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心


2015/5/23    热度:367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五祖寺方丈见忍法师

  如何发心这个问题,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属“普贤行愿”品,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求生净土,学佛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学好,能不能成就的重要课题。

  世尊49年说法,可谓“千经万论,处处指归”,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帮助我们解脱生死帮助我们觉悟人生;帮助我们求生净土。弄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念佛就能真正起作用。

  如何发心这一课题,对念佛人,对修行者,对信众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记住。古人常讲:修行人初心是道,非常重要,有人说:“学佛三天,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这话就是针对发心发愿而言的,为什么学佛三天,佛在眼前呢?原因是我们在初学时,兴趣最高,抵住了习气毛病的干扰。故而能够时刻感受到佛的加持,感受到龙天对我们护持,感受到诸佛菩萨的加被,天天与佛同在。

  那么,为什么以后离佛越来越远了呢?原因就是在念佛的过程中我们懈怠了,没有发大愿,没有发长久之愿,没有发不退心之愿。

  “普贤行愿”品就是要我们象普贤菩萨一样发大愿,并且所发大愿在无量劫中都不退持,我们才能成就。

  佛菩萨是怎样教我们发愿的呢?佛菩萨为了佛法的存在和流传,多生累劫,做什么呢? “剥皮为纸,析骨为杆,刺血为墨,抄写经卷如须弥之山”。

  你们想一想,我们今天读的这些经书,是一切菩萨用这种方式留下来的。这些经论是如来妙法,是彻底觉悟人生、解脱自己的最好的方法。一切菩萨有授意:让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众生都能得闻妙法。

  今天,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殿堂给大家讲发心发愿问题呢?我就是要让大家感受生死无常:生死其实只在呼吸之间。我的左边是红色的延生牌位,是表示还健在的亲人的;我的右边是黄色的牌位,是表示已往生的父母的。往生的父母,他们有的已经成佛,已经成菩萨;有的下三途,还在地狱受苦。

  已经成佛成菩萨的,今天,他们会来加被我们,护持正法。还在三途,在地狱受苦的,他们也会来这里,闻到殊胜妙法,得以超脱、超度。

  《普贤行愿》是华严经的精髓,是导归极乐世界的重要一品。处处指归,归到哪里呢?归到阿弥陀佛。

  古德把世尊49年的经文作了比较,发现了一个问题。什么叫“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归到哪里?这个问题最后归到极乐世界,归到阿弥陀佛。

  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一位菩萨不赞叹阿弥陀佛。

  按照世尊讲的方法去做,我们精进修学,老实念佛,弘扬正法,确实有收获。有哪些收获呢?我告诉大家:福报天天增长,认识我的人,见过我的人都知道,十年前到现在,我的福报增加了多少?按照他老人家讲的方法去做:1、福报天天增长;2、智慧天天增长; 3、辩才天天增长。

  我们在解释皈依的时候,讲得很清楚,你们在这里皈依的是三宝,不是皈依见忍法师。是见忍法师给你介绍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以后,你们对妻子、儿女、丈夫、公公、婆婆、亲戚朋友、领导,一切众生都要把他们当作父母一样,当作佛菩萨一样去恭敬、去看待、去尊重。

  你们有没有做到啊?我还说了一句话,如果没有做到的话,你千万不要说我是见忍法师的弟子。

  我们为什么要把牌位立上去才能叫佛,才能往生呢?我们现在就做菩萨,现在就做佛不好吗?所以,《普贤行愿品》教我们现在就做菩萨,现在就做佛的。用禅宗的话说“当下即佛”。

  让我们现在就做佛。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欲是诸苦之因”,活在这个世间,我们为什么这么苦?原因就是欲望。我们要是把欲望放下,那就没有苦了。有欲望得不到,苦;得到之后放不下,更苦。欲,这个字是祸害之根,自性里没有这个东西,清净心里也没有这个东西。欲,细分贪瞋痴慢疑,这些都是欲。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