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晓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六


2014/9/3    热度:508   

刚晓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之六

 

  接下来我们说八识心王,一般法师们在讲百法时都是依照原论文上的次序,把心王放在第一位述说,这一回我是把它放在后边儿来说。

 

  我们下边按照唯识宗的老祖师玄奘大师的说法,把前五识放在一块儿来说,为什么呢?因为这前五识相同的地方太多了,放在一块儿来说既省时又省力。

 

  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这就是前五识。我们以眼识为代表来解说。

 

  什么叫眼识呢?先说“识”,这“识”就是“了别”(能了别),也就是说识是我们了解辨别事物的能力、作用。注意:其实这个“识”含有“了别”与“显现”两义。眼识则是当我们的眼睛,严格来说应是眼根──所谓根,乃是增上之意,眼根对眼识有强盛的扶助力,比如眼睛(眼根)好时,眼识也好用,若不注意用眼卫生,使得眼睛(根)近视了,看什么都模模糊糊,即眼识也损,若眼根坏了,就是眼睛瞎了,则眼识也不得现行──与外边的色境,或者叫色尘,比如这张桌子,相互和合时产生的这个认识了别作用。若要记,就这么简单来记──眼识就是“依眼根了别色境(尘)之作用”。

 

  那么,这眼识怎样起作用,起什么样的作用呢?也就是说,眼识起现行时有什么样的条件与限制呢?或者说眼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呢?任何的理论学说绝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下边儿我们就来说眼识的活动范畴。

 

  识的生起,必须有根有境。比如眼识要认识这张桌子,就必须有这张桌子存在,不然它认识什么呀?这张桌子就是它所要认识的物件。眼识是对于什么样的物件才起作用呢?性境是它认识的物件(即所缘)!什么是性境呢?所谓“性”就是真实不虚,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它都不会改变,这才是“性”。比如这张桌子,它在这间房子中,其质量为10kg,把它搬到大街上,质量还是10kg,即使搬到月亮上,虽然重量变了,但其质量照样是10kg。如此,其质量就是桌子的本“性”。佛教说物质是由四大构成,水以湿为性,地以坚为性,火以暖为性,风以动为性,这是绝对不改变的(这是指“用”)。那么性境呢?就是具有真实不虚,不可改变的性质的境界。我这说法可能不太严密,但是好懂。祖师们下过几个定义,但不好记,我在黑板上写几个,你们抄下来。“色是真心,诸真法体名为性境。”这是《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中的原话。还有一个,“从实种生,有实体用,能缘之心得彼自相,名为性境。”这是《成唯识论了义灯》中的解释。还有“实根、尘、四大及实定果色等相分境(名为性境)。”这是《宗镜录》中的说法。

 

  眼识就只有对那些真实不虚的性境,才能起作用,其他不行。

 

  下边儿接著说。比如我要买点儿布,营业员会拿出一把尺子来量,我要几尺他就量几尺,这把尺子就有量布的功能,我们叫它“能(量)”,它要量的物件,布,我们叫“所(量),”所量得的就有一个结果──这块布是五尺四寸──眼识要来认识这张桌子,眼识是“能”──它有认识了别的功能,这张桌子则是“所”,在这能、所之间也要有一个结果──这张桌子是黑是白,是高是矮等──这个我们叫“识量”。眼识的识量与其他七个识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呢?眼识的识量是现量。

 

  什么叫现量呢?能量的这个识如果没有执著,不依名取相,它与所缘境中无障碍,这时其识量就是。现量几乎相当于俗言的直观认识,注意:只是相当于。这么说大家可能不大明白,下边我分成三点来说:

 

  A、以时间为基准,假如说用三世作单位来分,过去世不行,未来世不行,只有现在世才可以。就是说眼识在过去起现行、未来起现行,则识量都不叫现量,只有现在世起现行,才叫现量。若以年为单位来分,现在是九六年,八0年、九一年、九二年、乃至九五年都不可以,九八年、九九年也不可以,只有九六年眼识起现行,这时其识量才叫现量。若以天为单位来分,昨天的不行、前天的不行,大前天的也不行……明天的不行、后天的不行、大后天的不行……只有今天的才行。若以小时为单位来分,若现在是十点钟则九点钟不算、八点钟不算……十一点钟不算、十二点钟不算,只有当下这十点钟眼识起现行时其识量才算是现量……把时间再往下分,分到无法再小,小到刹那刹那也是这个道理。总结一下就是:时间上必须是现在,这是现量第一要件。

 

  插:《金刚经》上说过去、现在、未来三心了不可得呀!

 

  现在说的不是《金刚经》境界。

 

  B、以物件为基准,若我说的物件是桌子,就必须是这一张做成的桌子,而不能说它的材料──木材、钉子等,如果这张桌子还有一个抽屉没做好,那么我的眼识起的现行就不算现量,我一斧子下去桌子断了一条腿,这时眼识起现行,识量也不是现量。说大楼也是,这大楼还没有完全盖好,这时眼识的识量不是现量,一下子地震了,大楼塌了,这时眼识的识量也不是现量……说茶杯,说黑板等等都是这个道理。总结一下就是:物件上必是显现,而不能在种子位上,这是现量第二要件。好好儿记住,是种子位!种子位是这个要件的重点。

 

  C、以能所量为基准。比如我说面前这张桌子,眼根当下就可以与它相合,即能识的眼识与所识的境──桌子,也可以吻合,这个板擦也可以……而我若说老张怎么著,他现在不在这个房间,不可以与我的眼识吻合。我说白宫怎么著,也不行。我说萨达姆怎么著,这都是不可以的。它们在当下不可以与我的眼识吻合,这都不是现量。只有当下可以吻合的方可称现量,总结为一句话:能所量上,必须是现有,这是第三要件。

 

  具备了以上三要件的就是现量,眼识的识量具备以上三要件,则是现量,这无错谬。

 

  眼识的性是什么呢?这里说的性不是指唯识的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这三性,而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善、恶、无记三性。

 

  这时候我在做好事善事,眼识可以起现行看见;做恶事,眼识也可以起现行看见;做说不上是善是恶的事儿眼识也可以起现行看见,即眼识可以通于善、恶、无记三性。

 

  下边再说点儿比较玄乎的,我们现在是欲界众生,什么叫欲界众生呢?就是说我们这些众生具有情欲烦恼(色界是不具情欲而只有物质与精神的活动之生命形态;无色界是不具情欲与物质活动而只具精神活动之生命形态)。我们所居住的地方按三界九地来分叫五趣杂居地,我们修行后生到色界或无色界时,色界、无色界各分四地,眼识能生起现行的只有五趣杂居地、离生喜乐地,其他七地眼识不能现行。注意在其他各地,是眼识不起现行!注意不起现行这几个字儿,演培法师说是没有了,这是不对的。

 

  眼识它是头子,在它的手下有一帮人为它卖命,为它卖命的有什么人呢?识即心王,既是王,则有权调动手下的将士──心所,它可以支配的心所有哪几个呢?

 

  有五个遍行心所──作意、触、受、想、思;五别境心所──欲、胜解、念、定、慧;十一个善心所──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精进、轻安、行舍、不放逸、不害;二个中随烦恼──无惭、无愧;八个大随烦恼──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散乱、不正知,还有三个根本烦恼──贪、嗔、痴。这么一来,可以算出,眼识可以支配的心所共三十四个。

 

  接著说眼识的所依(依是“仗托”的意思)。

 

  眼识的所依是眼根,眼根分扶尘根与胜义根,扶尘根是眼睛及内部的视觉神经,净色根(胜义根)是不可以看到的。眼识的所依是净色根而非扶尘根。详细分下来,眼根是眼识的俱有依,眼识种子是眼识的因缘依,前念眼识是当下这念眼识的开导依。前六识都是这样的。

 

  眼识要生起现行,还得有几个条件。

 

  A、根,当然是眼根了,我要看东西,可我眼睛若在春节时被烟花爆竹炸瞎了,自然就看不见了,也就是眼睛不能坏。

 

  B、境。要看这张桌子,没有桌子我看什么。

 

  C、自识种子。若没有眼识的种子当然不行了,比如我想收获玉米,我必须先在田中种下玉米种子,我现在没有玉米种子怎么可以。

 

  D、第六识。在这里我们应该称为“分别依”。因为第六识的作用就是分别,一个好汉三个帮,眼识要起现行,需意识来帮助。刘备要打天下,绝对少不了诸葛亮出谋划策,少不了关、张、赵、马、黄冲锋陷阵。

 

  E、第七识。在此应称“染净依”。

 

  F、第八识。应称为“根本依”。唯识宗就讲的“万法唯识”,即第八阿赖耶,当然,这个说法严格来说是不对的。其他的都是其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在搅和,这个道理比较深,不是仅学过《唯识大意》可以理解了的,现在就不说了。注意:万法唯识的“识”严格来说是“了别识”,而八识心王的“识”是“辨别识”,二者不同,“了别识”是依他起性,就是缘起有,而“辨别识”则是假说。

 

  干脆我给大家补充一点儿,什么是唯识,我们现在人理解为“唯阿赖耶”,这其实是误会,说难听点儿,可以说根本就是错的。所谓唯识应该是只有种子从潜隐状态到显现状态,从显现状态到潜隐状态的相互转换。从种子到现行,从现行到种子这么一个来回熏习,不断显现的过程,这个才是唯识。老法师们讲的,最初是清净自性,由于一念无明,成了阿赖耶,这不对!若原本清净,最初的一念无明从哪儿来?这岂不是外道吗?

 

  G、作意。因为这个心所有很强的警觉性,它是起心动念的开始,其实任何一个心王起现行都离不开它,有了它才能从种子位达到现行位。

 

  H、空间。就是距离适当。我要看书,我不能把书本紧贴在眼上,那样不行,但也不能太远,你把书拿到一百米以外我也看不见字。

 

  I、光明。在太暗的地方看不见东西,这大家都了解。

 

  眼识的作用就是观察世间。一般来说我们都有一个错觉,认为眼睛能看,好多佛教人士也说自然科学家们不如佛教,他们怎么说呢,他们说自然科学家所说的眼睛只相当于佛教说的眼根,而实际上能见的是眼识而不是眼根──其实我们佛教人士的这个说法是大有问题的。当然可见的绝对是眼识而不是眼根,但自然科学家所说的眼睛绝不是相当于我们说的眼根,虽然说《眼科学》上说的最深是视神经系统,确实是属佛教的眼根所摄,但你应该看到,自然科学家们只是没把眼详细分下去而已,佛教倒是分得很细,眼睛往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眼根,一部分是眼识,再往下分呢,眼根分浮尘根、净色根,眼识又有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等,自然科学所说的眼睛包含有眼根、眼识。

 

  这个问题是出在哪里呢?很大程度上是佛教人士不懂自然科学,当然自然科学家也不懂佛教,二者的相互批评可以说都是隔靴搔痒。注意,我这说的都不严格,大家不要太执著于我说的。

 

  关于眼识就大致说这些。

 

  耳识呢,它是依耳根了别声尘之作用,与眼识差不多,其识量为现量,其所缘的境界也是性境,其性同样是善恶无记三性,耳识也是在五趣杂居地、离生喜乐地才能起现行,其可以支配的心所与眼识同,它要生起现行所需要的助缘只是比眼识少一个光明就可以了,因为在黑暗中是不耽误听声音的,它所起的作用也是观察尘世。

 

  鼻识是依鼻根了别香尘之作用,它与眼识不同的地方有:A。三界九地的系属不同。B。要生起现行所需的助缘不同,它生起现行只需七个助缘,是除去眼识九缘中的光明、空间。

 

  舌识是依舌根了别味尘之作用,它与鼻识相同。

 

  身识是依身根了别触尘之作用,它与眼识相比,不同之处仅只是起现行时的助缘,它只须七缘。

 

-------------------------------------------------------------------------
更多刚晓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华严经》是根本法轮,一乘圆教,这是古今中外所公认的。《华严》里面讲什么?跟诸位说,就是讲的念佛,念什么佛?念阿弥陀佛。念佛,有同修问,到底是念四个字,还是念六个字?《阿弥陀经》里面讲执持名号,名号就四个字,我们执持名号,这就对了。如果我们真正下定决心,这一生要求生西方世界,来生不愿意再到人间,心里面这一句佛号,就要相继不断,念念相续。也许有人要问:“我们要办事,我们要考虑问题,我们要在谈话当中答复别人的话,那怎么办?”这个时候就把佛号放下,专心去办事;事情办完之后,佛号马上提起,这就行了。有了佛号,就没有妄想;佛号一断,妄想就起来,所以必须有人提醒你,这就是从前大家念佛要共修,共修就是大家在一起互相地提携、提醒。能跟真正志同道合的同修道友在一起共修,那是有大福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