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晓法师: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八颂
2014/9/3   热度:343
刚晓法师: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八颂 识从自种生 似境相而转 为成内外处 佛说彼为十 我们知道,任何一法的生起,都得有诸缘和合,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心识的生起也是,也得有诸缘,也就是需要具备几个条件。心识起现行所需的条件,我们一般将其分为亲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不过若这么说相对来说就有点儿繁琐,我们简单来说,心识要起现行,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所依,一个是所缘。依是依仗、依附、依托的意思。缘是攀缘。比如说,甲是个大个子,而且身体很强壮,我刚晓想揍甲一顿,可我与人家甲根本没法站一块儿比,人家能把我掫(方言,举)起来打几个滴溜儿。这时候我怎么办呢?我拿了一把刀子。那么在这件事儿中,刀子就是我的所依,甲则是所缘。所依所缘其实很关紧的。英雄徐洪刚我们都知道,他是个军人,就在咱河南渑池当兵。军人平时干什么?不就是训练嘛?然而当他与歹徒搏斗时,徐洪刚受了伤,还挺严重,可歹徒呢?不过是个痞子而已,但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军人却不是一个野痞子的对手,要不是周围群众实在看不下去帮了忙,徐洪刚大概要成烈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歹徒有刀为所依!一九二五年的五卅惨案,死了十来个人,要说呢,革命是不可能不流血牺牲的,死十来个人不算什么,但是因为当时参加游行示威的市民是赤手空拳,而租界中的巡捕军警手中的却是枪炮,是武器弹药,因为所依不同,就成了“惨案”。再如有两个人打架,甲若是用拳打死了乙,甲若是用刀子杀死了乙,同样的结果,但给甲判罪就不同,这也是所依不同的缘故。 那所缘呢? 蚊子来咬我,我顺手一巴掌打死了它;我是一个屠夫,我杀死一只猪;我是一个杀人犯,我杀了一个人……同样是杀,所缘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我杀了一只蚊子,只不过会在心中一个闪念:“哟,怎么把它打死了”;我杀死一只猪,就得有好几天掂念着这件事儿;我杀了人,则被枪毙,这一世就算走到尽头了;我若杀一个证果的圣人,那就要堕地狱,不晓得到什么时间才能够有出头之日…… 现在我们拿眼识做例子来说。 眼识要起现行,它的所依所缘是什么呢?所依是自种子,即眼识的自种子,所缘的就是境相。这一点儿是何门何派都承认的,毫无争议。世亲当然也承认。但是世亲说,我承认眼识要起现行,必须有所依所缘,但我并不承认它所依的自种子与所缘的境相是实在的外境。牛是阿赖耶变现出来的,草也是阿赖耶变现出来的,牛吃草这回事儿、这现象,是任谁也不可否认、抵赖的,但我不能因为牛吃草这个现象而承认牛和草就是实在的,牛和草确确实实是都没有实在的自体。 问:我听过你的录音带,你在说《百法明门论》时可不是这么说的,你当时说眼识的所依是眼根。 是的,上次是那么说的,不过我记得上次最后我告诉了,说当时是按照玄奘大师的《八识规矩颂》为蓝本解说的,《八识规矩颂》中有这么几句:“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这是前五识的第二个颂语的前两句。这说的很明白,前五识的所依是净色根,而自识的种子只是诸缘之一而已,我现在是说《唯识二十颂》,自然就不能按照《八识规矩颂》来说了,时间变了,我的说法自然也要变。而且,我当时提不出更充分的理由,说《八识规矩颂》根本不是玄奘大师的著作,而是后人伪托玄奘大师的名字。现在我见到金陵刻经处的《玄奘大师全集》,里边儿也没有收这《八识规矩颂》,我现在还没有与他们联系上,等我联系上了再说。这里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八识规矩颂》在明朝以前人的著作中从无出现过。 下边儿我先简单把这个颂语的意思通一下。 这样吧,大家干脆先记一下,我说慢些。 由各别自识的种子(功能),生起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当此识生起的时候,众缘和合就变现出似色、似声、似香、似味、似触以及似眼根、似耳根、似鼻根、似舌根、似身根等各种不同的形相。佛陀依这些形相,按照众生的根机密意说了眼、耳、鼻、舌、身等根及色、声、香、味、触等境,并不是说真有眼、耳、鼻、舌、身等根和色、声、香、味、触等境,这就是圣教密意。 以上我说的,让大家记的这几句话,是比较规范的,当然,越是规范越是艰涩难懂,下边儿我用通俗的话再解释一下。 比如眼识要起现行,首先它得有所依,就是眼识的自种子,识要起现行得有四缘,一是亲因缘、二是等无间缘、三是所缘缘、四是增上缘。自种子加上诸缘就起现行了,眼识的现行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眼根、色境。 问:眼根、色境都是眼识起现行的九缘之一呀~~ 注意相似相续,你牢记住这相似相续就没有问题了。还有一个是“生即灭”,也得记住。也就是生需诸缘,但灭不待缘。 因为缘不相同,所以外在表现的眼根、色境也就各不相同,世界才显得五彩缤纷,那么耳识、鼻识、舌识、身识都是这个道理。 耳识的种子加上助缘使得耳识现行,其外在表现形式为耳根、声境。助缘不同,使得世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 鼻识的自种子加上助缘使得鼻识现行,其外在的表现形式为鼻识、香境。 …… 我再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电,电也是作用。眼识也是作用,电要使它的作用显现出来,可比作眼识要起现行。首先得有电子,可比眼识自种子。虽然有电子但我还觉不出电,那么,我搞了个空调,这空调可比眼识的助缘。当电子流动经过空调时,空调工作作功了,我就感到了冷风、热风。这可比眼识起现行表现在外的眼根、色境,助缘若不同,我现在不是装的空调而是日光灯,那么我觉察到的就不是冷风而是发光了。 根、境都有了,我们把根叫做内处,把境叫外处,那么内处外处就出来了,这么来看,根也好、境也罢,其实都不离识。 我们来看看其它人对于这个颂语的解释。 演培法师,他是新加坡的国师,已经圆寂了,他是这么解释的-- 识从自种生,是显示的识要现行必有的所依;似境相而转,显示了识的自变而缘。 这儿我再插说一下“自变而缘”。比如火车的前身,就是蒸汽机车。在一八一四年,英国的工程师司蒂芬孙搞了第一辆在铁轨上行驶的蒸汽机车,这就是第一辆火车。但刚做成后,没人敢坐,他就自己开自己坐,那么这自己造出来火车自己坐就是“自变而缘”。自给自足、自产自销都可以比做“自变而缘”。 似境相的“似”字,是说这境不是实在的,“转”是转变,合起来是说,识起现行的时候,有一种功能,能够转变出自己所缘的境相,这境相不仅不是绝对地客观存在,而且也不是相对地客观存在,它只是识所现起的一种幻相,这幻相被众生执着,就“有”了。则这一句实际上完全否定了境相的客观存在。 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其实不是直接认识的,得有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罗克有个反映论,说认识比如这张桌子,实际上你觉察的只是与实际相反的镜像,就象照镜子一样,是反个儿的。桌子就是镜子前边儿的物体,但你不能直接认识它。后来人们觉得这反映论太粗糙了,就搞了个选择说,以及建构说。佛教的认识客观世界也有一套理论,不过太艰涩。 “为成内外处,佛说彼为十”是说-- 佛在说法时,虽然详细地解释眼、耳、鼻、舌、身等根,色、声、香、味、触等境,这只是启示学人的一种方便。其实这根、境只是识的现行。佛说这根、境,其本意中心并不在于这根及境,而只是以这根、境为引由、为线索,做个指月的手指,使你解脱。 世亲说经部论师,你们为什么不进一步体悟一下佛陀的本意,而只看字面就停步不前了呢?“走过去,前边又重天”。 《楞严经》上二十五圣,比如观世音是怎么悟道的。耳根圆通。阿那律怎么悟道的,乔阿如怎么悟道的……这些圣者都是通过根、境进一步悟道的。 其实这第八个颂语在陈真谛法师的译本中,是译作“识自种子生,显现起似尘,为成内外入,故佛说此二。”在梵文本中也是“二”,藏文本中也是“二”,但玄奘法师把它译为了“十”。二是指两类,即根、境,而“十”则指数量。这是为什么呢?玄奘法师认为意根、法境与前边的眼、耳、鼻、舌、身等根,色、声、香、味、触等境不太一样,划在一起很容易让人忽略它们的区别,所以把“两类”改为了“十个”。 《二十论》中,在这颂语之后还有一段长行解释。李润生说其实这解释法并不算清晰,他就又依《成唯识论》来解释了一下,比较繁琐,况且世亲与经部论师辩论,双方互不买账,若世亲想让经部论师承认自己的观点,只能走“曲线救国”的路子。所以李润生的解释只能是学唯识的人看。 窥基法师在《二十论述记》中还引用了陈那论师、安慧论师两家对五识种子的看法,他们的看法不同,我也没办法判定,故而把他们两家的说法都略去。 世亲解释以后,经部论师的表现是什么样呢? 当世亲说到这儿时,经部论师说:噢,原来释迦牟尼说根、境是这么一回事儿呀~~可是呢,我还想问你世亲同志一下,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呢,不管他干什么,都有他的原因,有他的深意,他不会平白无故、一时心血来潮就说出个什么不明不白的话,做出个什么莫名其妙的事儿…… 这个倒确实是这么回事儿,历代祖师们也都是这么说的,甚至有人说得更加直白。某位法师就曾经这么说过:佛打个喷嚏也是有原因的,他不会无缘无故地打个喷嚏。也怪我没定力,我听到法师这么说,心里立马就感到一阵儿特别的不舒服:这个例子也太那个了。说难听点儿,这马屁拍得也太露骨了吧~~若是现在的人,你拍他的马屁他还能给你点儿好处,可你拍一个已死了两千五百多年的人的马屁有什么用?那么多的例子你干吗不举,偏偏举一个打喷嚏,本来很明白的事儿呀~~打喷嚏当然有原因了。佛打喷嚏,那是因为他鼻子痒。因为鼻子痒,所以打喷嚏。有因有果,缘起法嘛~~别说佛,我刚晓打喷嚏也是有原因的,不会平白无故打的,我受凉风发了,感冒了嘛。 回头还说经部论师的问话: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他老人家之所以要成佛,他是为了度化众生而成的佛,他成了佛就为的度化众生。佛在阿含经中说了眼、耳、鼻、舌、身等根及色、声、香、味、触等境,你世亲同志说佛虽然说了这些东西,但佛可不是说真的实有外境,你说佛说这话是依众生意乐意趣而说的,他说这眼、耳、鼻、舌、身等根及色、声、香、味、触等境只是为了成立内外处而已。那么我想进一步问一下,释迦牟尼他说这内外处教法总不会是玩儿的吧?那么又有啥子用呢? 第九个颂语就是回答经部论师这问题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诚心能感动诸佛菩萨,我们谚语里常讲:“诚则灵”,什么是灵呢?智慧开了,而真诚心就能开智慧。《金刚经》上讲的:“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不识字,老老实实晒蜡烛的香灯师,拜了三年舍释迦牟尼佛舍利,一天拜三千拜,拜到心清净了,烦恼消了,业障消了,智慧现前,世出世间法他一接触就通达,他真正开悟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