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妄颂
2015/5/23   热度:952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唐中宗时,复礼请问诸方学僧,有关真如与无明之关系所作的五言十句之诗颂。即(万续15·319上)
“真法性本净,妄念何由起?
从真有妄生,此妄安可止?
无初即无末,有终应有始。
无始而有终,长怀懵兹理。
愿为开秘密,祈之出生死。”
此中,前四句意在说真如法性本来清净,无明妄念由何而起,若自真如而生,则无明亦与真如同无终了之时,然而无明断尽则终归真如,此令人无法理解。后六句意在说明无始则无末,反之,有终必有始,若说无始而有终,此一疑问终究不得解决,学者须开显密意,指示可免于生死之途径云云。
此偈文主要提出无明(妄)无始而有终之疑问,在理论上当作何解释。南宋以前的历代学僧多尽力解答此疑问,散见于诸书的有法相家的安国寺利涉,华严家的清凉寺澄观,禅家的章敬寺怀晖、德洪(觉范),天台家的知礼、如杲、可度等。略如下列
(1)利涉。宗密《圆觉经略疏钞》卷七列举利涉之所答云(万续15·319上):
“真法性本净,妄复何当起,妄不从真生,无妄何可止,既许无初末,宁容责终始,无始亦无终,谁当懵兹理,胡不趣无生,乃云祈之出生死。”
宗密对于利涉所答不以为然。他说(万续15·319上):“此答都不识问意,复礼岂不知真性本无生灭邪,意问缘生染法从何而起,起既无始,断何有终。”
(2)怀晖。上引宗密之所撰书,举出怀晖的颂文云(万续15·319上):
“法性非垢净,真妄非如理,去妄欲求真,兹妄安可止,无物本自无,强无无不已,无始见有终,见终非无始,诸法无自性,无性无生死。”然宗密亦谓此说亦未能切中要旨。
(3)澄观。出自《华严经大疏钞》卷三十四(下),文云(万续10·368下):“迷真妄念生,悟真妄则止,能迷非所迷,安得全相似,由来未曾悟,故说妄无始,知妄本自真,方是恒常理,分别心未亡,何由出生死。”
(4)德洪。德洪的答颂载录于《林间录》卷上(万续148·593下):“真法本无性,随缘染净起,不了号无明,了之即佛智,无明全妄情,知觉全真理,当念绝古今,底处寻终始,本自离言诠,分别即生死。”
(5)知礼。知礼未另作答颂,但于《四明尊者教行录》卷四解释清泰之十问时,曾论及此事。
(6)可度。可度之说收录于《指要钞详解》《染净不二门》。
(7)如杲。《佛祖统纪》卷十一记载如杲的答颂,即(大正49·213b):“真不守自性,照分能所起,随缘染净熏,复性方可止,真妄一体即,故说无终始,迷悟自情分,始终宛然理,达此真妄源,谁复受生死。”此乃祖述知礼之说。
简言之,禅家与天台家均视真妄一体而无始终,法相家与华严家依“法性真如本来清净”之理,以论无明妄法之有无、始终。前者属于实相论的解释,后者为缘起论的说明。[佛百]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所有好事都想去做,但一时做不了。我们可以一天做一条,今天我修不杀生戒,我把它落实了之后保持、受持;明天,我修不偷盗戒,再保持、受持。这样一天学一条,三个月我们就可以脱胎换骨,不是凡人了。所以如何取得成就?平时绝不贪多,一天一条慢慢地累积。古人讲“读书在变化气质”,真肯这样做,三个月到半年,你的气质就不一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