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八大认识误区
2015/5/23   热度:424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现在社会女性朋友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大,往往疏忽对自己健康的关注,以下介绍大家对子宫肌瘤的几个错误认识。
1.子宫肌瘤是肿瘤,患病率也是极小的。
而事实是,1/4女性患有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发病率在20%~25%。子宫肌瘤最常见的危害是出现月经紊乱、月经过多导致贫血。另外,肌瘤本身分泌一些激素类物质我们称之为肿瘤的自分泌现象,肌瘤在更年期前后有极少部分可以发生癌变。子宫肌瘤病人中有40%左右发生不孕不育或者流产,即使生下的婴儿也会有不少营养不良,主要是子宫肌瘤与胎儿争营养。
2.我还年轻,也没有性生活,不会患上子宫肌瘤的。
而事实是,子宫肌瘤已呈现年轻化趋势。
子宫肌瘤现在有两大趋势,一是病人越来越多,一是呈现年轻化。子宫肌瘤的形成主有两个诱因,一是现代生活饮食中含激素食品泛滥,不少不良商家利用雌激素等来喂养水鱼、黄鳝等,人吃了之后致使体内雌激素含量增多。二是女性月经时间发生变化,初潮提前,以前多在16~18岁,现在多在11~12岁。与此同时,女性绝经年龄推迟,以前是45岁,现在48~52岁才绝经。
年轻病人子宫肌瘤可能越大
据介绍,某高校一名23岁的女大学生,没有任何不适也没有任何妇科疾病,但是发现腹部越来越大,还触到包块,到医院一检查,被确诊患子宫肌瘤,而且直径达到约9厘米。
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发现,越是年轻的病人子宫肌瘤越大。子宫肌瘤40%的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很多病人只有晚上夜尿增加等症状,不会考虑到是子宫问题。成年已婚妇女做B超、妇科检查的机会相对来说比未婚女性要多,因此发现得及时一些,年轻女性认为自己没有性生活,因此不会得妇科病,极少到医院检查。
女性如出现月经不调,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下腹痛,白带增多等异常现象或者摸到自己下腹部包块,应立即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以防子宫肌瘤迅速生长变性。
3.性生活失调不会影响子宫健康
而事实是,长期性生活失调,容易引起激素水平分泌紊乱,诱发子宫肌瘤。
传统中医学讲,子宫肌瘤归属于“症瘕”(肚子里结块的病)范畴。而“症瘕”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气血失调有关。中医讲解“症瘕”:妇人为性情中人,夫妻不和,势必伤及七情,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气血失调,气滞血淤,淤积日久,则可为“症瘕”。可见,夫妻间正常的性生活刺激,可促进神经内分泌正常进行,使人体激素正常良好地分泌,而长期性生活失调,容易引起激素水平分泌紊乱,导致盆腔慢性充血,诱发子宫肌瘤。
4.肥胖跟子宫肌瘤没关系
而事实是,肥胖可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体内雌激素水平,进而容易导致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
5.月经失调和皮肤斑点怎么可能是子宫肌瘤?
而事实是,月经失调和皮肤斑点可能是是子宫肌瘤的体征。
月经失调是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疾病的最常见症状,这种内分泌失调,使代谢废物淤积在面部皮肤内儿形成黄褐斑和暗疮等,是机体病变的外在反应,用化妆品祛斑,并不能解除“内在矛盾”。
6.忽略及时治疗及复查
而事实是,女性朋友对生长较快、引起较重贫血的子宫肌瘤,一定要及时就诊。35岁以上的女性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妇科检查。
7.饮食清淡与否也和子宫肌瘤有关系?
而事实是,饮食清淡也会减少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专家表示,目前虽然避免子宫肌瘤的发生较为困难,但对于未婚无性生活的女性,20岁后每年一次的B超检查、已婚或有性生活史的妇女每年一次的妇科检查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清淡类的饮食习惯及进食深海鱼类有助于减少肌瘤的发生。同时,专家呼吁政府部门加大食品准入制度,不让高激素食品流入市场,对不法商家予以重罚。
8.心情和子宫肌瘤能有什么关系?
而事实是,保持心情舒畅可以减少子宫肌瘤。
中医学认为,预防子宫肌瘤最重要的是要调理好个人情绪,宫肌瘤属于气滞、血瘀、湿热瘀结、痰积所致,因此子宫肌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调节情绪,防止大怒大悲、多思多虑。应尽量做到知足常乐,性格开朗,避免过度劳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饮食不规律且过于厚腻等等,女性罹患子宫肌瘤的几率逐渐增大,且逐渐趋于年轻化。以上认识误区应引起各位女士的注意。我们应尽量做到知足常乐,性格开朗,避免过度劳累。另外,患者应注意节制房事,以防加重病情。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素食: 素食资讯 | 健康蔬菜 | 水果大全 | 坚果大全 | 五谷杂粮 | 茶类大全 | 素食人生 | 疾病食疗 | 药膳大全 | 养生知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祝愿大家新的一年总是心怀善心、说善语、做善行,消灾积福增智慧,平安吉祥行好运,阿弥陀佛,明华合十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