你变得越有决断,你就变得越来越完整。你承担作出决定的责任越多……当然,这是非常危险的,但生命就是危险的。我知道有许多误入歧途的可能,但必须冒这个险。有可能你会出错,但一个人通过错误来学习。生命就是尝试和错误。
我听说:在18世纪,法国有一批没落而有特权的贵族,一位贫困的学者被雇来教一名公爵后裔学几何。
那位学者费了很大劲为年轻的贵族讲解欧几里德的一条定理,但一停下来,年轻人就温和地微笑着说,「好人,我听不懂你的意思」。
学者叹了口气,把问题弄得更简单些,讲得更加慢一些,用一些更为初级的词,但年轻的贵族说,「好人,我不懂你的意思」。
学者最后绝望地叹息说,「哦,阁下,我对你保证,我所说的是对的」。
听了这话,贵族青年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答道,「可是你为什么不早说呢?那么我们就可以讲解下一条定理了,如果你保证,我做梦都不会怀疑你」。
可是生活不是什么人的话。它不是一条定理,它不是一种理论,你不能只是因为某某人权威般地说是如此就接受它。权威是一种诡计。在它背后你藏着你的恐惧。
你必须决定。决定可能是致命的,但没有其它的路。你可能误入歧途,但这没有什么错。走错路,你会学到些东西,你将变得丰富。你可以回来,你会为你走错路而高兴,因为有许多东西只有走错路才能学到。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去犯错误,就能够学到许多东西。只记住一件事:不要一次次地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宗教是由他人所决定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去探索了。你的父亲说:上帝存在。你母亲相信天堂和地狱,所以你也相信。权威,牧师,政治家说些什么你就信了。你在逃避;你通过信仰在逃避信任。信仰是信任的敌人。信任生命!不要相信信仰——避开它们!避开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你自己探索。你可能发现同样的真实。你会,因为真实是同一个。一旦你发现了它你可以说:是,《圣经》是对的——但不是在此之前。一旦你发现了它你可以说:是,《吠陀经》是对的——但不是在此之前。除非你经历了它,除非你本人成为它的观照者,所有的《吠陀经》和所有的《圣经》都是无用的。它们将加重你的负担,而不是使你更加自由。
在这个世界的原野上,我不停地拨开高高的草丛寻找牛。沿着没有名字的河流,在远山崎岖的小路上迷失了,我精疲力尽,找不到牛。只听得夜晚森林中传出的虫鸣。
探索是困难的,因为真实是不知的。探索是困难的,因为真实不仅是不知的一它还是不可知的。探索是困难的,因为探索者必须用整个生命为它冒险。
所以廓庵说:沿着没有名字的河流……如果你遵从经文,你是在沿着已经有名字的河流。如果你遵从某一宗教、一种教派、一所教会,那么你有一张地图,真实没有任何地图。不会有任何地图是因为真实是私人而不是公众的。地图成为公众的;它们是必需的,那样别人就可以跟从。在地图上,标出了高速公路,而不是小径;宗教是小径,不是高速公路。你不会作为一个基督徒,一个印度教徒,或者一个伊斯兰教徒抵达上帝。你作为你自己,真实的你而抵达,你无法跟从任何人的路径。
沿着没有名字的河流,在远山的崎岖小路上迷失,我精疲力尽,找不到牛。
探索中会有那么一刻一个人感到精疲力尽。一个人开始想如果他从未开始他的探索会更好些。一个人感到如此沮丧,他开始妒嫉那些从来不曾为这样的事费心的人。这是自然的,但就在那一刻真正的探索开始了。
这种精疲力尽,这种辛苦,是头脑的。头脑觉得辛苦因为头脑一直快乐地遵从着地图。对于已知的,头脑一直是主人;对于不知的,陌生的,头脑完全迷失了。头脑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头脑感到辛苦,头脑觉得衰竭。头脑说:你在干什么?你为什么浪费你的生命?回去!到世上来,像其它人一样!跟随群体,不要自行其是。
所以,你永远看不到超出35岁的嬉皮。那时他们累了。那时他们开始考虑婚姻、成家和房子。那时他们开始规矩了。那时他们忘记了所有关于革命和反叛,所有那些胡闹。他们成为现状的一部分,疲劳了,衰竭了;事实上,后悔了,感到某种内疚。这一时刻会来到每个人的探索中。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如果你甚至在感到疲劳、衰竭和沮丧时还能移步;如果你还能移步向前向前,那么心识就终止了,静心的第一道光芒出现了。
第二首诗:
在沿着河岸的树下,我发现了足迹!
如果你继续,如果你不听从头脑和它疲劳、衰竭、这样那样的把戏—…头脑想拖你回去——到信徒,到群体。头脑想要你属于一个教派,属于一所教会,那么你就不必自己决定每一步。一切已经决定,一切都是现成的。你只需相信它。
在沿着河岸的树下,我发现了足迹!甚至在芬芳的草丛下面,我看见了它的足迹,在远山的深处,它们被发现了,这些足迹并不比一个人向着天空的鼻子更能隐藏。
头脑终止了。头脑对你说停止的时候,你继续向前,只有这时头脑才会终止;如果你不听从头脑,而你说:我将追寻,我将探索。如果你累了,你会停止。头脑将还会附着你一会儿。可如果你不听你保持冷静和淡漠,你的眼睛集中在那里的目标上,集中在牛上,你会发现足迹的。它们一直在那里,只是你过于杂念丛生,过于被头脑所遮挡。因此你不能看见那些微妙的足迹。
在沿着河岸的树下,我发现了足迹!甚至在芬芳的草丛下面—…·
我告诉过你高高的草丛代表欲望。现在,甚至在草丛下面,甚至在你同样的欲望之下,你发现了牛同样的足迹。你发现甚至在欲望下面也隐藏着神。甚至在所谓的「俗事」下面,你在追寻着超越这些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追寻越来越多的金钱,事实上他在追寻什么?——钱?如果他在追求钱,那么在某一点上他将会满足——但这个点永远不会来。他似乎在追寻别的东西。弄错了,在追求钱,他试图发现别的东西。他想变得富有……
让我这样来告诉你:一个追求金钱的人想变得富有,但他不知道富裕和有钱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富有意味着拥有生命所能够给予你的一切经历。富有意味着做一道彩虹,不是黑与白——而是所有色彩的聚集。富有意味着变得成熟、觉醒、有活力。
一个追求金钱的人是在追求别的东西;那就是为什么获得钱的时候,什么也没有获得。追求权力的人,事实上他在追求什么?他想成为神。在世界上,他说,如果你拥有权力你就能装成一个神。在他追寻权力的背后,隐藏着对神的同样的追求。所以当他获取权力的时候,他将突然感觉到无能和内在的虚弱。外表富有,内在贫乏。一个乞丐。
甚至在芬芳的草丛下面,我看见了它的足迹,在远山的深处,它们被发现了,这些足迹并不比一个人向着天空的鼻子更能隐藏。
那时人惊奇了:这怎么可能,我怎么会看不见这些脚印?它们就在我的面前!它们一直在那儿,就像一个人的鼻子。但如果你的眼睛闭上了或者被逮住了,那你就看不见。
我听说过一个趣闻:
在一个深夜,因为转了几个弯,一个人完全迷路了。
他在一座农舍边停下问路,「我到亚特兰大去朝这个方向对吗?」他问开门的女人。
「你朝哪个方向走?」
他不敢肯定方向,又试着问:「我的意思是说,我车灯所照着的那个方向对吗?」
「是的,先生」,女人说。「至少那两个红灯是指着方向就是」。
情况就是这样。你跑得越快,你就变得越胡涂。你的速度越快,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迷惑。渐渐地,你丧失了所有的方向感。你只是不停地从这儿赶到那儿。速度本身成为一种目标,就好像跑得越快,一个人就觉得他在抵达什么地方,所以才有速度的诱惑。这是一种神经病。
整个科技都热衷于把事情搞得越来越快。没有人问你到哪里去。在我看来,你的红灯正指着正确的方向。你背后的某个地方,你已经离开了家。在你存在的那个源头的某个地方就是你的家。但对你来说只有一件事是幸运的,那就是,无论你做什么,你都不会离家太远,因为无论你干什么都是一种梦游。
一个女人非常难过。她对医生说:「我的丈夫好像一直心神不定」。
「不要担心」,医生说,「我了解你丈夫,他走不多远」。
我了解你。你走不了多远——因为事实上,你只是在幻想着速度、走动、目标。你睡得很沉。这一切都只是发生在你的头脑中,而不是现实中。
因此禅宗说如果你准备好,在这一刻开悟也是可能的——因为你走不了多远。如果你的旅行是真正的旅行,那么瞬间的开悟是可能的。你必须回来。同样的距离你必须再走一趟。
你已经旅行了几百万世。如果同样的距离必须再行走一遍,那么开悟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开悟是逐渐的,那几乎是不可能的。禅宗说它必须是瞬间的:如果一个人睡得很沉在做梦,梦见他去了月球。但在早晨他睁开眼睛——他将发现自己在哪里?在月球上?他将发现自己在此时此地。月亮将随着梦幻而消失。
世界是一场梦。不是说它不存在,并非说它不是--世界是一场梦,因为你所想象的世界,只是你的梦而不是其它什么,因为你睡着了,没有意识,在睡眠中,走动着,干着事情。很幸运你走不了多远!你可以就在这一刻醒来。
以下是对第一段经文的散文式注释:
牛从来没有失落,有什么必要去寻找呢?只是因为与自己真实本性的分离,我无法找到它,在神思恍惚中我甚至失去了它的行踪。远离家园,我看见了许多十字路口,但哪条路是对的,我不知道。贪心与恐惧,好与坏,纠缠着我。
牛从来没有失落——因为牛就是你。牛是你的能量,它是你的生命。你的活力就是牛。牛从来没有失落,有什么必要去寻找呢?如果你能够领悟,就没有必要探索了。那个领悟就足够了。但如果那种领悟没有降临于你,那就需要探索。
探索不会帮助你达到目标,因为目标从来不曾失去。探索只会帮助你放下贪婪、恐惧、占有欲、妒嫉、仇恨、愤怒。探索只会帮助你放弃障碍,一旦障碍不在了,一个人在瞬间就会觉醒:我总是在这儿,从来没有去别的地方。
所以整个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反面的。这就像一个人用大理石制做一座塑像。他做什么?他只是把无关紧要的部分去掉,渐渐地形象就出现了。
有人问过米开朗基罗……他正在做一座耶稣的塑像——有人说:「你的创造是伟大的」。
他说,「我什么也没有做。耶稣藏在这块大理石里面,我只是帮助他被释放出来。他已经在那儿了,只是有超过了需要的大理石。有无关紧要的——我把那无关紧要的凿去。我只是发现了他,我没有创造他」。
事实上这块大理石是被建筑师丢弃的。在即将建造的教堂周围散步时,米开朗基罗问建筑师,「为什么这块大理石被丢弃了?」
他们说:「没有用了」。于是他把它拿走了——耶稣最美的形象之一从它里面出来了。
米开朗基罗总是说,「当我走在这块石头边上时,耶稣在呼唤我。他藏在石头里面说:‘米开朗基罗,来把我放了吧!’我只是做了反面的事。」
牛已经在那里。寻找的人就是探索。只是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在拥挤着你。寻找是反面的--放弃它们,你就发现你本身的所有光芒。
牛从来没有失落,有什么必要去寻找呢?只是因为与自己真实的本性分离,我无法找到它,在神思恍惚中我甚至失去了它的行踪。远离家园,我看见了许多十字路口,但哪条路是对的,我不知道。贪心与恐惧,好与坏,纠缠着我。
对第二段经文的注释:
领悟教导,我看见了牛的足迹。于是我懂得,就像许多餐具由一块铁铸成,无数的实体是由自我的纤维组成的。除非我分辨,我怎么能看出真实与不真实呢?我还没有入门,可不管怎么说,我认出了途径。领悟教导,我看见了牛的足迹。
领悟教导……佛,成百万的佛,在这个世上。他们都教导同一件事情。他们不能做其它的。真实是一个,阐述有很多。真实是一个——他们都在谈论它。现在,如果你试着领悟你将会辨认出牛的足迹。但你不是领悟,你试着跟从——那里你错失了。
跟从不是领悟。领悟是非常非常深的。当你领悟的时候,你没有成为一个佛教信徒。当你领悟的时候,你自己成了佛。当你领悟的时候,你不是成为一名基督教徒。当你领悟的时候,你自己成了基督。跟从将使你成为一名基督徒。领悟将使你变成基督——区别是巨大的。跟从还是「决策恐惧症」。跟从意味着:现在我将只是盲目跟从。现在我的决定不成问题了。现在无论你去哪里,我也去。领悟是:无论你说什么,我会倾听,我会静心。如果我的领悟出现了,与你的领悟一致,那我就跟从我的领悟。
老师是有帮助的,他们指示道路。不要依赖他们。跟从是一种依赖——那是出于恐惧,不是出于领悟。
一旦你成了一名追随者,你就迷失了道路。一旦你成了一名追随者,一件事是肯定的:你不再探寻。你会成为一名有神论者,你会说,「上帝存在,我相信上帝」。你会成为一名无神论者,你会说,「我不相信上帝。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在这两种情况下你都加入了一个教派。你加入了一种教条,一种教义。你加入了一伙人,一个群体。
探寻是独自的,充满危险。一个人必须单独前往。但那就是它的美丽。在深深的孤独中,只有在连一个念头也没有的深深的孤独中,神进入了你,或向你显现。在深深的孤独中,智力成为一种火花,一种光芒。在深深的孤独中,安静和狂喜包围着你。在深深的孤独中,眼睛睁开了,你的存在开放了。探寻是独自的。
我在这里做什么?我在试着将你们变成个体。你想成为一个群体的部分,你喜欢那样因为像一个盲人一样,跟从很方便也很舒服。但我在这里不是把你弄瞎。我在这里不是让你依赖我,因为那样的话我对你一点帮助也没有。我将允许你靠近我,但我将不允许你依赖我。我将尽一切可能让你领悟我,但我不会让你信仰我。区别是微妙的又是巨大的。保持醒觉,因为你的头脑往往会将一切责任抛在我身上。
那就是你说「我臣服了」的意思。那不是信任的臣服——它出于决策恐惧症,出于害怕,害怕孤独。不,我在这里不是让你的旅程舒适、便捷,因为它无法变得舒适和便捷。它必须是艰难的,它是艰难的,它是上坡。在最后的时刻,在最终被禅宗称为开悟的那一刻,甚至那时我也不会与你在一起。只是到门口的那一段我们可以作为旅伴。当你入门的时候,你单独进入。
所以在整个路途中我必须使你能够独行。我必须帮助你放弃恐惧,帮助你变得有决断。信任生命——不需要任何其它的信任。信任生命,它自发地和自然地把你引向终极,真实,神——或无论你怎么称呼它。
河流的生命是流向大海。如果你信任,你在河水中流淌。你已经在河流之中了,但你还抓着岸上一些已经死去的根不放,或者你正试图与水流搏斗。抓着经文,抓着教义、教条,不让河流带着你。放下所有的教条,所有的教义,所有的经文。生命是唯一的经文,唯一的圣经。信任它并让它带着你去海洋,去那终极的地方。
今天就到这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为什么?福报是自性里本有的,智慧也是自性本有的。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不知道什么是自性,这叫迷惑,智慧没有了,福报就没有了,那就得受苦受难。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