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11)


2014/9/3    热度:3043   

索达吉堪布:《二规教言论》讲记(11)

 

  第十一节课

  思考题

  48、为什么说忘恩负义的人,绝不会有稳重、智慧等其他功德?

  49、希求自利者和希求他利者,其结果会有哪些差别?

  50、若欲获得广大自利,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

  51、什么叫做四谛?佛陀在初转法轮时,如何通过因缘、本体、果位三方面来宣说四谛的?

  52、请具体说明真正的信心是什么样的?你具有这种信心吗?

  53、为什么要谨慎取舍因果?对此,你怎样生起坚定的信解?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何人若不报恩德,则彼无智无稳重,

  有愧谨慎正直等,其余诸德亦无有。

  如果忘恩负义,对别人施予的恩德觉得无所谓,根本没有回报之心,这种人绝不会具有前面所讲的各种功德。

  具体而言,有智慧的人,不可能不知恩图报;若有稳重的功德,行为非常可靠,别人帮助他,肯定也会知恩报恩;有惭愧心的话,不报恩德也不行,必然会遭到良心的谴责;不放逸的人懂得羞耻,而不报恩德会招来众人讥讽;如果人公平正直,一定会恩怨分明,别人对自己好的话,定会想方设法报答……所以,一个人若不懂得报恩德,那么其他功德也不具足。

  古人非常重视孝顺、感恩等美德,而现在人却弃如敝屣,根本不学这些知识,虽然很多人都想做好人,但不知道从何做起。所以,麦彭仁波切根据佛经的教言,将一个人的基本品德归纳起来,希望每个人能以此对照自己。

  说多了也没用,关键看我们自己具不具足,对父母、老师或同行有没有感恩之心?如果有,世间和出世间功德会自然具足,否则,麦彭仁波切在这里也讲了,什么样的功德都不会有。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大家在实际行动中一定要观察自己。看别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也可以用这个标准衡量,倘若这个人知道报恩德,不说别的,他应该不错。

  上师如意宝对这方面非常非常重视,我们依止了这么多年,他老人家对哪些功德重视,这一点非常清楚。在座的传承弟子,我们不敢说具足法王的所有功德,但是部分功德应该效仿,上师怎么样进入光明大道,我们也要尽心尽力地随学!

  若是知恩报恩者,共称彼人聚天德,

  以此德行能推知,彼人圆满余美德。

  一个人若具有知恩报恩的功德,那么他定会圆满世间的人天福报及出世间的圣者功德,由此也可推知,智慧、稳重、不放逸、惭愧、正直、誓言坚定等诸般功德,他全部具足,诸天护法也会时时加以保护。

  人如果没有感恩之心,那连旁生都不如。以前有个人叫薛嵩,他天性仁慈,从不杀生,即便是身上的小虱子,也都慈悲保护。有天晚上,他梦见被子上有很多虱子,对他说:“受你恩惠也不是一天了,今天你有急难,正是我们效命的时机。”于是在他被子上全部死光了。薛嵩惊醒后,见被子上有血迹,横竖一尺多宽的地方都是死虱子。原来那晚有刺客来,使用一把很锋利的古剑,不管是什么,只要接触就立即斩破。刺客见到血,以为他必死无疑,就去回报主人了。没想到他安然无恙,是小虱子替他死了。这是一个真实的公案。

  所以,对父母也好,儿女也好,不管什么样的人对自己有恩,一定要想办法报答。假如实在报不了,也应该把感恩之情告诉他,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说一声也能起很大作用。以前法王去美国旧金山时,有一天到了一个花园,我平时接近法王非常害怕,那天有个比较好的机缘,我就上前跟上师说:“您对我的恩德很大,我原来没有房子,您老人家借我了一个土房,那个房子里面我住了两年。”当时我确实是这样想的,也不是为了说好话。说完以后,上师显现上很高兴,后来好几次都说:“你是知恩的人,你是很好的人!”所以,在对自己有恩的人面前,说一声还是有必要的。不管这个人现在是什么身份,有没有高的地位,在他面前说一声,也算是表达了自己内心中的感激。

  而不知道报恩的人,就像《释尊广传》中日日野兽救的那个人一样,别人救了他的命,他不但不报答恩德,反而找人杀害它。这是人、非人、天尊都会唾弃的对境,我们以后千万不要变成那种人,一定要学习高僧大德和诸佛菩萨的完美人格。

  八、利 他

  这个内容也非常关键。在座的道友,即使你们不懂其他法,那也可以在床头画一棵树,把树根、树叶、树茎等功德一个一个标出来,每天早上起来时,看自己具不具足利他心、具不具足坚定誓言、具不具足正直……每个功德都是非常珍贵的如意宝,对今生来世有不可思议的利益,大家务必要经常串习。

  我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很多功德没有讲清楚,但你们都有发挥能力、理解能力,应该能够深入体会其中的含义。

  若于他众勤饶益,此人自臻圆满因,

  广大财富胜妙德,皆从利他而出生。

  若对众生精勤饶益,此人今生来世的功德和事业都会圆满,因为广大财富与胜妙功德皆从利他中产生。

  这也是《入行论》从开头到结尾的内容。世界上最珍贵的是什么?是利他心。最贵重的财物是什么?也是利他心。有了这颗心,就具足了一切功德。世人常说好人坏人不好分,难看的应该是坏人。其实也不一定,有些人表面上很难看,但是利他心完全成熟,所以好坏的界限应该用利他心来分。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也说,善知识的法相很多,但只要具足利他的菩提心,那肯定是好上师。

  阿底峡尊者离开任何法友时,都祝愿他产生利他心,平时问安也是说:“生起利他心了吗?”有一次尊者感到手痛,就把手放在弟子仲敦巴的怀里说:“请给我加持一下,因为你有一颗利他的心。”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身份,只要真正有利他心,就具备了一切功德的来源。这个我不广说,《入行论》中比较多。

  恒常希求自利者,初时虽能居高位,

  其后逐渐趋衰落,犹如陡山水下泻。

  恒常自私自利的人,初时因为偶尔的机会,可能会获得比较高的地位,但以后定会趋向衰落,就像陡山泻水一样势不可挡。

  天天为自己奋斗的人,暂时有点名声财富,很多方面比较不错,但好景绝不会持久,他一定会走向衰败。具备利他心的上师,事业越来越广大,但如果没有利他心,虽然暂时会得到一些恭敬供养,最终不一定那么风光。同样,任何一个部门、团体的人,乃至高级领导人,利他心比较强的话,人人都会尊重他;如果自私自利特别严重,那迟早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犯错误。所以,位置的高低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全心全意地想到众生。倘若一味地想着自己,暂时可能会积聚一些名闻利养,但最后会像陡山泻水般下堕,根本没法加以阻挡。

  当然,凡夫人完全断掉自私自利,这也是不现实的,但这个心可以慢慢转变,不管在什么场合中,尽量串习去利益他人。我们有些发心人员,如果自私心非常重,就会经常与人发生矛盾,自己很苦恼,发心也不能圆满。但若没有自私自利,那你说的话别人会认可,你讲的道理别人也会赞同,即使有人一下子接受不了,逐渐也会承认的。所以,在任何一个场合中,最可怕的就是自私自利,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也讲过:“舍弃爱自如毒食。”一定要断掉毒药般的自私心,想办法生起利他心。

  尽管我讲了很多次,这部论的文字不多、内容不难,但意义就像黄金一样,一个偈颂也可以让我们一生回味无穷。既然得到了这样的如意宝,大家就应该尽量去享用,不要白白浪费掉了。

  恒时精进利他者,初时虽为贱奴仆,

  此后逐渐至高位,犹如苍龙腾空中。

  反过来说,持之以恒精进利他的人,最初可能种姓卑劣、没有智慧、受人蔑视,但因为具有珍贵的利他心,日后定会升至高位,犹如苍龙腾于空中。

  在古代,舜出生于贫困的家庭,虽然是一介农民,但因其常能利益他众,后来成为统治天下的帝王。我们周围也不乏这种人,如果具有利他之心,任何时候都不为自己,那他所做的事情非常圆满,地位也会提升起来,犹如苍龙腾空一样快速。(据可靠古籍中记载,苍龙每年春天都会从龙宫里出来,一跃便直入高空。)

  我们以后应该这样观察自己,也观察别人,如果谁具有利他心,就应该把他用上,否则的话很可惜。然而,现在的社会已经成了金钱社会,许多领导根本不观察办事的人有没有利他心,只是看他有没有钱、有没有势力,有的话,就把他当作君主一样对待,这种现象非常颠倒。

  按理来说,选人要看对大家有没有利益。我经常这样想:“不管别人有什么看法,我选一个管家或者法师时,首先是看他具不具足利他心,如果具足,智慧等不圆满也不要紧,倘若不具足的话,能力再大也不行。”当然,我有时候选得对,有时候选得不对,凡夫人的判断毕竟有限,但总的原则应该是这样。千万不能因为跟我的关系不错、对我的态度很恭敬,就把他选上。世间上很多人是这样的,但这对大家都不利。所以,你们以后选人为集体做事时,应该以利他为标准。

  当然,跟自己关系好的人,可以用其他方式来帮助,以你私人的角度来报恩,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绝对不能以权谋私,给他提供一些方便,这是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

  总之,具足利他心的人,即使原来是低贱的仆人,最后也能成为了不起的人。像西方国家的某些总统,本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后来却能变成整个国家的君主。回顾历史,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愚夫贪图自利益,唯有精勤谋自利,

  然难成就自利益,即或成就亦微小。

  愚笨的人只贪图自利,始终都是为自己而精勤谋利,可是这样的话,不要说众生的利益,连自己的利益也很难成办。

  在赚钱搞生意、做事情的过程中,如果一个人非常自私,结果要么是事情办不成,要么虽然办得成,但利益非常微小。我们的这个世界,很需要有利他心的人,如果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而奋斗,整个社会很快就崩溃了。

  当然,百分之百做到利他,除了佛菩萨以外,凡夫人确实有一点困难,但我们毕竟是学习大乘佛法、发了菩提心的人,平时的所作所为假如都是自私自利,那是值得惭愧的。大家应该反复观察自己的相续,看一天二十四小时中,为众生做了多少事,为自己做了多少事?大城市里面的人,二十四小时当中,为众生的有没有一两个小时?有的话,恐怕这一两个小时中,也掺有许许多多自我的成分。

  贪图自己利益的人,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即使办了一点,效果也很低劣。因此,大家不要一味都是为了“我”,为了我的亲朋好友、为了我的什么什么……无始以来就是因为贪执“我”,我们一直沉溺在轮回中,至今还没有解脱,而佛陀发心为利他,早就已经成佛了。这些关键的教义,大家务必要掌握,这是任何一个高等院校也学不到的。

  去年我给附近的藏文学校印一些《二规教言论》,免费送给他们,并问老师们可不可以讲,现在个别学校正在开这个课。倘若这些道理融入到孩子的心里,让他们知道人生的方向,那么对一生都有极大利益。否则,就像我们这里个别的老年人,已经来到人间五六十年了,以前学的都是怎么样杀生、搞生意,现在才明白这些道理,有时候看来真的有点可怜。

  虽然这些是属于世间知识,但在世间知识中,如法的行为还是值得提倡的。《中观宝鬘论》中也说,办学校、开商店、建花园等,对国王也好、大乘修行人也好,都是允许的,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全部剃头,统统到寺院里面去。有些人太极端了,到处宣传:“你马上出家,把家庭舍弃,儿女舍弃,丈夫舍弃,跟我来!”这是不现实的。现在的在家人那么多,他们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不能强迫他们马上出家。

  智者虽亦贪自利,然其着重利他众,

  设若精进利他众,间接自利亦圆满。

  智者虽对自利也有贪执,凡夫人完全断掉自私自利是不可能的,但他们的心主要放在利他上。其实,如果所作所为都是利益他众,那么自己的事情也会间接圆满的。

  我们平时也是这样讲:对来世有利的大事得以圆满,即生中的小事也会圆满;利他的大事得以圆满,利己的小事也会圆满。上师如意宝说过:“生火以后,不用特意去求,灰也会自然产生。同样,一个人若有强烈的利他心,不用故意去勤作,自己的饮食住宿也没有任何问题。”世间上有些人特别苦恼,整天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奔波,其实若有非常强的利他心,这方面根本不会有困难。

  大乘论典中再三告诫,一切痛苦的来源,就是为自己;一切快乐的来源,就是为众生。这一点不仅是佛教承认,天主教也有类似的教义:以前一个人来到上帝那里,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那个人说:“好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那里有一大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都饥饿而且绝望,原来他们都拿着一个比手臂还长的汤勺,没办法把汤送到嘴里。

  上帝又对那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他们走进另一个房间,那里的一切,和前面房间的一模一样,还是一群人、一锅汤、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唯一不同的是:大家都在高兴地唱歌跳舞,特别开心。

  那个人问:“我不懂,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他们快乐,而那个房间的人痛苦?”上帝回答:“这很简单!因为在这里,大家都在喂别人;而在那里,他们只喂自己。”

  虽然这是天主教的一种说法,但有些道理我们佛教也可以借鉴。如果我们佛教徒只愿意花钱帮助自己及亲朋好友,这方面可以做很多事情,而对其他众生的痛苦,却袖手旁观、置之不理,这是不是大乘菩萨的行为?有些人总是用蔑视的眼光看外道,说一些他们的过失,但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奉献精神,恐怕有些佛教徒根本做不到。这些人整天修风脉明点、念佛参禅,目的就是为了自己成就,这样的发心,真不如一个有利他心的外道徒。

  不管是什么宗教,如果存在利他心,都是非常珍贵的。世间领导有利他心的话,他所管辖的民众都会感到温暖;一个上师有利他心的话,跟他接触的众生都会获得快乐。如果自己的利他心不太强,那一定要通过大乘佛法来调伏相续,因为心是可以改变的,无法改变的话,佛陀也不会让我们修学佛法。所以,大家应当多训练舍弃自己、帮助他人,这样一来,自己的利益也能日臻圆满。

  若欲今生或来世,成办广大自利者,

  精勤利他胜方便,此乃诸佛菩萨道。

  若想即生获得财产名声,闻思修行非常圆满,来世获得不同程度的解脱果位,成办如是广大自利,最好的方法就是精勤利益一切众生,这也是六度四摄中的四摄法,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诸佛菩萨所赞叹的殊胜妙道。上师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亦云:“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大家遇到这么殊胜的佛法,一定要尽量具足里面的功德。前面讲的内容并不多,但是意义非常重要,我们必须用这些教言来观察自己。若能具足《二规教言论》的所有功德,那你说自己是开悟者、成就者都可以。因为一个人若圆满具足稳重、智慧、不放逸、惭愧、正直、誓言坚定、报恩、利他、布施的功德,不管你是出家人、在家人,都已经成了世间的庄严、世间的应供处。否则,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非常傲慢,这除了会毁坏自他之外,没有任何实义。

  如此殊胜的教言,大家务必要牢记于心。我这次传讲《二规教言论》,时间非常短暂,如果你们没有长期串习,将之与自相续结合起来,受益不一定非常大。以前法王如意宝特别强调这部论典,当时我只认为这肯定很好,此外也感觉不出来什么特别之处。而现在到了这种年龄,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在希求解脱的道路上,确实体会到其不共的殊胜。麦彭仁波切将诸佛菩萨的教言归纳于此,假如没有这样的归纳,我们用短暂的人生去学浩如烟海的经论,哪有这个精力和时间?但是如果精通了本论,那一生中的修行方向和做人标准已经定下来了。

  昨天,一个小女孩从很远的城市来到这里,声称要寻找开悟者,甚至跑到我的院子里来。我当时心想:“开悟者不是很重要,最好是学一学《二规教言论》。”可是我对她说了半天,也没办法沟通,她一直说自己要解脱,需要真正的开悟者。实际上如果你没有信心、不稳重、没智慧、不正直、不报恩,开悟者也没办法做什么加持。

  现在很多人喜欢找开悟者,但找开悟者不是很重要,没有开悟也不要紧。要找的话,应该找这样的论典,自己先做一个好人,然后尽心尽力地学习佛法,倘若人生以这种方式而结束,那么一点遗憾都没有,因为自己做人非常圆满。否则,要求太高了,自己一定要长个翅膀,飞到空中去看看美国,能不能实现也不好说,毕竟长翅膀还是需要一些因缘,强求恐怕会有点困难。

  九、信 心

  若于具德之三宝,以及苦集灭道谛,

  无欺因果之法则,生起信解谓信心。

  若对佛法僧三宝、苦集灭道四谛与无欺的因果规律,生起稳固的信解,这就是信心。

  世间上的有些人,信心和欢喜心分不清楚,其实信心的对境一定不能搞错,真正的信心,是对三宝有信心、对四谛有信心、对因果有信心。

  比如释迦牟尼佛是无比尊贵的佛宝,他的教法和证法是法宝,大小乘的圣者和出家人是僧众,三宝具足五种功德,是一切世间的庄严,对此生起坚定不移的信解,就叫做信心。

  同时,对四谛法门也要起信心。一般来讲,四谛法门乃第一转法轮的教义,佛陀在经典中是通过因缘、本体、果位三方面来宣说的。1、因缘方面:明白此乃苦谛,此乃集谛,此乃灭谛,此乃道谛;2、本体方面:了知苦谛,断除集谛,依止道谛,现前灭谛;3、果位方面:了知苦谛无所了知,断除集谛无所断除,依止道谛无所依止,现前灭谛无所现前。

  苦谛,是指器情世界的一切万法,其本体皆由三大痛苦所摄;集谛,指这些痛苦的来源是业和烦恼,众生以善恶业而流转轮回,贪嗔痴等八万四千烦恼与业形成结生的关系;道谛,有些论师说真正的道谛是见道和修道,而我们自宗认为五道[1]都可以安立为道谛;灭谛,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通过五道遣除相续中所有垢染的离戏部分,二是真如法界的清净部分。这样的四谛,包括在因果两个方面,或者轮涅两个方面,轮回的因和果分别是集谛和苦谛,涅槃的因和果分别是道谛和灭谛。

  这样的道理,是佛陀宣讲的究竟真理,我们对此应坚信不疑。其实四谛法门非常重要,以前慈诚罗珠堪布也讲过,相关论典中这方面的道理比较多,格鲁派的一些格西到西方国家时也经常介绍四谛法门。

  除了三宝、四谛之外,对《百业经》所阐述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深信不疑,明白自己所造的业不会成熟于外界的地水火风,而是成熟于自己的蕴界处上,这也是信心。

  你们观察自己有没有信心时,应当从以上这三方面来衡量。

  信心乃为佛法根,信心能增福资粮,

  具有福德之士夫,自然具足高尚行。

  信心能除诸衰损,信心即为如意宝,

  若具殊胜之正信,则必成就诸所欲。

  信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宝积经》、《华严经》再三宣说了信心的功德,如“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舍利子,胜义谛亦依信心而证悟”……有许许多多的教证可陈。

  依靠信心能增长福德资粮。《中观宝鬘论》专门讲了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其中讲福德资粮的时候,着重强调了它的因缘。没有信心的人,什么福德都没办法积累,有了信心才会有福德,有了福德以后,行为将变得越来越如法,自然具足高尚的德行。

  信心还能遣除各种违缘障碍,所知障和烦恼障也能直接或间接得以灭除。所以信心是真正的如意宝,圣者七财中也有信心,我们没有其他财产不要紧,只要有一颗非常纯洁的信心,即使没有大智慧、大能力,也会变成非常好的修行人。具有殊胜信心的人,必定能成就一切所欲。

  佛宝法宝及僧宝,始终无欺皈依境,

  彼具无量之胜德,故当恒时起敬信。

  在整个世间中,释迦牟尼佛等十方诸佛之佛宝,他们的证法和教法之法宝,行持佛法的出家人或一地菩萨以上的圣众之僧宝,叫做三宝。三宝对我们始终不会有任何欺惑,是最值得信赖的皈依境。

  皈依境就是依靠处,比如孩子以父母为皈依;人到一定年龄时,以丈夫或妻子为皈依,有些人认为若没有一个皈依的对象,好像没办法生存下去;而单位的员工,以领导为皈依……世间上有各种皈依境,但他们都是有条件、具欺惑性的,如果他对你不满意或者有些事情你没有做好,那他什么样的承诺都会变化。包括有些世间护法神[2],假如你对他作广大供养,他就会暂时保护你,一旦你没有好好供养,那他马上会惩罚你。

  而永远不会欺惑我们的,唯一就是三宝。若对三宝有不共的敬信,不管你处于什么境地,三宝都会以不可思议的加持来保护你。因此,平时我们遇到违缘、身患疾病、心绪不安时,千万不要忘记祈祷三宝。以前的老修行人,这方面的习惯很不错,但新一代的修行人,尤其是21世纪的人,越来越没有这种概念了。现在有些出家人,既没有在山上修行的机会,佛教的知识也比较欠缺,每天都是看一些新闻,脑子里装满乱七八糟的知识,而以前的修行人绝对不是这样,他们对三宝的虔诚信心毫无动摇,杂乱事物也基本上不多。虽然我们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中,但是一定要明白,三宝永远都不会欺惑,不管佛宝、法宝、僧宝,只要对其恭敬祈祷,必定会有无形的力量和加持。这一点,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

  我有一个老乡,他是在家人,对三宝的信心非常大,他始终都说:“只不过是我们没有信心而已,真心祈祷三宝的话,三宝的加持不可思议,永远都不会欺惑我们。”作为一个出家多年的人,我有时候听到这些在家人的教言,也会感到收益匪浅。确实如他所说,只是我们的信心不够、定解不够,对三宝的加持半信半疑,若能一心一意地祈祷,三宝不加持是不可能的。当然,有些特殊的业力现前时,三宝也是爱莫能助、没办法改变,这是经典里也讲过的。

  所以,大家遇到违缘痛苦时,不要忘记恒时祈祷三宝。早上起来祈祷三宝,晚上睡觉也祈祷三宝,心念始终住于祈祷三宝的状态中,这才是一个很好的修行人!

  一切黑业白业果,始终不虚并成熟,

  是故凡若自爱者,取舍业果当细致。

  一切恶业善业之果,始终不会虚耗,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成熟时,其果定成熟。”众生所造之业,过了百劫也不会消失,只要因缘成熟,果报一定会现前。只不过有些业即生成熟,有些是下世成熟,有些是来世成熟,犹如不同的种子在不同的时间发芽一样,我们所造的黑业白业,迟早会在不同的生世成熟。造了善业,不可能不感善果;造了恶业,不可能不受痛苦。所以凡是爱惜自己的人,应当谨慎取舍因果。自己偷一点东西、说一句妄语或者杀一个小众生,表面上看来只是小事,好像不算什么,但实际上你相续中已种下了这个种子,将来在生死轮回中必定会成熟果报。

  作为一个修行人,务必在因果概念上再三下功夫,令自己真正生起因果正见,否则,没有因果正见的人,就会肆无忌惮地造恶业,来世的果报非常可怕。佛陀在世时,一位尊者的妹妹是公主,她不幸患了麻风病,皮肤全部糜烂。尊者劝她多做善事,变卖珠宝首饰为僧众建一殿堂,并在建筑期间,每天到工地去打水、扫地。公主依教奉行后,病情果然有所好转。

  当殿堂竣工之时,佛陀及其眷属被请来接受供养,佛陀告诉她为什么会得这种可怕的病:原来她前世是一名王后,因国王宠爱一名舞妓,她非常嫉妒,便命人把痒粉撒在舞妓的身上和床上,使她痛苦万分,以此恶行今生得了麻风病。佛陀给她作了开示后,公主以此得证初果,同时麻风病也好了,皮肤变得又白又滑、非常动人。

  其实,医院无法治疗的很多皮肤病,应该都跟因果有关。我看到汉地有个佛教徒,得了皮肤病后特别伤心,她财力还不错,就买很多高级药天天敷在脸上,但是越敷越难看,原因是什么呢?肯定是她前世以嫉妒或其他烦恼造业的果报。所以,你们有些病实在没法治的话,最好是做些善事,如转绕佛塔、供养僧众,有些业是今生做了今生成熟,前世的恶业若全部清净了,马上就会感得善果。

  因果的这些道理,不管是出家人、在家人,都应该铭记于心。要知道,外在的形象不重要,穿得好不好看也不要紧,关键是内心对因果是否坚信不疑。每个人都喜欢自己、爱自己,对自己很执著,如果不希望自己生生世世受苦,千万千万不要造恶业。现在很多人因为受教育的影响,从小就在愚昧的环境里长大,觉得造恶业无所谓。以前没有因果概念尚且情有可原,但现在遇到大乘佛法以后,你们有生之年不要再造恶业了,造了恶业一定要尽快忏悔,如果来不及忏悔就死了,来世必定会非常痛苦,这是佛陀的教言。

  现今即是业世界,此后乃为果世界,

  故今自由自在时,应播善法之种子。

  如今我们所处的南赡部洲为业世界,从此以后则为果世界。也就是说,现在造善业,将来得到人天福报及解脱;现在造恶业,将来堕入三恶趣中受痛苦。果世界的快乐和痛苦,就掌握在我们现在的手里。所以,能自由自在的时候,应在相续中努力播下善法的种子。

  很多人抱怨自己学佛没自由,在单位里没自由,在家里也没自由。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没自由,如果你对佛法有信心,只要悄悄地学习,什么样的环境都可以。原来在文革期间,藏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候念一句观音心咒或手上拿着念珠,马上就要判死刑,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高僧大德和虔诚修行人,内心的修持从来没有间断过,在监狱里、在放牧时,乘机念了几亿遍观音心咒,行持的善法非常多。

  有些人说:“单位领导坏得很,不让我学佛。家人也坏得很,只有等他们睡了,我才偷偷出去看书、看光碟……”说了很多很多苦处。但不管怎么样,这还是有自由的,真正的没有自由就是堕落恶趣,旁生连一句观音心咒也念不来。月称论师说:“趁现在自由自在的时候,应该多行持善法,否则以后堕入三恶趣,那就非常遗憾了。”总之,大家不要经常被环境所转,应该尽量地闻思修行,不要毁坏自己的善根。

  当观众生异苦乐,彼等之因皆为业,

  此乃佛陀之善说,何人不思彼业果?

  应当观察形形色色众生的苦乐,有些人极为可怜,身体有病、心里忧愁、经济条件不好、势力卑微,别人也欺负他;有些人受众人敬仰,心情快乐,生活条件也不错。一个场合里的十个人,苦乐差别也非常明显:有的人很好看,有的人很难看,有的人钱可以取之不尽,有的人钱用完就没有了,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各自的业力不同。我们周围的众生,有些变成饿狗,有些变成笨猪,有些变成乌鸦,这是前世的恶业所致;有些人有出家的机会,有很殊胜的福报,这是前世的善业所致。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超越三界的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之狮吼声,只要有心脏、有智慧的人,谁不去思维这样的因果之理呢?如果不去思维,我们就不是人了,跟旁生没有任何差别。为什么呢?因为佛教的道理千真万确、颠扑不破,谁也没有能力推翻,假如不相信,那真的太愚痴了。佛陀在有关公案中也再三告诫我们,不要以烦恼而做出愚蠢的事情,随心所欲地造恶业。对于因果不虚的道理,大家要有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心,所谓的信心即是如此。

  若于三宝及四谛,生起坚定信解心,

  嗨呀则彼终获得,殊胜贤妙之福果。

  若对佛法僧三宝、苦集灭道四谛生起坚定的信解心,此人终将获得殊胜贤妙的福果。

  我们有地位、有财产、有名声,是不是有福报呢?不一定。赚了几百万美金,是不是有福报呢?也不一定。一个人通过闻思对三宝、四谛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这才是最大的福报,也是世间中最殊胜的获得。

  以前我遇到一个藏族老太太,她说:“真正如理如法修行的人,福报才是具足的。”确实如此,若能如理如法地修行,尤其对三宝、四谛有无欺的信心,这种人像拥有摩尼宝一样,不可能感受丝毫贫穷。只要他永远不舍弃三宝,即使身体不好、心情不好,也得到了所有获得中最大的获得。

  世人认为得金奖是最难得的,实际上纵然全世界180多个国家聚在一起,从中得到一个金奖也没有什么,这对来世一点作用都没有,也许自己产生傲慢心,反而堕落在三恶趣中。但如果一个人对上述道理生起坚定的信心,即使一辈子默默无闻,也比世界上的任何奖都珍贵!

  好,今天讲到这里。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

  [1] 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2] 护法神分智慧护法神、世间护法神,有些土地神就是世间护法神。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在娑婆世界苦!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地位,你有多大的财富,穷人有穷人的苦处,富人有富人的苦处。做了国王他也不自在,他还有他的苦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