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经藏:在繁杂万端的生活中修行 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2015/5/23   热度:432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许多学佛修行的居士们,在思维上犯着一个毛病,那就是以为学佛是出世间法,生活是世间法;学佛是个人的修持,家庭是全家的生活,这些全是两回事。事实上,学佛与家庭、与生活,原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事。因此,我们来谈谈如何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年余前我在《菩提树》杂志上看到过一幅漫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漫画中画着一位老居士,手持念珠,坐在蒲团上,念佛打坐。一个小孩由门外伸头进来,喊道:“爷爷,外面有人找你。”老居士怒容满面,叱责孙子道:“你没有看到我在打坐?”
“打坐”坐到这个程度,不坐也罢。打坐,是修行的方式之一。其实所谓“修行”,无非是修正我人“行为”上的缺失,我人身、口、意三方面常有的缺失,在身行者为杀生、偷盗、邪YIN;在语行者为虚诳语、粗恶语、离间语、杂秽语;在意(心)行者为贪婪、嗔恚、愚痴,三者之中,以意(心)为本,身行、语行,只不过是执行意(心)行的命令而已。所修行重在修心,如果不能改掉嗔恚习气,如何能口不出恶语呢?如果不能修心,坐烂十个蒲团又有何用呢?
修行,简单的说,就是修正我人行为上的缺失,而修正行为缺失原本就在日常生活之中修正,离开生活,何来的修行?所以六祖慧能大师有偈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似觅兔角。
佛法原来就是在我人生活中,离开生活,离开世间,何处去觅佛法呢?
学佛是自做学起,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而做人的基本原则——如诚信、宽恕、公正、慈悲等信条是不能变更的;如果一个人懈怠放逸、无惭无愧,做人的条件尚且不够,如何有学佛的资格?所以印光大师说:“欲学佛祖,须先取法圣贤。倘躬行有玷,伦常乖舛,尚为名教罪人,何能为佛弟子?”
佛是佛陀的略称,指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佛陀是人格圆满的圣哲,学佛就是学佛陀圆满的人格,我们必须自日常生活中改正缺失,修正行为,才能趋向学佛之路。
在家居士学佛,不是一个的事,是全家人的事——个人的生活不能与家庭生活隔离,所以佛法不但要生活化,更进一步要家庭化。佛法家庭化,仍然是自日常生活中做起。中国人重视伦常,伦常是人伦的常道。印光大师在与丁福保居士的信中说:“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趋向,良以佛教赅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
他信中又说:“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份。”
或者有人说:印光大师是读儒家书出身,他是自儒家伦常立场而说的,佛经上未必这么说。其实不然,佛经中也是这么说的。《无量寿经》有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
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相对”的世界中,长短高低、大小方圆是相对,而夫妇父子、兄弟朋友也是相对,既是相对,就有互相对待的人际关系,而我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只知要求别人,不知反省自己”。父亲要求儿子孝顺,如果父亲不慈爱,孩子会孝顺吗?丈夫要求妻子温顺,如果丈夫性格粗暴,妻子单方面温顺得起来吗?胡适博士写过这么一句:“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你要别人怎么对你,你先怎么对待别人,如果只要求而不付出,那就是“我执”与“我见”在作祟,家庭中的一切纠纷、争执,“我执”与“我见”是根本的原因。
上面一段话,简单地说,无非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已,有趣的是,佛经上也有意义相似的话,《四不坏净成就经》中说:“若有欲杀我者,我所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杀彼?作是觉已,受不杀生戒。不乐杀生,如上所说,我若不喜盗于我,他亦不喜,我云何盗他?是故持不盗戒。不乐于盗,如上说。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云何侵人妻妇?是故受持不邪YIN戒,如上说。我尚不喜为人所欺,他亦如是,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语戒,如上说。”
如果套用上面格式,也可以说:“我若不喜他人骄慢于我,他亦不喜,我云何骄慢于他?我若不喜他人于我恶言相向,他亦不喜,我云何恶言于他……”推之于一切细节皆然。尤其是应用在家庭生活方面,最为适用。
佛教家庭化,要由“自我”放弃执著与我见,要由“自我”主动付出与奉献,去影响、感化你的父母、妻子、儿女,以至于兄弟姊妹,你不必先存有所收获之心,但天长日久,潜移默化,你的家庭气氛会有所改变,不再经常地争执与冷战,渐渐地,气氛温和了、融洽了。当然,这只是初步。进一步,你可能把佛教杂志、浅显的佛经,或者故事式的、漫画式的佛书介绍给家人看,最终的目的是使家人都成为正信的佛教徒。
一个佛化家庭,有几本佛经是值得一读的,1932年,戴季陶居士曾委请欧阳竟无居士,编辑了一本《在家必读内典》,这本书收辑了十五种经,其中男子必读的经是《父母恩重难报经》、《大方便佛报恩经?孝养品》、《佛说孛经》、《演道俗业经》、《善生经》、《十善业道经》、《优婆塞戒经》;女子必读的经是《鹿母经》、《银色女经》、《玉耶女经》、《长者法志妻经》、《七女经》、《月上女经》、《优婆夷净行法门经》;而男女共读的是《四十二章经》。
一个佛化家庭,如果能全家吃素,当然最为理想;如果做不到,最低限度做到厨房不杀生。不杀生,不是指杀牛杀猪、杀鸡杀鸭(在现代社会中,也根本没有人在厨房中杀这些东西,一切到超市中买现成的),而主要是不要在厨房中烹炸鱼虾,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投入油锅中,于心何忍?我们与其残害数十百生命煎一盘鱼虾,不如吃一盘猪羊肉,残害的生命少一点。当然,这是一种不彻底的慈悲,但在目前这种杀业惨重的社会上,不彻底总比完全不慈悲略好一点。
佛化家庭是家庭中每一分子都要恪尽其分,尤其是做父母的,更要尽到父母的责任。目前社会上青少年犯罪率增加,由斗殴、吸毒,到飙车抢劫,使人有“人间何世”之感!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俗语“言教不职身教”,父母以身作则,本份做人,家庭中不至出太大问题。
种一株花也要尽心培育,何况养一个儿女?如果父亲忙于赚钱应酬,母亲忙于打牌享受,这就是父母失职。一个家庭主妇打牌应酬、不顾家庭,固然是失职,就是专门参加佛教活动,跑道场而忽略家庭,同样是失职。学佛要自本份做人学起,要自端正家庭学起,要在繁杂万端的生活中修行,要在融洽和睦的家庭中修行;反此道而行,一切都是缘木求鱼。把佛法融入生活,融入家庭,进而净化社会,建设人间净土,这才是我们修行者努力的目标啊!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境随心转,我们心怎么变,外头境界怎么变。心好,看到每个人都是佛菩萨;性情不好,看到每个人都是冤亲债主,都看不顺眼。其实外头没有变化,变化在起心动念,就是一个觉、一个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