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的泡法


2015/5/23    热度:301   

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的泡法只有使用正确的泡法才能发挥出茶叶的鲜醇原味,龙井茶的泡法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简单泡法”,第二种是:“花样泡法”。

  第一种泡法(简单泡法):

  第一步:沸水的温度是85—95℃(切不可将即开的开水倒进冲泡器中,最好凉汤,即在储水壶放置片刻再冲泡。)

  第二步:龙井茶冲泡茶量:最好是3g/杯(或因个人口味而定)

  第三步:龙井茶冲泡水选择:纯净水或山泉水(山泉水就很不错,多次沸腾会降低水中的含氧量,影响茶汤的滋味)

  第四步:选择冲泡器:“陶瓷”或者“玻璃茶具” 皆可

  第五步:先用开水温茶杯,倒出水,再放入茶叶,然后,倒五分之一开水,侵润,摇香30秒左右,再用悬壶高冲法注入八分满开水,40秒之后即可冲泡饮用

  简单泡法介绍已完,接下来介绍花样泡法。

  花样泡法主要分为十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特殊的含义,并且冲泡出来的龙井茶口感也会更加鲜嫩爽滑,对茶艺感兴趣的茶友不妨学习一下。

  第一个步骤:初识仙姿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亨有绿茶、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盛誉,优质的龙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为最好,俗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稍逊一些,俗称为“雨前茶”,而谷雨之后的就非上品,明人田艺衡曾有“烹前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语。

  第二个步骤:再赏甘霖

  “龙井茶,虎跑后”是为西湖双绝,冲泡龙井茶比用虎跑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虎跑泉的泉水是从砂岩、石英砂中渗出,流量为43.286.4立方米/日,现在将硬币轻轻置于盛满虎跑泉的赏泉杯中,硬币置于水上而不沉,水面高于杯口而不外溢,表面该水的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碳酸锆含量低,请来宾品赏这甘霖清冽的佳泉

  第三个步骤:静心备具

  冲泡高档绿茶要用透明无花的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碧绿的汤色、细嫩的茸毫,领略清新的茶香。冲泡龙井茶更是如此。现在,将水注入将用的玻璃杯,一来清洁杯子,二来为杯子增温。茶是圣洁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颗圣洁之心。

  第四个步骤:悉心置茶

  “茶滋于水,水藉于器”。茶与水的比例适宜,冲泡出来的茶才能不失茶性,双充分展示茶的特色。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叶。现将茶叶用茶则从茶仓中轻轻取出,每杯用茶2~3克左右。置茶要心态平静,茶叶勿掉落在杯外。敬茶惜茶,是茶人应有的修养。

  第五个步骤:温润茶芽

  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水少许,以1/4杯为宜,温润的目的是浸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为将要进行的冲泡打好基础。

  第六个步骤:悬壶高冲

  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态优美,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

  第七个步骤:甘露敬宾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茶人所遵从的茶训。将自己精心泡制的清茶与新朋老友共赏,别是一番欢愉。让我们共同领略这大自然赐与的绿色精英。

  第八个步骤:辨香识韵

  评定一杯茶的优劣:色、形、香、味入手,龙井茶是茶中珍品,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佳明之称。其色澄清碧绿,其形一枪一旗,交错相映,上下沉浮,通常采摘茶叶时只采嫩芽的“莲心”,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则成为“旗枪”,一芽两叶,叶形卷曲,形似雀舌,俗称为“雀舌”,闻其香,则是香气清新醇厚,无浓烈之感,细品慢啜,体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觉。

  第九个步骤:再悟茶语

  绿茶大多冲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因此,当客人杯中的茶水减少时,要及时为客人添注热水,龙井茶初品时会感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正如清朝时代的茶人陆次之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得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也”,品赏龙井茶就像是观赏一件艺术品,透过玻璃杯,看着上下沉浮,茸毫,看着碧绿的清汤,看着要嫩的茶芽,龙井茶仿佛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画、一首春天的诗。让人置身在一派浓浓的春色里,生机盎然,心旷神怡。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素食 素食资讯健康蔬菜水果大全坚果大全五谷杂粮 茶类大全素食人生疾病食疗药膳大全养生知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要像一尊佛,佛是什么?佛是觉者。学佛就是学做一个觉悟的人,这个意思要懂,绝对不是迷信。迷信,那不是学佛,为什么?他不觉;觉了就不迷,迷了就不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