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杯对人生
2015/5/23   热度:174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有许许多多散落民间的小故事,信手拈来,就能引出一段经典哲理。
有位年轻人,因为某些事业上的不明之处而跑去请教一位得道高僧。
“我觉得自己一直在努力,从不曾放松过对业务的钻研,为什么就得不到老总的赏识呢?”年轻人还未坐定,就气喘吁吁地向高僧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高僧不说话,示意年轻人落座,并拎起茶壶开始为他沏茶。
“我的学历也不低呀,与办公室里的同事们比起来,我这个硕士起码应该算得上中高等了,可是为什么有几个连学位都没有的,反而能得到老总的重用呢?”年轻人继续提问。这时,愁眉深锁的他看到自己面前的杯子已经快满了,但高僧似乎还没有停止倒水的意思,还在一个劲儿往杯子里倾倒着开水。
“大师,大师,杯子已经满了!”年轻人慌忙提醒高僧,但是,高僧却依然没有停止手里的动作,任茶水溢出了杯子,并顺着桌子流淌开来,然后滴下桌沿。
年轻人手足无措,想找个新的空杯子接水,遍寻四处却没有;眼看着那杯水满当当的茶水越溢越严重,地上都快淌成一条小溪了,年轻人急了,一把端起那杯茶,“哗”地泼向了门外。
高僧暂停了手里的动作,笑眯眯地看着年轻人把杯子放回到桌子上。茶壶嘴再次倾斜,一线清水缓缓注入空杯子的刹那间,年轻人以掌击额,惊喜地叫了声:“我明白了!”然后冲高僧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而返。高僧在脚步轻快的年轻人身后颔首微笑,依旧一言不发。
年轻人悟到的道理其实很简单:杯子只有空了,才可以装水。同样的道理,只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只有空空的山谷才能传荡回声……每一个容器的价值皆在于它的“空”,“空”是“有”的可能与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空”是一种度量与胸怀。佛经里有“一空万有”,“真空妙有”之说,可见“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心就像是个口袋,东西装得少时叫“心灵”,多一点时叫“心眼”,再多一些叫“心计”,很多时叫“心机”。我们每个人做事情,大都是依心行动的,心里想要的东西越多,欲望越多,做起事来程序就越复杂,身心也就越疲累。佛学里提倡“不贪”,就是要我们学着放下诸多不必要的贪欲,让自己心性清静,去追求一种自然,适意,淡泊,温和的人生,这,与那首著名的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诠释的佛学精髓——“真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对“空”,我们还可以解读为“谦虚”。这种美德能激发人的进取心,在事业上达到更大程度的突破:它还能调整人精神的视力,使本来鼠目寸光的人看得高远,看到更多更美的新希望。上文提到的那位年轻人,或许就是自以为有了“半杯水”,所以才会自满,从而不思进取,对新事物更是少了应有的好奇心,目光也越发短浅,继而怨天尤人了。
相信那位年轻人回去后,一定会张开虚心的耳朵去聆听,敞开虚怀若谷的心去接纳,随时倒空他杯中的旧茶水,用空杯去迎接人生新的可能,并不断装下新的欢喜与感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