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楞严经十卷(十五)


2014/9/3    热度:309   

净界法师:楞严经十卷(十五)

 

戊二、明诵咒治习
整个《愣严经》的修学,它的助行除了持戒以外,第二就是诵咒。诵咒主要的目的是对治我们无始的习气,前面的四根本重罪是对治烦恼的正使,这地方对治习气。
(分二:巳一、结前。巳二、正明、正式说明持咒之法。)
巳一、结前
结束前面四种清淨明诲的文,把它做一个总结。
戒为道本    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佛陀招呼阿难说:正如你所问的,前面说如何摄心修学三摩地,我己经宣说了修学三摩地的妙门,在末法时代想要成就菩萨道,一定要坚持四种律仪,大小乘共许的。要这四种律仪「皎如冰霜」,“冰霜”它是特别的洁白,一尘不染,它表面可能会有灰尘,但是冰霜的裡面不可能有灰尘,特别的洁白。四根本清淨了以后,你自然不会生起种种枝叶的微细戒法的过失,因为根本被你斩断了。你没有婬心、杀心、偷心、妄心,其它的过失就算会有,但是它的势力也薄弱了。所以其它的心三口四(杀盗婬妄是身业),其它“心三”--贪瞋痴;口业的二舌、绮语、妄言、恶口。根本被你斩断了,它也就自然不生起了。

绝尘远魔    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我们对四根本淨戒能够无漏失,完全能够产生调伏的力量,那麽内心当然就不会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境界,那一切天魔鬼神的障碍当然不会生起。因为魔王要障碍你,他要假借六尘,用六尘的变化来干扰你。你杀盗婬妄的心一断了以后,你攀缘心就断,你内心是向内安住的,魔王当然就没办法干扰你了。


这个地方是把前面的四重戒法做总结。
我们在菩萨戒的持戒,诸位要慢慢的体会,它是很重视理观的,根本的理观就是「正念真如」。在菩萨戒的观念说,所有的过失都是依攀缘心生起,你一定是正念真如,安住在真如本性,站在真如的角度而发起菩提心,由菩提心产生增上惭愧,来产生灭恶生善,这样子才叫做趋向无上菩提之道。从理观带动菩提心,带动增上惭愧,然后再远离身口意的过失。菩萨道的修学是由内而外的,小乘的戒法是由外而内的,这二个方向是不完全一样,小乘由外面慢慢慢慢到裡面,菩萨道是由裡面慢慢慢慢影响到外面。这个地方大家要好好的体会体会。

淨业学园 91讲次  讲义191面
巳二、正明
我们开始修学《首愣严王三昧》,对我们的身心世界会产生二种的功德: 一、平时增上,我们平常用功一个最大的毛病,就是我们很难保持一种恆常的心态,说是「勇勐心易发,恆常心难持」。《愣严经》的修学,它能够使令我们正念真如。所以当我们在修学当中,会使令内心更加坚固不可破坏。在这坚固心当中我们遇到内在烦恼的干扰、外在环境的刺激,我们能够不随妄转。以不生灭心来调伏种种的障碍,使令我们在生命当中保持一种稳定的进步状态。这是在平时修行的一种增上。
二、在临终正念--对我们也很有加持力。我们在临命终的时候,一定有很多很多的烦恼会起现行的。当然我们能够念到《念佛三昧》,淨业成就像祖师一样,那当然是没问题。当然我们一般人在整个修学当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带业往生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怎麽能够不受烦恼的干扰?关键点也是一样,你能够安住不生灭心,我们讲「心常觉照,不随妄转」。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说,你一个念佛的人,你不加以修理观,只是一路的事修。他说你日课十万,一天念十万声的佛号,念一百万年的时间,每一句佛号如救头然,很精进的调伏烦恼。日课十万,修一百年当中,他说你调伏的烦恼如爪中土,事实上你没能调伏的烦恼却如大地之土。所以说在整个修学当中,理观是非常重要的。

我讲到这一段「诵咒治习」,修学《首愣严王三昧》它必须要有二个基础:一、严持四重戒法。二、诵持『愣严神咒』。这二种助行,来帮助我们理观。在诵咒之前要先建立坛场。这地方讲「正明」,正式的说明,我们如何来建立一个坛场,来如法的诵持『愣严神咒』。

(分二:庚一、略示应持。庚二、广显仪轨)
  庚一、略示应持  简略应该如何诵持『愣严神咒』
   (分二:辛一、略劝诵持显益。辛二、略示道场方法)
辛一、略劝诵持显益  简略的劝勉我们要诵持『愣严神咒』,而且开显诵咒的功德利益。
       (分二:壬一、劝持。壬二、显益)
    壬一、劝持   普劝大众应当要诵持『愣严神咒』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囉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习”种子。
在末法时代,这个修行人他有过去有漏的种子,我们前面透过持戒,调伏烦恼的现行。这就是进一步我们要去调伏烦恼的种子,因为你这个种子它是一种潜在的,潜伏性的功能,你持戒是不能断种子,只能断现行。这种过去生所薰习的这种杀盗婬妄的有漏种子,是不能假借前面的持戒来灭除的。
这时候这些种子在内心当中怎麽办呢?
你应当教导末法时代的修行人,要一心的诵持我佛顶光明神咒,「一心」就是你要能够息诸缘务,专一其心的来受念「佛顶光明」,因为这『愣严神咒』是从佛顶放光中的化佛所宣说的,这种光明就像早上的太阳,非常的温暖而不刺眼。这种咒的名称叫做「摩诃萨怛多般怛囉」。“摩诃”大的意思。蕅益大师讲,什麽叫「大」呢?离诸对待,名之为大;“萨怛多”叫白,绝诸尘染,它能够不受任何有相的境界所干扰;“般怛囉”翻成中文叫伞盖,它能够覆盖一切,表示它能够保护一切众生,不受魔障的干扰。「摩诃萨怛多般怛囉」等于是讲”大白伞盖”,就是本咒的题目。
这咒是怎麽来的呢?
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心咒。
这咒语它是从佛陀的三十二相的第一相,叫「无见顶相」,我们讲肉髻相,这肉髻相是不可见,我们一般菩萨是见不到的,称之为「无见顶相」,表示特别的尊贵无上。
「无为心佛」它不是一般的佛所宣说,是无为的“心佛”,表示这『愣严咒』是从如来藏妙真如性,众生本俱的,所谓的「清淨本然,周徧法界的一念心性」所显现出来的,它不假借造作的。
「从顶发辉」,它是从佛陀的无见顶相放出百宝光明,而一一光明当中现出千叶宝莲,一一宝莲当中,坐一尊化佛,依止化佛来宣说神咒。
这神咒为什麽叫「心咒」呢?蕅益大师说:因为整个神咒的音声,每一个音声都是在密诠我们众生一念的妙心。
讲经文叫做「显教」,咒语叫做「密诠实相」,密诠我们一念心性。这个地方的道理就是说《首愣严王三昧》的正念真如,它必须要在末法时代要建立二个道场,一个是内在的道场,我们要安住在四种根本淨戒;第二、外在的道场,你要假借坛场的庄严,来诵持神咒。干什麽呢?对治无始的习气。
习气是很难调伏的,所以必须仰仗佛力,仰仗咒语的力量来调伏无始的习气。所以佛陀劝勉我们,应该要诵咒来消灭过去生杀盗婬妄的习气。

 

壬二、显益
正式的举出例子,来说明持咒的功德利益
习深尚证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婬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证无学。
举诵咒实例:
姑且来说好了,你阿难跟摩登伽女有多生多劫恩爱的因缘,这种因缘就产生很多恩爱的种子在你的阿赖耶识当中,¬而这种种子的薰习不是一生、也不是一劫,是多生多劫的因缘。
在注解上有古德说:阿难尊者跟摩登伽女他们曾经做过五百世的夫妻,在这种生生世世的恩爱当中,已经薰习一种很重、很重的贪爱种子。
我们姑且以摩登伽女来说,摩登伽女在贪爱烦恼现行当下,他听到文殊菩萨宣说神咒,当下爱心永脱。咒语进入到摩登伽女的阿赖耶识,就把她爱心的烦恼给调伏了,乃至于摩登伽女回到愣严会上,听佛说法证阿罗汉果。
佛陀解释这个道理说:
彼尚婬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宿证无学。
摩登伽女她尚且身为一个婬女,她今生烦恼的现行是特别的粗重,而且她没有真正的发心要修行,她等于是想去贪染阿难尊者,结果文殊菩萨突然间持咒,就破坏了她的烦恼,把她带回来,结果证得阿罗汉果,所以她根本就没有真正发心要修行。在这种情况之下,烦恼粗重又没有真正的发心的情况之下,都能够仰仗咒语的加持,使令她能够爱心永脱,乃至于使令它成就阿罗汉果,所谓的「速证无学」。

这可以说是举出一个最差、最差的例子,身为一个婬女生活很放逸又没有想要修行,都能够今生成就阿罗汉果。当然这是仰仗佛力的加被。

况显发心    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难险?
何况汝等在会的声闻,而且你们都已经回小向大,求最上乘的法门,而且也真实的发菩提心决定要成佛。这样子的心态(声闻人烦恼是澹薄的),而且你又真正的发心,如果你能够在这种情况之下再来持咒,譬如灰尘扬于顺风,灰尘本来就很轻飘,风一吹就当下消失了,有什麽艰难困苦之处呢?

蕅益大师在这一段他说,其实『愣严神咒』它所对治的,不是只有贪爱的烦恼,包括瞋心、高慢心、忌妒心…所有的烦恼习气,都可以对治。
为什麽专指贪爱呢?因为娑婆世界最重的就是贪爱,贪爱尚且能够对治,何况其它的烦恼呢? 
这是以重来比况轻。《愣严经》它后面会讲到,它是从整个攀缘心的六根门头那个攀缘直接破坏,它是把烦恼的根本破坏,所以它等于是有调伏烦恼习气的作用。

 

 

 

 


辛二、略示道场方法 
在本经当中,持咒要依止一个坛场。佛陀先简略的指示要怎麽来建立持咒的坛场,后面再广泛的说明。
  (分二:壬一、方便。壬二、正修)
    壬一、方便  前方便,建立持咒的坛场有什麽样的准备工作。
持戒为本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淨禁戒,要当选择戒清淨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
建立坛场有二段重点:
假若在末法时代,比方说烦恼很重,他后面会讲到『愣严咒』在破除你的罪障,你过去生或今生犯到四重的戒法,犯了四重戒法在声闻戒是不能忏悔的,『愣严咒』都可以消灭的,但是你要遵守它的轨则。
你想要建立一个诵持『愣严咒』的坛场,第一、你要先持比丘清淨淨戒。这地方古德解释偏重在四根本重戒,你过去怎麽样就不谈了,从现在开始好好受持四种清淨明诲。
第二、要当选择戒清淨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
如过是出家众,你找一个很如法的持戒和尚。「戒清淨者第一沙门」,注解的意思是你不但是身口不犯,甚至于要意业不起,根本重戒身口不犯,意业不起,乃至于微细的戒法都不能有所违犯,戒体要清淨。前面是讲持戒清淨,这个地方讲戒体清淨。
假若不能遇到真实的清淨的得戒和尚,那你戒体的功德就不能圆满成就。持咒之前你有二个重点:第一、你要如法的受戒,戒体清淨;第二、如法持戒。这二个重点。

诵咒破障   戒成已后,着新淨衣,然香閒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徧。
「戒成已后」,这地方包括戒体清淨、持戒清淨。接下来「着新淨衣」,你要进入坛场,你要穿乾淨的,不是说一定全新的,是你要把它洗乾淨;比如上洗手间,你不能将修行的法服穿到厕所去,要有乾淨不受染污的法服。「然香」,坛场要整理乾淨点香,这是处所清淨。「閒居」指内心清淨,你要息诸缘务,内心不要太多的妄想,你事情不能太多。依止三种清淨,法服清淨、处所清淨、内心清淨,来诵持神咒,而且是诵持一百零八遍。

这地方是说明,你要建立坛场,你要建立五种清淨,包括你如法受戒,戒体清淨、持戒清淨、法服清淨(准备一套专门修行用的衣服)、处所清淨、内心清淨。五种清淨来当作我们修道的一个方便。

 

 


壬二、正修  正式的建立坛场,正式的来持咒破障
结界求加    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
建立坛场它一定要结界,这个结界不是根据比丘戒的羯磨法,它是靠持咒,它是诵持『愣严神咒』,围绕坛场三匝,用这咒语洒淨,来正式的结界,依止这个界来当作我们修道的道场。在整个诵咒洒淨的过程当中,内心要至诚的祈求十方世界现住国土的无上尊贵的如来,能够从头顶放出大悲光来灌我们整个修行人的头顶,我们讲感应道交,以佛的大悲光,来灌众生这一念的清淨心。总而言之,就是诵咒求十方诸佛的加被来结界。

发菩萨愿    阿难!如是末世清淨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婬,持佛淨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
大略将建立坛场以后的修学简略说明:
阿难!在末法中的清淨比丘,「清淨比丘」就是我们在结界的过程当中,不能让沙弥、居士进到坛场,在结界过程中只允许清淨比丘结界。坛场在结的过程中是清淨的比丘,清淨包括戒体清淨也包括持戒清淨。坛场结完以后,这些要一起修『愣严咒』的就可以进去。有哪些人呢?或比丘尼乃至于居士等等,这些修行的同参道友再陆陆续续的进去,包括比丘尼或者白衣、檀越居士都可以进去。

这地方讲到修持『愣严神咒』的三个次第:
一、心灭贪婬,持佛淨戒,持戒忏悔:你要能够忏悔过去无始杀盗婬妄的罪业,而且严持杀盗婬妄四种清淨的戒法,一方面持戒,一方面忏悔。
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
(后面会讲得很清楚,这边只是简略)
第一个七日是忏悔,第二个七日发菩萨愿,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缘众生的法界生起大悲,缘佛的法界生起大智慧,上求下化,这地方要修七天,整个心把菩萨的愿望建立起来。第三个七,出入澡浴,六时行道;这地方正式的持咒,只要离开坛场就要洗淨才能够进来,而且是二六时中,专心的持咒。这样子总共是花了多少时间呢?总共是七天的时间,剋期取证,而且这当中是不能睡觉的。

这效果非常大,在三七当中,你马上就能够见到十方诸佛现前,马上就能够在三七当中灭除无始的罪障,过去生的杀盗婬妄,乃至今生的杀盗婬妄都能够消灭,能够见到十方诸佛的摩顶加持,甚至于利根的人当下就能够证得圣道。

摩顶开慧    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功德:
你能够如法的修学这样的方法,你能够透过前面的发愿、忏悔、持咒,三七日的加行,释迦牟尼佛就保证他会亲自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身,到修行人的面前跟他来摩顶,甚至于跟他开示安慰,甚至于这个修行人他本身有圆顿的善根,就使令他当下证得众生本俱的、诸佛所证的现前一念心性,成就初地。
这地方它的重点在「持咒」,它的忏悔、发愿都是前方便。在持咒当中,古德解释其实从本经来看持咒是有二个目的:第一、对治我们六根门头中这种杀盗婬妄的习气种子,清除我们过去的烦恼种子。因为这烦恼种子假设你不清除,在修《首愣严王三昧》会产生一种遮障。
它后面会说,有些人他所缘境不清楚,有些人他念『愣严咒』,他根本就听不清楚它自己的声音,有些人念佛也是一样,他根本佛号听不清楚的,他所缘境不能够明了的现前。这个就是你这一念心跟所缘境之间有障碍,所以要先破障。
第二、离诸魔境,因为末法众生,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很容易受到我们的冤亲债主、鬼神乃至于魔王的干扰。持咒仰仗佛力,产生一种防护的效果。
一个是对治内在烦恼种子,第二是对治外在的魔境,这是讲持咒的正修的方示。前面讲到五种清淨是一种方便,这个是正修。

我们在修行当中,尤其是初学者,仰仗佛力这件事是非常重要。我观察忏公师父的教育方式,你看老人家没有花太多时间来弘扬佛法,但是他在整个身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他教导弟子刚开始都是拜佛,他的目的就是仰仗佛力,忏悔业障。注意前面那一句话「仰仗佛力」,就是皈依三宝。其实他的次第是很正确的,十大愿王第一个就是礼敬诸佛、称讚如来、广修供养。这是身口意的皈依,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意业的供养皈依。一定是先这个过程以后才有后面的,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开始修学智慧…最后恆顺众生,一切迴向修大悲。他是先修皈依、忏悔、然后再生起智慧,由智慧当中再扩大自己的胸量,生起大悲心。十大愿王它的次第就是先修皈依忏悔。
在念佛的感应故事,有一个故事很有趣的,我说来给大家参考一下:
在苏州有一个厨师,这个厨师他以前是做荤的,杀很多的鸡鸭、杀了很多众生。后来他学佛以后,人家说你糟糕!造那麽多杀业,你要赶快换成做素的。他就很害怕,就换成做素的。做素的以后,他也发愿念佛,但是他平常念佛的时间也不多,因为他还要工作,但他发愿只要有人打佛七,他就到现场煮菜给他们吃,护持佛七。而且这个厨师也不错,他一天忙完以后,到了晚上最后一支香,差不多整个厨房的工作做好了,厨房的地也都洗乾淨了,最后一支香他一定参加。后来几年以后,他的儿子生了一场重病,临终的时候非常的痛苦、叫喊得很厉害,他的父亲就跟他开导安慰念佛,他儿子就求他父亲说:我一生跟着你做了很多杀生的事情,现在很多冤亲债主都要来跟我讨债,我祈求你,你把你身心当中念佛的光明送一半给我,我就可以过这个难关。他父亲说:我根本就没有什麽修行,人家打佛七,我就是随喜一下而已啊!他儿子说:你身上放出很大的光明,你只要答应我就可以了。父亲说:好啊!那我就把我身上的光明分一半给你。欸!结果他讲完以后,他的儿子就安详了,整个障碍就消失掉,安详的往生。这个父亲看到这种情况,得到很大的启示,我去参加佛七,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仰仗念佛来产生什麽样的善根功德,我是去护七的,我根本就没有心要念佛,我只是晚上工作做完了,閒着也是閒着,去随喜一支香,结果就有这种功德。
我们讲「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所以念佛人不一定可以往生,但是肯定可以消业障。往生你就要有心、你要有愿力,但是消业障就不一定要有心,因为那个是现成的。
『弥陀佛』把整个功德无量光、无量寿,都摄持在这个佛号,你的心只要跟这佛号一接触,它就产生一种心力带动佛力,产生一种加持力。
所以我们讲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只要是他力加被的法门,站在消业障的角度,你不一定要有心,你不知道也可以消业障。我把珍宝送给你,你不知道,它还是珍宝。但是你要站在解脱的角度,要临终带业往生求生淨土,那你无心就不行,那你要有明确的愿望。
印光大师他整个念佛的开示,有二句话:『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能转凡心』。消除宿业标准不高,你只要念佛就好,但是你要转凡成圣,「竭诚自能转凡心」,标准更高。念佛只要一念的信仰就可以,专心跟信仰;但是你要能够转凡成圣,那这个「竭诚」有一定的菩提心、有一定的愿望,因为真实的愿力才能够转凡心,〔念佛法门〕其实跟持咒的效果是一样,都是他力法门。所以你看它为什麽要先忏悔业障、发菩萨愿最后才持咒,这是有它的道理的,其实你打佛七的效果也是这样子,打佛七也是先忏悔业障,然后发菩提愿,正式打佛七,是这个道理的。


前面是简略的说明建立坛场、持咒的方法。

 

 

 

 

 

 

 

 

 


庚二、广显仪轨
 广泛的显示建立坛场、诵持神咒之仪轨
 (分二:辛一、正示道场轨则。辛二、从宣佛顶神咒)
  辛一、正示道场轨则(分二:壬一、请问。壬二、示答)
    壬一、请问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证,无学成道。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淨轨则?」
佛陀略说持咒道场方式以后
阿难起立白佛:「世尊!我承蒙如来前面无上慈悲的教诲,我现在心已开悟。这地方的开悟是解悟不是证悟。这地方开的是什麽悟?一、他能够了解「相妄性真」的道理,他知道只要心带有相状,我现在的心安住在人相、我相、寿者相,这个心就是虚妄的生灭的。你说我现在是安住在生灭心还是不生灭心?你心中只要还有相、还有得失,那就是生灭;你能够安住在无相,这就是真实的永恆的。所以我们的心有一时的情绪跟一种永恆的功德,你要先把它分别出来。有哪些客人,他只是暂时来挂单的?哪些是你的主人?相妄性真,分别真妄。第二个更重要,「相妄性真」,虽然相状是虚妄的,但是你必须透过虚妄的相状,才能够找到你真实的心性,这两个是不二的,「即妄显真」。
阿难尊者对于这两种观念就完全彻底明白了,所以说他自己知道在修证圆通当中,他一定可以成就无学之道,他相信自己能够无学道成。
这地方蕅益大师说,阿难尊者他生长在正法时代,他无需要建立坛场,直接持咒就可以,甚至于他根本不需要持咒。所以在修行当中,还分利根跟钝根,利根人直接正念真如,直下就能就成就圆通,钝根人在末法时代,他必须要有四种清淨明诲,建立坛场持咒这种方便。
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淨轨则?」
末法修行
但是在末法时代有二个问题:第一、障深慧浅,善根浅薄,烦恼粗重;第二、去佛久远,邪知邪见炽盛。在这魔强法弱的时代,你就一定要建立一个修道的道场,而这道场要怎麽来结界,乃至于要怎麽来建立这个道场、怎麽结界,才合乎佛陀所制定的清淨轨则呢?」

建立坛场的用义,蕅益大师说主要的用意是借事显理(后面再详细说明)。但是某种程度来说,建立道场也建立一种共修的意思。佛在世的时候,修行大部分都是个人用功,但是到末法时代,魔强法弱的时候,依众靠众,产生一种共同的念力,大众的威德力就很重要。因为大众共修,你就必须要一个所谓的坛场,要先建立一个如法的坛场,把大众修行的念力把它建立起来。
应该怎麽建立修学的坛场呢?

 

 壬二、示答(分二:癸一、别示。癸二、总结)
  癸一、别示
   (分二:子一、明坛法  坛场的方法。子二、明修法  持『愣严咒』的方法)
   子一、明坛法(分二:丑一、立坛方法。丑二、供养方法)
     先将坛场建立起来,再怎麽样去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乃至怎麽去供养护法。
     丑一、立坛方法  持咒修止观都要有一个很如法庄严的坛场
填涂坛地     佛告阿难:「若未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炒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以下,取其黄土,和上栴檀、沉水、苏合、薰陆、鬱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
「坛场」,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看过人家受戒的坛场,它一是高出地面。在这地方的坛场,修行《首愣严王三昧》乃至于持咒的坛场,我们看经文它主要是二个方法:
若末法修行人,他真的想要忏悔无始的罪障,而且要今生剋期取证,在今生成就圣道,我不必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我今生就要成就圣道,今生就要见到十方诸佛。
那怎麽办呢?
第一个方法、「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雪山”指的是喜马拉雅山。(表法)为什麽叫雪山呢?蕅益大师说:雪山表示「真如佛性」,它特别的清淨,离相清淨;大力白牛指的是「本觉的智慧」,在一念清淨心当中,我们众生本来就俱足觉悟的智慧,这种本觉的智慧。这个智慧是依止雪山而住,本觉的觉性是依止清淨心而住。我们常说:「何期自性本自俱足。」当然主要是俱足本觉的智慧。佛法的意思说,你这个人要是没有本觉智慧,你听经根本没有用。你说为什麽石头听经,听了半天它也不能开悟?因为石头没有本觉智慧。
听经它是一种助缘,因为你的明了性当中有本觉的觉性,所以你听经你才能够开启智慧,这个就是「大力白牛」。
这个牛是食用山中的肥草,特别营养丰富的香草,草能够滋养白牛。白牛为什麽能够长大?因为吃草。“草”表示闻思修三慧,你要把你心中的本觉智慧,慢慢的把它增长广大,你要不断的吃草,你要听闻佛法如理思惟。
此牛唯饮雪山清水
「牛」,本觉的智慧是依止什麽能够安定呢?就是「水」,水就是三昧水,正定三昧。
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
牛牠吃了草也喝了水,最后产生结果嘛!粪就是它的生起一种无漏的我空法空的智慧出来。我们把这粪便的智慧拿起来,「和合栴檀」;「栴檀香」诸位要知道,在以下只要看到“香”的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属于「戒香」,持戒清淨的香,戒香。
粪便跟栴檀香和合起来,来涂泥整个大地,当作你坛场的大地。

这都有它的表法,所以在整个修学当中,你都要借事显理。这地方的条件是你找大雪山白牛,如果我们找不到雪山白牛那怎麽办呢?
淨业学园 92讲次  讲义193面
丑一、立坛方法  这一科是说明,假设我们是生长在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就是我们内心的烦恼也特别的粗重,烦恼它会产生一种干扰,对我们持戒、修三昧,会产生一定的干扰,这是第一个障碍。第二、末法时代的鬼神、魔境也特别多,很多妖魔鬼怪都在末法时代出来活动。所以在内在的烦恼干扰跟外在魔境的干扰之下,我们修学三昧就很难成就。
怎麽办呢?就必须要建立一个佛菩萨来保护我们的坛场,依止这坛场来持咒,来破除这二种障碍。
我们讲到坛场,先讲到坛场的大地,土地是怎麽成立的。前面讲到取雪山大力白牛的粪便,这是第一个方法。第二、
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以下,取其黄土,和上栴檀、沉水、苏合、薰陆、鬱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
我们到末法时代要找雪山的白牛就有困难。那应该怎麽办呢?另外的替代方式,另外在整个平原之地,坛场不能有高山或低洼的地方,必须要找一个空旷而且是很平的土地,然后把这土地穿去地皮五尺之下,取其黄土;用挖土机将地挖大概五尺,大概深一百五十公分左右,上面的地皮挖掉以后找到黄土。“黄色”是代表中道的意思,中道的佛性。
你就必须把这黄土跟以下的十种香加以溷合:第一、白栴檀香,指白色栴檀香;二、沉水香,这香的木质特别坚硬,入水即沉;三、苏合,由很多、很多的香用水去煎製,把它熬成膏,就叫作苏合,是很多香所组合成的;四、薰陆,生长在沙中一种白色带黄的花(台湾没有);五、鬱金,鬱金花;六、白胶,白色的胶树,这也是一种香;七、青木,我们一般说的草根;八、灵陵,又叫薰草,长在二个山谷当中的一种薰草;九、甘松,甘松也是和合众香炼製所成;十、鸡舌香,又叫丁香,因为你吃到身体以后,你的身体跟嘴巴都充满香气,叫鸡舌香。将这十种香磨成粉,磨成粉后再跟前面的黄土溷合起来,来当做坛场的大地。

在表法上,这「大地」,我们都知道大地是我们的依止处,你整个三昧依止的因地发心,就是我们讲的「不生灭心,真如佛性」,不依止攀缘的妄想。大地的产生有二种因素:第一个是利根人,利根人只要内心当中一心行道,我们讲「迴光返照,正念真如」,当下就能够跟不生灭心相应。就像前面说的,阿难尊者他根本就不需要建立坛场,他也不需要持咒,因为他没什麽烦恼,也没什麽魔境干扰他。所以利根人就直接从大地当中,直接能够正念真如。第二种人是钝根人,钝根人他只是靠理观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十种香溷合,他必须把中道佛性溷合十种香,这十种香是表示菩萨的十波罗蜜,菩萨必须要借事显理,他必须从十波罗蜜当中积集二种智慧资粮,来帮助他开显真如佛性。
这种观念不但《愣严经》有,〔大智度论〕也有这个意思。龙树菩萨说:一个人福报太薄,你修学大乘的般若很难入道。你说般若波罗蜜是善根,这跟福报有什麽关係?理论上是没关係,但是你福报太薄,你障碍特别多。
我们这样讲,般若的智慧是不怕障碍的,但是你要生起它的过程当中,如果你障碍太多,你生不起来。光明一旦坚固的时候,它根本不怕黑暗,但是它还没生起的过程当中,你一天到晚摇它,你根本生不起来!金刚般若、《愣严经》它根本就不怕烦恼,问题是它生长的过程当中,你还没有生起的时候,你烦恼太重、福报太薄你根本生不起来,问题在这个地方!
所以必须要假借「十波罗蜜」的忏悔业障,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来帮助,帮助你成就这个大地。蕅益大师的解释这二种大地,有利根菩萨跟钝根菩萨二种差别,利根菩萨直接理观就契入,钝根菩萨必须假借事修。

这地方指的是坛场的大地,这大地指的是我们所依止的真如本性或者讲性德。

设定坛相    方圆丈六为八角坛。
坛场的相状:
坛场的大地建立以后,坛场是什麽形状呢?亦方亦圆,它的直径是丈六的八角坛场。

前面指的是我们依止的不生不灭的性德,这地方讲依止性德所生起的修德。为什麽要亦方亦圆变做八角呢?你说:八角它不是方也不是圆,但是它又很像方又很像圆。「方」表示是事相的修学,「圆」表示理观。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首愣严王三昧》当中,理观跟事修要同时的俱足,「理事无碍」。理观就是六根当中迴光返照,正念真如;事修就包括你要礼忏、要发愿、要持咒,用种种的事相来助成理观。所以它整个坛场就变成亦方亦圆的八角坛,表示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是要理事俱足的。

这地方等于是把坛场的土地跟造型先做说明。它这坛场你往后看你会知道。我们一般讲到坛场好像是到裡面去修行,我们一般的受戒,是你真的要到坛场受戒的,但是本经的坛场它不是,你不能进去的,它是完全供佛用的,裡面放很多的供品,我们修行是绕着坛场的四周修行的,坛场是不能进去的。

五尺以下。表破五阴;黄土者。表六根门头中道佛性也;方圆丈六等者。表八正道摄于八邪也。八角则方而复圆。圆而复方。表事理不二。权实同归也。

 

 

 

 

丑二、供养方法    我们怎麽利用它来供养诸佛菩萨,乃至于龙天护法?
  (分二:寅一、坛中供物。寅二、坛外庄严)
寅一、坛中供物   坛中供养物品应如何摆设
所设庄严    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华中安鉢,鉢中先盛八月露水,水中随安所有华叶。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鉢。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间华铺设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
坛场主要是供诸佛菩萨还有龙天护法,供品我们把它分成三段:
一、莲华庄严。
“坛心”八角坛有一个中心点,中心点要放一个大莲华(莲华有大莲华跟小莲华,这地方指的是大莲华),而这莲华的结构是金银铜木所成(这就看经济情况,你若福报很大,你就用金银所成,经济不够的用铜跟木,而现在都是塑胶的莲花也可以,只要那一份虔诚的心)。
莲华表示我们众生本俱的中道佛性,也就是我们这一念修行所依止的心,就是你要捨离生灭的攀缘心,要安住在不生灭心,来当作你整个持咒因地的发心。
在大莲华的中间安置一个圆型的鉢,在鉢当中要盛放八月十五号早晨的露水。你要事先在八月十五早上的时候,拿很多的器具来收集露水,然后放在鉢当中,再把鉢放在莲花中间。八月十五刚好是一年当中的中间点,水当然是表示三昧,这表示「中道的妙定」;也就是说,你依止清淨心,除了离相清淨以外,你内心要像水一样非常的调柔,调柔清淨,不能太刚强。水刚好在莲华中间,以调柔的心性跟你的清淨心结合在一起,来当作你持咒的因地发心。在露水的中间再安置很多很多的华,还有很多很多绿色的树叶来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这地方讲到莲华庄严,莲华中间有一个鉢,鉢当中有八月的露水。这是先讲到你因地的发心。
二、圆镜庄严,你要拿一些圆形的镜子。
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鉢
你要准备镜子,找八个圆形的镜子,在八角坛八个角的地方,每一个角安立一个镜子,围绕着大莲华以及鉢。
前面讲到莲华,当然讲说迹尘不染的清淨心,圆镜是依止清淨心所生起的空假中的智慧。你持『愣严咒』,观想每一个咒语都是即空即假即中,都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相妄性真。镜子表示一种光明的智慧,空假中的智慧。这空假中的智慧是怎麽来的呢?是从莲华生起的,它围绕莲华而住。
三、香炉庄严、
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间华铺设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
有八个镜子,要建立十六朵莲华,一面镜子二朵莲华(小莲华)也包括了十六个香炉。
莲华跟香炉是怎麽摆设呢?一个莲华接一个香炉、一个莲华接一个香炉、一个莲华接一个香炉…,来构成一个庄严的坛场。
香炉表示我们的戒香,前面的四种清淨明诲。除了你的智慧观照以外,你的戒行不能有所亏损。
香炉纯烧沉水,而且无令见火。「无令见火」的道理是说,火是燥动的烦恼,也就是说你在烧的过程中不能有火只能有烟;你在持四种清淨淨戒的时候,你不能让烦恼产生活动,有烦恼火马上要熄灭,就是只能够有香而不能够见火。

坛场庄严我们可以观想一下,它有三个主题,坛场中间是一朵大莲华,就是我们因地
的一念清淨心,清淨心当中有八月的露水,清淨心是非常调柔的,你随时保持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时调整自己。依止莲华下面那一层就是镜子,圆镜就是智慧,镜子的外面有香炉的围绕,就是戒律,持戒清淨。
它这个修行刚好是,由一念清淨心产生智慧,而智慧产生清淨的戒行,所以我们说「不迷、不取、不动」。由智慧产生不迷,¬而产生不取,最后产生不动。这都是表法的。它所设供佛的庄严是这样安排的,包括莲华,包括镜子,我们现在一般没人用镜子,都是用水晶球,道理是一样的,也是一种智慧。
前面是摆设的庄严,这以下讲供养:

所设供养    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为煎饼,并诸砂糖、油饼、乳糜、苏合、蜜薑、纯酥、纯蜜,于莲华外,各各十六,围绕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
前面讲到莲华,莲华外面是镜子,镜子外面有香炉跟小莲华,然后在香炉小莲华的外围要准备十六种供养。供养的物品有八种,我们讲八供养、八吉祥。
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为煎饼
第一个就是雪山大白牛的牛乳,牛奶要把它做成煎饼(就像我们现在做成一块一块的起士,是固体的不是液体的)。二、并诸砂糖,甘蔗所提炼的糖;三、油饼,麵粉用油煎製成饼;四、乳糜,牛奶煮成粥;五、苏合,用种种的香把它熬製成膏;六、蜜薑,生薑把它泡製在蜂蜜当中,产生一种蜜薑;七、纯酥,用牛奶提炼成酥;八、纯蜜,纯粹没有杂质的蜂蜜,这八种供养。
前面我们讲到大莲华外面是镜子,镜子外面是香炉跟小莲华,它就在小莲华的外面,把它分成十六份,这八种物品每一个都把它分成十六份,围绕在小莲华的外围,来供养十方诸佛菩萨。
为什麽我们供养用八供养、八吉祥呢?
这表示八正道。因为你整个身口意的造作都必须要安住在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正道其实就是戒定慧。不过它的戒定慧是从智慧所带动起来的,正见、正思惟而产生正确的行为,最后产生正念、产生正定。我们修行者应该安住在八正道的禅悦法味当中,这叫做「八供养」。

二时上供    每以食时,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勐炽,投是酥蜜于炎炉内,烧令烟尽,享佛菩萨。
供养之法:一天要有二种上供,有二个时段:
食时,佛菩萨用餐的时间,就是中午的时候,中午的时候就用前面八供养直接上供(大供养)。其次是在中夜子时的时候,子时的时候因为佛菩萨不用餐了,所以你只能用香,而这香是有考究的,用什麽香呢?
香的製造过程:
「取蜜半升」拿纯的蜂蜜,蜂蜜是花中的精华,再用「酥」,酥是牛乳的精华,一个是动物的精华,一个是植物的精华,蜂蜜是採取百花所成,牛乳是整个动物中的精华。把动物的精华三合(三小汤匙),把蜂蜜跟酥,在八角坛的外面另外安置一个小火炉(坛外,坛的前面),这小火炉以都楼婆香(中国没有印度有,类似我们现在的香茅草)。香草用水去煎,煎了以后把煎取的香水泡製木炭,然后将泡过香茅草水的木炭用火烧,把它烧得很勐热,在勐热的过程当中,把前面的蜜半升,酥三合,再把它丢到烧得很炽盛的火炉当中,使令它产生烟,用烟来供养诸佛菩萨,直到烟烧尽为止,把蜜半升,酥三合全部烧完,就算一个供养。

酥跟蜜都是精华,蜂蜜是植物的精华,牛奶是动物的精华,表示我们中道的佛性,以中道的佛性来投入火焰当中表示…蕅益大师说:「以如如理,而生起如如智;由如如智再生起香烟,而产生清淨的戒香」。也就是说:我们在称性起修当中,依止不生灭心而生起空假中三观的智慧,先产生不迷、乃至于不取,最后产生清淨不动的相;由清淨心产生不迷,而不取、不动。
这就是为什麽要把蜂蜜、酥丢到火裡面的关係就是这样,蜂蜜丢到火裡面而转成清淨的香,这都是借事显理。基本上它每一个坛场都有它的表法,因为道理在事相当中。
「借事显理的公桉」:
孔夫子有一次带着子贡去办事情,他经过蒲县,那时候子路在蒲县做一个县宰(县长)。当然在孔夫子的教育当中,他是希望弟子们读书的目地…在当时是要做官的,「学而优则仕」。他有一个弟子问孔夫子说:要怎麽种菜,怎麽种田?孔夫子就很生气说:读书人是不能去种菜种田的,这是不务正业,读书人最大的目的就是做官,为什麽要做官呢?要实践你的正知理想。所以在弟子当中只要有因缘,孔夫子很鼓励弟子去做官。子路好不容易得到蒲县县宰的因缘,所以他就很努力的去做。做一段时间以后,孔夫子刚好带子贡路过蒲县,孔夫说:我们去看子路做得怎麽样。
到了这县外围的环境,到外面乡村道路的时候,孔夫子看这道路做得整整齐齐的,二边的排水沟也挖得非常的深,没有偷工减料。孔夫子点点头说:子路在这个地方的表现,谦恭有礼。然后又到县城城市的地方,孔夫子看到这城市的房子盖得非常得朴素,没有很多複杂奢华的凋刻。他说:子路在这地方做官,非常节俭朴实。到了衙门的地方,看到那些做官的,每一个人都各安其位,都在做他自己的事情,遇到人都很亲切的打招呼。孔夫子说:子路在这个地方,非常勤政爱民,非常的用功处理政务,而且对人民很亲切。
这时子贡就觉得很奇怪说:老师!你老人家来到这个地方,你连子路的面都没有见到,你就知道子路在这地方有三种功德,这怎麽说呢?
孔夫说:子贡,不知也!你看道路变得那麽整齐,二边的水沟挖得这麽深,表示子路在这个地方对他的手下谦恭有礼很得人心,所以他做什麽事很多人不敢偷工减料;到了城市的时候,每一间房子盖得都很整齐而且很朴实,表示子路这个人以身作则,非常的节俭朴实,所以民风才会这麽朴实,借事显理嘛!第三个、到了办公的衙门,每一个人都各安其位,表示子路这个人非常精进,很早就到办公室以身作则,勤政爱民。
从它的事相就知道三种道理,所以我们讲看到你的坛场,真的明眼人到你的修行的佛堂一看,我大概知道你是修什麽法门,我看看你的本尊就知道你修什麽法门,当然修淨土的一定要供养西方三圣。不过以前我的老师性公长老他也是专修淨土,他一再强调一个观念,他说:佛弟子你一定要供养本师,很多人不供养『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不对的!我们修淨土宗的本尊当然是『阿弥陀佛』,但是阿弥陀佛的法门是谁告诉我们的?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你不能忘本!我们可以本师释迦牟尼佛稍微小尊一点,阿弥陀佛大尊一点,但是你修淨土的人完全不供养『本师』这是不对的!所以我们看看你的坛场知道你这个人,你心中的皈依境很清楚。第二个你平常有没有在做功课,也可以看得出来,看看你坛场的摆设,有在做功课你佛堂的磁场会不太一样。
所以我们从事相当中,很容易看到你内心的道,看到你的道,你心中的道。就像孔夫子一样,他不用看子路,他只要看他治理的国家,看过去他就知道他是什麽相貌。
蕅益大师在这地方再三强调说:坛中的供物一一你都要会事入理,否则变成无义的苦行,你就变成心外求法。
这是讲到在坛场中供养的物品,乃至于我们二六时中应该怎麽去做供养。

 

 

 

 

 

 

 

 

 

 

寅二、坛外庄严
八角坛只是其中一个供养的坛场,坛场的外面它必须有一个佛堂,佛堂要摆设诸佛菩萨的庄严,这叫坛外庄严。
总  标      令其四外,徧悬旛华,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
前面是举出供养的物品。供养谁呢?供养十方诸佛,所以必须要有所摆设。
你要使令在坛场的四边之外,普徧的悬挂幡(幡是扁平的,幢是立体的)跟华蔓;在坛场的佛堂牆壁的四面,要安置十方如来还有诸大菩萨所有的形像。

这只是总标,后面会详细说明:

别  明
  供奉圣像  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阿閦、弥陀,诸大变化观音形像,并金刚藏,安其左右。帝释、梵王、乌刍瑟摩,并蓝地迦,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四天王等,频那、夜迦,张于门侧左右安置。
佛菩萨应该怎麽摆设比较如法呢?
应于当阳;“当阳”指的是中间。在佛堂当中,理论上菩萨没有资格坐中间的,一定是供养诸佛,所以你要供养菩萨,你一定要供养二尊才对称。
“当阳”指的是牆壁的中间,最中间是供养圆满报身卢舍那佛。《梵网经》千华台上,卢舍那佛坐的是千叶宝莲,现出无量光明、无量相好,然后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定要供养,我们的『本师』,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指应身佛;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的弥勒尊佛¬;阿閦佛,阿閦鞞佛指的是不动,表示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身口意不迷、不取、不动;阿弥陀佛是我们来生的皈依处,这都是属于比较中间的佛陀。在旁边的是诸大菩萨,
诸大变化观音形像,观音菩萨为什麽讲诸大变化呢?
指的是『千手观音』,因为观世音菩萨在前面说过,他的首是一首、三首乃至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他的手臂二臂、四臂,乃至八万四千母陀罗臂,这等于是千手千眼。所以我们在修学『愣严咒』的人,你要持『愣严咒』,你一定要供养千手观音,因为他是本尊,整个耳根圆通他现出是『千手观音』,诸大变化观音形像。诸大变化简单的讲就是『千手观音』,你不能供养滴水观音或送子观音,要供养千手观音。还有金刚藏菩萨,安其在佛陀的左右二边,一边是千手观音,一边是金刚藏菩萨。金刚藏菩萨后面会讲到,在持『愣严咒』的时候,是专门护持『愣严咒』。
这地方讲菩萨的安置,以下讲护法:帝释,欲界天的天王;大梵天王,三界之主;乌刍舍摩,火头金刚,他是发愿护持修行者;并蓝地迦,青面的金刚神,这都是护座的善神。
诸军茶利与毗俱胝,军茶利也是金刚神,毗俱胝也是护法神,这二种神都是属于金刚藏菩萨的眷属,四天王等。频那,频那是现出猪的形状,猪头使者;夜迦是象鼻使者。
护法神就是佛堂的门侧,前面是在牆壁;牆壁是供佛,二边是供养菩萨,护法是供养在佛堂进门左右二侧的地方。

取镜照映    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再取八面的圆镜悬覆虚空,与坛堂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我们前面讲到坛场之内,坛场中间是莲华,莲华外面有圆镜子,那圆镜是朝上的,它的镜面是朝天空的,你现在又拿八面镜子,悬覆虚空,它的镜面是朝下,跟坛场前面所安的八面镜子是面面相对,上面镜子的面跟下面镜子的面,二个是上下相对的,使令镜子之间的形影互相重叠,互相的涉入。

蕅益大师在这地方他特别提出,所谓的「形影重重相涉」的观念。他说:这是很重要的,你要持咒得到灭除罪障的关键点,就是在这几个字:「形影重重相涉」。
上面的镜子表示佛的心,下面的镜子表示众生的心;我们讲是,面面相对互融互涉,表示我们的心进入到佛的心,佛的心也进入到我们的心。这表示什麽?表示感应道交的意思,「能念所念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
这个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其实整个『愣严咒』的灭恶功能,是完全仰仗佛力的。到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仰仗佛力是没有错,但是,我们看这个摆设它是先有下面的镜子,然后才摆设上面的镜子。也就是说,佛力这个咒语是不可思议,但是你一定用你这一份虔诚的心力去带动佛力,佛力才能够产生加被的效果。
印光大师在讲念佛人,他说:念佛人你不是念佛念得多就往生,念佛人最重要要产生决定的信愿,你的心态是很重要,决定的信愿。你要透过你经典上的听闻思惟,对娑婆世界的观察,对极乐世界的观察;娑婆世界是苦空无常,极乐世界是常乐我淨,产生不断的对比,然后不断的说服你自己,改变你的观念,从佛法的闻思,去调整你过去贪恋娑婆的种子。
所以这〔淨土法门〕你要怎麽样?你要跟自己沟通,用你现在的我跟你过去的我沟通,因为我们不能否定过去。什麽叫做现在?有过去才有现在。你说为什麽你有今天?因为有昨天嘛!昨天创造今天,今天创造明天,所以昨天的我创造今天的我,所以我们不能离开过去的我,那过去的我是什麽相貌呢?贪恋娑婆。这个心态你不能改变,你不能往生!很多人只是重视佛号的多寡,这个方向是错误的。你真正能够感应道交,真正能够往生淨土,是你要决定的产生真正的信愿。
在这个地方,我们今天持咒能够灭除罪障,也在于一种决定的信心,跟决定的菩提愿望,你有成佛的愿望跟你诚实的相信,这个咒语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
蕅益大师这一段,诸位可以看一看,他很强调所谓的「方面相对,形影重重相涉。」
他认为这是整个持咒灭罪成败的关键。
这是我们讲「感应道交」,当然感应道交主要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准备,我们心态的准备是很重要。他说:你心态没有准备好,你前面的供养形同虚设。
至于如何做心态的准备,下堂课再做详细说明,这地方是把坛场佛菩萨的供养,先摆设出来。
淨业学园 93讲次  讲义195面
子二、明修法
我们在修学《首愣严王三昧》的时候,主要有二个方法:一、理观,二、事修。
理观就是我们这一念心在修三昧的时候,跟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接触的时候,你内心要生起一种观照的智慧,所谓的「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徧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这句话就说明整个修学三昧的空假中三观。你跟外在的六尘接触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句话:「念念照常理。」我们不能被外在的假相所迷惑而产生执着,你要观照那种不变的真理。这时候我们对真理慢慢的安住「心心息幻尘」,对这种尘相的执取,慢慢慢慢心中那种我相、人相的对立性慢慢的消灭掉,这时候内心当中「徧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人生是一场如梦如幻的缘起而已。
我们在《愣严经》的调伏烦恼,它是一种从根本上的对治。你看我们过去用不淨观来对治贪烦恼,那是枝末上的对治。真正的烦恼,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遍计执,一种对立性,我们有我相、人相的对立就有烦恼。那为什麽会有对立呢?因为你对假相产生的执取。所以我们知道烦恼它的根来自于对假相的执取,执取产生对立。所以你在修《首愣严王三昧》的时候,你就是要慢慢慢慢脱离外在的尘相,安住在真实不变的真理当中。这是理观的部分。
事修有二个:一、严持淨戒,二、结坛持咒。
持戒前面讲过了,在结坛当中前面讲了很多,要结一个「愣严坛」。结坛有二个目的:一、它主要就是恭敬三宝,从三宝的加持当中能够远离魔境。二、我们从坛场的施设当中,能够借事显理。这一点在蕅益大师的《愣严文句》很强调,你比方说你看到坛场的莲华,你知道我们要安住在不生灭心,你看到莲华外面的圆镜,就表示依不生灭心所生起空假中三观,乃至于整个香炉都是表法的。所以你在进入坛场以后,你看到坛场,你的心就能够慢慢慢慢从有相的分别,慢慢慢慢它会引导你趋向于空假中的真理当中,坛场有借事显理的效果。
前面坛场包括内外的庄严都安置好以后,我们正式来说明它修学的方法。

 


子二、明修法    
  说明修学《首愣严王三昧的方法》
 (分三:丑一、正示行法。丑二、简其不成。丑三、明其获益)
   丑一、正示行法   
   正式说明修学三昧的方法
      (分二:寅一、三七行道。寅二、忏后正修)
三七行道主要是破障,破除我们烦恼跟罪业的障碍,在〔密宗〕叫道前基础。其实它真正的修学在第二段的忏后正修。
寅一、三七行道    
三七行道它有三个重点:第一个七--修忏悔,第二个七--主要是发愿,第三个七才是持咒。忏悔的意思就是说,当然我们一般人没有修行,你就不感觉到你业障重,因为你每天跟业障在一起。但是修行者,你开始专心的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你内心当中开始有一种清淨的功德进入到你的内心当中。我们知道真妄是不二立的,所以你清淨的功德会把你的罪障逼出来,逼出来会有二种相貌:第一个、修行人躁动不安,你看到这个人平常在家的时候放逸的时候很正常,一到道场就躁动不安,这个人他的过去生或者今生肯定有重大的杀盗婬妄的罪业没有忏乾淨,他那个罪业本身就是躁动相,所以这时候要勤加忏悔。第二种情况、心思暗钝,他一坐下来内心就是一片黑暗,所缘境佛号、所缘境持咒、所缘境……全部提不起来,一下子就昏沉,这种也是罪业之相。你不忏悔的话,你根本没办法去修行,因为罪业产生遮障。

修行方法
  礼  诵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恆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徧。
你感觉到你在修学过程当中,包括你躁动不安,包括你心思暗钝,这个都应该勤加忏悔。怎麽办呢?
在第一个七天当中,你要很真诚,你要很专注、很虔诚的顶礼十方诸佛如来,乃至于诸大菩萨跟阿罗汉的圣号,这是第一个忏悔的方法。
第二个、恆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徧。
一方面在六时当中(一天当中有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为二个小时),你诵持神咒,一方面经行围绕着坛场,在每一个时辰当中,要持『愣严咒心』一百零八遍。

『愣严咒心』下面再说明。这地方的忏悔有二个,包括身业的礼拜、口业的持咒、内心至诚恳切,内心这种皈依的心,仰仗佛菩萨的加持,来灭除修行者的罪障。

  发  愿    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提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
忏悔它主要是针对过去,发愿是针对未来。忏悔就是我们对于过去已经造作的罪业,一种内心的追悔,发愿是对未来生命的一种防护、事先的一种防护。
这时很专心的发愿、发菩萨愿,在二六时中心无间断,在大乘的戒律,先有愿教,所有的修学佛法都是以愿导行,有愿才有行。「愿教」指的是《梵网经》的十大愿王,或者是『普贤十大愿王』…等等,都是属于发愿的内涵。
 
发愿主要的就是菩提心,发愿在修学当中有二个主要的目的:第一、启发修学的动力,以愿导行。你看我们在打佛七的时候,佛七也是一种加行,有些人打佛七他无所谓,他就是没有愿望,有些人他是有备而来,他打佛七是为了要破除障碍,要成就往生的,所以他在念佛的时候,他那个心力特别强,所以愿望能够产生一种修学的动力。
第二、发愿能够扩大你的胸量。因为我们一般的所缘境只管到自己的身心世界,我们能够为利有情愿成佛,我今天打佛七,我为一切的有情而打佛七。这时候你念这句佛号的功德就不太一样。为什麽要刻意去发呢?因为我们没有发愿,我们很自然的就会注意自己的身心世界。说:你为什麽持咒呢?我只为自己忏悔业障。你这样持咒的功德就很小,因为你心量太小,你能够发起广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为利有情愿成佛,就把这胸量先扩大。
诸位你去看忏悔法门,研究忏悔法门,其实忏悔跟发愿这二个是不可分割的,很多人只有忏悔没有发愿,这个你只是功课做一半。因为你忏悔是把过去的过失解决了,但是未来怎麽办呢?你没有任何的规划。所以在正式修学之前,忏悔接下来一定是发愿,这二个是不可分割的。
这地方我们可以再做简单的说明,它这个地方:「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实际的操作应该是有困难。我们从合理的判断,它这段经文应该是简略了,因为我们不可能七天当中都在发愿。因为从止观的角度来说,不能一路修观的,那心中会躁动不安,应该它这个地方也包括了持咒当助行。为什麽这样讲?我们前面很清楚,我们为什麽结坛,结坛的目的是为了要持咒。所以前面是一半的时间是礼拜、一半的时间是经行持咒,那第二七当中,应该也包括了发愿,也包括了持咒,这样才合理。咒语大概在整个三七当中都没有间断的。

  持  咒    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囉咒。
前面的二个七,第一个七它还加上礼忏,第二个七它加上发愿,到第三七的时候它忏悔发愿的法都圆满了,这时候你内心当中就是,全部都是专心的持「般怛囉咒」;般怛囉咒应该加上一个「摩诃」就比较圆满,「摩诃般怛囉咒」,大白伞盖咒,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愣严咒』。

我们从经文来看,其实它三七的主修,是诵持『愣严神咒』,但是它以忏悔跟发愿来带动咒的力量,让咒的力量表现更加的清淨、更加圆满。

罪除之相    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光交处,承佛摩顶。
这地方的“第七”应该指的是三七当中的最后一天,第三个七的第七日,第二十一天。这时十方诸佛就会同时现前。在什麽地方现前呢?在镜光交处。前面我们在安立坛场的时候,莲华外面那八面的圆镜,上下相交接的处所,那个地方佛菩萨现前。这时这修行人承蒙十方诸佛的摩顶加持等等。

这地方有二个重点值得我们注意:古德的注解当中,对三七日…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把这三七,包括蕅益大师也认为这三七的主修就是「皈敬三宝」。所以我们刚开始所有的事修,你在理观之前,虽然理观皈依的是我们讲「内在自性三宝」,但是刚开始一定是要假借外相的三宝,所以你一定要安置佛像,要有口业的称念,有意业的皈依。所以你看我们修学都是从外相三宝,然后再入自性三宝,它这地方主要所修的是外相三宝。这是第一点,它主要的是包括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包括意业的皈依,三业皈依,求佛菩萨加被。
第二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它三七二十一天,它所谓的诸佛现前。 
蕅益大师说:诸佛现前的关键点在「镜光交处」这四个字。也就是有些人在修学当中,他很容易跟佛菩萨感应道交,有些人有困难。当然关键点不在佛菩萨,佛菩萨的心是平等大悲,也就是说这个修行人,你必须真实的去观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你内心中有这样的信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我们的心跟佛的心是能念所念性空寂的,你要把你心中的自我意识慢慢的放下,然后佛菩萨的光明才能够照进来。如果你一天到晚把自己的自我意识坚固执着,就像一个房子,你把门关起来,窗户也关起来,就算外面有太阳也照不进来。
所以蕅益大师一再强调,这个地方一定要生起理观,才可能真正蒙诸佛的所谓「镜光交处」,所谓的「感应道交」。
这地方表面上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意业的皈依,这都是修学外相三宝,都是属于事修,但是其实都有理观的成份在裡面,才能够到最后三七的时候十方诸佛现前。这地方值得注意,这是一个成败关键。

 

 

 

 

 

 

 

 

 

 

 


     寅二、忏后正修
即于道场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淨,犹如琉璃。
正式说明罪灭之相:
这位修行者他经过前面三七,包括忏悔、发愿、持咒,他即于此道场修三摩地。
蕅益大师的注解当中说:三七日修学完毕以后,「坛仪应辍,场地乃存。」
你那时候坛场的仪式要停止了。什麽叫坛场的仪式要停止?你不能再礼拜了,你不能再发愿了,也不能在那个地方经行走来走去,但是你坛场的场地还在,你还是坐在坛场的前面,它能够帮助你借事显理,所你还坐这个地方,所以叫做「即于道场」;道场没有变,但是修学的方法不同了(后面会讲到),从一个动态的礼拜、经行,要改成坐姿,坐下来,你要赶快寂静下来修三摩地,开始迴光返照,正念真如。因为你前面整个三七的所缘境是外相的三宝,你缘的是牆壁上的佛像,你听到的是你所创造出来咒语的声音,你表现一种皈依的心,这时候你心是向外的,向外去缘三宝的境;但是一旦修三摩地的时候,你的心开始收摄回来,我们讲「念念照常理」,开始安住在这一念不生不灭的我空、法空的真如理,开始要把心收回来,因为这个时候是正修了。
在正修的时候因为透过前面的忏悔,能使令末法的罪障众生,身心明淨,犹如琉璃。
「明」指的是能观的智慧;「淨」指的是所观之境。也就是说,忏悔以后你内心当中,你的整个身心的烦恼障罪障被消灭了,所以你内心非常的安定,可以说是明了而寂静,寂静而明了。这时候讲出一个譬喻,像琉璃一样,内外明彻,光明通达,透过忏悔以后,把前面那种躁动不安的相状,昏昧暗钝的相状就完全消灭掉了,变成一种身心明淨,犹如琉璃,这是一个很好的修行状态。
诸位不晓得有没有看到,它前面讲到整个修学当中,都是要至诚恳切,一向专心,它很强调心地法门,你在修学当中那种心念的专一。其实拜忏,你内心当中的专一是很重要,我们讲「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讲一个山羊的故事大家体会一下
有一隻山羊牠早上起来的时候,牠想要到田裡面去吃小白菜,跑着跑着,跑到田裡的时候,要吃之前,欸!早上的太阳斜照牠的身体,哇!牠的身影特别的高大。牠说:原来我身体这麽高大,我不应该吃小白菜,我应该吃树上的水果才对。牠又往森林跑过去,跑着跑着,跑到森林要吃水果之前,欸!太阳已经日正当中了,所以牠照下去的身影特别的淼小。牠说:原来我这麽淼小啊!我哪有资格吃树上的水果呢?我还是吃我的小白菜好了。牠又往田裡面跑,跑到田裡的时候黄昏了,黄昏的时候夕阳又斜照身影又特别大,牠想我还是去吃森林的水果。结果牠今天当中跑来跑去,什麽都没有吃到。
意思就是说:你在修忏也好,当你设定一个所缘境的时候,你持『愣严咒』,你就专心的持『愣严咒』,你要是修《念佛三昧》,你就专心念『阿弥陀佛』。修行的大忌就是你更换所缘境,换来换去,今天念阿弥陀佛,明天持观世音菩萨,后天持地藏王菩萨,那就完了!因为你这样子三昧难成,你没办法把这个法的功德真实的深入。我们有志于修忏的,一定是要很专心的深入一个法门。


     丑二、简其不成。
前面讲到如法修学的成功之相,所谓的「身心明淨,犹如琉璃」。第二段是说明,有些人忏悔以后,还忏悔没有成功。为什麽呢?举出二个原因: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淨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
「若此比丘」这个“此比丘”指的是…因为这个坛场一决定以后,它是有很多比丘包括居士在共修的。但是领众的法师,他的本受戒师是不清淨,也就是说他受戒不如法,这也会影响到整个修忏的功德,这是第一个、他的本受戒师是不清淨。第二、在整个坛场当中的同参道友,十比丘等…
蕅益大师说:所有的修忏的仪轨不能超过十个人,以十个为原则。
所以这「等」就是说,也可能是八个,也可能是六个等等。这个地方,整个修学的同参道友,其中有一个有重大过失的,也就是说他四根本戒不清淨,这样子整个坛场修学的功德完全受到影响。

这一点,蕅益大师他有比较多的论述,他说:你在共修当中,你如果找不到如法的同参道友,你宁可少,不可吵。
我过去曾经听到莲因寺的一位住众跟我讲说:以前忏公师父盖莲因寺的时候,他请建筑师来规划,一开始建筑师规划的道场非常大。忏公师父看了以后非常生气,他说:这个道场这麽大,没办法修行。
我当初也不懂,为什麽道场大没办法修行。后来忏公师父又加了一句话,他说:莲池大师祖师的修行功力尚且只留四十八单,只留四十八个人,末法时代不应该盖这麽大。
这其实跟这一段的经文道理相通,修行的道场只要有一个人烦恼特别粗重,他的磁场特别的污浊,整个修行的功力都会被他拖下去。所以蕅益大师说:你找不到同参道友,你宁可一个人独修,一个人独住。
这个地方他就正式的提出警告,你的共修当中的同参道友是要拣别,因为他有一个不清淨,你这个修道的道场都不成就。我们在共修的时候,这都是要注意的,除了戒行的清淨,同参道友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丑三、明其获益  
我们如果如法的修学,会有什麽样的功德利益?
从三七后,端坐安居经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
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
我们如法的拜忏、发愿、持咒之后,把粗重的烦恼罪业破坏了,这时候开始正修。
端坐安居,这时候你不能在那个地方走来走去了,也不能礼拜了,静坐下来,而且是要闲居静处,要找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修行一百天的时间。念念之间,能够观察身心世界,你经常观察我们的身心世界你从什麽地方来,观察我们的身心世界从什麽地方来?这是地方是很重要的一个参。你说我从前生来,不对!因为我们前生不是长这个样子,我们前生的心态跟今生的心态也不一样,所以你不能说从前生而来。那麽你将往哪裡而去?你也不是到来生,因为来生跟今生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迴光返照以后,观察我们现前的身心世界,它只是一个「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的一种因缘的假相,这时候慢慢慢慢对假相的执取慢慢的鬆脱、慢慢的鬆脱。
十二因缘裡面第一个、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第一个无明就是对假相的执取,慢慢的破坏以后,它整个十二因缘生老病死的力量也就慢慢慢慢的消灭。这个就是说,在整个一百天当中,你不断的观察你现前的身心世界是「相妄性真」,这时候不起于座,得须陀洹,就在一百天的静坐当中成就圣道。
蕅益大师解释这个「须陀洹」说:其实这个不是小乘果位,发菩提心又观想大乘的真理,怎麽证小乘的果位呢?
他说这地方实者是二种意思:一、他指的是圆教的初信,举他的一种断德的相应,是圆教初信位。二、从义判来说,是属于大乘的见道位,也就是圆教的初住,别教初地的所谓的法身菩萨,这样才合理。这地方指的是利根的。
什麽叫利根呢?
就是你这人烦恼很澹薄,有些人他天生没什麽烦恼,贪烦恼也很澹薄,他也没什麽脾气,瞋心也很澹薄,根性也不愚痴暗钝,烦恼澹薄,善根深厚,这二个缺一不可。

纵其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
钝根,有些人烦恼粗重,善根也不足,他的身心在现世当中不能成就圣道,但是他经过前面三七的修忏,乃至于一百天的静坐修止观,他能够到达「决定自知成佛不谬」。
这在〔唯识学〕的判教,胜解行地;要以〔天台〕的判教,是圆教五品观行位,第一个随喜品,决定自知成佛不谬。对这种真如理性产生坚定不移的理解。

这是在一百天当中的修学,它是透过先礼拜、经行然后静坐,这个次第是很重要。你看有些人他事情很忙,忙完以后,一到佛堂他就坐下来,这个都是错误的。你到了佛堂第一件事情先拜佛,不是先坐下,拜完佛以后然后经行,经行以后再坐下。在『小止观』说:你在整个进入到止观之前,一定要有一个道前基础,要有一个破障的基础。你看它这个地方的次第都讲得很清楚。

   癸二、总结
汝问道场,建立如是。」

这一段到底是在回答什麽问题?我们回顾一下,看讲义184面,脉络第三段「正请道场」
阿难尊者说: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恆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这个地方阿难尊者针对末法众生去佛久远,各式各样的邪知邪见,应该怎麽去远离魔境,成就不退转的功德?
佛陀讲出二个重点:一、四种根本淨戒,二、安立道场,诵持神咒。
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安立道场。
古德把道场分成内道场跟外道场:一、内道场是包括持戒清淨跟诵持神咒,内心要修正念真如之前,先把道场现出来,持戒清淨,诵持神咒;二、外道场,安立种种坛场的庄严。
古德注解的意思,一般来说都偏重在内道场。末法时代你真的没办法找到这麽多的香料来製作坛场,其实你还是以持戒清淨,很虔诚的持咒是比较重要。
你看,虚云老和尚他在山中,有一天他中午的时候煮芋头,煮熟以后因为芋头还很热,他想这麽热也不急着吃,先坐一下。结果一坐,坐了半个月,半个月以后他的同参道友来找他的时候,用引罄把他敲醒。他说:你们来的正好,我正好要吃饭,结果锅盖打开的时候,那发霉的霉都长得很高了。
你看虚云老和尚在山中,他也没安立什麽道场,他照样能够进入大乘的三昧。
所以这个地方,汝问道场,建立如是。有内外二种道场都要建立,当然这个地方还是以内在的道场做根本。

 


断德,一面断除烦恼、所知二障,和分段、变易二死,另一面即由断而显即二空所显真如法性非安立谛的清淨法界。圆教的初住位,不但证悟了自己的灵性,而且得到无生法忍,此时的心便安住在这种真实智慧的念头上,永远不会再退失。五品弟子位(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正行六度。)

 

 

 


辛二、重宣佛顶神咒
这地方又是另外一个主题,前面的建立内外道场,主要的目地是远离魔境,跟成就不退转的菩提心。这地方是如来重新的宣说『佛顶神咒』
(分三:壬一、阿难述请。壬二、如来正说。壬三、护法述愿)
  壬一、阿难述请
阿难尊者这一段,他一方面叙述他自己被神咒所加被的过程,另一方面他正式的祈请如来,能够再一次的宣说神咒,包括述跟请二个内涵
述遭邪禁    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明了,力不自由。
阿难尊者自己讲到自己遇到摩登伽女灾难的过程,说:
「我出家以来,仗势佛陀的憍爱跟宠信;「恃佛憍爱」有二个重点:一、因为阿难尊者他是贵族出家,所以他有贵族的习气,他本身有憍慢的习气。第二点、因为阿难尊者是佛陀的最小堂弟,所以得到佛陀特别的宠爱,所以他就产生错觉,他认为「如来将惠我三昧,不劳我修」。所以他也产生这样一种依靠的心态,因为这样子的憍慢跟依靠,他一向以来,虽然做佛陀的侍者,他只是追求多闻。阿难尊者他的特点就是他有多闻、强记的功力,我们说是「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但是他只有多闻的智慧,没有思慧跟修慧,所以未能证得无为的真理。所以他在托钵的过程中,遭遇到大梵天的邪术所控制,他当时的情况是,心虽明了,力不自由;他内心当中很清楚的知道,他自己是一个出家的比丘僧,但是他没有止观的力量来抗拒调伏大梵天的邪咒。


我们今天在研究阿难尊者,当时摩登伽女之难要很清楚,阿难尊者虽然没办法克制咒语的力量,但是他心中是很明了的。所以很多古德就说:阿难尊者戒体没有失掉,他内心很清楚的知道他是出家的比丘僧。他戒体未失,他是止观力量薄弱,戒体没有失掉。
菩萨戒也是这个意思,菩萨戒它可以允许你起烦恼,它不允许你起颠倒。因为一个人起颠倒,你菩萨戒体就没有了,那个观照力都没有了。
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阿难尊者他声闻的戒体还在,他只是止观力薄弱。

蒙救未闻    赖遇文殊,令我解脱,虽蒙如来佛顶神咒,冥获其力,尚未亲闻。
正在危险的过程当中,仰赖文殊菩萨的救拔,才使令我解脱梵行之难,这当中虽蒙如来佛顶神咒,但是整个过程是冥获其力,是冥冥当中获得神咒的加持。换句话说,文殊菩萨到了现场的时候,他是默诵神咒,他没有出声,所以阿难尊者当时并没有亲自听闻。
这一点也就是带动阿难尊者,再一次祈请的重要理由。

重宣广利    惟愿大慈,重为宣说,悲救此会诸修行辈,末及当来在轮迴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脱。」
惟愿如来依止大慈之心,重新为我等重新宣说,并且依止大悲心来救拔,此中法会的修行之辈,以及末法中在三界轮迴者,能够仰仗密音(咒语,咒语是诸佛的秘密语言),身心能够得到解脱。

大众普请    于时会中一切大众,普皆作礼,伫闻如来秘密章句。
阿难尊者祈请以后,法会大众心中充满期待,跟阿难尊者的心情一样,都想要再听闻一次如来的秘密章句。

这地方阿难尊者的祈请,看这经文可以得到二个结论:一、他希望能够仰仗咒语的功德,使令自己跟法会的大众,能够得到身心的解脱,加被法会大众。二、阿难尊者毕竟是大乘的持法之人,他是整个大乘经典结集之主,假设他没有亲自听闻,他怎麽能够结集呢?
所以他必须的重新再听闻一次,才能将此咒语流通后世,有这二层意思。

 

 

 

 

 

 

 

 

 

 

 

 

 

 

壬二、如来正说
前面是阿难尊者祈请,这地方如来正式宣说
(分二:癸一、现化佛说咒。癸二、述功德劝持)
第一段是在说咒之前,第二段是说咒之后。
癸一、现化佛说咒
佛陀在说咒之前是有很多、很多的瑞相,如来在佛顶当中现出无为的化佛来宣说神咒。
(分二:子一、现化表法。子二、正说神咒)
佛陀在佛顶现出化佛来表显『愣严咒』的功德。

淨业学园 94讲次  讲义197面
子一、现化表法
诵持『愣严神咒』在整个修学《首愣严王三昧》的过程,它所扮演的角色有二个:一、它可以使令我们修行者「离诸魔事」。在末法时代妖魔鬼怪特别的多,魔强法弱,圣人已经慢慢减少了,所以魔强法弱。所以我们一个修行者很容易受到魔境的干扰,所以你要经常持咒,来保护你自己不受鬼神的障碍。二、它能够对治习气,前面讲的魔境是外魔,这地方是内魔。我们内心当中有杀盗婬妄粗重烦恼的种子,因为现行这一部分持戒可以对治,但是种子这一部份持戒就没办法对治了。所以你从持咒当中,慢慢慢慢的,你会觉得:欸!我持『愣严咒』以后,好像烦恼澹薄很多。是的,它本身就有这种效果,它会破坏你在阿赖耶识当中,那种深层的烦恼种子。它有二种效果,破除内外的魔境。
但是『愣严神咒』在宣说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很多特别的地方,这倒是值得我们注意,而每一个地方都是表法的。你必须从它生起的过程,你才可以知道这『愣严神咒』它的效果为什麽会这麽大,其实它的过程是很重要。
我们看佛陀在讲『愣严神咒』的时候,是有五个过程值得我们注意的:

佛顶放光    尔时世尊,从肉髻中涌百宝光。
第一个过程:
「尔时」,就是阿难尊者正式祈请以后,佛陀是从什麽地方放光?从肉髻中。「肉髻」是佛三十二相的第一个相,叫「无见顶相」。基本上佛陀的头髮是黑色的,但是在头髮中间有一个红色突出的地方,那个叫「肉髻」,又叫「无见顶相」。
佛陀就从那个地方放出百宝所成的光明。

有二个地方值得注意:一、他是从什麽地方放光?从肉髻。我们可以知道,佛陀经常在演说殊胜法门的时候都会先放光,但大部分都是从胸前的卍字,或者从手掌放光,顶多顶多从白毫放光,从无见顶相放光的就很少、很少。因为这是佛陀整个色身最为尊贵无上的地方,所以表示这咒语是特别无上尊贵,我们讲『大佛顶』,从佛陀的大佛顶放光的。
二、它放出什麽光呢?他放出百宝的光明。
「百宝的光明」蕅益大师解释说:这是表示我们这一念心「理具事造」二重的法界。我们内心当中,你要不动念头的时候是一念无生的,但是无生的清淨心中,本来俱足十方法界的功能,这叫理具十方界。但你一动念头以后,就落入事造法界。比方说,你起了一个菩提心的念头,就落入菩萨法界,你起了一个贪瞋痴,就落入三恶道法界……等等。
在理具当中,每一个理具又俱足事造的十法界,所以十乘十就变成一百个法界,而这一百个法界,因为我们在前面的修学当中,念念的迴光返照、正念真如,而放出了一种智慧的光明;「光明」指的一种智慧的光明,空假中智慧的光明。
所以这个地方,蕅益大师把它判作是属于「称性起修」,依止一念心性,所生起的修德。
这是第一个光明,这地方光明有二个光明:第一个是释迦牟尼佛,应化身佛所放的光明;第二个是无为心佛所放的光明。有二种光明的,这二个光明最后是互含互摄。
这是第一种光明,是属于智慧的修德。

光中现佛    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
第二种瑞相
这光明指的是什麽呢?指的是前面释迦牟尼佛的光明。
在这百宝的光明当中,现出千叶的大宝莲华。在释迦牟尼佛的百宝光明当中,现出千叶宝莲,而这莲华中有一尊化佛。这化佛古德解释就是我们说的『无为心佛』,端坐在千叶宝莲当中。
「千叶宝莲」表示什麽呢?「千叶宝莲」是说前面的理具事造二重的法界,而每一个法界当中都俱足了「十如是」,都有它各自的染淨的因果,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所以十乘以十,一百,一百当中又乘以十如是,就变成了千叶宝莲。整个千叶宝莲当中又坐一尊化佛,佛者觉也。就表示在十法界因果当中,我们众生本来俱足诸佛的功能德用,所谓的「三德密藏」。
我们讲「一念三千」,理具事造二重三千,二重三千当中创造了百宝光明,百宝光明每一个光明又俱足了十法界的因果、十如是,千叶宝莲。千叶宝莲当中,每一个法界的因果,每一个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都有佛性的功德,如来就坐在千叶宝莲当中。你看地狱,它现出一个地狱的因果,现出一个蚂蚁的因果,但是你不能忽略这一隻蚂蚁总有一天可以成佛。牠在牠蚂蚁的五蕴身心当中,有一种成佛的觉性在,如来就坐在那千叶宝莲当中。
这地方又说明了,除了释迦如来的应身佛以外,又出现了另外一尊佛,这叫『化佛』,或者古人说『无为心佛』。

在佛教中一念三千指日常生活中在一念之间,三千诸法,同时具足,此为天台宗的观心法门。一念者,一心也,即谓起心动念之间。三千者,即是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及佛为十法界,此十法界中的每一法界又摄具其他法界,故成为百法界。又天台宗认为一切法,皆有真如实相,有所谓之「十如是」,故百法界中每一界各具十如,而成千如法界。千如法界之中又每一如法界含摄有「三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与智正觉世间)」,因此成为三千世间,或名三千诸法,是一切法的总称


化佛放光    顶放十道百宝光明。
这光明是谁放的呢?佛陀所放出光明的千叶宝莲中,中间的无为心佛所放的、化佛所放。
化佛本身又放出十道的光明,百宝所成的光明。

前面的「光中现佛」,蕅益大师把它判作是「因赅果海」,在众生一念的因地的一念清淨心当中,俱足如来的果德。这一段蕅祖把它判作是「果彻因源」。在众生的一念清淨觉性当中,又俱足十法界的染淨因果,所以我们的佛性跟我们的众生性是互含互摄的。我们众生有烦恼,那当然叫人性,但烦恼中有菩提,人性中有佛性,佛性中又有人性。这个地方就说明了「因赅果海,果彻因源」。
光中现佛跟化佛放光,这二个都是在诠显我们众生本俱的性德。前面的释迦放光,释迦牟尼佛的光明是修德,释迦牟尼佛是修来的,你没有修怎麽会有释迦牟尼佛?但是我们本俱的佛性,这你不用修,这本来就俱足的,这叫性德。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佛陀在讲咒之前是放出二种光明,一种是释迦牟尼佛的光明,修德的光明;一个是化佛的光明,性德的光明。

这二种光明会产生作用:
光现金刚    一一光明,皆徧示现十恆河沙金刚密迹,擎山持杵,徧虚空界。
「一一光明」第一个“一”指的是释迦牟尼佛所放出的光明,也就是我们依教起观产生的空假中的智慧。第二个“一”指的是无为心佛的光明,就是我们众生本俱的佛性。
我们生起观照的智慧,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我们在观察我们的身心世界,我们经常问自己「你从什麽地方来?」我们的心本来是向外攀缘五蕴的假相,这时候慢慢慢慢迴光返照,安住在不生不灭的理性。你一迴光返照的时候,你会跟你内在的佛性接触;就是你智慧光明跟你内在本俱的佛性的光明,二个会产生接触,我们讲「称性起修」,但是又「全修在性」,修德又会去带动我们的性德。性修二德二种的光明,二个互含互摄,就创造十恆河沙金刚密迹;「金刚」就是特别的坚固,它能够破坏一切生灭的邪恶之法。
其实这个地方,「金刚密迹」它本来的含意是指金刚藏菩萨,金刚藏菩萨为什麽叫密迹呢?因为他外现护法身,内密菩萨行,他把他菩萨的功德隐藏起来,现出怒目金刚的护法之相,叫金刚密迹。它的表法是说:它会生一种破除邪恶、破除生灭的力量。这当然是从前面的性修二种光明的交互作用而产生。
这金刚密迹到底是破坏它什麽呢?擎山持杵。
金刚藏菩萨左手举着高山,右手持着宝杵;“擎山”是表示对治外在的魔境,也就是对治鬼神障;“持杵”是消灭内心的烦恼障;外面是对治鬼神障,裡面是调伏我们烦恼的种子。所以「擎山持杵」正是说明持咒的功德,破除内外的魔障,而且这个力量是徧虚空界。不管那一个法界的众生去持,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所以这「十恆河沙,徧虚空界」是说明他这种功德是徧十法界的。
这地方就说明它整个持咒的效果。
大众钦仰    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祐,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
与会大众看到这种情况的心情,是既畏又爱。
为什麽会产生畏惧呢?
因为『愣严咒』它是破障法门,所以『愣严咒』你持起来是阳刚之气很重,金刚密迹。所以与会大众看到金刚藏菩萨,左手擎山,右手持杵,他被他的威德所震撼,所以有畏惧之心。一方面看到佛陀的放光,释迦牟尼佛放光创造了化佛,化佛的光明又进入释迦牟尼佛的光明,这二种柔和的光明产生一种敬爱之心,所以他的心情是畏爱兼抱的。在这二种心情的交接之下,心中祈求佛陀哀愍庇祐,一心一意的听佛陀在无见顶相的化佛当中来宣说神咒。

在整个表法当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蕅益大师也一再强调就是说,为什麽释迦牟尼佛不亲自宣说咒语呢?他一定要在头顶当中放出光明,光明中再现出千叶宝莲,宝莲当中再另外创造出一尊化佛,而由化佛来宣说,佛陀为什麽不亲自宣说呢?
因为这咒语是一种称性而起的咒语,因为无为心佛是指的众生本俱不假修德。
我们知道『愣严咒』被封为咒中之王。为什麽?因为其它的咒语都是佛菩萨的本愿力创造出来的。既然是菩萨的愿力,那是有所造作的,佛菩萨一定要动念头,要动念头才能够发愿,才能把这咒创造来,所以这个是有为法、有为诸法。但是『愣严咒』不是释迦牟尼佛动念头,是释迦牟尼佛头顶放光以后创造一个无为心佛,是无为心佛宣说的。所以这『愣严咒』是密诠众生心性的道理。
所以这个地方正是说明『愣严咒』的殊胜,因为它是无为心佛宣说的,是众生本俱,诸佛所证的一念心性的自性功德,自然流露出来的。所以你看到后面的功德是如此的广大,因为它是自性的流露。
我们从表法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子二、正说神咒
咒语在整个经文中是五种不翻,秘密不翻,它是不能翻译的。不能翻译我们也可以解释一下它的道理。
在〔天台〕智者大师的论述当中,他说:「咒」有四种的含意,虽然秘密不翻,但是它含有四种意思:
第一、咒语是佛菩萨跟鬼王的圣号,所以你的心跟咒语接触的时候,会产生一种降伏鬼神的一种力量。因为你仰仗佛菩萨的威德,仰仗鬼王的威德,其他的鬼神不敢干扰你。这样的解释属于欢喜益。
第二、咒语是军中的密令。你看我们在军中,你要去一个军队裡面,旁边的卫兵会告诉你口号,你要念错了就不能进去,你的口令要是正确了,你才能够进去军营中,去受用军营裡面种种的保护。也就是说,咒语是相应于佛菩萨的功德,我们很难进入到佛菩萨的功德,你中间必须要有一个口令,才能够引导我们的心,讲「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所以咒语是佛菩萨一种秘密的密令。这样子的解释是生善益,它有生善的效果,你能够进入到佛菩萨的功德,当然我们的菩提心、智慧的善根都能够增长。
第三、咒语它能够秘密遮止恶法的生起。我们前面说过,持咒的人持久了烦恼会澹薄,因为咒语它会深入到你的心中,它放出光明,把我们烦恼的种子慢慢慢慢的破坏掉,而且它破坏是秘密的,你感觉不出来,潜移默化的,这样讲是从破恶,欢喜、生善、破恶,从破恶的效果来说。
第四、咒语是诸佛秘密的语言,它冥冥当中会开显我们心性的妙理。 
蕅益大师说:持『愣严咒』叫做「不思议的薰习」,这一句话讲得好。你看我们在修止观,当然要心思口议,你要思惟我们的身心世界是大海当中碰到一个石头,创造一个水泡,这是一个假相,水泡没有了,又创造一个假相,那当然是思议境。我们修止观是要思议,要心思口议。但是你持咒,你只是专心听咒语的声音,欸!你也可以开显你智慧的善根,这叫做「不思议薰习」。
你没有在心思口议,但是也冥冥当中引你趋向于无为不生灭的真理。
智者大师说:咒有欢喜、生善、破恶、入理,四种的道理。
『愣严咒』总共有四百二十七句。在北宋有一个〔华严宗〕的大德叫长水大师,这位大师他一生当中是专门研究华严经跟愣严经。他被当时的皇帝封为「愣严大师」,他可以说是对《愣严经》有很深的研究,他做一个「长水疏」,在长水疏他解释,说这个『愣严咒』在「跢姪他」…
讲义204页最后一行,最上面的一个句子叫「跢姪他」,在「跢姪他」之前……长水大师解释,它只是一种对三宝皈敬的意思,也就是说,前面只是一个前方便。他认为真正咒语的内涵,是从「唵」开始以下的八句到「娑婆诃」总共是八句。所以他把这个地方判作「愣严咒的咒心」。
我们过去在佛学院,我们的教务主任慧公长老,他的说法跟长水大师是一样,他也认为说是从「唵」开始到「娑婆诃」是『愣严咒心』。也就是整个『愣严咒』灭恶、生善、破恶、入理的效果是从这个地方启动,他老人家的看法跟长水大师的看法是一致的。
我们把咒语念三遍,我的念法是跟慧老师学的,他是跟密宗的上师学的,因为密宗的『愣严咒』叫大白伞盖,密诠实相。我们整个咒没时间念,把『咒心』念三遍:合掌!
『唵。阿那隶。毗舍提。鞞囉跋闍囉陀唎。槃陀槃陀你。跋闍囉谤尼泮。虎 合牛都嚧瓮泮。莎婆诃。』
我们在念念当中,每一个咒语都能产生欢喜、生善、破恶、入理,产生一种不思议的薰习,虽然我们没有修止观,但等同修止观的效果是一样的。

 

 

 

 

 

 

 

 

 

 

 

 

 

 

 

 

癸二、述功德劝特
如来宣说神咒以后,他自己就叙述《愣严咒》的功德,而且普劝法会大众以及末法众生,应当要如法的来修持。
(分二:子一、显果上自行化他功德。子二、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
先讲佛陀持咒以后,有什麽样自行化他的功德,再看因地的菩萨有什麽灭恶增善的效果。
  子一、显果上自行化他功德
十方如来依止神咒产生自行化他的功德
(分三:丑一、总明。丑二、别显。丑三、总结)
     丑一、总明
阿难!是佛顶光聚,悉怛多般怛囉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诸佛。
佛陀称呼阿难说:
『愣严咒』是从什麽地方来呢?是佛顶光聚。佛顶光聚是佛的头顶放出百宝光明,由百宝光明中现出千叶宝莲,再由千叶宝莲当中产生化佛宣说的。此咒的名称为「摩诃悉怛多般怛囉」大白伞盖;“大”表示离诸对待,是我们心性的体大;“白”绝诸尘染,是相大;“伞盖”表示覆盖众生,它能够保护修行者,用大。“秘密”是说它能够密诠我们的如来藏性;“伽陀”偈诵的意思。微妙章句,它每一个句子,每一个音声,都俱足不可思议的功德。而每一个句子当中,什麽叫不思议的功德呢?它能够出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

这个地方出现十方诸佛如来,我们可以从二方面解释,从下面的文可以看得出来:
一、从理观上来说,十方诸佛他依止的心性是一致的,因为他每一个咒语都能够秘密的开显我们心性的道理,帮助我们的理观。
二、从事修上来说,它有破除障碍的效果,十方诸佛都仰仗持咒而产生破恶生善。
所以它是有理有事,叫做「出生十方一切诸佛的功德」。
这是蕅益大师说的,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前面理观说的,整个《首愣严三昧》是「十方婆伽梵,一路涅槃门」。前面只是从偏着显教的角度来说,依止文字来闻思修的显教,而这个地方是从密教,从不可思议的薰习来说,它能够出生十方一切诸佛。


   丑二、别显。
总标因果    十方如来因此咒心,得成无上正徧知觉。
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在因地的时候都因为诵持『愣严神咒』。因为『愣严神咒』它能够秘密的开显我们的心性,而且它能够破除一切内外的魔障,所以十方如来才能够很顺利的成就无上的正徧知觉。“正”,实智,观察诸法的总相,我空法空的智慧;“徧”,权智,观察缘起的差别相。也就是说,十方诸佛为什麽能够成佛呢?他们持『愣严神咒』,一方面开显他们内心的真理,一方面破除内外的障碍,所以他能够成佛。


别明妙用     别明中有七段的妙用
  降  魔    十方如来执此咒心,降伏诸魔,制诸外道。
成佛的过程当中,肯定要降魔,十方如来是执持咒心降伏四种魔境,烦恼魔、五蕴魔、天魔、死魔,而且能够调伏种种邪见的外道(主要是断常二见),断除断常二见的干扰,他能够降伏魔道。
诸佛凭什麽降魔呢?仰仗咒的力量。

  说  法    十方如来乘此咒心,坐宝莲华,应微尘国;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法轮。
成佛以后主要的目的是演说妙法。这地方有二段,说法当然是要现身,你不能用法身来说法,法身无形相它不能说法。
十方如来是依止咒心,才能够坐着七宝莲华,相应于十方的微尘国土,做种种的现身。有时现出丈六比丘相,有时候现出居士相……各式各样的相状现身。二、说法(现身目的就是要说法),十方如来含摄这咒心,「含此咒心」,我们一般说对外宣说叫吐,吐出来,而他是把这咒语放在心中,秘密而不宣说叫做「含」。含此咒心在微尘国土当中,大转四谛法轮,开显世间的因果跟出世间的因果,引导众生能够返妄归真。这都是仰仗咒的力量,包括现身跟说法。

  授  记    十方如来持此咒心,能于十方摩顶授记;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记。
十方如来也是因为执持此咒心的关係,能够为诸菩萨来摩顶授记。假设自己还是在因位的菩萨,他诵持神咒,能够蒙十方世界的诸佛菩萨来授记。

「授记」指的是成佛之记。我们一个人到了正定聚,法身以上佛陀才会授记。比方说,你现在遇到释迦牟尼佛,你问释迦牟尼佛说你会不会往生?释迦牟尼佛答桉只有一个:保持默然!因为他怎麽知道呢?你现在是一个不定聚的众生,譬如空中的羽毛,你打完佛七的时候正念很强,但是你明天随时会造恶业,所以佛陀不为凡夫讲任何话的,不敢为凡夫做任何的预言,因为你的变数太大,就算你明天往生的话都说不准。
所以佛法缘起论,佛陀能为你过去授记,你过去是怎麽回事,这盖棺论定,但是未来充满了变数,只在你一念之间而已。第六意识「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佛法不讲宿命,虽然你前生有业力,但这只佔百分之五十,你的第六意识,你的思想佔百分之五十,所以佛陀只为入法身的人授记,因为这个人他的生命决定了。

  救  苦    十方如来依此咒心,能于十方拔济群苦,所谓地狱、饿鬼、畜生、盲聋瘖痖、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大小诸横同时解脱,贼难、兵难、王难、狱难、风火水难、飢渴贫穷,应念消散。
十方诸佛在为众生说法之前,众生有很多痛苦你要帮他解决,那怎麽解决呢?依此咒心。
十方如来要为众生拔除痛苦之前,他是仰仗此咒心,他能够到十方世界来拔济众生种种的痛苦。
「拔济群苦」有二层意思:一、众生自己没办法持咒,佛陀就持咒为他加持;二、这个众生善根成熟了,自己可以受持,佛陀就把这咒语传授给他,让他自己持咒,自己拔济自己的群苦,有这二层意思。
拔济什麽痛苦?
地狱、饿鬼、畜生三涂之苦;盲聋瘖痖,盲是瞎子,聋子还有哑巴,这是八难之一,因为盲聋瘖痖六根不俱足,对修学佛法产生障碍。所以我们持『愣严咒』,你能够快速的远离这种不好的果报,障道的果报。怨憎会苦,冤家相聚这是很痛苦的,彼此都是不欢喜的人在一起是很痛苦的;爱别离苦,夫妻、母子的恩爱,要别离时候的痛苦,你内心的苦恼特别厉害的时候,你真的放不下的时候,持『愣严咒』,欸!那种痛苦就慢慢消灭掉。求不得苦,我们心中对什麽东西很希望得到,结果却没有得到,那种痛苦你持『愣严咒』,也可以把那个痛苦消灭掉。五蕴炽盛苦,五蕴炽盛包括色身的老病死,也包括内心的生住异灭,身心世界那种刹那刹那的变化,刹那刹那的躁动不安,好像起火燃烧的房子一样,我们常说:「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那种身心世界如火燃烧的那种痛苦,有些人感受很强烈的,无常之火的燃烧。那怎麽办呢?持『愣严咒』,持『愣严咒』你的心就安定下来。大小诸横,同时解脱。比方说你给人家算命,有一些横灾会出现。什麽叫横灾呢?指的意外的灾难,比方说鬼神所伤,比方说被毒蛇所咬,比方说堕落悬崖等等,这种障碍你持『愣严咒』都能够解脱。盗贼之难,这大家清楚。刀兵之难,你本来应该遇到战争,你能够持『愣严咒』的关係,远离战争的灾难。王难,有权势的恶国王逼迫;狱难,牢狱之灾,有种种的官司缠身,持『愣严咒』,冥冥当中,我们讲不思议薰,不思议变,就能够化解。风火水难,有大风所吹,坐飞机的时候有大风所吹,或有火灾、水灾等等,持咒都能够化解。飢渴贫穷,你堕落到飢渴贫穷那种痛苦,持『愣严咒』能使令你脱离贫穷的痛苦。总而言之,应念消灭,受持『愣严咒』都能够当下消灭。
这个地方也是说,十方如来之所以产生拔济群苦的力量,来自于受持『愣严神咒』。

  供  养    十方如来随此咒心,能于十方事善知识,四威仪中,供养如意,恆沙如来会中,推为大法王子。
这地方的供养指的是护持正法:
佛陀出世主要是宣说佛法,所以他要护持正法。有分外护跟内护,外护意思是说,佛陀到其他的世界去,去护持其他诸佛转大法轮,他本身现出的不是佛身,是现出菩萨身。
十方如来是随顺此咒心的力量,到十方世界事奉俱足正知正见,有方便力的大善知识,大善知识他能够弘扬正法,开启众生心中的智慧,有这种善巧。他能够在行住坐卧当中供养善知识,使令善知识能够久远的住世来弘扬佛法,这是做「外护」。第二个他自己弘扬佛法,内护。他能够在恆河沙如来法会当中,帮助诸佛转大法轮,做法王子。

这地方正是说明,佛陀他没现佛身,他现法王子身、现居士身来护持正法。这是佛陀仰仗咒力,倒驾慈航,普门示现,这叫供养。
  摄  受    十方如来行此咒心,能于十方摄受亲因,令诸小乘闻秘密藏,不生惊佈。
摄受众生:
十方如来依此咒心,到十方世界中摄受亲因,摄受过去当中跟自己有缘的众生,这个人是你的亲属…等等。其中这些亲属有些人是小乘根机的,小乘根机的他听到这秘密藏,这大乘圆顿的如来藏妙真如性的道理,可以使令他不生惊佈。

蕅益大师说:他为什麽不生惊佈?佛陀仰仗咒心的力量,能够「为实施权」,小乘根机的就为他说小乘法,善巧方便。

  清  淨    十方如来诵此咒心,成无上觉,坐菩提树,入大涅槃。十方如来传此咒心,于灭度后,付佛法事,究竟住持,严淨戒律,悉得清淨。
总结整个十方诸佛,仰仗咒心所成就自利跟利他的功德:
自利功德:十方如来因为诵此咒心的力量,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能够安坐菩提树,乃至于完成一期的教化,最后入大般涅槃。
也就是说,佛陀为什麽能够从法身而从空出假,产生应化身?仰仗咒语的力量。这是第一个,当然这个地方理观的成分多。
利他功德:十方如来传授此咒心,佛陀传给初祖迦叶尊者,迦叶尊者传给阿难尊者,辗转相传。在灭度之后做二件事情:一、付佛法事,把佛法的心地法门,我们讲以心印心,传给祖师,代代相传,教法的弘传。二、戒法的弘传,戒法的住世,使令三宝能够究竟住持,因为三宝的住持要仰赖僧宝,佛法二宝赖僧弘传。你看末法时代只剩下佛像,法宝只剩下经典,那必须要有一个人,就是僧宝住持。僧宝要仰仗戒律的摄持,僧宝才能够住世,严持淨戒,使令身口意清淨,使令僧宝的住世,乃至于三宝的住世。整个戒法跟教法的住世,都是因为有咒语的力量来保护,使令佛陀的法能够代代相传。
也就是说,十方诸佛在一念不生不灭的常寂光中,能够从空出假,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完全是因为摄持咒的力量,才能够承办这种佛事。

 

 

 


丑三、总结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囉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联,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恆河沙劫,终不能尽。
亦说此咒名如来顶。
假若我释迦如来,来宣说从佛顶放光,所宣说这「佛顶光聚般怛囉咒」,所谓大白伞盖咒,从早上清晨到夜晚一直宣说,而且音声又不能够重叠,讲完以后就不能再讲,不能有重叠,字句当中不能重叠,而且音声又不能间断,音声不能休息,字句不能重叠,经过恆河沙的时间,也不能穷尽说明这咒的功德。简单的说,这个咒叫『如来顶』,是十方诸佛最顶的那个地方,无上尊贵的咒语。

所谓的「经恆河沙劫,终不能尽。」
蕅益大师有比较清楚的说明,说什麽叫「功德不能穷尽」,从二方面来说:
从「理观」说,因为咒语它密诠你的心性,你看你一个持咒的人,你白天持、晚上持,慢慢的,欸!你觉得你的心比较不会向外攀缘,它会慢慢慢慢的产生一种…蕅益大师说的「不思议的薰习」。你明明没有修止观,等同修止观,因为它密诠实相。这个心性的功德哪有穷尽?你想想看!从理观来说,心性的妙理不可穷尽,所以功德不可穷尽,因为它「密诠实相」。
从「事相」说,这个咒语它本身有灭恶增善的效果,拔除你的痛苦,破除种种的鬼神障,这种也是没有穷尽的力量,这个力量是没有穷尽的。不要说一般鬼神,连鬼王都不怕的,因为你那个鬼王的咒语,是从妄想创造出来;如来的『愣严神咒』,是从佛陀的一念的如来藏性所流露出来,那当然不同,当然是不可穷尽,不管是约理、约事都是不可穷尽。
不过这个地方的不可穷尽是约佛受持来说的,众生来受持当然效果会打折扣,但是还是能够得到少分的功德。这地方讲不能穷尽是指佛陀果地的妙用而说,那至于菩萨的因地的灭恶生善,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

 

 

 

 

 

 

 

淨业学园 95讲次  讲义206面
子二、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
当我们在修学《首愣严王三昧》的时候,我们可以分成二个部份来修学:第一个是理观,第二个是事修。理观简单的讲,就是要我们正念真如,我们平常面对我们的五蕴身心,色受想行识,我们要经常生起一种智慧的观照,所谓的「你从什麽地方来?」我们不能够被五蕴的假名、假相所转,这种智慧也就是一种迴光返照的智慧。
事实上,我们不能够说我们从前生而来,因为你前生的五蕴身心不是这个样子,你前生不是长这个样子,你前生的感受想法跟今生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前生可能是一个女众,今生变成一个男众,你怎麽能够说你从前生而来呢?
当然我们也不可以说「你将往哪裡而去?」你说我到来生去了,这样讲也是不对的,因为来生也不是你今生这个样子!
所以从本经佛陀的解释,我们的生命是没头没尾的,「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它只就是一个因缘的业力所显现的一个假相,所谓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就像一个水泡一样。所以当我们开始迴光返照的时候,我们的心就跟五蕴的假相慢慢的脱离,然后慢慢的把心带回家,回归到我们不生不灭的清淨本性,这是本经很强调的「安住不生灭心」。这一点跟我们在平常修习〔唯识、止观〕是不一样的,〔唯识、止观〕是对治的,用善念来对治恶念,我们贪欲重修不淨观,瞋恚重修慈悲观,你这个人情执很重,愚痴心很重修因缘观。当然我们知道,只要是对治的东西,它就会产生一种对立法,对立法就是一种生灭。当我们在用生灭心修学的时候有二种过失:一、功德不能圆满,它是局部的,所以你有没有发觉,我们一直在对治烦恼,修了很久,但是身心世界很难有一种彻底的改变,根本上的改变做不到,因为你都是在表面上对治,你根本的问题没有真实的找到,那种有所得的攀缘心没有真实的消灭,所以生灭的修学法功德是不圆满。二、功德不能持久,你很难持久。
所以当我们平常经常的在迴光返照的时候,我们安住不生灭心的时候,我们念念之间就在息灭我们这种有所得的攀缘心,开始返妄归真了。你的心慢慢慢慢,一步一步的开始回家,而这样的一种转变是从根本上的改变,从心性上的根本改变,从我们本来依无明而住,而改成依真如为住,那是从根本上去修正我们的根本烦恼。
这一部分佛陀花了三卷半的时间,来描述我们的身心世界是从什麽地方而来的。诸位从前面的三卷半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到第二科修学的时候,佛陀讲出了二种的事修:修念真如的人你应该要严格的持守「四种根本淨戒」。本经讲四根本淨戒是讲得非常的彻底,你刚开始要断除身口的罪业,进一步要对治你内心的烦恼的攀缘,它是身口意的持戒,它每一个事修都有理观的加持在裡面。持戒以后就开始要读诵『愣严神咒』破障,它不但是破障,它还有生善,生起善根的效果,有灭恶生善的效果。
本经是以正念真如为理观,以持戒诵咒来当事修,依止理观跟事修念念之间,把我们从一种攀缘心而回归到一种不生灭心,来当做我们整个菩萨道的根本,依止不生灭心而发菩提心,依止不生灭心来修六波罗蜜,这是一种直接成佛的法门,一种「一佛乘」的法门。


子二、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
前面佛陀讲到『愣严咒』的功德,是约着果人来说明自行化他;“果人”指的是十方诸佛。这地方是指的因地修行的菩萨,如果一个菩萨能够修学『愣严咒』,他能够产生灭恶生善的功德;“灭恶”包括灭除内心的烦恼跟罪恶之恶,也包括对外的种种鬼神障之恶,破除内外的障碍。“生善”在经文中讲到,能够加强我们的菩提心,能够增长我们六波罗蜜的善根。你诵持『愣严咒』,你在修六波罗蜜的时候更有力量,生起菩提心的时候更坚固。这个就是因地的修学者,能够有灭恶生善的功德。
  (分三:丑一、略明。丑二、广显。丑三、结劝)
   丑一、略明(分二:寅一、明不持之失。寅二、明能持之得)
    寅一、明不持之失
佛陀先说明假设一个修行者,你不受持『愣严神咒』,你会带来很多的过失。
汝等有学,未尽轮迴,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这地方的对象是针对有学之人开示,有学之人在经论上所说的是小乘的四果之相,大乘的佛果以下都叫做「有学」。这地方看后面的经文是偏指修大乘佛法资粮位的菩萨来说,偏重资粮位的菩萨。因为资粮位的菩萨,他在修学当中的障碍特别多,到加行位有禅定的时候,他的心力就不同了。资粮位的菩萨还是在三界的生死轮迴当中,但是他内心发起了菩提心,想要成就大乘的阿罗汉果,大乘阿罗汉果是无生,指的是初地以上。
如果不受持此『愣严神咒』而安坐于道场,修学种种的三昧,想要使令身心世界远离内外种种的魔事,是无有是处!

因为一个资粮位的菩萨生长在末法时代,他有二种障碍:第一个他本身的善根薄弱,障深慧浅,他无始劫来累积很多的烦恼,但是积集善根的资粮又不足,他本身就善根薄弱,烦恼又粗重,他内在的障碍就特别重。第二个外在环境的诱惑,生长在末法时代是魔强法弱,所以他本身善根薄弱,外在的环境又特别的刺激。
古德说,就好像一棵小树,经历暴风雨的摧折,则有枯折之患。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不受持『愣严咒』来保护你的善根,你想要远离种种的魔障,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寅二、明能持之得
假设我们能如法的受持『愣严咒』,有什麽功德呢?
阿难!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叠毛ㄓㄢ,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我们在末法众生当中,随他所在的国土(依报)中有种种正报的众生,随着他国当中所用的种种的纸张或者是桦皮(桦树的皮,因为桦树的皮特别的轻薄可以书写),或者是贝叶(贝多罗树的叶片,因为它又长又广;西藏经常用贝叶来书写经典),纸素(用竹片煮成浆製成纸张),白叠毛ㄓㄢ(印度的一种细柔的花草所製成的纸)。总而言之,我们能够用种种的纸张来书写此咒,然后把它储藏在香囊当中,这个人就算他心识特别的昏昧暗钝,他不能够忆持忆念咒语的内涵,但是把咒语携带在身上,或者是供奉在家裡面的佛堂,这个人在一生当中种种的毒害,包括种种的毒蛇,包括种种的鬼神妖魅,都不能对他做种种的伤害,他能够远离内外种种的魔障。

我们前面讲到『愣严咒』它的特点,它是「密诠诸法实相」,秘密的。因为它本身是从佛陀的头顶放光而宣说出来的。所以你的心跟咒语接触的时候,它就会慢慢的、慢慢的,把你的心带回到如来藏妙真如性,而如来藏妙真如性本身就具足了灭恶生善的功德,所有的恶法在清淨心裡面是不能生存的,所有的善法在我们一念清淨心是本自俱足的。
我听海公长老说,他说他以前去金山寺的禅堂参学,后来他发觉金山寺的禅堂,包括当家师父、包括很多、很多的老参,很多人在打坐的时候都持『愣严咒』。
问他们为什麽呢?他说:『愣严咒』你持下去,它真的是灭恶生善,你持下去烦恼自然澹薄,善根自然增长。他说一句话:总比你空心静坐好。
因为我们在修习「止观」的时候,我们很难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空有都不着而顺入中道,很难!你要嘛偏空,要嘛着有,你怎麽弄都不对,乾脆持『愣严咒』,把心交给『愣严咒』,它自然会带动我们趋向于真如,「密诠真如」,他是在祕密当中,在不知不觉当中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所以前面说『愣严神咒』是出生于一切诸佛的功德,为一切诸佛之母,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诸位你看看后面你就知道。

 

丑二、广显
前面只是一个略说,这以下广泛的把持咒对我们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灭恶生善的效果把它开显出来。
(分二:寅一、总标。寅二、别示)
   寅一、总标
阿难!我今为汝更说此咒,救护世间,得大无畏,成就众生出世间智。
佛陀在这一个地方,再一次的来宣说此咒的功德,前面佛陀是针对从佛的角度,他持咒有什麽自利利他的功德。这个地方佛陀是为我们资粮位的菩萨再一次的宣说,我们菩萨受持此咒有什麽功德。
这地方佛陀提出二点:一、救护世间,得大无畏。能够使令我们在世间当中,远离种种内外的魔障,能够无所怖畏(约着今生的安乐)。二、成就众生出世间无漏的智慧。
它的意思是说,你的心很虔诚的持『愣严咒』,念念之间它就把我们那种有所得的攀缘心,慢慢慢慢的把它消灭掉。当然假设你持『愣严咒』的时候,又加上理观,那力量更大。

蕅益大师说:你如果能够持咒,没有加上理观只有事修,那多分来说是消业障,增长你的福报。但是你在持咒的时候,你能够正念真如,达到一念不生,这时候它真的是成就出世间的智慧,你的心会整个平静下来,有所得的攀缘心慢慢慢慢的消灭掉。
这地方指的是,你要是只有持咒没有理观,那就是成就上面的功德,救护世间得大无畏,假设你又能俱足理观,那你就能够成就出世间的智慧,那就是理事无碍。

 

寅二、别示
个别的显示『愣严咒』的功德,佛陀举出了八科
  (分八:卯一、能灭诸难。卯二、菩萨加持。卯三、不堕恶道。卯四、同佛功德
          卯五、能淨业障。卯六、能消夙业。卯七、能满众愿。卯八、能获国界)
   卯一、能灭诸难   
诵持『愣严神咒』能消灭世间上诸多的灾难。
末世当机    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教他诵。
在我灭度后末世众生,佛陀特别指出在末法时代,魔强法弱的众生,假设他自己能够受用,或者教导他人来受持(自行化他)。

恶缘不害    当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
不管是他自己受持或者被教导的众生,只要有人发心来诵持『愣严神咒』。
我们前面讲过诵持『愣严神咒』有二种:一种是受持完整的,一个是受持后面那八句的『愣严咒心』。长水大师说:你要不能够受持整部,你能够受持『愣严咒心』,也能够俱足受持『愣严咒』的功德。
有什麽好处呢?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
遇到大火,火不能烧你,遇到了大水,水不能溺,乃至于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大毒”指的是流行病毒,影响的层面比较广大,“小毒”指的是毒蛇、蝎子这种影响层面比较小的。毒害所不能伤害。

邪咒不着    如是乃至天龙鬼神,精祇魔魅,所有恶咒,皆不能着。
“天龙鬼神”是指八部裡面先提出二种,天龙跟鬼神;“精祇”精指的是得天之气,祇指的是得地之气,也就是说他们二个都是吸收天地的精华,而变成一种精灵,可以变化做人,比方说狐狸精、老虎精这一类的。“魔魅”他是一种鬼神,但是他能够迷惑道人而产生障碍的力量,比方说厌魅鬼等等。这种精祇跟魔魅他们用种种邪恶的神咒,对这持咒之人它都不能伤害。一切的邪咒,不管它是什麽咒,你只要持『愣严咒』,它就不能加害于你。

加毒即化    心得正受,一切咒诅厌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味。
前面指的是邪咒不能着,这以下说种种的毒药都不能伤害。
我们受持『愣严神咒』的人,内心经常保持在一种正定、正受,一切的咒诅,外道用咒术来诅咒别人,使令他身心受到障碍跟痛苦叫「咒诅」。厌蛊毒药,厌蛊所成的毒药;“厌蛊”就是在东南亚国家,他抓了很多的毒虫,让牠们互相的吞噉,剩下最毒的那一隻,就把这一隻杀死,将牠磨成毒药,这种毒药很厉害,一沾到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马上毒发身亡,叫做厌蛊所成的毒药。金毒、银毒,在金器银器上面沾上毒药;草木蛇虫,草木之毒还有蛇虫之毒,乃至万物所引生的毒气。这些种种的毒害进入到这诵持『愣严神咒』人之口中,就转成甘露之味。

蕅益大师他有解释说,为什麽受持『愣严神咒』,一切的毒害都不能毒他呢?
蕅益大师说:因为一切法的生起是由一念的真如本性所生,就像万物要依止虚空而生。那你看过哪一个人会把虚空伤害吗?不可能。一切的万物都依止「如来藏妙真如性」而生,它怎麽能够去伤害如来藏妙真如性呢?因为如来藏妙真如性,对一切法是没有对立相,没有对立相就没有抗拒,没有抗拒当然就没有伤害。你看虚空,树要往东边往西边,虚空它都不抗拒的,所以任何的法是没办法伤害到如来藏妙真如性的。因为持咒之人,你的心已经慢慢的顺从真如本性,你就跟真如本性相应,那自然是不能伤害你。

起恶不得   一切恶星并诸鬼神,碜(ㄔㄣ)心毒人,于如是人不能起恶。
一切灾厄的凶星还有种种凶恶的鬼神,这些鬼神他是碜心毒人;“碜”参杂的意思。内心参杂毒害之心,想要去伤害修行者,但是他看到这个人受持『愣严咒』的时候,他就俱足大威德,他根本不敢对这个人生起恶心。因为持咒之人俱足如来藏妙真如性的功德,所以他有这种感化邪恶之人的效果。

尊神守护   频那夜迦诸恶鬼王,并其眷属,皆领深恩,常加守护。
“频那”指的是猪头使者,“夜迦”象头使者,这都是佛教界的护法神。乃至于种种的鬼王并诸种种眷属,他们过去都深受『愣严神咒』的深恩,对『愣严神咒』的法宝而发心来保护持咒之人。

这地方蕅益大师在强调的就是,你持咒之人,你念念之间已经随顺于真如本性,而如来藏妙真如性本身具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所以何难不灭,何毒不消呢?有什麽灾难不能消灭,有什麽毒不能够消除?
有一次宣化上人到东南亚国家去弘法,因为上人他在东南亚国家有很多很多的因缘而引起外道的忌妒。东南亚有很多蛊毒、放蛊,那时候宣化上人他们的弘法团队,其中有二个徒弟就中蛊了,中蛊以后就非常严重。这时候宣化上人当下持『愣严咒』加持他们,这二个人就吐出很多的小虫出来,然后才把这个蛊给逼出来。
『愣严神咒』的力量是很大,它后面会讲到。它有二层意思:一、从我们自利的角度,我们内心的心念改变,你的法界就改变。为什麽佛陀别人不能伤害他?因为佛陀心安住在如来藏妙真如性。那我们今天持咒之人,念念之间有事持又理观的时候,我们也是顺从真如本性。所以它后面会讲到「等同佛的功德」,你的内心变成柔软,所以没有毒害可以伤害你,这第一个。其次,因为『愣严咒』这个法是深受金刚藏王菩萨保护的,无量无边的金刚藏王手持金刚宝杵,发心来保护这个咒语。所以你持咒之人,得到金刚藏王的加持,有他力的加被,所以任何的毒、任何的鬼神不能伤害你。这地方有二层意思,后面会越讲越详细。

 

卯二、菩萨加持
前面比较强调自利,就是一念心正念真如,顺从真如,自然产生灭恶生善。这个地方是说,持咒之人有他力的加被,就是金刚藏王菩萨对修行者的加持(菩萨加持)。
这地方有二层意思:假设这个持咒之人大乘的善根比较浅薄,学佛不久,他还不能生起正念真如的理观,只有对这咒语一念的信心,而完全都是事持,这时候就成就菩萨随从的第一个功德。假设这个善男子,他是俱足大乘的菩提心跟理观的时候,他就俱足加持开发的第二个功德,这二种功德有所不同。

菩萨随从    阿难,当知是咒,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恆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种族,一一皆有诸金刚众而为眷属,昼夜随侍。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
这一个人他就是一念的信心来受持『愣严神咒』,这样子就经常有八万四千那由他(一万个忆,叫那由他),俱胝(一百个忆),有这麽多的金刚藏王菩萨。
什麽叫金刚藏王菩萨呢?因为这些菩萨都是手持金刚宝杵。还有他的同一类型,在每一个金刚藏王菩萨当中,他们都有很多的金刚菩萨众而为眷属,昼夜的来保护持咒之人。假设这个众生,他乃至于散乱心,不是在禅定当中,他是一面持咒,但是偶尔打打妄想,但他内心当中对这咒语是充满信心,心中忆念口中持咒。这时候金刚藏王菩萨就经常能够随从保护这个善男子。善男子指的是对『愣严神咒』有信心的持咒之人,但是他不能够生起正念真如的理观,得到金刚藏王的保护而破除障碍。

加持开发    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恆河沙劫,周徧了知,得无疑惑。
假设这个人对于菩提心生起决定的胜解,这个人对大乘经典有深入的理解,对第一义谛有坚定的胜解,生起了菩提心跟大乘的空正见,能够正念真如,在持咒当中又生起理观。这时候金刚藏王菩萨「精心阴速发彼神识」,“精心”指菩萨依止这一念的如来藏心,“阴速”,暗中很快速的来启发这个人的心识。菩萨能够在真如的心性当中,来启发持咒之人。
这个能够有什麽好处呢?能够记忆自己过去八万四千恆河沙大劫当中,所发生的种种善恶的事情,内心都能够周徧了知,而没任何的疑惑(产生了宿命通)。其实这个地方就等于是开显了菩萨的五种神通。
蕅益大师说:他这种神通不是自力开发的,是菩萨帮他开发的。
菩萨就怎麽能够帮我们开显神通呢?
蕅益大师讲出四句话说:「以心印心」。金刚藏王菩萨安住如来藏妙真如性,持咒之人他在持咒过程当中也是正念真如,也是一念不生,念念之间也是随顺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他就能够以金刚藏王那种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来感应道交,加持持咒之人,使令他快速的成就神通,就是「以心印心」的道理。
你看我们平常要得佛菩萨加持很困难,为什麽?因为佛菩萨安住在真如本性,我们安住在妄想,这二个磁场不一样,不是说他不加持我们。诸佛菩萨对众生都有发愿要加持众生,问题是我们的心没办法顺从诸佛菩萨的心,他加持我们加持不进来、加持不进来,问题在这个地方。
持咒之人念念之间能够生起理观,他就能够得到金刚藏王菩萨「精心阴速发彼神识」。依止一念清淨心,冥冥当中来开显我们的神通的善根。
我们学习大乘佛法我们发觉,我想我们一个大乘的修行者跟小乘人是不太一样的,小乘人的心胸是狭隘的,他是观自己的身心世界,对诸佛菩萨有什麽功德,他一概没有兴趣,也不想去了解。大乘佛法的心是缘十法界的,特别是佛法界的功德,大乘佛法要有一定的信仰。在《八十八佛》说:「深信诸佛皆充满」。你一个大乘的修行者,你要相信诸佛菩萨永远没有灭度。佛菩萨因地的时候都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怎麽成就以后灭度了呢?我们在法界当中,佛菩萨有很多磁场在加持我们,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他们的愿力是徧整个法界。问题是我们自己要准备好,你只要把你的心调整在如来藏妙真如性,诸佛菩萨的加持自然就进来,就好像月亮它本身很想要照亮我们,但是你这个水要把它弄得平静,是这个意思,这就是金刚藏王菩萨对我们的加持。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是养成习惯,在心上养成习惯。透过佛法的修持,能使心转变,让生活变得更好,自利利他。功德的积聚取决于我们的发心,所以做事前应想:这事是否能利益他人,而非“这事是否有功德”。清净利他的发心本身就是功德。也就是说,教法的内涵一定要依靠证法维持下去,这样佛法才能够久住世间。南无阿弥陀佛,六时吉祥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