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 柒 遍界真实义 中峰和尚诫闲
2015/5/23   热度:128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与祖师同行 柒 遍界真实义 中峰和尚诫闲
我们总说歇即菩提,要闲,要无事,“丛林以无事为兴盛”;“不是悉心除妄想,只为无事可思量”等等都是要我们闲下来,要无事。这里中峰和尚又来教诫我们不能贪安图闲,是不是冲突呢?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没有冲突的。
因为我们都知道不能把“闲”、“无事”当成什么事情也不做,而是要我们的心闲下来,不要把是非妄想等事挂在心上。这样就对了吗?如果这样想了,只能得八十分,因为真正的“闲”、“无事”还不止这些。就像“狗子无佛性”里面的“无”字一样,不要涉及有无,所以真正的“闲”、“无事”是要离开这些“忙、闲”、“有事、无事”的。
自己就有亲身体会,一出家,学的就是怎么“闲”、怎么“无事”。“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学着怎么把烦恼“闲”下来,学着怎么样与外界“无事”,学着怎么样才能实现这样的“闲”与“无事”。
所以,出家后忙碌从来没有断过,因为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光是自己的修行就忙得晕头转向,不光要完成随众的修学,还要自己加码,做点自己定下的功课。自己的感觉,现在的作业量是在家时候的两倍以上。这也正是因为“闲”,因为“无事”才能做到。
这几天正好布置来庙参学的人写篇《住庙学习效率高》,因为在庙里面你想效率不高也没有机会。因为你很“闲”,因为住在庙里面“无事”,所以效率自然就高。其实他们也是很忙、很累的,但是,他们仍然有闲情逸致,感觉清闲。
下面还是看看中峰和尚对于求安闲的教诫吧:
世人未有不以闲散为乐,而共趣之,逆问其故,乃曰:“昔尝以荣辱是非,累日与事物相交驰,心志劳而形体惫,以至结于情想,接于梦寐。静而思之,人生几何,不得一日之安,虽富贵奚益也。由是一切弃之,思欲行歌坐忘观青天白云,以自放浪于事物之表。或有避父师之训,厌身世之劳,望治生如避水火,必欲拔尘远俗以遂其间。”余曰:“忙固劳形役虑也,闲则坐消白日又何益于理哉?二者皆欣厌之情妄耳。故圣人有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之旨,正不必厌此忙而欣彼之闲也。”
余将直言之。夫人欲学入世间之道,苟不服勤劳役,则事无贵贱皆无由成。然悟世间虚妄,欲究圣贤出世之道,倘不忘餐废寝,则根无利钝,又何从而得之?故雪山大士*舍身命如微尘数,事知识如恒河沙,积劫迨今历试诸难,盖欲示后学者,知道之不易闻也。故入世间,则忠于君、孝于亲,悉尽其义不可不忙。出世间则亲师择友、朝参暮扣,以尽其道,又不可不忙。既尽其义,又尽其道。将见体如泰山之不动,心等太虚之无为,岂一闲字可与同日语哉?或入世不能尽其义,出世不能尽其道,惟孜孜以安闲不扰为务,而不肯斯须就劳者,故圣人斥之为无惭人。凡有识者安肯负此无惭,而复嗜闲于疏散之域也。余故书此,以为投闲者之诫。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的教学和学习,有三个层次。第一个阶段是转恶为善,第二是转迷为悟,第三是转凡为圣。虽然有三个层次,但以“转迷为悟”为主。世法跟佛法,古时候都讲教化,化就是转变,化是变化。教导你了,你还没有转变,还是老样子,这个教是白教了,没有收到效果,用现在的话来说,没有成绩可言。转不是一天转过来的,逐渐逐渐转过来的。每天都有一点儿小的转变,累积到几年、几十年,就会有大转变。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