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佛学入门 中篇 三、唯名与唯心 1、唯心(一) 本体论的心
2014/9/3   热度:196
href="/wumin/2013/03/201544215322.html" style="font-family: STHeiti;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0, 0, 0);"> 唯心(一) 本体论的心 佛教思想中的本体论的心,又可分作清净心、真妄和合心的两类: (1) 清净心:是讲绝对的圆满,亦即是万法的根本,例如唐译八十卷华严经卷十九觉林菩萨章中所说:“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又说:“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这是纯净心中,示现一切法,法本无净秽,故心亦常清净。现实世界之有净有染,与清净的本源心,没有关系,那是由于凡夫众生的烦恼妄想和执著所致。虽然有人会怀疑,本来清净的心中,何以会产生不清净的妄心和妄法,但是,从清净心的立场,看一切法无非是清净心的自然如此。所以当释迦世尊成道之后,最初发现的真理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也就是说;众生虽分有六道和四生,众生之为众生,乃是由于众生迷于生死,虽有生死的现象,以佛法的立场看,却有并未离开清净本然的佛心,众生心中虽觉有虚妄,佛心中则恒是一片真实。 (2) 真妄和合心:清净心的理论,虽极超越,尚有许多人,要问:既然本来清净,又从何而来种种烦恼杂染的生死现象呢?因此,佛学之中又有一种对于“心”这个问题的解释,即是以大乘起信论为中心的如来藏思想。阐述如来藏思想的经论有不少,例如《大般涅盘经》、《大法鼓经》、《胜蔓经》、《如来藏经》、《楞伽经》、《无上依经》、《不增不减经》、《大乘密严经》、以及《宝性论》、《佛性论》等。由清净的真如心,而有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如胜鬘经),又由真如心而开出不生灭与生灭的二门(如起信论),如来藏随净缘,则为清净真如心;如来藏随染缘,则成生死的第八阿赖耶识。由此而形成了真妄和合的心。在楞伽经中称:“寂灭名为一心,一心名为如来藏”,此处并无真妄之分,但在胜蔓经的空如来藏是指清净心,不空如来藏已有染净的功能在内。起信论则明白地指出如来藏是随缘的真如心,是真妄和合的心,亦即是在染则染,在净则净的众生心了。 清净的“一心”也好,素朴的如来藏也好,生灭与不生灭和合的真如心也好,都是为了指出众生的形而上的本体是什么。虽然世间法都想追问万法的起源与结果,佛法为了不愿堕入神我外道的一元论的陷阱,所以怎么讲也不指出生死之初的情况,只讲因无始无明而有生灭,而此生灭的本身,并不异于不生灭的清净心,一旦大悟彻底,既不是生灭,也不是不生灭,乃是绝对待而不思议的,无以名之,姑且称之为“心”。也可以说无明是无始的,但却是有终的,而无明的终点,并不等于把无明从清净心中割除掉,乃是从无明得到大解脱,不受无明束缚而自在游戏于无明之中。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学什么?学用心如镜,这个心要像镜子一样,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诸位想想,镜子有没有分别、执着?没有,所以佛教给我们“用心如镜”,要清净,要不动,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看镜子,外面境界现前了,它里面也现前,虽然现前,镜子沾不沾染?不沾染。佛菩萨用心如镜,就像镜子一样,没有取舍。为什么没有取舍?取舍到了极,到了究竟处了,没有取舍了。用心如镜,镜照外面的境界,一样也不会漏掉,样样清楚、样样明了,决不染着。不但以后不染着,正照的时候就不染着。。我们平素,在生活里头,一定要懂得用心如镜,再坏的逆境,不会起嗔恚心;再顺心的顺境,不会起贪爱心。。我们学佛,学什么?放下分别,放下执着,这个心要像镜子一样。佛教给我们“用心如镜”,我们如果真正能用心如镜,那去佛就不远了! 。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