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观(15)
2015/5/23   热度:171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傅味琴
妄念要修止,修观要懂法义,佛教止观双运
提要:
·认识浅才叫浅,认识深才是深,始终如一才是成功的秘诀
·抄东抄西,都是别人的智慧,要开智慧就得修禅定
·悟的人才是真懂,学来的并非真懂
·方便不宜太过分,一听就会说,却不知西方在哪里
·佛法甚深,不讲清楚,就把法低级庸俗化了
·妄念要修止,修观要懂法义,外道修止,佛教止观双运
认识浅才叫浅,认识深才是深,
始终如一才是成功的秘诀
一般都反映我的讲课深入浅出。你觉得浅,是你认为你没有拿到深的东西,如果你认识到我讲的意义很深,你就不会说浅。但是世间上人都有这种习气,听得懂叫浅,听不懂叫深。可是你听不懂,这个课能起什么作用?要听得懂,能理解其中的深,这才是对的。以前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一天几个学生去看他,他正在洗手间剃胡子,学生问老师:“成功的密诀在哪里?”梅兰芳说:“天天刮胡子。”你也许会说,“这算什么话?天天刮胡子我会不懂吗?”“天天刮胡子”,浅的来说,就是天天刮胡子,深的来说,始终如一就是成功的秘决。
抄东抄西,都是别人的智慧,
要开智慧就得修禅定
“开发根本智”。要开发根本智不是光靠听讲还要修禅定。我从前在几个佛学院讲过课,有的老师讲课我也听过。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他讲课涉及的内容很多,所以他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备课。他很辛苦,也算一位好老师,可是他没有开智慧。你抄东抄西,那都是别人的智慧。
再举个例子,现在所谓参禅的,就这几个话头:“念佛是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即使还有别的,也没几句,全是从前人的话,这么长年代来,也没有悟到另外一个话头。从前这些话头那是禅师真正悟出来的。后人学来变成了口头禅、斗机锋,比谁的嘴唇皮最薄,谁最会讲。禅不在嘴巴上,禅是在心里。
悟的人才是真懂,学来的并非真懂
人们称唸佛最容易,其实还有比唸佛更容易的法门。我当年在佛学院,一位老法师来讲禅宗,他一只手指一伸,“喏”,叫大家回答啥意思。有个老居士举手表示,“我懂”,他是悟了懂的吗?因为他从前听过才懂,可不是参出来的。这么简单我一学也会,“喏”最方便,可是往往说的人也不懂,听的人也不懂。
方便不宜太过分,
一听就会说,却不知西方在哪里
唸佛法门是方便法门,别搞成了说的人也不懂,听的人也不懂。问他“阿弥陀佛啥意思”,有个地方解说,“阿弥”是一个人,“陀佛”又是一个人。还有个地方解说是“谢谢你”。问他西方在哪里,“西方就在西方”,或者回答你:“咱们这个娑婆世界往西。”等于没有讲。人世间说西方是根据太阳,太阳下去的方向叫西方。可是地球是在转的,你说这儿是西方,转过去了,西方还在这儿吗?“你说这个人往生了,怎么他还躺在床上?”“尸体怎么去?”那么什么东西走了?“不知道。”嘴上人人都会说,一听就会说,这也方便得太过分了。
佛法甚深,不讲清楚,就把法低级庸俗化了
学表面,学一言半句,这种方便没用的,否则佛为什么叫我们深入经藏?叫我们“愿解如来真实义”呢?当然学的人不懂可以理解,因为他在学嘛。问题是当师的、当法师的、当大居士的、当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讲讲清楚呢?佛法没有这么低级、庸俗、简单,佛法是甚深甚深,极其广大的。即使我们听法能够获取法上的智慧,学来的还是后得智,不是根本智。
妄念要修止,修观要懂法义,
外道修止,佛教止观双运
根本智要在禅定中开发,止住妄念了,还开发不出根本智,否则外道也能了脱生死了,也能成佛了。外道光修止,我们还要修观。观还不能观错,还要懂法义,这样观跟法义就合在一起了。要通过长期这样的磨练才能开发根本智。但是开发根本智以后,人头顶上也不会长出花冠来,那变成天人了,也不会长出两只牛角来。还是跟普通人一样,仅仅是他理解的法义很深,你听了他讲法才能辨别出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回向:我们做了任何的善事,都是有功德的,我们做回向就是自己愿意把做这个善事的功德,用到什么地方的意思。自己的发心有多大,功德就有多大,功德如同一滴水,我们要把自己的功德融入到更大的功德海中。我们做回向的时候,要学习普贤菩萨,将做任何善事的功德回向给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众生,这样就能最大化我们做善事的功德,我们有些人称这种回向为大回向,如果实在不放心,我们还可以做小回向,如可以将自己做善事的功德回向给自己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等等,先做大回向,再做小回向,这样做回向也是可以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