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说禅:学者恒沙无一悟


2015/5/23    热度:448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圣严说学者恒沙无一悟

  问:

  洞山良价禅师在圆寂之前作了「学者恒沙无一悟,过在寻他舌头路,欲得忘形泯踪迹,努力殷勤虚空步。」这首偈,谆谆告诫学禅的人不要在口舌和书本上用功,如果要彻底解脱,就要像虚空一样。可是洞山禅师自己还是说了不少话要后人听取啊?

  答:

  对禅修者而言,过来人的话是最真切的,特别是涅槃前的谈话,真是老婆心切。历来禅悟者留下很多经验谈,叫人不要从文字、语言、知识、思辨去用工夫,但他们留下的话却又让后来人看到更多文字,读到更多书,讲更多话。但我们必须了解,如果没有文字、语言或经典、语录来指点我们,告诉我们有关禅修、禅悟的消息,那就变成盲修瞎炼。可见,人类若真想得到大智慧,还是需要语言文字的思辨,作为方向指导。一旦得到方向指导后,就要告诉自己和他人,不要死在句下,也就是不要执着于佛和祖师的经教,那跟自己的悟境体证没有相关,只不过是在观念上得到一些知识,对实际经验并无帮助。实际上禅师们不一定否定语言文字,而是叫我们不要被语言文字所转。洞山禅师这首辞世偈是说,像恒河的沙那么多的修行人没有开悟,原因在于他们只是寻章摘句,行文求义,从文章之中找真理,那就变成思辨和想象,而不是经验。如果希望把头脑中的种种形迹,也就是观念和影像全都除掉,必须有什么就丢什么,把头脑放空,空到像虚空一样。后来曹洞宗的修行方法,就是先把所有杂念去除,然后把正念也放下,心中万里无云;不但没有云,连星星、月亮也没有,那就是无尽虚空。这是开始用功,不一定是悟境;脑中虽然什么也没有,但也不是一片茫然,而是空灵宁静,清楚分明。现代人如果每天挪一些时间用用这个工夫,不论站着、坐着、躺着,把一切都放下,只留下空灵宁静,实在是一大享受。试试看,虽然不一定完全成功,也蛮舒服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禅宗公案禅宗思想佛理禅机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中国人常常说“心有千千结”,这个结是什么?你的忧虑、忧愁、牵挂、烦恼。我们六道凡夫确实真的是心有千千结,这结打不开,为什么打不开?放不下。放下什么呢?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是非人我,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嗔痴慢。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