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是包容是超越


2015/5/23    热度:238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许多人认为的行为不亚于缩头乌龟或驼鸟策略,把头藏起来,天下就太平了。还有人认为禅是农耕时代的产物,现在不适用了。那会儿是自给自足的社会,一个人如果所求不多,只要有一亩地,一间破草房就够了。但现代社会不同,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性的社会,你不竞争就会落后,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会被社会所淘汰,落到没有饭吃的地步。这些忧虑应该说不是没有道理。初进禅门的人士也有如此困惑,好象一旦信奉了佛教,就要远离世俗生活一样。但是我认为这些人士对禅还是缺乏更深入的了解。

  禅的境界实际上并非逃避,而是包容与超越。举个例子说,现在大家都感到在学校中学习竞争很激烈。这种激烈的竞争气氛,迫使大家不顾一切地整天钻在书本里,不停地背呀,练呀,应付考试,求得高分。以至同学与同学之间都不再成为朋友,而是成为暗中竞争的敌手,可想而知长年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是多么厌烦学习,其身心是多么痛苦,孤独。在痛苦孤独中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重重压力。直到心力憔悴,精疲力尽为止。据报道目前我国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症,其中大学生中发病率有20%。这不能不令我们的家长老师们感到忧虑。而更痛苦的是那些患有这些症状却又无力自拔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

  我国现在在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更谈不上象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请私人心理医生。因此,这些困境要靠家长、老师,尤其当事人学生自己去化解。但是据我所知,目前从国外引进的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不仅没有治好原来的症状,反而造成了思想方面更大的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传统的修身养性的方法。在这其中,禅获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尤其在知识分子中间。我不能说禅是尽善尽美的方法,但我感到它确有一般心理学所无法比拟的效果。可谓是中国人发明的心理学,精神分析法。

  首先坐禅能迅速地调节人的身心。台湾圣严法师在他的《禅的体验》一书中,介绍了坐禅有十种方面的心理效果,如①意志力的坚固。②思考力的增进③情绪的安定等。还能治疗十二种疾病,如治疗①神经过敏②失眠症③肠胃疾病④高血压等。

  大家知道身心是不可分割的,实际上它们是全息的关系,身能影响到心,心也能影响到身。我以为中国文化的智慧就在于它发现了调节身体,特别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一个人心理人格的影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为什么会“远”,就是因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习俗中的缘故。因此中国古代的启蒙教育总是先教小孩的洒扫应对。禅宗佛教中则以戒定来调节人们的身体,从而达到养成坚定的毅力,顽强的人格的目标。

  身心的调节要双管齐下。在禅宗中,还要求大家在坐禅时,在未到地定中,仔细观察自己的念头的起动,分析我们行为的动机,找出我们之所以会身心痛苦的原因。通过观察思考,人们很快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欲望,一个总想出人头地,超越他人的欲望。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因此,我们的身心永远在苦乐之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了解到欲望这个无明之物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消灭消除我们的欲望。但是欲望是不可消除,不可压抑的,压抑只会导致我们身心的扭曲(精神分析学中有详细的论述)。

  这时禅的智慧表现为“莫污染”三个字。这可谓中国古代禅师对禅的独特贡献。

  莫污染,使我们的身心处于一种平静清静的状态。更关键的是,随时一句莫污染,它就象咒语一般(象净土宗中的佛号),可以及时地打消我们心头的疙瘩,心灵的波动。使我们的身心迅速回到“零位”,身心处于一种开敞,恬适的状态。犹如电脑或电子计算机一样,一按清除键,顿时屏幕上乱麻样的数据曲线一并消失,从头开始!

  一个处于现代社会环境中的人,如果能经常告诫自己“莫污染”或“空”。那么我们的身心会很快回到冷静的状态。在这种“零位”状态,我们会更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实力在那里;那些是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对过往的不可挽回的错误不再去想它;我们现在应干什么?再用学习的例子来说明,这时当事人便会宏观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不再陷于无益的自卑烦恼中。而且他也将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求高分,求职业,学习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你看那些古今中外的学者科学家,他们对学习抱着多么浓厚的兴趣啊。这样学生便会充满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对成功和失败也不再抱着患得患失的心理。

  你看禅包容了一切,也超越了一切。难怪历代文人学士都喜欢习禅。我们知道许多科学的发现是超时间,超空间,超阶级的,比如1+1=2,无论在哪儿、谁用,什么时候都是正确的。同样,禅也是超时代的,只要这个星球上还有人类存在,它永远也不会过时。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般若经》上一再跟我们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为什么还要坚固执着“我”?诸佛菩萨为什么敢讲真话?他“无我”。换句话说,他没有利害,所以他讲真话。我们凡夫起心动念,头一个就有利害,所以明知故犯。明知故犯是愚痴、是无明,我们的损失太大了,所得到的利益太小了。我们损失大在哪里?明心见性损失掉了,你看看这个损失多大!所以我们如果真正知道利害得失,你肯定会随顺佛陀教诲。现在的社会,妄语成了风气,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如果要想在这一生成就道业,一定要永离妄语,否则的话,我们就决定脱离不了六道轮回!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