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法与小柴胡汤


2015/5/23    热度:102   

  小柴胡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等七味药组成,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上说:“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以矣。”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为目的的一种治法。人体辨证有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之说,和法就是使其无所偏。调和之义正如戴北山所说:“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它不同于汗、吐、下三法的专事攻邪,又不同于补法的专事扶正,适用于脏腑气血不和,或寒热混杂,或虚实互见的病证。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剂。

  小柴胡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等七味药组成,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上说:“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以矣。”该方当时是为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而设,以柴胡、生姜解表,黄芩、半夏清里,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柴胡可使邪从里出而解,生姜即助柴胡运气使邪从表出本身又可行气止呕,黄芩清中上焦表里之湿热,半夏降泻中下焦痰邪滞气;邪在半表半里是因为正气已虚邪才能从表而入,故稍加人参、大枣、炙甘草三味以补人之气血阴阳,稍加以补又不会助邪,正气足方能抗邪出。

  随着和法定义范畴、作用范围的扩大,作为和法首剂的小柴胡汤也被更加深入地认识研究,着眼点也从简单的半表半里转移到更广阔的八纲辨证上。小柴胡汤之所以能够达到很好的和法效果,一是在于选药,二是在于药量,所以通过对小柴胡汤中药物剂量的改变或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来加减可以达到调其寒热、平其虚实、纠其阴阳的效果而使其不偏。

  解其表里在于柴胡,柴胡是本方君药,有疏转气机之效,气机由里及表全在于此,如只表不里,则是生姜之责,去诸味变成桂枝汤、荆防败毒散等;如只里不表,则是黄芩、半夏之责,变为半夏泻心汤主之。

  调其寒热在于药性寒热相配,柴胡用量在15g以上有清热的作用,或者变柴胡为黄连,变生姜、炙甘草为干姜组成调和肠胃以治疗胃寒肠热证的半夏泻心汤,方以半夏、干姜辛开,黄芩、黄连苦降以达寒热互用之效。

  平其虚实在于药物攻补兼施,方中药有汗(柴胡、生姜)、下(半夏)、清(黄芩)、消(半夏),配以具天地人三性可补阴阳气血的炙甘草、大枣、人参,可使正虚攻邪不伤正。如表未解里已虚,可转成人参败毒散补之,如表未解里已实,可去人参、炙甘草,加大黄、枳实、厚朴转为大柴胡汤攻之。

  调其阴阳在于药物用量,柴胡在6g以下有升阳气的作用,加大黄芩可加大清热力度,炙甘草有益阳的作用,人参有益阴的作用。故欲补气可转为补中益气汤,欲清热可转为三黄泻心汤,欲补阳可转为炙甘草汤,欲滋阴可转为独参汤。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素食 素食资讯健康蔬菜水果大全坚果大全五谷杂粮茶类大全素食人生疾病食疗 药膳大全养生知识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不要看他人的错,卡在对错的观念里,就是我们的错;不要念他人的恶,落在善恶的分别里,就是我们的恶。修行不是修正别人,而是完善自我;学道不要对境生心,而要当相无着。众生无非业感,从无真正作者;外境本是业镜,照我烦恼心所。种好自己的因,管好自己的心,放下分别的念,认得法性的真。唯我一人是凡夫,在在处处都是佛,阿弥陀佛!您辛苦了,早安吉祥,感恩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