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密与韶关
2014/9/3   热度:589
韶关,古称韶州,位于广东北部,是世界上著名的佛教文化重镇。只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的人,不可能不知道韶州。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是儒道释三家,其中的释家即是佛教。佛教文化中最昌盛的是禅宗。直到现在,普天下之佛教都在谈禅论偈,参悟静虑,无非禅门,而禅宗之盛。人们就一定想到韶州——曹溪六祖惠能大师。菩提达摩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其法注重传承,到六祖惠能大师都是单传,而六祖座下,得法者43人。此后,一花开五叶,五家分灯,宗风大振。《六祖法宝坛经》流传于世,皆在韶州,在故韶州有“禅宗发祥地”之美誉。目前,六祖惠能大师的真身还供养在韶关市曲江县曹溪南华禅寺(唐朝时称宝林寺)。韶关市区的大鉴禅寺,是《六祖法宝坛经》宣讲地;乳源县云门山大觉禅寺是一花开五叶之一的云门宗祖庭;另外,别传禅寺、东华寺、西华寺、月华寺都是禅宗道场。2003年秋南华禅寺还举办了纪念南华禅寺建寺1500周年的空前盛会。韶关福地,直到现在还禅味甚浓。所以,韶关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尊当年在世,生活的方式是托钵,托钵总得要给人家添麻烦。实在说,世尊一生都不愿意给别人添一丝毫的麻烦,托钵时,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人家给肉就吃肉,但不是提倡肉食,要明白这个道理。那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不叫人家单独给出家人做素食,添一层麻烦,是这么个道理。佛在《楞伽经》里劝人素食,中国梁武帝读到这个经文深受感动,他自己就吃长斋,吃长素了。梁武帝是佛门的大护法,又是帝王之尊,他这一提倡,我们佛门里头就响应,所以中国佛教素食是这么来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
在历史上,韶关还有一件被人忽视的佛门圣事:在六祖惠能大师之后,还有一位六祖大师,是唐代佛教密宗(简称唐密)的第六代普门传灯大阿遮黎不空三藏,也称唐密六祖,其曾在韶州驻锡四年之久。此事不仅佛教外人不知道,甚至连教内许多善知识也知之甚少。
不空三藏(705-774年),法号智藏,密号(登坛灌顶名号)不空金刚,梵文音译阿目怯跋折罗(Amogha~vajrah),佛教史上著名的唐朝“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之一,是唐密第六代普门传灯大阿遮黎,中国历史上四大译经家之首。十四岁师事金刚智阿阇黎,开元十二年始于广福寺受具足戒,从金刚智阿遮黎得金刚界传法灌顶,又兼得善无畏阿遮黎胎藏界传法灌顶,后更亲谒唐密第四代普门传灯大阿遮黎龙智菩萨以增益之,广参知识以辅助之;《法华》有轨,《华严》有观,举显教最高义理,以密法证明其妙境。严郢在不空的《影赞并序》中说:“貌与人同,而心与佛齐耀矣。”是真融会显密之一乘大家,中国佛教到不空三藏住持,允为极盛时期,三朝国师,为帝灌顶,为国修法,无不感应如响,唐政府封至一品爵位,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赠司空,谥号:大广智三藏,《旧唐书》说他“通籍禁中,势移公卿”,福慧双隆,“冠绝古今,首出僧伦”(时圆照语)。不空三藏所传的密法,曾护持大唐盛世,对过去、今天、未来的世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唐密第五十一代普门传灯大阿遮黎唐普式法师在其大作《唐密与广东》一文中就提及:“公元749年,不空表请回国,玄宗准奏,不空乘驿马五匹于750年至南海郡,染疾不能登程,同时玄宗亦有诏令其再留中国。不空乃在南海郡,(一说在广州,一说在韶州)稽留四年之久,至753年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奏请迎不空至河西乞受法益。”
《贞元录》的记载和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奏章就进一步确认不空三藏是在韶州(现在韶关)驻锡四年之久。
《不空行状》记载:“八载(749年)恩旨许归本国,乘驿骑五匹至南海郡,后敕令且住”。《贞元录》亦载:“九载己丑(己丑年应为八载此误)复有恩旨,放令却归,发自京都,路次染疾,不能前进,寄止韶州。”并在此住了四年之久,并说他“日夜精勤,手不释卷,扶疾翻译,为国为家”。译何经,住何处,传法否,史籍缺载,当时所住或大梵寺(今大鉴禅寺),或宝林寺(今南华禅寺),或当时韶州最大的道场灵鹫寺,传法应该是肯定的,因732年不空来广州住了九年之久,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建立灌顶道场,大开方便之门,相次度人百仟万众(《宋高僧传》),驻锡韶关四年之久,也理应有开坛灌顶之事。
据唐密五十一代传灯大阿遮黎唐普式法师说:不空三藏在韶州译出《一字顶轮王经》,是不空翻译的第一部经,释迦牟尼佛也曾开演是经。不空译经时,很可能就住在当时韶州最大道场灵鹫寺(80多岁高龄的唐法师曾亲临灵鹫寺遗迹考察)。
天宝十二年(753年)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上奏唐玄宗的奏章说不空“行次染患,养疾韶州,令河西边陲,请福疆场。”753年不空离开韶州到了河西,就是现在的敦煌一带。这就更进一步证明了不空驻锡韶州四年之久。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写的《中国佛教史》也有记载此事。
三朝国师,一乘巨匠,“冠绝古今,首出僧伦”之大德能驻锡韶关,是韶关人民的福德因缘所感,也说明韶关从古至今都是佛教文化重镇,生民福地。而唐密在韶关的传播为何人们淡忘或忽视呢?原因大至有三:一是当时唐密兴盛时是以首都长安为中心,韶关边陲易为淡忘;二是韶关有六祖惠能在前,此地几乎成了禅宗的代名词,一直兴旺至今,而唐密是极盛一时;三是唐密在宋代之后一千多年在中国绝传,清朝所订的《韶州府志》也无记载,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民国时期,自唐密第四十九代普门传灯大阿遮黎王弘愿法师将唐密从日本转传回国,到第五十代普门传灯大阿遮黎冯达庵法师期间,唐密在韶关情况,暂未见记载。而1996年5月27日,韶关有缁素三人前往广州向唐密第五十一代普门传灯大阿遮黎唐普式法师学习唐密,参加结缘灌顶,此后唐法师先后四次到韶关说法传法,开了四坛结缘灌顶,一坛施饿鬼法,法师还赞叹韶关佛教人才济济。相信唐密在韶关会逐步走向兴盛。馨香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