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修行,见性开悟
2015/5/23   热度:470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经文】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师又曰:‘见性是功。’”见到我们的真如佛性——缘起性空的真如本性,这才是功。
“平等是德。”见到了真如本性,发现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的时候,我们对一切法不再有任何的执取执著,这才是“功德”。
“念念无滞,常见本性。”一个念,从前念、今念到后念,都是“无滞”的。
《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里所说:“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念念相续”,这就是《华严经》的修法。
“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很多人在修禅法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相应,总要找到一个有所依法才能安心?因为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念念”——前念、今念、后念——之间的空隙都能不留贪嗔痴的余地。
“念念”之间“无滞”,“用即了了分明”,不用即安守本位,那就是真正的大用功。可能他不怎么打坐,可能他不修边幅,可能他也不去做那些外在的行仪或形式,但是他常见本性,真实妙用。“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我们之所以不能息灭贪嗔痴的烦恼,就是因为对自我的执取太过分了,自我的骄慢、我慢、增上慢太厉害了。佛性真正是平等的,在佛不增一分,在凡不减一点,在地狱也是不减一分。有情和无情所生存和依赖的环境,我们正报的身心,都是平等的,都是符合“无常的、无我的、无自性的、缘起的、不能做自己主宰”这个规律的。一个人的内心一旦生起这样的平等和谦下,“平等”便自然现前。
“外行于礼”是必然的工夫。尊重自然的法则,用谦和的态度对待人和其他的生命。在满足自己身口意正常需要的情况下,懂得珍惜无情而不会乱用、不会过分糟蹋它。
“内心谦下,外行于礼”,不仅限于对人,对一切的有情和无情都是一样的。这就是禅宗的修行。让心的每一个念都在最高境界中。那还要那些加行吗?什么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都不需要了。全体起用,当下的心就完全在这个状态。客舍即是途中,途中即是客舍。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六祖真是句句指归!
“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就像六祖听完五祖讲《金刚经》开悟,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才是空有不二的自性。假如自性不能够建立万法,只能在空中,不能生起妙有和幻用,那么佛教、佛法在这个世间又有什么作用呢?完全没作用。所以一个好的东西,要有用处才算好。如果不能解决我们的生命及身心的实际问题,再好也不是好。
“心体离念是德”,“建立万法”是有,“心体离念”是空,这就是空和有的不二。
“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一切身口意的行为,所建立的一切法,有情的或无情的,都“不离自性”,这是“功”;而“应用无染”,是用,是外,是“德”。所以把两边都破除,在中道第一义上去起功用。
“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真要见性开悟,打坐修行是最根本的功夫。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傲慢、嫉妒,这是我们与生带来的习气,不要人教的。你仔细去观察婴儿,两个差不多大的婴儿放在一起,一个婴儿有糖吃,一个没有糖吃,没糖吃的那一个,嫉妒心就起来了,谁教他,没人教他!随喜就是对治傲慢、嫉妒的,特别是对治“嫉妒”。嫉妒、傲慢是造罪业;极重的罪业,一念之间转出来,就变成无量的功德。一念之间,转过来就是功德,佛跟凡夫差别就在此地!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