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门骊珠集 第五篇 百丈、南泉及沩山门下 仰山慧寂
2015/5/23   热度:211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禅门骊珠集 第五篇 百丈、南泉及沩山门下 仰山慧寂
仰山慧寂(西元八○七─八八三年)
曹溪惠能──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沩山灵佑──仰山慧寂
唐袁州仰山慧寂禅师,俗姓叶,韶州须昌(《景德传灯录》云怀化)人也。登年十五,恳请出家,父母都不听允,止。十七再求,堂亲犹豫未决,其夜有白光二道,从曹溪发来,直贯其舍,时父母乃悟,是子至诚之所感也。寂乃断左无名指及小指,器藉跪致堂阶卅︰「答谢劬劳如此。」父母知其不可留,舍之。
依南华寺通禅师下削染。年及十八,尚为息慈(沙弥),营持道具,行寻知识。先见耽源,数年良有所得。後参大沩山禅师,提诱哀之,栖泊十四五载而足跋,时号跋足驱乌。(以上录自《宋高僧传》卷一二,《大正藏》五○.七八三页上─中)
未登具,即游方,初谒耽源(光宅慧忠嗣,耽源山真应禅师),已悟玄旨。
耽源谓师云︰「国师当时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授与老僧。(中略)我今付汝,汝当奉持。」逐将其本过与师,师接得一览,便将火烧却。耽源一日问︰「前来诸相,甚宜秘惜。」师云︰「当时看了,便烧却也。」耽源云︰「吾此法门,无人能会,唯先师及诸师、诸大圣人,方可委悉,子何得焚之?」师云︰「慧寂一览,已知其意;但用得,不可执本也。」耽源云︰「虽然如此,於子即得,後人信之不及。」师云︰「和尚若要,重录不难。」即重集一本呈上,更无遗失。(以上录自《仰山慧寂禅师语录》,《卍续藏》一一九.八六○页)
後参沩山,遂陞堂奥。佑问卅︰「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卅︰「有主。」卅︰「在什麽处?」师从西过东立。佑知是异人,便垂开示。师问︰「如何是真佛住处?」佑卅︰「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师於言下顿悟。自此执侍。
寻往江陵受戒住夏,探律藏。
後参岩头(全豁禅师,德山宣监之嗣),岩头举起拂子,师展坐具;岩头拈拂子置背後,师将坐具搭肩上而出。岩头云︰「我不肯放,只肯汝收。」(中略)
师在沩山牧牛时,第一座卅︰「百亿毛头,百亿师子现。」师不答。归侍立,第一座上问讯,师举前话问云︰「适来道百亿毛头百亿师子现,岂不是?」上座卅︰「是。」师卅︰「正当现时,毛前现?毛後现?」上座卅︰「现时不说前後。」师乃出。佑卅︰「师子腰折也。」(中略)
一日雨下,上座卅︰「好雨寂闍梨。」师卅︰「好在什麽处?」上座无语,师卅︰「其甲却道得。」上座卅︰「好在什麽处?」师指雨。(中略)
师盘桓沩山,前後十五载,凡有语句,学众无不弭伏。暨受沩山密印,领众住王莽山,化缘未契,迁止仰山,学徒臻萃。(以上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一一,《大正藏》五一.二八二页中─下)
时,韦胄,就寂请伽陀(偈),乃将纸画规圆相,圆围下注云︰「思而知之,落第二头,云不思而知,落第三首。」乃封呈达。自尔,有若干势,以示学人,谓之仰山门风也。海众抠衣得道者,不可胜计。往往有神异之者,倏来忽去,人皆不测。(下略)
(以上录自《宋高僧传》卷一二,《大正藏》五○.七八三页中)
附录:语录摘要
(一)语录
我这里是杂货舖,有人来觅鼠粪,我亦拈与,他来觅真金,我亦拈与。
索唤则有交易,不索唤则无。我若说禅宗,身边要一人相伴亦无,岂况有五百七百众耶?我若东说西说,则争头向前采拾,如将空拳诳小儿,都无实处。我今分明向汝说,圣边事,且莫将心凑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
师闭目坐次,有僧潜来身边立,师开目,於地上作此水相,顾视其僧,僧无语。
问︰「天堂地狱,相去几何?」师将拄杖,画地一画。
师卧次,僧问云︰「法身还解说法也无?」师云︰「我说不得,别有一人说得。」云︰「说得底人在甚麽处?」师推出枕子。沩山闻云︰「寂子用剑刃上事。」
(二)勘验之法
师住王莽山,因归省觐沩山,问︰「子既称善知识,争辨得诸方来者,知有不知有,有师承无师承,是义学是玄学,子试说看。」
师云︰「慧寂有验处,但见僧来,便竪起拂子问伊︰诸方还说这个不说?」又云︰「这个且置,诸方老宿意作麽生?」沩山叹云︰「此是从上宗门中牙爪。」
沩山又问︰「大地众生,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子作麽生知他有之与无?」师云︰「慧寂有验处。」时有一僧从面前过,师召云︰「闍黎!」僧回首。师云︰「这个便是业识茫茫,无本可据。」沩山云︰「此是师子一滴乳,迸散六斛驴乳。」
(三)不似驴不似佛
南塔光涌禅师,北游谒临济,复归侍师,师云︰「汝来作甚麽?」南塔云︰「礼觐和尚。」师云︰「还见和尚麽?」南塔云︰「见。」师云︰「和尚何似驴?」南塔云︰「某甲见和尚,亦不似佛。」师云︰「若不似佛,似个什麽?」南塔云︰「若有所似,与驴何别?」师大惊云︰「凡圣两忘,情尽体露。吾以此验人二十年,决无了者,子保任之。」师每谓人云︰「此子肉身佛也。」
(四)有解在心,只得信位
僧思[恤-血+益]问︰「禅宗顿悟,毕竟入门的意如何?」师云︰「此意极难。若是祖宗门下,上根上智,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其有根微智劣,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云︰「除此一路,别更有入处否?」师云︰「有。」云︰「如何即是?」师云︰「汝是甚处人?」云︰「幽州人。」师云︰「汝还思彼处否?」云︰「常思。」师云︰「能思者是心,所思者是境。彼处楼台、林苑、人马、骈阗,汝反思底,还有许多般也无?」云︰「某甲到这里,总不见有。」师云︰「汝解犹在心,信位即得,人位未在。」云︰「除却这个,别更有意也无?」师云︰「别有别无,即不堪也。」云︰「到这里,作麽生即是?」师云︰「据汝所解,只得一玄,得坐披衣,向後自看。」[恤-血+益]礼谢之。
(以上四则录自《仰山慧寂禅师语录》,《卍续藏》一一九.八六四页─八七一页)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命运是自己造的,自己造,自己当然可以改。改造命运,这件事情别人帮不上忙,找到释迦牟尼佛、找到阿弥陀佛也帮不上忙,所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造的,要自己把它解开,这是非常合理,合情、合理、合法。我们真正发心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就能改运。人生在世,以服务为目的,这是佛法。诸佛菩萨示现在十法界、示现在六道,就是为一切众生服务而已。我们能发心为众生服务,我们跟诸佛菩萨同心、同愿、同德、同行,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无往而不利。我们现在没有机会为众生服务,是众生业障太重,没有福报!想替众生服务,他不接受,众生没福。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