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 肆 情殷古丈夫 释迦掩室净名杜口


2015/5/23    热度:263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与祖师同行 肆 情殷古丈夫 释迦掩室净名杜口

  佛法之难以言宣,真实不虚。所以有很多的比喻,比如指月,说真理是月,佛所说法如指头。在禅宗里面就有“频呼小玉元无事,只为檀郎认得声”之比喻。在《肇论》里面则说:“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华。斯则理为神御。口以之默。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

  圆悟克勤因“频呼小玉元无事,只为檀郎认得声”而开悟的公案以前写过,这里就不再解释。我们来看看僧肇祖师的“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华”的公案。

  “释迦掩室于摩竭”是说释迦佛在摩竭提国开悟后,觉得自己所悟无法说,他的境界无法用语言向我们这些凡夫众生表达,更无法让我们接受他的教诲。所以三七日中掩室不作声,想直接入涅槃。后来因为帝释的请求,才出来弘扬一大藏教,广度我们这些愚顽众生。

  “净名杜口于毗耶”来自《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居士在毗耶离城示现生病,引发三十二位菩萨各说不二法门。在三十二位大菩萨各自讲完自己对不二法门的精彩见解后,轮到维摩诘居士讲,结果维摩诘居士默然,文殊菩萨赞叹:“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华”的公案是“须菩提岩中宴坐,诸天雨华赞叹。须菩提说:“空中雨华赞叹,是何人?”释梵说:“我是梵天。”须菩提说:“汝云何赞叹?”释梵说:“我重尊者善说般若波罗蜜多。”须菩提说:“我于般若未曾说一字,汝云何赞叹?”释梵说:“尊者无说,我乃无闻。无说无闻是真说般若波罗蜜多。”然后又动地雨华。

  这几则无说而说的公案,在“灯录”里面被很多地方引用。下面列出几则供养大家。

  径山上堂,僧问:“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为复计较未成?为复伎俩俱尽?”师云:“计较未成。伎俩俱尽。”“有问有答,一切处风流。无问无答,还有佛法也无?”师云:“是何言欤?”进云:“未审向甚么处行履?”师云:“向无佛法处行履。”乃云:“有问有答有放有收,有主有宾有杀有活。活时无杀时道理,杀时无活时道理。宾家无主家道理,主家无宾家道理。宾则始终宾,主则始终主。宾主交参,当门按剑。不见适来客问‘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为复计较未成?为复伎俩俱尽?’山僧答他道‘计较未成伎俩俱尽。’诸人作么生会,若也会得,全宾即主,全主即宾;全收即放,全放即收;全杀即活,全活即杀。乃喝一喝云‘这里是甚么所在?作这个语话!’”自云:“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大慧宗杲祖师语录》)

  虚堂和尚云: “形声未兆,积岳堆山;言迹才彰,难寻影响。所以,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以致西天四七唐土二三,天下老冻脓,用尽机关,无捕手处。只得平高就下,以二千年前用不着底断贯,穿天下衲僧鼻孔,谓之禁足护生,克期取证。愈见狼藉,报恩修行无力,未免随例颠倒去也。”卓主丈:“不因射雕手,谁识李将军。”(《虚堂和尚语录》)

  世尊未拈花已前,早有这个消息。始从鹿野苑,终至拔提河,几曾用着金刚王宝剑。当时众中,若有衲僧气息底汉,绰得去,免得他末后拈花,一场狼藉。世尊良久间,被文殊一拶,便下座,那时也有这个消息。释迦掩室,净名杜口,皆似此这个,则已说了也。如肃宗问忠国师,造“无缝塔”话。又如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之语,看他向上人行履,几曾入鬼窟里作活计。

  有者道:“意在默然处。”有者道:“在良久处,有言明无言底事,无言明有言底事。”永嘉道:“默时说,说时默。”总恁么会,三生六十劫,也未梦见在。尔若便直下承当得去,更不见有凡有圣。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日日与三世诸佛,把手共行,后面看雪窦自然见得。颂出:

  列圣丛中作者知,法王法令不如斯。

  会中若有仙陀客,何必文殊下一槌。(《碧岩录》)

  * 延伸阅读【《维摩诘所说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禅宗公案禅宗思想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从《观无量寿佛经》这部经里面,我们非常明显地看出来,佛菩萨的身相庄严,不但衣着很讲究,身上佩戴的首饰也是一流的。这是学佛要明了,佛法是离苦得乐,如果学佛学得那么苦,反过来了,就是离乐去受苦,这个佛法我们学它干什么?为什么古大德提倡穿着饮食都要清苦一点?其实佛法是最讲究享受的,这种提倡是为了帮助我们消业障。消什么业障?贪嗔痴慢。所以在物质上减少一点,逐渐把我们贪嗔痴的心化掉,是这个意思,这讲消业。第二个原因是修福,我们自己吃苦一点,把我们多余的去帮助别人,这修福。一方面是消业,一方面修福,是这个意思。不是说学佛的人不可以穿得华丽,不可以去庄严自己这个色相,不是的,诸佛菩萨都是如此,怎么可以限制我们?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