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的“好”爸爸们


2015/5/23    热度:312   

  你知道吗?地球上多数的动物从来没见过自己的父母。许多昆虫、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从孵化出来,就要独自面对险恶的环境,并孤独地度过一生。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伟大的动物爸爸,堪称父亲的楷模。

  父亲节之际,让我们来看看奇异有趣的动物世界,领略一下这些特别的动物界的好爸爸们是如何担当哺育、照顾后代的重任的。

  帝企鹅爸爸:为孵卵甘愿禁食

  企鹅是唯一在南极大陆沿岸过冬的鸟类,并在冬季繁殖。

  在诸多种类的企鹅中,唯独帝企鹅是不折不扣单独孵卵的称职父亲。它们要坚持约两个月的“绝食”,全靠消耗脂肪来维持。堪称模范爸爸。

  雄性帝企鹅为了呵护雌企鹅产下的卵,会在随后的两个月或更长时间内不吃不喝,全心尽力用自己的身体给后代取暖。孵卵时,雄企鹅将卵放在两脚的蹼上并用肚皮盖住,在这其间,雄企鹅的体重将减轻11公斤。

  绒猴爸爸:贤夫良父,悉心照子

  在“绒猴”家族里,雄绒猴充当着“贤夫良父”的角色。雌绒猴生下子女后,只在喂奶时抱上它们一小会儿,照料孩子的工作全落在雄绒猴身上。雄绒猴会为小绒猴清洗身体,等到小绒猴不再吃奶时,它还会亲自喂小家伙们进食。

  沙鸡爸爸:为儿取水疲于奔波

  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由于雨量稀少,所有的动物自出生就要面临干燥的无情考验。由于纳马夸公沙鸡胸部的羽毛吸水性非常强,为孩子寻水的责任就自然而然落到了它们“胸”上——公沙鸡每天都会到湖边把羽毛在水里浸湿后再飞回家,以此满足小沙鸡对水的渴求。

  达尔文蛙爸爸:用嘴哺育幼儿

  达尔文蛙见于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它们抚育幼蛙的方式与众不同。达尔文雌蛙产下卵后,雄蛙用舌头把卵卷起咽到声囊里,之后雄性达尔文蛙则继续进食。当蝌蚪长到没有尾巴时,雄蛙便张开嘴,让蝌蚪们跳出去。

  奇异的海马爸爸:生儿育女

  雄海马为了抚育子女,身体进化出了一个类似育儿袋的器官,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卵在育儿袋中不仅安全,而且能得到足够的营养。据说可用来装小海马2000只。当雄海马和雌海马交配的时候,雌海马的卵子会巧妙地掉到雄海马的育儿袋里,这些卵子在海马爸爸的腹袋里经过数周后,便会孵化成小海马。

  鲶鱼爸爸:用嘴孵化卵子

  和达尔文蛙相似,雄性鲶鱼也是把雌鲶鱼产的卵含在嘴里,以此孵出小鲶鱼。不同的是,雄鲶鱼在这段时期不能进食。

  孵化后的小海马,还要在海马父亲的育儿袋里待上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雄海马所完成的工作,甚至非常类似于哺乳动物中母亲所担负的责任。

  蟑螂爸爸:哺育后代,甘食鸟粪

  不知道尽守父职的雄蟑螂,能否给名声扫地的蟑螂家族挣来一点点声誉?雄蟑螂为了哺育嗷嗷待哺的后代,会吃下鸟粪,仅为了给小蟑螂提取氮这一营养物质。

  流浪爸爸——箭毒蛙爸爸

  水中危机四伏,为了避免宝宝成为他人的美食,箭毒蛙爸爸背着卵“浪迹天涯”直到孵化出小蝌蚪,才带它们回到水中的家园。然而这样的关心还是不够的,如果遇到干旱,箭毒蛙父亲还要负责把孩子们“背”到水源充足的环境中。于是“流浪”继续……

  悲情爸爸——雄螳螂

  在“粮食”稀缺的季节,雄螳螂让妻子吃掉自己给下一代提供食物。当他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下一代,除了感动,我们还能说什么?我们只能说它们是令人感动的悲情爸爸了。

  勤劳爸爸——大雕鸮

  大雕鸮是南北美洲最常见的一种猫头鹰,他也是勤劳的伴侣和父亲。在晚冬季节,他的配偶呆在巢穴里面负责孵蛋,蛋的数量一般是两至三个,他则飞到外面去为他俩寻找食物,而他带回巢穴的有田鼠、家鼠,还有松鼠。一旦雏鸟破壳而出,他的担子就更重了,因为现在他又不得不喂养新添的两三只嘴巴。

  忠实爸爸——火烈鸟

  雄火烈鸟既是专一的丈夫,也是称职的父亲。火烈鸟群集在一起,有时能够达到数十万只,但是他们却通常终身遵守一夫一妻制。在选择筑巢地时,雄性火烈鸟会忠实地服从配偶的领导,并在随后的搭筑泥巢的过程中出工出力。火烈鸟每窝产卵一枚,夫妻两个轮流负责孵卵工作,并且同样一起分担喂养雏鸟的责任。

  尽职尽责爸爸——赤狐

  雄性赤狐是非常尽职尽责的父亲,他会兴致勃勃地陪幼崽们玩耍,还要负责整个家庭的吃饭问题。尽管大约三个月大之后,饭来张口的日子就结束了,小狐狸必须自己去寻找吃的,但是狐狸爸爸是不会让他们挨饿的,他会把食物隐藏在附近,帮助教导小幼崽们用鼻子发现一顿美餐。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素食 素食资讯健康蔬菜水果大全坚果大全五谷杂粮茶类大全 素食人生疾病食疗药膳大全养生知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是凡夫,凡夫在一生当中很难成就,原因在哪里?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但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成就的人,一定是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因为我们的成见是错误的,是从自私自利而生的,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生的,不是正确的。真正的善知识,对待一切人一定是平等而无条件的,他的教学完全是看来学的人。他是不是真的想学,从哪里看?从态度上就能看出来,也就是“一分诚敬,一分成就;十分诚敬,十分成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