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的幸福
2015/5/23   热度:344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什么是禅?如何去落实禅?其涵义之博大简直让我感觉任何想用几句话来概括清楚的努力都是苍白的。二祖慧可断臂求法,请求达摩大师为他安心,当他“觅心不可得”时,大师也已“与汝安心竟”了。对于这个公案,历来有很多解释,但是在那一刹那,内心的宁静肯定是一个核心。二祖去寻找自己内心时,已舍掉了对其他事相的执着,从纷繁复杂的意识活动背景中解脱出来,此一念即禅念。
我习禅多年,始终只能算是爱好者,对于真正的禅法,尚不得其门而入。有句话叫“禅悦为食”,禅是破执,离执、去执、无执,由此而“外离诸相,内心不乱。”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感受、喜悦的感受。然而,怎么让自己安住在此愉悦的境地?我想,对于我,摒弃外缘,不是仅在屋里打坐参禅,还要在具体做事上陶冶自己的心性才行。《四行观》讲,一是理入,二是行入。在行动上体味那份直心,哪怕是刹那之间,都让人非常幸福。
力行的快乐
去年我参加了一耽学堂公益组织,在我的家乡山东滨州发起成立了义工小组,开展宣传、弘扬传统文化的义教活动,每周末义务带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家对这一活动意义的认识,在每周末,我给参加活动的义工们开了个“传统文化巡礼”的讲座,讲座的内容从了解传统各家文化开始。我先选了两部经典,一是《黄帝内经》,二是《金刚经》。接下来,依次准备学习儒家的《大家》、《中庸》,道家的《道德经》等。
在活动刚开始和一耽学堂总干事长逄飞通电话时,他很肯定我的一句话,我说,没多想,干就干了,老想,总成不了现实,走出去,不就行了。但随着活动的举办,我越来越体会到,哪怕是这么一点小事,能不能坚持下去,也是要考验意志力的。
刚开始,这个公益组织就是我和我的学生两个人。我们第一堂课,也仅来了 3 个学生,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我们两个互相鼓劲,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咱也坚持。去年冬天,有一次,冰天雪地,我学生问我,还去上课吗?很可能这种天气,孩子们不来了。我说还是去吧,万一孩子们去了呢。我的住所离上课的地方颇有一段距离,我骑着自行车去上课,路上寒风刺骨,车子链条又断了,我就把车放在一家商店门口,打出租车赶到了教室。那天,我是领着一个孩子学习的,回来后,我为自己庆贺了一下,我说,坚持的感觉真好!
我想,一个真正的禅者,他的生活不是卖弄机锋、表现幽默为用。 真正的受用,是唯求心安,事事尽心。“久居芝兰之室,不闻其香,久住鲍鱼之肆,不知其臭。”习气跟自己时间久了也就习以为自然了,不易被察觉。当无所求地去做一件事时,这件事本身对自己就是一个考场。没去做,觉得没什么难的,当去坚持完成时,发现内心的毛病、习气都会浮现出来,那就拿出来,晒一晒自己的内心。战胜那些妄念,这应该算一种修行,也算是融利已于利他之中吧。
打死心头火
张九成去拜访喜禅师, 讲道:“打死心头火,特来参喜禅。” 禅师道: “缘何起得早, 妻与别人眠。”张大怒失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制伏嗔心妄念绝不是嘴上说说了事,具体事上考验得住,才算能定。
对于这一点,儒释道大德之论述是一致的。儒家之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又说:“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道家全真派祖师王重阳说:“凡打坐者,非言形体端坐瞑目合眼,此假坐也。真坐者,须要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名静坐。”(《重阳立教十五论》)而禅门祖师六祖慧能讲:“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直成净土,名一行三昧。”(《六祖坛经》)此即古德所谓:“担水搬柴皆圣法,洒扫应对尽通玄”之意。
当公益活动正处在蒸蒸日上的时候,“烦恼”也接踵而至。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我们公益的背后肯定有其他企图,现在不收费,将来也肯定会收费等等。
说实话,当这些发生的时候,我一度觉得自己很委屈。有一次,当送走了一位来访者,我差点落了泪。坐在沙发上,抬头看到自己写的慧能大师的《无相颂》,反复念叨着:“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即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破烦恼过,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内心忽然觉得豁然开朗。一切烦恼的产生,是因为自己内心还有执着的东西。这时候,不向外寻原因,搬弄孰是孰非,反向内求,反省自己。反问自己,离执禅定是不是做到了时时、秒秒须臾不离,持之不失。
反省,是不可缺少的要门。陈年往事、无明心垢,不彻底清除,触到机缘,仍然会跳出来夺去快乐,就是“有漏”。这么去要求自己,烦恼起来时,正好是给“打死心头火”提供了一个机会呢。当这么去观想,烦恼也随之少多了。
舍之幸福
六度首先就是布施。因为六度都是为度人各方面的毛病而设的,贪心首当其冲,所以以布施来度贪吝。其实,如果从舍上来讲,那涵义是极其广泛的。 很多人喜欢讲“舍得”这个词,有舍有得。而以得为目的舍,却是不如法的。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皆舍,舍到最彻底的时候,把“我”也舍掉,把“法”也舍掉,二障除掉,彻底清静。舍得彻底,才是“无余涅 磐 ”。
在同参加活动的义工座谈时,我归纳了当义工的十大原因。 我对大家讲,每个人,习性所致,从出生始,一直是处于索取之中,而没有想到过真正以不求回报之心去给予别人。这样内心就失去了平衡,很多心理问题就由这个失去平衡的心灵产生。索取过度,不堪重负的心灵之塔就会倾覆。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当义工,实质是对自己心灵的重建。
在发起这项公益活动之时,正是我自己生活最困难的时期。我和我的学生路晓东把自己口袋里仅有的钱投到了这项公益事业之中,在报纸做广告、印宣传品、购买教学设施。有位听课的家长见了很感动,拿出一些钱来表示要让我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我也把它放在了公益小组,买成了电视、影碟机等教学用品。每次上课前,我都认真备课,争取让讲的内容既准确,又生动、富有趣味性。我对义工们说:“咱要不断革新我们的教学,虽然我们是公益的,但教学内容的精彩程度一定要好过收费的。”
对于此,包括我自己的家人也并不理解和支持。 他们说:“你能到超市排队买便宜鸡蛋,少用些精力做公益,挣些钱不好呀?” 我说:“既然做了,就一定争取做好,我不管结果如何,但该尽的力一定要尽到。”
我们的坚持没有白费,我们的学堂逐渐发展壮大了,更多的人参加到了义工队伍中来。人们也逐渐对我们的教学投以信任的目光。
现在是社会的转型时期,人们的很多良知被功利心所淹没。 我说, 咱们做义工,人家感到奇怪。 咱们就先做,做一个榜样,等再有人出来做公益,大家不就不奇怪了嘛。 也许那些当初看你奇怪的人也会去做。真诚地给予别人,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以赤子之心融化人们相互间敌视戒备的寒冰。虽然是小事,却也不平常。
《维摩诘经》上说:“虽行于空,而植众德本,是菩萨行;虽行无相,而广度众生,是菩萨行;虽行无相,而现有受身,是菩萨行。”
我觉得,禅对于我来说,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在生活中体味禅,滋味无穷。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要忏除业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业障?乱心是业障,妄想是业障,烦恼是业障,忧虑是业障,牵挂是业障……如果心上没有这些,业障就统统消除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