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波巴大师:珍珠之鬘 第三辑:法会大开市 2.观音的教导
2014/9/3   热度:306
. 冈波巴大师:珍珠之鬘 第三辑:法会大开市 2.观音的教导 菩提心者诸法本; 微细异熟亦为障; 精勤当于业因果; 诸见之中正见胜; 识聚说六亦说八, 摄则唯归一识聚, 譬如拘猿于一堡; 以大智度圆资粮。 《法会大开示》第二则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冈波巴大师曾经这样教诲说: 从前,在印度曾经有个沙弥,他向阿阇黎仲必瓦供过曼札并作了祈请。 阿阇黎仲必瓦就慈悲地问他:你作祈请,到底有些什么愿望呢? 沙弥就恭敬地回答道:我是要求些佛法的教导呀! 阿阇黎于是就告诉他说:你和我(的前世)没有太多因缘联系,这样吧!你可以去向我的弟子阿底峡求教,你和他(的前世)一向都有(好的)业缘关系。 听了这话,那个沙弥于是又转而向阿底峡尊者作祈请。 阿底峡尊者也同样慈悲地问他说:你作祈请,到底有些什么愿望呢? 沙弥就转告阿底峡尊者说:阿阇黎仲必巴曾给我作过预言授记,所以,我来此希望求授些佛法教导。 阿底峡尊者于是就给他传了一个“观音成就法”。 沙弥依之实修,而修出了“见相”、“触相”与“声相”——也就是说,他能如对目前般地眼见观音圣容、手触观音圣体、耳闻观音圣声。 这时,沙弥就想向观音菩萨求些教法,阿底峡尊者也让他向观音问道。 沙弥于是就向观音菩萨问道说: 何为诸法本? 何者作障难? 于何作精勤? 诸见何为胜? 识聚知多少? 以何圆资粮? 1.什么是一切诸法的根本? 2.什么会作修法的障碍? 3.要在哪一方面作精进? 4.在各种见解当中,哪一样是最重要的? 5.“识”,一共有多少种类? 6.依靠什么可以圆满(菩提)资粮? 观音菩萨是这样回答他的: 菩提心者诸法本; 微细异熟亦为障; 精勤当于业因果; 诸见之中正见胜; 识聚说六亦说八, 摄则唯归一识聚, 譬如拘猿于一堡; 以大智度圆资粮。 1.“菩提心”是一切诸法的根本; 2.即便是最极微细的“异熟果报”,也可来作修行的障碍; 3.应在“业、因、果”方面,勤作精进; 4.在各种见解当中,“正见”是最重要的; 5.“识”,即可说成有六类,也可说成有八类, 但若总而言之“识”, 也可说只有一类——打个比方说, 这就像是把(几个)猿猴,拘入(一个)城堡一样; 6.依靠大智度“般若波罗蜜多”,可以圆满(菩提)资粮。 菩提心者诸法本; 微细异熟亦为障; 精勤当于业因果; 诸见之中正见胜; 识聚说六亦说八, 摄则唯归一识聚, 譬如拘猿于一堡; 以大智度圆资粮。 《法会大开示》第二则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冈波巴大师曾经这样教诲说: 从前,在印度曾经有个沙弥,他向阿阇黎仲必瓦供过曼札并作了祈请。 阿阇黎仲必瓦就慈悲地问他:你作祈请,到底有些什么愿望呢? 沙弥就恭敬地回答道:我是要求些佛法的教导呀! 阿阇黎于是就告诉他说:你和我(的前世)没有太多因缘联系,这样吧!你可以去向我的弟子阿底峡求教,你和他(的前世)一向都有(好的)业缘关系。 听了这话,那个沙弥于是又转而向阿底峡尊者作祈请。 阿底峡尊者也同样慈悲地问他说:你作祈请,到底有些什么愿望呢? 沙弥就转告阿底峡尊者说:阿阇黎仲必巴曾给我作过预言授记,所以,我来此希望求授些佛法教导。 阿底峡尊者于是就给他传了一个“观音成就法”。 沙弥依之实修,而修出了“见相”、“触相”与“声相”——也就是说,他能如对目前般地眼见观音圣容、手触观音圣体、耳闻观音圣声。 这时,沙弥就想向观音菩萨求些教法,阿底峡尊者也让他向观音问道。 沙弥于是就向观音菩萨问道说: 何为诸法本? 何者作障难? 于何作精勤? 诸见何为胜? 识聚知多少? 以何圆资粮? 1.什么是一切诸法的根本? 2.什么会作修法的障碍? 3.要在哪一方面作精进? 4.在各种见解当中,哪一样是最重要的? 5.“识”,一共有多少种类? 6.依靠什么可以圆满(菩提)资粮? 观音菩萨是这样回答他的: 菩提心者诸法本; 微细异熟亦为障; 精勤当于业因果; 诸见之中正见胜; 识聚说六亦说八, 摄则唯归一识聚, 譬如拘猿于一堡; 以大智度圆资粮。 1.“菩提心”是一切诸法的根本; 2.即便是最极微细的“异熟果报”,也可来作修行的障碍; 3.应在“业、因、果”方面,勤作精进; 4.在各种见解当中,“正见”是最重要的; 5.“识”,即可说成有六类,也可说成有八类, 但若总而言之“识”, 也可说只有一类——打个比方说, 这就像是把(几个)猿猴,拘入(一个)城堡一样; 6.依靠大智度“般若波罗蜜多”,可以圆满(菩提)资粮。 菩提心者诸法本; 微细异熟亦为障; 精勤当于业因果; 诸见之中正见胜; 识聚说六亦说八, 摄则唯归一识聚, 譬如拘猿于一堡; 以大智度圆资粮。 《法会大开示》第二则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冈波巴大师曾经这样教诲说: 从前,在印度曾经有个沙弥,他向阿阇黎仲必瓦供过曼札并作了祈请。 阿阇黎仲必瓦就慈悲地问他:你作祈请,到底有些什么愿望呢? 沙弥就恭敬地回答道:我是要求些佛法的教导呀! 阿阇黎于是就告诉他说:你和我(的前世)没有太多因缘联系,这样吧!你可以去向我的弟子阿底峡求教,你和他(的前世)一向都有(好的)业缘关系。 听了这话,那个沙弥于是又转而向阿底峡尊者作祈请。 阿底峡尊者也同样慈悲地问他说:你作祈请,到底有些什么愿望呢? 沙弥就转告阿底峡尊者说:阿阇黎仲必巴曾给我作过预言授记,所以,我来此希望求授些佛法教导。 阿底峡尊者于是就给他传了一个“观音成就法”。 沙弥依之实修,而修出了“见相”、“触相”与“声相”——也就是说,他能如对目前般地眼见观音圣容、手触观音圣体、耳闻观音圣声。 这时,沙弥就想向观音菩萨求些教法,阿底峡尊者也让他向观音问道。 沙弥于是就向观音菩萨问道说: 何为诸法本? 何者作障难? 于何作精勤? 诸见何为胜? 识聚知多少? 以何圆资粮? 1.什么是一切诸法的根本? 2.什么会作修法的障碍? 3.要在哪一方面作精进? 4.在各种见解当中,哪一样是最重要的? 5.“识”,一共有多少种类? 6.依靠什么可以圆满(菩提)资粮? 观音菩萨是这样回答他的: 菩提心者诸法本; 微细异熟亦为障; 精勤当于业因果; 诸见之中正见胜; 识聚说六亦说八, 摄则唯归一识聚, 譬如拘猿于一堡; 以大智度圆资粮。 1.“菩提心”是一切诸法的根本; 2.即便是最极微细的“异熟果报”,也可来作修行的障碍; 3.应在“业、因、果”方面,勤作精进; 4.在各种见解当中,“正见”是最重要的; 5.“识”,即可说成有六类,也可说成有八类, 但若总而言之“识”, 也可说只有一类——打个比方说, 这就像是把(几个)猿猴,拘入(一个)城堡一样; 6.依靠大智度“般若波罗蜜多”,可以圆满(菩提)资粮。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三辑·法会大开示》第二则竟 . . --------------------------------------------------------------------------------------------------------------------------- 更多冈波巴大师佛学内容 更多智学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六祖坛经》里面记载,法达禅师念过三千部《法华经》,一天念一遍,念了十年。经是念得滚瓜烂熟,但是意思他不懂,念了十年没开悟。法达到曹溪去请教六祖,六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没念过经,他叫法达把经文念出来,《法华经》二十八品,法达只念到第二品,六祖说:“不要念了,我统统知道了。” 六祖给法达讲解,法达一听就开悟了。为什么六祖有这个本事?他的心清净,心境一如,所以一切经都通达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