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 伍 时时觉地花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2015/5/23   热度:241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与祖师同行 伍 时时觉地花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们一讲到开悟的时候,常常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句话来形容。不管是净宗还是禅宗,这个词的使用率之高,真的是无过其右者。但是这句话的来源在哪里?出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典故?这几天看书才知道,原来是出自玄奘大师,而且是他在印度的时候讲的一句话。
这个典故是这样的,唯识学派认为,菩萨入见道位时,智与理冥,境与神会,不分能证、所证。当时,西天竺有一外道曾就此观点,诘难比丘僧团:“既不分能证、所证,却以何为证?”当时因为没有人能应对此诘难,故比丘僧团遭到了外道的羞辱和贬损。
因为僧团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所以外道不让寺院鸣钟击鼓,比丘们被勒令反披袈裟。后来玄奘大师来到天竺,有力地回应了外道的这一诘难,解决了这一理论上的疑团。玄奘大师的回答是:“智与理冥,境与神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玄奘大师击败了外道的问难,因此僧团的形象很快得到了恢复。
这个回答真的是太传神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是什么样的情况,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后来被历代各宗祖师们反复引用,尤其是禅宗的祖师所引用的最多。现列举几例。
杭州永明寿禅师*《戒无证悟人勿轻净土》文中说:
设问曰:但见性悟道,便超生死,何用系念彼佛求生他方?答曰:真修行人应自审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存龟鉴,以破多惑。诸仁者!当观自己行解,见性悟道,受如来记绍祖师,能如马鸣龙树否?得无碍辩才,证法华三昧,能知天台智者否?宗说皆通,行解兼修,能如忠国师否?此诸大士皆明垂言教,深劝往生。盖是自利利他,岂肯误人自误?况大雄赞叹,金口丁宁,希从昔贤恭禀佛敕,定不谬误也。如往生传所载,古今高士事迹,显著非一,宜勤观览以自照知。又当自度:临命终时,生死去住,定得自在否?自无始来,恶业重障,定不现前否?此一报身,定脱轮回否?三涂恶道,异类中行,出没自由,定无苦恼否?天上人间,十方世界,随意寄托,定无滞碍否?若也了了,自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其未也,莫以一时贡高,却致永劫沉沦,自失善利,将复尤谁?呜呼哀哉!何嗟及矣!
右赜禅师语,见《禅师劝化集》中,智者大师及寿禅师语,见宋朝王敏仲侍郎《直指净土决疑集》中。
侍郎名古,在搢绅间,为神仙所知。钟离真人尝与诗云:“风灯泡沫两相悲,未肯遗荣自保持。颔下藏珠当猛取,身中有道更求谁。才高雅称神仙骨,智照灵如大宝龟。一半青山无卖处,约君携手话希夷。”由此观之,可见侍郎为非凡,且益知西方净土所宜归心也。
《六祖坛经》记载:
慧明云:“某甲虽在黄梅剃发,实不得宗乘面目。今蒙行者指授,也有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从今向后,行者即是慧明师,今便改名,号为道明。”行者便云:“汝若如是,我亦如是,与汝同在黄梅不异,自当护持。”道明云:“行者好与速向岭南,在后大有僧来趁行者。”道明又问:“宜往何处?”行者云:“遇蒙则住,逢袁即止。”
佛眼禅师说:
先师到白云,一日上法堂便大悟:“如来有密语,迦叶不覆藏”,果然,果然。智与理冥,境与神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诚哉是言也!乃有投机颂云:“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道谦禅师说:体道之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下承担便是。一旦疑神疑鬼,就会当面错过。吃茶和洗钵是人人都会的事,只要你能吃茶洗钵,你就能悟道、体道。赵州和尚当年让行脚僧“吃茶去”、“洗钵去”,其用意亦不过如此。关键是要晓得回头转脑。
* 延伸阅读【永明延寿禅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实实在在讲,我们这一生要想断妄想不容易,所以佛告诉我们一个回归自性的妙诀,就是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是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多了解一分,你会多放下一分。修行秘诀,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四个字,“看破放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