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弥陀净土、兜率净土修持难易比较


2014/9/3    热度:1470   

往生弥陀净土、兜率净土修持难易比较
  常照法师
  前言
  大德,当您未探讨“二处净土往生因缘比较”前,请先看“佛说佛名经”,以便认识“西方极乐”和“娑婆世界”的时间对比。还能认识其他佛国的时间,这样您更能了解娑婆人类百岁寿命,等于他方国土的刹那。
  《佛说佛名经》云:“尔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世尊!如是诸佛如来,所有寿命长短等不?’
  佛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当为汝说。比丘!我此娑婆世界贤劫,释迦牟尼佛国土,于安乐世界为一日一夜。若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一劫,于袈裟幢世界为一日一夜。若袈裟幢世界碎金刚佛国土一劫,于不退轮吼世界善快光明波头摩敷身如来国土为一日一夜’。”
  娑婆世界自生至灭为一劫,名为贤劫。一劫分为四中劫,即成、住、坏、空。每中劫有二十小劫。一小劫由一增一减的所成数目如左(人寿最高八万四千岁):
  84,000×100×2=16,800,000年(一小劫)
  16,800,000×80小劫=1,344,000,000年(娑婆世界生存时间)
  如果以廿四小时计,娑婆世界一小劫(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等于“西方极乐世界”十八分而已。
  60分×24=1440分
  1440分÷80=18分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概念,出自“净土”思想,“净土”思想是佛陀灭度后(大约公元二、三世纪),印度有几位圣者首先发扬。当初世亲菩萨造“往生净土论”,龙树菩萨主张,十方佛国皆有净土,只要随众生因缘根基,认真修证即得往生。
  东汉明帝以后,佛经陆续传入中国,而净土思想随之传入,净土思想发展后,民间信仰也渐渐变化,东晋时代,道安法师,引导一些弟子专修“弥勒净土”。道安法师的弟子慧远,则极力弘扬“弥陀净土”。因为远公极力弘扬的关系,所以自远公以后,西方净土信仰,比兜率净土信仰盛行世间。
  到了初唐,《净土十疑论》、《往生安乐集》、《净土论》问世以后,“兜率净土”思想更加没落,为什么?这三论之作者因为偏爱“西方净土”,在有意无意中,将兜率净土的殊胜处,贬去它的真实价值。
  “兜率净土”思想另一没落原因,就是历史上一些政客,利用神道出机,或著造伪经,以弥勒下生,天下太平为号召,愚惑群众来满足个人政治欲望。唐朝武后是其中一位,由唐至宋,尚有多起,民初以来民间信仰,暗中也有一大变化,因此造成一些人对于“弥勒信仰”产生错觉,也导致一些大师不敢弘扬。这也是没落原因之一。
  当前台湾的净土信仰,“西方净土”有大部份的人极力弘扬,所以信徒日增。“一贯道”传道法义内容,虽然有“弥勒”色彩,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尤其是“弥勒下生”因缘,又把众生误导,这方面又使众生错觉和怀疑“弥勒净土”的真实性。有些佛教徒,认为“弥勒”是一贯道的信仰对象,佛教徒不可信仰。也有些不明经义的佛教徒讹传,不是将兜率内外院混淆不清,就是大胆假设,现在信仰“弥勒法门”不是时候。这种人当然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高见。这搅乱视听的音声,如不引经明确更正,殊胜的“弥勒净土”,永远不能弘扬于世。这种妄见的人,会误导众生错失往生“兜率净土”的机会。
  今根据净土有关的教典,抽出几段经文,供同修参研,以便依经精进至实际,以免讹修讹传,误己误人。
  净土之共同点
  “西方极乐”世界是净土,“兜率内院”也是净土。“西方”是娑婆世界外,十万亿佛土中,其中一世界。“兜率”是本土中,欲界第四天之“兜率内院”,众生能往生这二处世界,个个皆得“不退转于无上道”(迟速有分别),不是一般浅见的人说:“往生兜率将来还要来人间受生死轮回。往生西方可直修至补处,不必再受人间生死轮回。”
  《无量寿经》卷下:“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又说:“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这是说明得往生弥陀净土者,绝对不退转,可是闻此经后,愿意往生者,即得往生?当然要看个人是否“专心信受,持诵本经,讲诵本经,讲说佛法一切善行。”世尊又说:“愿生安乐国者,可得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
  得往生的条件包括不“犯五逆罪”,不“诽谤正法”。如果一位进修“西方净土”的弟子,因偏爱自修的宗派,可是不理解别宗法义,也不明白别处净土殊胜,随意出口批断者,必负“诽谤正法”之罪,因为别宗宗义,也是出自世尊金口,请诸位大德出言谨慎。
  从上面三段经义看,得往生“西方净土”者,由信仰、意愿、守戒、忏悔,逐步进修,所得往生效力。绝对不是浅薄的相信,就能往生,切勿讹传,使闻法者在进修中懈怠。诸位应该明白,要立地成佛者,不能不放下屠刀,然后好好礼佛,忏除已往业障,不然的话,往生前众业现前缠身,看你怎么跑得了。
  那么皈依弥勒菩萨,求生“兜率净土”,是否再退堕,受六道生死轮回?
  《上生经》云:“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归依处。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又说:“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此人须臾即得往生,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
  经中所说,归依弥勒,作弥勒弟子,将来往生“兜率净土”后,不只“得不退转”,还能得到“授记作佛”。佛陀的开示保证,弟子们应该可以放心,如果还不相信者,请看“弥勒上生经”。
  往生“西方净土”和“兜率净土”还有一共同点,根据“西方净土”诸经说,修西方极乐得往生者,有阿弥陀佛、千化佛、诸大菩萨授手迎接,往生“弥勒净土”亦有千佛授手迎接。
  《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
  今吾人居住之世界称为“阎浮提”或“娑婆”,世界自生至灭称为“贤劫”,“贤劫”中有千佛出世,“贤劫千佛”第四尊“释迦牟尼佛”,第五尊“弥勒佛”。今“弥勒佛”在“兜率内院”为“补处菩萨”,所以“兜率内院”称“弥勒净土”。法华经所说,生“兜率天”,即是往生“弥勒净土”。
  《上生经》说:“值遇贤劫一切佛,遇星宿劫诸佛世尊。”无论“十方一切佛”或“贤劫千佛”,佛佛平等。求生“兜率净土”有贤劫千佛授手迎接,弥勒尊佛放光迎接,还有兜率内院诸天子雨曼陀罗华迎接,这是何等殊胜。
  吾人是贤劫众生,累劫以来已结无量冤亲因缘,这些冤亲未解脱前,必受五浊恶世六道生死痛苦,所以他们应该急速得到济度。大家同心协力,使本土速速净化,是顺理成章的努力意念,所以求生“兜率”,再下“阎浮提”度尽冤亲,修行才有真实意义。
  净土之不共同点
  “净土”是清净环境,无五浊垢秽的国土。圣者所居的地方叫“净土”。经中称为“佛国”或“佛土”、“净刹”。
  净土在经中分为三类:
  自受用土:又名“寂光土”,或名“不共土”。是佛尊本身之业感报土。佛陀福慧究竟圆满,所感得的清净土。仁王经说:“三贤十圣居果报,唯佛一人登净土”。
  他受用土:是佛陀为十圣菩萨所创设。十圣菩萨有十地不同程度,地地必要提升,以至于“等觉”。所以佛陀必帮他们创造净土,以作教授“十波罗蜜”之用,使地上菩萨得分证真如,以便达到究竟圆满。
  摄众生土:又名“应化土”。是摄持众生作教育度化之净土。如西方“弥陀净土”,东方“琉璃净土”,东方“阿佛土”,兜率内院“弥勒净土”等。摄众生土分为三类菩萨不共土,是佛与菩萨共(类似他受用土)。一、三乘共土,是佛、菩萨和二乘。二、圣凡共土,有凡夫也有圣人,包括佛、菩萨、二乘、天、人等。
  弥陀净土为大乘不共土
  西方净土,有人认为西方净土皆是菩萨,内中之声闻乘以因位说的。
  《阿弥陀经》说:“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诸菩萨众亦复如是。极乐国土的众生,皆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菩萨之名,不退转成佛进路之义)。”
  经中又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往生论》世亲菩萨说:“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世亲菩萨认为“西方净土”是大乘不共土,所以内中无二乘、女人及根身不完整的众生。在《往生论》中他又说:“众生如不修五念门得圆满者,是不能随意往生其土。”(五念门修持下段再说)
  也有人认为“西方净土”是圣凡共土。因为得往生者,有三品九生之位,有二乘也有凡夫,应该属于摄化之圣凡共土。
  可从“观无量寿经”深入探讨,除了上品上生位,须臾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其他品位,必经莲池莲花,一番改造,清净似莲花才得出来。改造时间如左:
  上品中生位,“往生者生彼国七宝池中︰︰经宿则开。”
  上品下生位,“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花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西方一日一夜,娑婆世界一劫)
  中品中生位,“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花开敷,经半小劫成阿罗汉。”(七日等于娑婆世界七劫)
  中品下生位,“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
  下品上生位,“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花乃敷,当花敷时,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住其人前︰︰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七七日娑婆世界已经过四十九劫)
  下品中生位,“往生七宝池中莲花之内,经过六劫,莲花乃敷︰︰闻法后发无上道心。”
  下品下生位,“往生极乐世界,于莲花中满十二劫,莲花方开︰︰闻法欢喜,发菩提心。”
  《无量寿经》卷下云:“西方极乐的边地,有胎生疑城,念佛不专而往生疑城者,五百岁不得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这五百年不是人间五百年)
  从前面几段经文得到了解,小根基的人不是随意得往生,就是能往生者,必受莲池莲花或疑城胎生,一段长期间业识改造,至某一部份业识清净似莲,才够格入净土世界。“西方净土”是大乘不共土,这是不用怀疑的,发愿往生者必依经加强功行,切勿懈怠以免自误。
  兜率净土为圣凡共土
  弥勒净土:有兜率“天上净土”和娑婆的“人间净土”。兜率内院是娑婆世界补处菩萨所依止的地点,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一样,是一种固定公式。今弥勒菩萨为兜率内院天主,正为诸天众及无量圣众说法,周边也有他方来的诸大菩萨,五百亿天子,以及人间往生的佛陀四众弟子,所以说“弥勒净土”是圣凡共土。因为求生“兜率净土”将来往生者,即刻于莲花上花开见佛。
  《上生经》说:“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无上道心。”求生“弥勒净土”者,往生容易,解脱急速,因为还得随弥勒菩萨下生人间,赴龙华三会,听弥勒佛说法而证“法眼”,“授记”未来作佛。
  《上生经》说:“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
  《下生经》说:“弥勒佛,住世六万岁,怜悯众生,令得法眼。”(法眼就是菩萨位)
  生弥陀净土修因
  明弥陀本愿发心修行
  根据《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的说明,无量劫前,阎浮提在“世自在王如来”的时代,有一位国王听佛说法后,即弃王位出家,法号谓“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
  出家后的“法藏比丘”,在佛前发无上菩提心,希望将来作佛时功德胜过十方一切佛。“法藏比丘”受“世自在王如来”鼓励后,再发“四十八条大愿”,这些心愿是包括如何庄严净土,如何度化众生。
  他发愿后,即勇猛精进,修习诸行无量功德,以便庄严未来所要成就的“极乐国土”。在因位的“法藏比丘”,历阿僧祇劫修“菩萨行”,自利利他。
  在自利方面:
  他不生起贪欲念,嗔恚念,愚痴无明念。
  他不贪著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修持中忍受无量无边苦难。
  他常常忆念过去佛,所修的善根行。心常寂静,远离虚妄,坚守诚实正行。
  他对佛法僧宝绝对相信,并尊重三宝,恭敬三宝。
  他非常注意身口意三业,不讥笑他人过失,举止行动不失威仪,心常清净无贪无染。他依真谛法门,来种植众德之本。
  在利他方面:
  他不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六波罗蜜利乐众生。
  他远离粗语,以温和面貌,关爱的语言,饶益众生,令一切众生,得到真实功德成就。
  这种自利利他的行持,做为众生榜样,使无量无数众生发菩提心,也得到身心自在。
  对于过去诸佛所尊重、恭敬、供养的工作,未曾间断,如是经过无量百千万劫,亲近一切佛,并种植众德,以此成就最初所发大愿,庄严“极乐国土”完成最上圆满。真是“无量比丘僧,唯一广大心。”弥陀有大愿心、大努力、大牺牲,才有十万亿佛土中的“西方极乐”最大庄严成就。大德们!前车可鉴,咱们应该效法,发大愿心,步其后尘,勿存“共享其成”之心。
  信愿行之真实认识与修持
  佛法中修持任何一法门,离不开“信愿行”三大资粮。
  “信”是信心、信仰、信念、信受等。
  “愿”是愿意、愿力、发愿(心)等。
  “行”是行持、修行、修学等。
  《华严经》说:“信为道源功德母”佛法能得到深解与精修者以信入手。净土法门虽是简易“得不退转”,如不具足信心,是不能圆满达到。
  “信”不是浅薄信仰,也不是若有若无的信心(不是偶而朝朝山,或初一、十五日、六斋日吃素,更不是觉得有时间念念佛、诵诵经而已。)
  《无量寿佛经》说:“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三心建立,才是往生“极乐净土”之根本信心。
  “信心”之建立,首先建立正确人生观││先想想看人自出世到死亡,是为了什么而活的?在几十寒暑中所求的是什么?又有得到什么?一生中时时为老病死惶恐,也有突发的事故,无情的天灾,兵荒马乱,烽火连天的人祸,这又为什么?这些切身的问题,欲求答案,只有从佛陀所说的法义中去了解。
  人是活在因果业报中,生由业力来,死是业力的一段结束,一生祸福吉凶皆是满业,由不得你。
  众生在三界六道转变生死,这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人心无常,法界无我,诸法缘生缘灭,切勿迷执这小我而造业。如果太重视这短暂人生,恐怕轮回不止,苦无出期。但众生只要能觉悟,就可以解脱六道生死轮回,得到永远无尽期的极乐。
  诸位!想想看,人生(器世间)到底有什么值得追求和贪恋?就是世间上所爱的一切,有求即得,终其究竟又有几项真实。
  “信”是信佛陀的法语(经藏),看破人生,趋向佛道,皈依三宝。信“十恶业”是轮回生死的主因。信“四谛法”是解脱之门。信“六波罗蜜”是步上“无上正等正觉”之道。信“净土法门”是最简易得“不退转”之法。信“弥陀四十八大愿力”摄持于我。信是学佛之根本信念,如果不能建立佛法信念,或信念不坚固,茫茫苦海,求出无期。
  佛陀法语有十足信仰,人生观即正确,如果是疑信?那就另当别论。信仰后要再进一层踏上“发愿”,才得信心十足。
  “愿”对于佛法既然生起信心,必要发愿,“愿”是为了所求满足,如果不发愿恐生退悔之心,因为凡夫多被劣性蒙蔽,容易懈怠,所以必加以誓愿,执持一生行动。
  法苑珠林说:“凡夫力弱,恶习固多,以住阎浮,其心怯弱,初学是法,恐畏退散,常发大愿,扶持此行,乃至终身,无有障恼,随种善根。”
  《十住论》说:“有人以指,举大千世界,在空却住,不足为难。若发誓言,我当作佛,是人希有,何以故,世人心劣,无大志故。”凡夫当如何发愿?
  决心脱离娑婆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超脱三界,并以佛法进修,断尽烦恼,遇有魔难、挫折绝不退志。
  决心守十善戒,修四谛法、六波罗蜜行,求生弥陀净土,早证菩提,遇有魔难、挫折绝不退志。
  决心学无量法门,效法弥陀大志,驾慈航于苦海,度无量众生,得生净土,同证菩提,遇有魔难、挫折绝不退志。此愿与十方佛,菩萨同一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如不发愿,恐难维持最初心志,古人所谓“一暴十寒”,一生所求,未能全志,难成大事,谨记。
  “行”是修行,既然发愿,应该修行。行有行走的意思,既然欣慕西方发愿往生,应该速速起行。
  起行前,先了解入净土之基本条件,如果条件不符合,往生者会被停在边地的“胎生疑城”,等五百年后审查通过,才被引进。所以必先了解“三品九生”之往生资格,而后返观自己是否“量力进修”?如果入法多年,至今心常挂碍名利,只顾世法,心口不一,貌合心离,到时世缘业尽,想往生者难上加难。诚如印顺导师说:“有人早作沙门、居士,听过佛法,也能谈些佛理,也能分别善恶,可是依然为非作歹。以为只要临命终十念或一念‘阿弥陀佛’即能往生,这是大错特错。或者以为,日常生活无论作好作歹无关紧要,只要临命终十念,即能往生。何况自己时常念佛。这种人虽在佛法中,不修功德、不守戒、不持斋,对人对法同样颠倒,胡作妄为,不但不能勉人为善,反而误人为恶,实非吾佛弟子。”有些人自认为佛弟子,手挂念珠,偶而念念佛,一生中虽无大患,但也乏善可陈,人生以此为满足,其实也是可悲的人生。所以说佛弟子必量力修学,并负起如来家业。如果当前心力、身力,能挑七十重担,而不量力负起,只顾守易弃难,无丈夫气慨,这种人必须生惭愧心,痛改前非,不然往生“西方极乐”是难上难。
  年纪老迈老人家,体力衰微,不比年青体壮,知道念佛好,也该好好念佛、礼佛,最好在几年用功,真能达到一心不乱(老人家没世事忧虑正好用功),才能符合往生西方净土条件,到时才会“含笑西归”。用功十足,也要明白去处,念佛功德尽皆回向“西方净土”。尤其是教授者,要有明确指导。
  有关“行”的认知,下段资料,请详细了解。
  根据《阿弥陀经》说:西方净土的成员,是“菩萨”和“阿罗汉”,众生皆“阿鞞跋致”。所以佛陀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最起码持佛圣号“一日或七日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才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至于“观无量寿佛经”所说,往生“西方极乐”条件,“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些基本之修持工作,行者勿当“马耳东风”,勿认为有空“念念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不错,经中常说“念佛”得“往生西方”,可是要彻底明白经意,以免自误误人。
  所谓“念佛”,是“想念”和“观想”,绝对不是“口念”而心不“念想”。“观无量寿佛经”内容,前十三观皆是观想。从观想日、水、地,西方国土诸境,大菩萨观音、势至。观想“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每一相又有八万四千好形,每一好又有八万四千光明,每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是“念”、不是“念”,经中所说“忆想”,如果真能“心切用功”是谓“念佛三昧”,修者即得“见佛立前”。
  《佛说般舟三昧经》说:“念阿弥陀佛专念故得见之,即问,持何法得生此国?阿弥陀佛报言:欲来生者,当念我名,莫有休息则得来生。佛言:专念故得往生,常念佛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巨亿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在菩萨中说法不坏色。”
  经中又说:“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后见之,譬如人梦中所见。”
  至于《观经》所说:“一生造作恶业,应堕恶道,有人教你‘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此“称”即是“称念”,所以说“令声不绝”才是“念佛”。
  或者一般人会想,一生中不作恶业,当然不堕恶道,平时多少也有念佛,参加共修,难道临命终“十念佛号”,不能往生“西方”吗?我想是吧!既然今生早有佛缘,归依三宝,而不好好进修,加强功德圆满,以增未来解脱因缘,这种懈怠苟安心态,该修不修,该作不作,该度不度,辜负佛恩,已非佛子该有表态,到时世缘业尽恐无佛力接引,好好想想看。虽然今生无甚大恶,可是累世冤债无量,到时业障现前,莫说十声,就是一“阿”字不一定念得出声。还是生前尽心尽力修持。
  经中所说“十念”有多种解说,很多大德认为,一呼吸中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总共十次呼吸为“十念”。十念中持续不断不起妄想杂念。往生要有这种能耐,也该在平时加强自我训练,训练中断尽妄想杂念,以利将来临命终时十念完成“一心不乱”,才能得佛接引。
  “十念”在《大阿弥陀经》所说,为“十昼夜”,经中说:“一心常念阿弥陀佛,欲生其刹,十昼夜不断绝者,命终必得往生,纵不能十昼夜,当绝虑去忧,勿与家事,勿近妇人,端正身心,断除爱欲,斋戒清净,志心忆念彼佛,持诵名号,欲生其刹,只一昼夜不断绝者,命终亦得往生。”
  观经所说,下品下生众生,是一生中五逆十恶之人,在临命终时,得忏悔因缘而往生,这种情形万人中难取一人。五逆十恶之人,多数遭横祸恶死,有人死亡前业障蔽身控心,莫说十念,一念也难,诸位同修趁早忏悔,以免将来未能如愿。
  嘉义能仁禅寺,慧深法师在电台播音中说:“四十年来,台湾二千万人口,有四百万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事实只有四百人往生极乐国土。”这个只有万分之一成就的数目,真令人担忧,众生实在愧对弥陀、观音。
  “西方净土”品位,无论是观经所说“三品九生”,或大阿弥陀经所说“三辈”往生,都无关紧要,重要是因位中的众生,是否认清自己,认知往生条件和个人修为,不然这空洞妄想,于事无补。
  有一事实,求往生者必有正确认知,切勿把“往生西方”看得太简单,“事难即极尽努力而成就易,事易即懈怠心生而成就难。”切记。
  求往生者无论出家或在家修士,必要具足三心,要有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等作为正行,其他还要慈心不杀,具诸戒行。平时多多读诵大乘经典,或念佛或礼佛,或八关斋戒等,皆是实质修持、忏悔,而后一切功德回向发愿往生彼国,量力而尽其心,到时必往生无疑。
  至诚心:就是在个人身口意的修持中,必要内外相应,身心合一,不得内存名闻利养之心,外现贤善精进假相,要真真实实求生净土。在三业中身业礼拜“阿弥陀佛”,佛前真心忏悔。口业者要常常读赞,赞“阿弥陀佛”的伟大。意业者。全心念想谛观“阿弥陀佛”三十二相金身。
  深心者:深信之心,深信自己是一位烦恼具足凡夫。无始以来轮回五趣,不得解脱。今适得人身,又闻佛法,知弥陀四十八宏愿摄受众生,若顺其愿心修持,必受摄持而往生,如是等深信不疑。
  回向发愿心:就是平生修持一切功德,不论是人天善德、布施、持戒、十善业、观想、念佛、赞礼、读诵、礼佛、共修,及一切善行,悉皆回向,愿生彼佛国土,口中回向,心作观想弥陀。能具此三心,量力尽心,将来必往生弥陀国土。
  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往生条件,除了上述三心具备,必生其国,其他尚有修持条件,同样可往生,包括慈心不杀、具诸戒行、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修行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发无上道心、受持五戒、八关斋戒、不造五逆、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有过忏悔,知惭愧心不重造恶业,常常称名念佛,称“南无阿弥陀佛”名。如能至心称名者,无量无边罪业种子,得受“佛光普照”自能干枯消灭,不生起现行。修行心真心诚,万德自能圆融,到时千佛授手接引。诸位!莫认为困难,诸大菩萨和诸大德能,为什我们不能,所谓:“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卑生退屈。”
  念佛与称名
  求生净土的修持法门,除了上述信愿行三资粮,及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心具备。还有念佛的定力、定境。所谓“念佛定境”就是“念佛三昧”。
  念佛法门,从净土相关的经典来看,除了《菩萨念佛三昧经》、《般舟三昧经》、《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外,就是《观无量寿佛经》最为提倡。
  “观经”的开始,就是王舍城太子“阿阇世”,忤逆不孝,将父王母后拘禁,时王后礼佛,求佛救度,愿离五浊恶世,求生极乐国土。佛陀示现十方净土给王后“韦提希”选择,韦提希选上了“西方阿弥陀佛世界”。王后说:“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思惟’就是‘念’,‘正受’就是‘定’)。
  世尊向韦提希说:“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系念’就是把念头缚在一处。‘谛观’就是仔细观察。)
  而后佛陀又向韦提希说:“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
  观经第九观,佛陀又说:“但当忆念,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佛,以见一切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观经末段,佛陀说:“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分陀利华就是白色莲花)
  从观经的内容可了解,念佛求生极乐,占很大份量,因此,有很多众生,以“念佛”为修学课程。
  但是“念佛”是“称名”,或是“思惟”,或是“系念”,或是“忆念”。
  “称名”就是“念佛”。但是,“念佛”是要达到“定心境界”为目的,如,《阿弥陀经》说:“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乱。”才符合“念佛三昧”。切不可做做样,给人知道我有念佛,我是一位佛弟子。如果在修持中,每日不能以固定时,持续不断“系念”,心想“西方”,或“忆念”阿弥陀佛三十二相,不但不能得到念佛三昧见十方佛,当世往生时,心也容易“颠倒错乱”,这样终不能达成往生西方净土的愿望。绝对不可想,平时有念佛,即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这是错误想法。因为很多死亡前“心乱颠倒”,所以不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前面说过,慧深法师在电台说:台湾有二千万人口,四十年来有四百万人念阿弥陀佛,但是只有四百人得往生西方世界。想想看,这种只有万分之一的成就。他所说的这个数目,不管是不是正确的,但这之中隐含者另一意义,就是大多数念佛的人,不明白往生西方极乐的基本条件和修持,也不明白“念佛”的全部含意,所以不能在念佛中有一心不乱的境界,当然也有很多修学不全心精进。所以根据经典来看,虽然念佛的人很多,但实际能往生西方者却少之又少。
  “念”可读为“念”,“念诵”就是口中发出音声,所谓“称名”就是“念佛”。
  “念”是“忆念”,“忆念”就是“回忆”和“想念”以前的意思。
  “念”又是“思惟”的意思,“思惟”是属于“禅观”的“静虑”性质。
  “念”又是“观念”,“观”读“贯”,是“深思”的意思。“观念”是人的思想,就是“思想观念”。
  由字义上了解,“称名念佛”只是“念佛”中的一部份修持而已。“念佛三昧”要达成者,“念佛”意义必要完全清楚,也要全部修持,才得到“念佛三昧”的境界。就是没有“念佛三昧”的境界,到了临命终,也不至于“心乱颠倒”。
  “念佛”是观经里,上品上生位“六念”修持之一,包括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六念精进具足,才得现出“念佛三昧”的定境,如果定境不生,亦不至于不得往生“西方极乐”。
  所谓“六念”,如果学佛者,无佛法知见,或少有知见,也难明白“六念”法义,因此,学佛的人一定要精进多闻,充实佛法内容,不然的话,根据什么修行学佛。事实“有正知见,才有真修行。”
  念佛:念自性是佛,观经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既然无差别,因何我作流浪儿?在六道常浮沉,受生死苦煎熬。以此“思惟”好好参悟“自性法身”,诚如莲池大师说:“念佛是谁”。这个“谁”又是“谁”。
  念“佛恩佛德”,无始劫以来,恒沙诸佛,佛佛同心,视众生平等同体,他们牺牲身命一切,欲把众生度尽,这种恩泽,万劫杀身难报于万一。常常“忆持”佛恩佛德。
  念“佛因佛力”,观知佛在因位的修持,及舍身命的勇气,如,释迦牟尼佛,在菩萨因位时,为了度众生,舍身无量,舍眼睛、舍手足、舍王位、舍医药亦无量,生生世世不断行六波罗蜜。阿弥陀佛为了完成四十八大愿,庄严净土,以便摄持众生,救度众生,竟然精修五大劫。观知诸佛因位的精行苦修,而后反观自己,今世虽然学佛,到底付有多少心力?是否尽心尽力?步上难修能修,难忍能忍之行。还要“念佛”有三明、四智、五眼、六通、无量光明,大慈大悲,我欲与佛同等觉,我亦能救度无量众生。
  念法:忆持不忘如来所说之大法,三藏十二部经教,做为救度众生,得证槃妙法。我今生有缘得闻如来正教,一定要“不断上求佛道”,以达觉证。而后再施于众生,愿大地众生人人同登觉路,同证菩提。
  念僧:忆持不忘古今大德圣贤僧,他们是佛陀弟子。为了维护正法,使正教常久不衰,他们有大丈夫志,又具足戒定慧,可为当世人间典范,又为后世众生法则。我忆念贤圣僧的伟大,我效法他们的行持。
  念戒:忆念不忘戒律功能,戒能除一切不善法,能生一切善功德。因此,我必依戒精进修持,以免重造恶因,尤其是往生净土,以戒为先,不持戒律,藏识多恶业种子,到时难免三恶道苦,所以我必念戒,多造善因,以达“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其是在家修士,必要建立菩萨戒,戒律法义要真实了解,不可有名无实。
  念施:忆持不忘布施之德。“贪”为三毒之一,布施能除悭贪,悭贪不除容易堕落饿鬼道,所以说布施不可忘失,六波罗蜜布施为首,因为布施能摄取一切众生,以便将来度化。“念施”是念念不忘布施。
  念天:天有三界不同层次,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天人之果,皆是光明之心,得功德而往生,所以说“天者光明”。“念天”是反省自己心地,是否光明,作事是否磊落,无欺诈、不自私,有菩萨大人之风,不然以什么功德得生净土。
  “念”是忆念,忆念已往的不是,速速忏悔。忆念已往悭贪,速速量力行施。忆念已往无知懈怠,速速精进上求佛道。忆念已往有意无意所造诸恶业,反过来即好好修持十善行,能如是依如来圣教,念念不忘而精进,到时藏识中性种清净,自性“弥陀”显露,不只入“念佛三昧”定境,“般舟三昧”也成就,“西方极乐”上品上生位也完成。
  往生净土之相关法门
  《往生论》之五念门
  《往生净土论》原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是世亲菩萨作,偈中说明西方国土是“弥陀报土”,净土中无二乘、根缺、女人,娑婆凡夫必须具足“五念门”因缘,才得往生西方净土见阿弥陀佛。
  偈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
  修净土者,家里应该设有“阿弥陀佛”圣像,早晚献香虔诚礼拜(五体投地),最好念圣号一○八声,拜一○八拜,礼拜时心勿急躁。平时在外,见有“弥陀”圣像,或其他佛、菩萨圣像,心起敬意即礼,合十、问讯、顶礼都可以,这种礼佛作持,念念不忘,是为身业礼敬。礼拜时口中不断持念圣名,心中忆念佛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佛光照射于我身,这样是谓“身口意”三业礼佛。
  “云何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念佛、礼佛后,勿忘赞佛偈,礼阿弥陀佛者,当然赞阿弥陀佛。
  赞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全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作愿”请看前段信愿行。至于“奢摩他”是“止”和“定”的意思,又谓“寂静”,当念佛、礼佛、赞佛时,不是口头称念,随意拜拜而已,注意,心莫“妄想纷飞”,念佛时想佛,礼拜时也想佛,也要观佛,也要发愿将来往生其国。修者首先难免有杂念,能至心礼佛,天天不断礼佛,久而久之,自然止息妄想杂念。
  “云何观察?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毗婆舍那译为观)。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功德庄严。三者观察彼佛菩萨功德庄严。”(内容广泛,修者欲求净土上品者,请好好探讨本论,并精心依经行持。)
  “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心故。”
  修净土行众生,该有与弥陀同等大慈悲心,众生与我同体,不可舍弃每一苦恼众生,但愿一切众生同生极乐。所以必将所修功德,尽皆回向。诚如“本净土论”后段所说:“依智慧门,不求自乐。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依方便门,怜悯一切众生心。”
  本净土论,世亲菩萨说:极乐净土无二乘、根缺(六根对六尘境时,不生起六识,识心起即有染相)、女人,须要五念门具足,方得往生,故净土行者,必深解净土诸经,精行修诸功德,并将功德尽皆回向。
  《华严经》之普贤十大行愿
  行愿品说:“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普贤十大行愿),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灭除五无间罪,身心等病,种种苦恼。”
  这三段内容所说明,十大行愿功德力量,能持能守者,小即除去“五无间罪”,大能往生极乐世界,即见“阿弥陀佛”蒙佛授记,不必如“般舟三昧”或“念佛三昧”那么难行的功力。但是十大行愿,不是发愿而已,需要实际了解,实质修持。十大行愿内容如左:
  礼敬诸佛:礼佛是修行学佛的基本礼仪,除了感报佛陀恩泽于我众生,也表示学佛勤奋精进。常常礼佛,自能收摄轻心慢心,清净身口意三业,并与诸佛、菩萨,增上无量因缘。礼佛时心有敬意,心无杂思,心口清净,不念他事。
  称赞如来:佛陀功德伟大,我们不得不赞叹,经中赞说:“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法华经赞说:“刹尘心念可数知,大海中水可饮尽,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说尽佛功德。”
  当你见到佛像时,即时合掌起敬心。口念赞佛偈,赞叹诸佛功德,赞叹者亦得无量功德,并得诸佛菩萨祝福。
  广修供养:学佛的至高圆满是福慧具足,才得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福慧未具足以前,必须供养三宝,供养父母、师长,供养众生。供养三宝是耕耘敬田,供养父母、师长是耕耘恩田,供养众生是耕耘悲田。此三田不耕不植,佛法无从立足。所以说:供养为一切善德基础。
  忏除业障:任何一众生,从无始劫来,因迷于事理,造无量业。业力既造,即成为未来之业障,包括病障、苦障、道障。今生欲学佛修行,业障成为学佛“障碍”。业障轻者,有各种不如意坎坷,造成修学一蹶不振。业障重者,有伤身失命的危险,所以必要时时礼佛、忏悔,罪业才得清净(注意勿造新业),修行才无障碍。
  随喜功德:他人作诸善行、功德,我即随时、随地欢喜,把他人所做功德,当做自己做的,尤其是尽心尽力帮助完成。在欢喜中赞叹鼓励。普贤菩萨本愿中说:“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
  请转法轮:就是请佛说法,因为佛陀,觉悟生死涅槃之法,有正知见。在正知见圣者的教育下,才能使众生同得解脱,因此,请佛为众生转法轮,是佛弟子该有的心意。
  请佛住世:佛陀住世,降生人间,才得为当世众生说法。法义典籍,做为未来众生修学法则,所以佛陀住世是非常重要。佛弟子要时常作愿,愿我佛慈悲,正法重光于世,普照大地众生,使众生重见光明,才免堕落三途,受无量苦。
  常随佛学:佛陀是一位究竟圆满圣者,众生随佛陀学习,就是学佛。学佛目的是为了解脱,必要认清解脱法义,才有成就佛道的正知见。如果盲目修持,终其究竟,苦死无成。常随佛学者,要多闻佛法,研究佛学,有正知见后,必要如法努力精进,甚至广度有情,才得究竟圆满。
  恒顺众生:学佛是要发愿利他,才能符合佛心大志,才是学佛者伟大精神的表现。“恒顺众生”就是顺应时代众生因缘而教育。时代多变,民情不尽相同,所以要随顺时代众生因缘,适应民情,以不同方法,教导不同根基众生,随佛学佛。上述“九大行愿”不是说说而已,要实际明了,如法实修。
  普皆回向:这是最后一愿,第十愿统摄前“九大行愿”。从“礼敬诸佛”至“恒顺众生”的一切善行功德,回向与法界众生,愿众生们得此功德同生极乐国土。修菩萨行者,都会为众生设想,为众生受苦也心甘情愿。菩萨心,以众生解脱为前提,做后,一切功德再回向,才是无上菩提的究竟成就。
  所以普贤菩萨说:学菩萨行者,能行“十大行愿”,自有资格往生西方极乐,即见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佛弟子该如法精进。
  《维摩诘经香积佛品》云:
  彼菩萨曰:‘菩萨成就几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
  维摩结言:‘菩萨成就八法,于此世界行无疮疣,生于净土。何等为八?’
  ‘饶益众生而不望报’:是“慈无量心”,菩萨行持,度众生工作是义务,只有不断牺牲,不起权利、望报之念思。
  ‘代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是“悲无量心”,把所有众生当做自己,代众生受无量苦也心甘情愿。
  ‘所作功德,尽以施之’:每日为众生之工作功德,再施舍,愿众生得此功德,速证菩提。有舍心即有欢喜心,所以说,功德愿意再施与众生,是“喜无量心”。
  ‘等心众生,兼下无碍’:行菩萨道,不分冤亲,不分彼此,是以平等心对待众生。又能谦虚卑下,是没有高傲骄慢心,是“舍无量心”。
  ‘于诸菩萨视之如佛,所未闻经闻之不疑’:对于当前行菩萨道者,无论出家或在家居士,都要如佛一般看待,恭恭敬敬。各人佛经研究有限,就是未听过、未闻过的经典,今日听到也要深信不疑。如果不能信心接受,也要深入研究,不可随意出口诽谤。
  ‘不与声闻而相违背’:二乘虽然只顾“独善其身”,修四谛、十二因缘,但这程度是深行,也是佛陀开示之法门。尤其是修菩萨行者,也要有二乘基础,不然功行难免不足,所以说:行者不背声闻法。
  ‘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于其中调伏其心’:修行、出家不是为名利、供养,是为了解脱,虽有众生向修行者(出家)供养。要看被供养的德行和福报。切莫看他人被供养多,被护持大,即生起异念、妄想、嫉妒诸心蒙蔽自性,这是非常错误。要好好调伏、忏悔,以便清净自心。
  ‘常省己过,不讼彼短,惟以一心求诸功德’:既然为了解脱而修行,最好天天省察自己,该修修否?该行行否?该忍忍否?这正是修行用功处,那有工夫去评人长短,说人是非,古人说:“静坐当思己过,闲谈莫说人非。”谨记。修行者只要一心求诸功德,即所谓“尽形寿”,不然归依即成形式,不但不能往生极乐,恐怕还会堕落,注意再注意。这八法功德,是往生净土条件,能精行者必往生极乐世界无疑。
  诸位!世事成功决非偶然,必要平时努力。求生极乐同样道理,那有临命终“十念”即成。如果一生中,平平凡凡过了,虚度光阴,无显著修持,到时业力胜过空愿,自然招感来世“六道果报”。这样谁误你?其实自误,并非我佛、菩萨不慈悲。如果你已“归依三宝”,必要受持“五戒”,受持五戒是归向三宝的实行,归依而不受持五戒,等于假“优婆塞”、假“优婆夷”。所以说:归依后,必要多闻,明法义后,量力尽心修持,今年比前年深行,来年比今年更圆满。归依后发心度己,三年后必要发心度众生。一生中“尽形寿”不失正念,也不失正行。
  从前,大名长者问佛:“我平时念佛时,‘不起妄想’,‘不失正念’。如果,我在十字路口,万一被象马撞倒而死亡,是否因此而堕落?”佛陀回答说:“不会堕落,因为你平时念佛,已经养成向佛的善习和条件,如果出事而死亡,还是会往生,你‘念佛’业力非常强大,好比一棵大树已经倾向西方,一旦砍倒,自然倾向西方。”
  往生西方极乐修因,到此告一段落,奉劝诸位大德,依法实修,往生才有希望,如果认为念佛即得往生,也要“老实念佛”和“老实守戒”。下面与你研究往生“兜率净土”修因。
  往生兜率净土修因
  三世诸佛度众生因缘,皆以初发心之愿力定案。如释迦牟尼佛在因位时,发心于五浊恶世度众生后成佛。阿弥陀佛因位时,发心创建极乐国土接引众生。当来下生弥勒佛初发心时,以功德庄严人间成净土,然后度得生净土之众生证法眼后才成佛。
  诸如来在因位发心后必要精修,才能圆满正依二报。初修“六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以至“十波罗蜜”精行完成,无始劫来,佛佛同行此道。
  然而当来下生弥勒佛之度生过程,分为二段二处世界,一者兜率内院接引众生。二者人间净土,龙华三会,为众生证法眼。这二个世界的接引方式,在上生经和下生经,佛陀有明确指示,看过上、下生经的佛弟子,应该不会怀疑。
  经中说,在娑婆世界成佛圣者,必在兜率天一段时间,做补处菩萨,然后下生人间,弥勒菩萨当然也不例外。自从“释迦佛”二千五百年前,离开兜率天来人间成佛后,兜率净土主人,就是“弥勒菩萨”。
  殊胜的“兜率净土”和“西方净土”,有同等功能作用,都是为了摄受众生,教育众生成正等觉。所不同是兜率是五乘共土,西方是大乘不共土。西方净土时间无量,兜率净土时间短,因为接引有缘众生完成后,弥勒菩萨即带所有的眷属弟子,来娑婆人间,开三次龙华大会,为这些弟子说法证道,以便圆满初发心的大愿。那么众生以何种因缘得往生?三品修因而往生,不厌生死而愿往生。
  修三品行往生
  上品者修六事法
  精勤修习一切功德:包括种植三田,敬田、恩田、悲田。供养三宝为敬田。供养父母、师长为恩田。供养众生为悲田。并修六波罗蜜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
  威仪不缺:严守戒律自然威仪堂堂。在家修士从三皈依、五戒、十善戒,以至菩萨戒。出家者当然要具足出家戒。
  扫塔涂地:建设道场、庄严道场,以便接引众生,同登兜率,同赴龙华三会。
  香花供养:导众生种诸善因,以香、花、素果供养三宝,增上诸佛因缘。
  行众三昧,深入正受:“三昧”译中文为“正定”“正受”“不受”,是内心安祥自在,不起烦恼的意思。这种境界可从闻、思、修入手,自然入于“正受”。“不受”者,不受六尘色声等干扰自心。
  读诵经典:早晚常读大乘经,金刚经、心经、弥勒上生兜率天经,持弥勒礼赞,也要为众生演说诸经,行法施度。
  以上六事法,能至心精行学习者最好,如未能达到圆满或断尽烦恼,在世时如得六通圣者,未来往生兜率净土即上品上生。如果修持多分者上品中生,少分者得上品下生。
  中品者称名念佛,受八关斋戒
  《上生经》说:“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系念有二种修持。一者忆念弥勒菩萨三十二相。二者不断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还要常受八关斋戒,最好受持七次。受持中内心清净,不生起杂念,功德圆满,并发愿回向兜率净土。中品行能精修者,得中品上生。多分者中品中生,少分者中品下生位。
  下品者造恶业诚心忏悔
  《上生经》说:“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
  能遵照三品法义修持而往生者,即莲花化生在兜率内院,即时见佛闻法,得证不退转于无上道。(兜率与西方大不相同,往生“西方极乐”者,上品中生位经一宿见佛,上品下生位七日见佛,下品下生位经十二劫花开。请再参考前段净土不同点。)
  尚有其他往生修持的方法,上生经说:持五戒、八关斋戒、具足戒、十善戒者回向可往生,闻弥勒菩萨名,欢喜恭敬礼拜者亦得往生,以香、花、衣服、缯盖、幢幡供养佛者可往生。或一日至七日,持佛禁戒者得往生。思念十善,行十善道者,亦得往生,上述功行修持者,必要将功德回向,愿生兜率,朝谒弥勒菩萨,将来皆受接引而往生,即时花开见佛。
  不厌生死而愿往生
  上生经说:“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弟子者。”发菩提心之在世圣者,不畏惧生死,往返天人之间,以大悲心救度众生。世圣大人与弥勒菩萨同一心怀,他们敬爱这位发无上心的大菩萨,所以发心往生兜率,作为弥勒菩萨弟子,听经闻法,清净藏识,以备未来救度无量无边众生。
  古今大德,求生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前者,有无著菩萨、世亲菩萨、戒贤大师。我国有道安法师、玄奘大师、窥基大师。近代有太虚、虚云、慈航三位大师。
  民国四十三年三月十二日,虚云老和尚灵体,亲自往返兜率内院,返后说:“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我见弥勒菩萨在座上,宣说‘唯心识定’,在听讲圣众中,有十多人我认识,其中有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融镜法师,岐山恒志公,百严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我皆合掌致敬。”他们都是行菩萨道世圣,所以不厌生死求生兜率内院。
  赴龙华三会人间净土修因
  《上生经》说:“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愿︰︰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世尊前,受菩提记。”
  《上生经》又说:“若有礼敬弥勒者,除却百亿劫生死之罪,设不生天,未来世中,龙华菩提树下,亦得值遇,发无上心。”
  经中所说,今生修六事法,受八关斋戒,修一切净业戒行者,不但上生兜率净土,遇弥勒菩萨。将来人间成净土后,随弥勒菩萨下生人间,赴“龙华三会”的第一会。未来也能遇到“贤劫”千佛和“星宿劫”千佛。在佛前受记作佛。
  不相信兜率净土,不相信龙华三会,可是听到弥勒圣号,看到弥勒菩萨圣像,心生欢喜,恭敬礼拜者,也会除去百亿劫在生死轮回中所造罪业。这种人今生别世后,就是没往生兜率净土,将来龙华树下,也会遇到弥勒佛,受佛教育发无上道心。
  下生经,弥勒佛看见赴龙华初会的人众到齐后,向大众宣示说:“今诸人等,不以生天乐故,亦复不为今世乐故,但为涅槃常乐因缘。是诸人等,皆于佛法中种诸善根,释迦牟尼佛遣来付我,是故今者皆至我所,我今摄受之。是诸人等,或以读诵,分别决定修多罗,毗尼,阿毗昙藏,修诸功德来至我所。或以衣食施人,持戒智慧,修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以幡盖华香,供养于佛,修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以布施持斋,修习慈心,行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为苦恼众生,令其得乐,修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以持戒忍辱,修清净慈,以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以施僧,常食斋讲设会,供养饭食,修此功德,来至我所。或以持戒多闻,修行禅定,无漏智慧,以此功德,来至我所。或有起塔供养舍利,以此功德,来至我所。善哉释迦牟尼佛,能善教化,如是等百千万亿众生,令至我所。”
  经文中所说,将来赴龙华三会的有缘众生,都是在释迦牟尼佛时代佛弟子,被佛陀法义引导修持,然后发愿回向结弥勒因缘。龙华会中大众,个个都是循如来正教发心,有读诵大乘经典功德回向。有智慧观诸法相因缘,修持功德回向。有精守戒律,功德回向。有布施、持戒、修习大慈悲心功德回向。有幢幡、缯盖、花香供养诸佛功德回向。有行菩萨道,救度苦恼众生功德回向。有开无遮大会,为众生说法,设斋供养听众功德回向。有修忍辱行,清净慈悲行功德回向。有多闻、修三学戒定慧功德回向。有礼拜、忏悔、持咒功德回向。有造佛塔、供养三宝舍利功德回向。
  从上生经、下生经所表示,及净土三经所表示,往生“兜率净土”比“西方净土”容易很多。净土相关经典都是佛说,净土圣人愿心不尽相同。修者必要认知自己能力、程度而后发心,才不至于错失因缘。如修者以西方净土为目标,最好先以兜率净土、龙华三会为跳板,然后往生西方净土必登上品位,也比较急速。因为三处净土时间不同的关系。
  兜率净土是速证菩提之净土
  前段说过,吾人居住世界,经中称谓“娑婆世界”,或称“南瞻部洲”。世界自生至灭为一劫,名为“贤劫”,一劫分为四中劫,即成、住、坏、空。每一中劫有二十小劫。今地球寿龄已到“住劫”第九劫末。再经六千五百年第九劫结束,第十劫开始,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十万为一亿),人寿五万六千岁,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开龙华三会。这时就是贤劫第五佛下生人间时期。贤劫共有千尊菩萨,度众生后成佛。这千佛皆在“住劫”出现,最后一佛是“楼至佛”。楼至佛功德圆满后,地球寿龄即接近“坏劫”,生物渐渐减少,到了“空劫”化世界成微尘。
  今起至“住劫”第二十劫,只剩余十一劫,十一劫的时间,也等于娑婆世界总寿命八分之一。
  《佛说佛名经》佛陀说:“我此娑婆世界贤劫,释迦牟尼佛国土,于安乐世界为一日一夜。若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一劫︰︰。”今将娑婆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时间对比,人类众生历经十一劫,大约是极乐世界一日中之八分之一。所以说:娑婆世界学佛众生欲证菩提,至未来圆满菩萨道成佛,最好先求生兜率净土,到第十劫人寿五万六千岁时,随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在人间有六万年,跟随在弥勒佛身边受教,证菩萨法眼智。然后,发大愿心随贤劫千佛修学,至最后一佛楼至佛在娑婆世界度众生,再发心往生西方净土,参谒阿弥陀佛及诸大菩萨。
  在娑婆世界贤劫中,真实发菩提心,实行菩萨道,正符合西方净土上品上生条件,这岂不是一条很通顺“成佛之道”,又快又正确。
  如果众生真修西方净土,除了上品上生即刻见佛,上品中生位也要一宿(一宿等于人间二个中劫),上品下生也要七日见佛(七日等于人间七劫)。其他品位时间更是无量无边,所以求往生西方极乐的众生,必要正见西方,认知自己,一生中有几分努力,将来往生是否有希望。因此可确定说:兜率净土是速证菩提之净土,兜率净土是往生十方净土的跳板。
  再说兜率净土,是吾人所居住的娑婆世界相关之净土。西方净土是他方净土。弥勒菩萨天上净土,及人间净土,是直接度吾相关之冤亲。我们先往生兜率净土,再赴龙华三会,然后根随贤劫千佛,在娑婆世界度我所有累劫亲属。不然,就是你有办法往生他方净土,不顾累世亲属在生死中的痛苦,修行意义难免有很大缺失。
  结论
  三世诸佛说法度众生,自然机理双契。如果法义背正理者,众生依法进修也无能解脱,法义不契众生机者,众生无因缘可下手,所以诸经必要契理契机,才是如来正教法义。
  今为末法之期,法弱魔强,新兴教派如雨后春笋。众生缘薄多懈怠,凡事不求甚解。故当前宗教信仰者众,入正法真修行者少。挂空名自认为修行者众,入佛法真学“佛”者少。为什么?修学众生多数不明“学佛”(成佛)正途。
  懈怠是众生的蒙蔽,速成是众生共一不正常心理。因此,有人看此弱点,妄说“一步登天”之法,来诱惑懈怠又求速成之修道众,其实宇宙间大自然律法,所有事物成长演化,具不变定律过程。如种子由播种后发芽,必经施肥、工力,才有自然的成长(进化),然后开花、结果、慢慢成熟。成(学)佛之道,当然亦不得违背自然律法,由观经多闻而明理,但必要确定真实目标,不可雾里看花。
  明理是明白众生六道生死轮回主因。也该明白生死解脱之道,然后实实在在精进。明理必由佛陀所说的佛法去认知,不然容易会错修行之道,而步上不归路,即苦死无成,或误认小善义为大乘经教,也是很危险的自我耽误。
  至于佛说净土诸经,最适应大众因缘,上自大乘菩萨道根基,下可引导初入佛门之佛子。只要顺其经义精进,将来必得往生净土,至不退转地。然而净土世界,有大乘不共净土,及五乘共土。众生修净土法门,必先认知入净土之因缘功德,再反观自己修持能力,是否符合往生条件,然后加强进修。
  兜率净土是五乘共土,不必有“一心不乱”的境界,即可往生进入,修者从见佛忏悔,恭敬礼拜,八关斋戒,十善五戒,六事法行持,大小根基修持功德,只要发愿回向往生,将来必受接引。如果佛子求速,入此净土至将来成就菩提最速。如果佛子求正确者,此净土法义,是释迦牟尼佛所交待,要四众弟子归依弥勒菩萨,所以有双重保证,必定正确。但是必要如法修持,如法回向。切勿我见认定,胡乱修持,恐入迷途,也不可高估自己,好高鹜远,打空妄想,这都是不实际的作为。但求我佛慈悲,加被众生,冷静深思,真修实行,同生兜率净土,以赴龙华三会,证法眼智。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自己过失,或者别人过失,都不能挂在心上,为什么?真性里头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邪正,没有生灭,没有来去,没有先后,“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埃是比喻丝毫不净、不善,没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