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达:净土的见证 第六十六章 从仙道入净土
2014/9/3   热度:168
陈柏达:净土的见证 第六十六章 从仙道入净土 尽弃玄功 回归念佛
---------------------------------------------------------------------------------------------------------------- 更多陈柏达居士佛学内容 -----------------------------------------------------------------------------------------------------------------
清朝有一位居士,名范元礼,字用和,是钱塘地方的人。他从小就学习儒家的经典,而且身体力行。他事奉父母非常孝顺,当他父母生病的时候,都曾经割取臂肉和著药物来治好他父母的病。
当他正年壮时,双亲先后过世,妻子也死了,元礼居士感慨万千,毅然了却俗务,练习仙道十多年,颇有成绩。后来阅读莲宗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的著作,心有所领会。反悔学仙,便受三皈五戒,正式成为一名佛门弟子,守戒严谨,意志坚定,乃至由兽毛蚕丝所做成的衣物,也不用来穿在身上,把从前所学的仙道全部舍弃,一心专修净土。喜欢做善事,布施、放生、扶济贫困,不因疲劳而松懈善心。遇有贫困有难者,或是出家僧众,都能尽心供养无缺。不久,他闭关潜修,念佛百日,在止静休息时,仙道忽然现前,感觉空中有一股气,慢慢地从口,鼻直贯而入,一直达到丹田的位置,跟自己的元气和合为一,非常舒服,非常轻安,几乎无法以言语来形容。不久,有约数寸长的婴儿从头项而出,在面前飘来飘去、晃来晃去,经过一个时辰左右,仍然由头顶进入他的身体。
从那时候开始,每到了极度安宁以致忘念时,常常有婴儿进进出出就跟前面所说的一样。
刚开始非常欢喜,后来一想:“这岂不就是如同楞严经上所提到五十种阴魔其中的一种吗?我如果执着在这个认为它是神奇的感应,将遭受邪魔的侵害,我念佛只是一心归命净土,极乐世界的圣境不现前,却执着别的境界,岂不辜负了这次闭关的用心?”才一察觉,立刻提起正念时,婴儿便不再从头顶出去了。
由于此次的净修,对于“万法唯心造”的道理,有很深的体悟,对于念佛的信力、行力、愿力,更加精纯而恳切。常常告诉人:“我这一次闭关便遭遇有生以来最险的难关,稍不省察觉悟,便堕入旁门左道,所以修行不可不小心。”
后来,他匆匆结束许多俗务,暗示子女告别亲友,便念佛而坐逝,临入殓时,头顶还温温的,享年六十三岁。(染香续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曾国藩在《求阙斋笔记》里面,给“诚”下了定义,“一念不生谓之诚”。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哪有诚心!诚心是真心,真心里头当然没有妄念;有了妄念,这个心就不诚。有了妄念,诚心就变成妄心;诚心里面不生妄念,妄心里面当然起妄念。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这是众苦之因。所造的是具缚,所造的是分别业,迷了才干这些事情,才有六道轮回生死不断。权教二乘、外道、凡夫统统用阿赖耶里面的“不觉义”,所以才迷惑颠倒。正如同《地藏经》所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因为他起心动念是依那个不觉的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