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大智:默然无声、不立文字的意趣
2015/5/23   热度:180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六祖惠能做了五祖弘忍的接班人,神秀很不服气,一天,他对得意弟子志诚说:“你聪明足智,我派你到曹溪去听惠能讲法,看看他到底哪儿比我高明。不过你不要让惠能知道是我派你去的。”志诚欣然受命,翻山越岭半个多月,终于到了曹溪。他不通报来处,坐下就听惠能讲授佛法。志诚不听则已,一听顿时感到心明神悟,肃然起敬,向惠能施礼,说:“我从神秀法师那儿来,在神秀法师那里听不明白的法理,经您一点拨,就开悟了。”
惠能听后说:“原来你是个探子啊。”志诚说:“未说时是,说了即不是。”——我既然说出来了,就无所谓探子不探子了。
禅宗认为真理、智慧也—样,是不可言传的,佛的真正智慧在每个人的白心中,智慧是不能、也不必用语言来表达的,“不立文字”成了“禅”的一种境界。“无言之智”向来被古今中外的智者所推崇。
据说,释迦牟尼涅槃六百年后,有个六十岁的人皈依佛教,这人就是胁比丘。他能言善辩,使不信佛的马鸣愤愤不平,因为马鸣那时很有辩才,自许能破—切言论。—天,马鸣带着弟子去见胁比丘,说:“一切言沦都可被击破,要是我驳不倒你的沦议,我甘愿斩头谢罪。”胁比丘听了,一声不吭。
马鸣见状说:“原来你徒有虚名啊。”就带着众弟子洋洋得意地离去。走到半路上,马鸣猛然有所醒悟,说:“糟糕,胁比丘比我聪明多了,我已经输给了他。”弟子们大惑不解,问为什么这么说。
马鸣说:“我主张一切语言都可被击破,这不明摆着告诉人家,我说的一切言论同样是可被击破的吗?胁比丘一声不吭,反而让我无从下手辩驳他,输的是我而不是他啊!我该回到他那里,斩首谢罪。”
不过,胁比丘并没有要马鸣的头,而是让他剃发出家入佛门。“无言之智”同样体现在维摩诘身上。在《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记载,文殊师利带领许多菩萨去探望生病的维摩居士。他们对入不二法门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文殊菩萨说:“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离诸问答,是为人不二法门。”说毕又问维摩:“居士,我们大家都谈了各自的见解,请问您对此有何高见?”这时,一向“辩才无滞”的维摩诘却“默然无声”,不发—语。文殊见状,赞叹说:“您不用语言文字,才是真正懂得什么是入不二法门。”
“不二法门”这个词现在多用来比喻唯一的门径和独—无二的方法。在佛教里原意是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修行方法。鸠摩罗什说:“有言于无言,未若无言于无言,故默然之论,论之妙也。”而流传在民间谚语中的“沉默是金”,其中旨趣和佛教“无言”的“不二法门”没有什么两样。陶渊明有诗证:“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白居易亦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都表达了贤人智者对“无言”之智的共识:真正的智慧,只有靠自己的心灵去领悟,这就是“默然无声”、“不立文字”的意趣。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如果要真正达到究竟圆满,一定要发心自度度他。佛经里面讲的“度”,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帮助的意思。我们要自己生活过得幸福美满,必须别人也要幸福、也要美满;如果别人的生活很艰难、很困苦,我们自己过得很幸福,幸福里面会有灾难。中国古人讲,“一家饱暖千家怨”,你生活富裕,其他的人生活很困苦,贫富对立,人家会嫉妒你、仇视你,甚至于来盗窃你、来杀害你,你怎么会幸福美满?此可知,幸福何在?美满何在?于是我们就了解,佛给我们讲的有道理,我们帮助自己脱离贫穷困苦,也要帮助一切众生脱离贫穷困苦,这个世间才会幸福美满。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