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禅风的演变(一)
2015/5/23   热度:177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一、参禅的根器
我们讲参禅,首先必须确定参禅的根器;也即是说,哪些人适合参禅,哪些人不适合参禅;焦桐可以做琴,不可以做栋梁,楠木可以做栋梁,但不可以做琴。八万四千法门,对八万四千根机,如果根器不相投,学法就不可能会有成就。
参禅的根器,从什么地方去看?应具备什么性向、气质才可以参禅呢?
(一)从动机上来看
学法,最要紧的是动机,所谓因正果圆,如果因地不真,便会果遭迂曲。
有些人参禅,觉得禅很玄、很妙,他要作一个很玄、很妙的人,所以去参禅,像这样的人,因地便不正确。禅虽然很妙,但它是一般的,而非特殊的,并无神秘可言。如果为了追求奇特、神秘而参禅,动机不正,学禅便会走偏,一旦走上谈玄说妙之路,便会自生障碍而脱离实践。
如果有人对佛法、对禅怀著一种神秘感,为了要发掘神秘,获得神秘,或者要突破这个神秘而来参禅,像这样的动机,显然不正确;真理既是一般的,特殊的就绝不是真理。鸡有两条腿,有没有三条腿、四条腿的鸡呢?有,但那是怪鸡,是特殊的鸡;特殊的就不是一般的,就不具备普遍性、真实性和永恒性。所以,探求神秘,追求玄奥,不是参禅的正因。
还有一些人参禅,是为了摆脱烦恼,这样的人参禅不会成功;因为当他烦恼的时候,就想到了禅;当他快乐、不烦恼的时候,便把禅忘掉了。像这样,绝难打成一片,不会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也不会参到桶底脱落,得个透澈的了悟。
另有一些人参禅,是基于功利主义。人生本来很苦,没有一个人从生到死,得到过完全符合他主观意愿的环境和遭遇。既然每个人都活得不如意,活得无奈,都有或多或少的烦恼,于是到了莫可奈何的时候,他便追求奇迹,希望得到神秘的力量;他参禅、他学佛,是希望得到佛天的保佑,可以升官发财,万事亨通。佛法不讲信者得救,更不是恶势力。正法是廓然大公的,佛菩萨绝不是贪官污吏──你供养他,他就保佑你,你不供养他,你就倒楣,正法绝对没有这样的事。所以,抱著功利主义的思想去学佛法,动机不正,因地不真,虚伪的因,必得幻灭的果。
以上所举,皆非真正学禅的动机,也不是参禅的正因。
真正参禅的人,要发无上心,使生命有了寄托,使自己的真理智抬头,让自己的真情感扩张;在理智上,希望到达不疑之地;在生命上,希望得到心灵的完全净化,发掘出存在的真实和生命的真义,把捉住生命的永恒。因为真实的都是永恒的,当你证得真实的时候,你就会摆脱生死,赢得生命的究竟解脱。自己解脱了,立下度脱广大有情众生的宏愿。如此发心,才是学禅的正因,有了正因,必定获得正果。
(二)从修行态度上来看
有些人把禅当作生活中的兴趣之一,而非唯一的兴趣;有些人把禅当作生活中的调味料,多少有那么一点点潇洒飘逸之感就好;有些人把禅当作谈话的资料、文字的游戏,藉以排遣生活中的无聊。像这样的态度,学禅断然不会成功,因为禅是绝对的真实,与虚伪绝不相应。也有些人把禅当作沽名钓誉的工具,表示自己会禅就很清高,像这样的违背了平等法,学禅自然也不会成功。那么,究竟什么人学禅才会成功?抱著什么态度才会成功呢?
佛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如果我们把全部生命、理智和热情,投注到一个目标上,使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点上,就会绽放出智能的花朵;也即是说,你必须把禅当作唯一的兴趣、人生唯一的目标,才会有成就。如果把禅当作兴趣之一、目标之一,便不可能有成,最多只能摸到边缘,因为你的态度只是浅尝辄止,便绝不可能到达大澈大悟的境界。
为什么说学禅应该是唯一的生活兴趣,而不是说生活准则?因为种种事实证明,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兴趣很重要,缺乏兴趣,便流于僵滞、枯燥。
王冕是个放牛的孩子,荷花画得很好。爱迪生唯读过两年书,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
王冕画荷,没有丝毫功利思想;发明之王爱迪生,他研究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兴趣使然。如果爱迪生没有画图的兴趣,你下个命令说:给你三个月的时间,给我画一幅长江万里图,画不出来就枪毙你;那你枪毙他十次,他也画不出来。如果你叫王冕造一个木牛流马,给他三年的时间,他三十年也造不出来。所以兴趣很重要。
我们如果对禅有了一种很自然的兴趣、心态和向往,把禅视为生命,视为生活的源头活水和归宿,学禅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兴趣会使你欲罢不能,如果离了禅,就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就会觉得生命没有理想、没有意义、没有寄托、没有归宿,具备这样的态度,学禅一定会成功。
文人、诗人、艺术家也是一样,兴之所至,锲而不舍,久之,一如十月怀胎期满的产妇,想不生都不行。所以我说:如果你喜欢打麻将,干脆以牌王为目标;你喜欢下棋,就以棋王为目标,不必去学禅,凡事皆成于一,败于二三,精神分散,意志不集中,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
古人参禅,十年、二十年如一日,禅门典籍上事实俱在。这些人一见祖师,三言两语便开悟了,就好像是熟透了的苹果,一碰即落。他们并非天生的圣人,都是历经长时的修习,如青原、南岳……皆是修养深厚,深入三藏,然后于祖师启发之下桶底脱落。所以,若是没有崇高的兴趣,缺乏集中的心意,便没办法学禅。
(三)从学禅的资质和禀赋来看
有些人天生就很敦厚,吃了亏反而高兴,帮别人跑腿,还沾沾自喜,好像占了便宜,做了一点实际贡献。有些人一天到晚算计别人,占了便宜才高兴,吃了亏就烦恼。有些人天生好像就有用不完的精力和热诚,一天到晚精力充沛,兴趣盎然,没事看蚂蚁搬家,能瞧上两小时,摸摸盆景,能修理几十分钟,像这样的人禀赋很厚。有些人则是情感冷漠,意志消沉,百无聊赖,好像活得很不耐烦。
学禅,须要极大的精力,须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须要百折不为所屈的毅力,须要很高的智慧,绝不是情感冷漠、意志消沉、百无聊赖、毫无生趣的人所能胜任的。必须是禀赋敦厚、热情洋溢、忠厚踏实、择善固执的人,绝非一般世智辩聪之流,一如达摩大师所说:无上大法,绝非小德、小智、轻心、慢心者所堪承当的。
摩诃般若就是大智慧。大智能和小聪明毫无关联,聪明人不一定有智能,而大智能的人不一定有小聪明,所谓大智若愚。聪明是分别心的产物,大智慧是生命的本态,是根本智、自然智、无师智,是永恒的真正自我。分别心生的小聪明只顾到私利,大智慧就是把全生命、全心力投入,这种投入不是有为法,而是自然的反应。所以,大智慧是远离分别心的;分别心只是小聪明,小聪明和大智慧绝缘。分别心只会给你带来烦恼和增加记录惯性,根、尘相对产生的虚妄执著,只能覆盖真如。所谓真如,就是如真的本性。
学佛法最根本的课题,即是自我突破,自我突破以后,就突破了一切。如何突破?有个基本的方向,要确认真理是原本如此的。因此,真理只能发现,不能创造,人可以发现法则,创造机器,却不能创造真理。
真理既然是原本如此的,那就不要从语言、文字堆里去找,因为原本没有亿万计的银河系、太阳系和这个地球,没有生物,没有人,连人都没有,哪里有语言和文字?禅宗不立文字,因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思想是没有声音的语言,如果执著这些东西是实有,便被其缠缚、障碍,而发掘不出真理来。所以,要往前看,往远看,最初的即是最后的,最后的即是最初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把全生命融入真实里,然后再浮现出来,那时候,你就知道,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物我一如,自他不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为什么要转境?因为境界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境界不是真实的。你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是转境界了。根本智现前,心清净了,就是真正可以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转境界就叫消业障,如果我们会念佛,声声佛号都能转境界、消业障。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