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养生的八大认识误区
2015/5/23   热度:238
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倾向于中医养生,其中刮痧是一项不错的养生方式,刮痧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但是刮痧养生千万不能进入以下八大误区,一起来了解一下。
误区一:出痧越多越好
刮痧是用刮痧板或匙勺等钝缘面物通过在体表反复刮动、摩擦,使局部皮肤充血,进而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并消除组织炎症反应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不少人认为,刮痧时出痧越多越好,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与肌肉丰满者也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往往也不明显。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最终只会伤害身体。
误区二:时间长短无碍
很多人在刮痧时不很在乎时间长短,其实,时间掌握是刮痧功效好坏的一个重要环节。养生专家建议,每个部位一般刮15~30次,以3~5分钟为宜;局部病变或者局部保健一般在20~30分钟之间,全身整体刮痧宜在40~50分钟之间。此外,刮痧不能来回刮,而是要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应单方向刮拭。另外,由于刮痧多少对皮肤存在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5~7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痧。
误区三:去感冒刮痧好
林女士,因晚上开冷气睡觉,早上起床后便觉头痛、鼻塞,继而出现恶风、颈背痛、神疲乏力,医生诊断,林女士患的是风寒感冒,采用刮痧治疗一次后症状基本消失。然而同样是感冒的刘伯,在家里刮痧却越刮脸越苍白,人也更加虚弱。为什么都是感冒,都是刮痧,效果却大相径庭?专家解释说,感冒用刮痧疗法,一般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如果感冒是以发热为主,则不宜单一进行刮痧,要配合药物治疗。尤其不能“头痛刮头,脚痛刮脚”。因为头痛刮痧必须排除头部有无器质性疾病,所以一定要到医院诊断清楚再行刮痧。
误区四:刮痧不会不适
刮痧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种简单的“推拿”,只有效果好不好,不会出现什么不适症。其实,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刮痧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适症状。医学上称这种不适为“晕刮”,“晕刮”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头晕等。此时,应迅速停止刮痧,让患者平卧,并喝点温开水或温糖水,休息片刻,很快会好转,若不奏效,可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会穴、人中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涌泉穴急救。
误区五:不分饥饱人群
有些人为了利用午休时间,常常是不吃饭就去进行刮痧。其实,这样也不科学。因为专家一再强调,刮痧是要承受一定的强度和力度的,空腹和过度疲劳者千万别进行刮痧,否则极易出现“晕刮”。此外,身体瘦弱、皮肤失去弹力者;施治局部痈肿、疮疡、溃烂或肿瘤患者;患有心脏病、水肿的病人;血友病、出血性、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患者,都不能进行刮痧治疗。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是怕痛的患者需要轻刮。还有,年老体弱的老人、年幼体虚的孩子刮痧也要慎重。
误区六:刮痧能治百病
无论是感冒还是上火,喜欢刮痧的人,只要身体不舒服,就会刮一刮,其实,刮痧也是分病症的。刮痧的相对适应症主要有: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误区七:越疼越有效果
很多人以为刮痧一定是感觉到疼痛难忍、刮得“惨不忍睹”才是最高境界,其实这是错误观点。刮痧并非愈痛愈有效,也不是刮得又黑又紫才好。其实,刮拭部位出痧后呈现微红色或紫红色就可以停止。刮痧部位、力道等若掌握不当,片面追求出痧的颜色,不仅无效,还可以造成皮肉损伤。
误区八:贬石人人皆宜
砭石刮痧,很多人对此津津乐道。砭石刮痧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治疗和保健作用,但是,并不是任何人、任何疾病都能够用砭石刮痧的方法来治疗。孕妇、皮肤病患者、体表有疮疡疖肿者、有出血倾向者、精神病患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砭石刮痧。
以上介绍了刮痧的八大认识误区,提示年老体弱的老人,年幼体虚的小儿刮痧要慎重。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素食: 素食资讯 | 健康蔬菜 | 水果大全 | 坚果大全 | 五谷杂粮 | 茶类大全 | 素食人生 | 疾病食疗 | 药膳大全 | 养生知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念头不善,言语不善,行为不善,感召的是三恶道;如果都善,感召的是三善道。就变成都不善了,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不是真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