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喜尊者:以四法解脱
2014/9/3   热度:271
以四法解脱 圣喜尊者 讲 德雄比丘译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礼敬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Utthanena’ppamadena Sabbamena damena ca dipam kayiratha medhavi Yam ogho nabhikirati. ─Dhammapada verse 25 各位贤明的尊者,世尊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为比丘们诵出这首偈颂,解释周利槃陀伽(Culapanthaka)尊者证得阿罗汉果的理由。这首偈颂的含义是: 以精勤与不放逸,以及节制与调伏。 智者自己作岛屿,不被洪水所淹没。 ─《法句经》第25偈 大家知道在佛陀时代许多有智慧的男众与女众为了证得增上的成就而出家。他们依循八圣道分,按照戒、定、慧的次第而修行。有些人在听法时就证果;有些人循著此正道修行而在短时间内证果;有些人修行了几年之后才证果。我们了解舍利弗尊者在十五天内证得所有道果;目犍连尊者在八天内证得所有道果;摩诃劫宾那尊者一天内就证得所有道果;护国尊者(Ven. Ratthapala)修行十二年之后证果;罗喉罗尊者也修行了数年才证得增上成就。 这首偈颂谈到周利槃陀伽尊者的情况。他哥哥摩诃槃陀伽比他先出家并且证得所有道果。一段时间之后,周利槃陀伽也随著出家。摩诃槃陀伽尊者教他背一首偈颂,他背了第二行就忘了第一行,背了第一行就忘了第二行。如此他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连一首偈颂也学不起来。他的哥哥摩诃槃陀伽认为他无法依循这个教法,那就应该还俗、回家去,所以就对他说:“弟弟,你没办法了解这深奥的法,所以你还是还俗回家去吧。”然而,周利槃陀伽尊者并不想还俗,他喜欢过比丘的生活,但是由于哥哥所讲的话,即使心里不愿意,他仍然考虑要还俗。第二天,佛陀从禅定中出来之后就以心力观照世界,察看是否有波罗蜜成熟的人。佛陀见到周利槃陀伽尊者正要舍戒还俗。 周利槃陀伽尊者离开自己的住屋而向家里走去。佛陀走到他的前面,问他说:“你要去那里?”他顶礼佛陀,然后哭著说:“我要回家去。”“你为什么要回家?”“世尊,我花了四个月的时间仍然无法学会一首偈颂,所以我的哥哥叫我回家去,然后还俗。”佛陀问他说:“这个教法是谁的?是你哥哥的还是我的?”“世尊,这个教法是世尊的。”“那么你就依照我的指示,不要依照你哥哥的指示。”“是的,世尊,我很喜欢这样做。”“那么,你就到我的住屋来吧。”佛陀带著他到自己的住屋,交给他一块非常干净的白布,要他一手拿著白布,另一手摩擦白布,并且说:“沾染尘垢,沾染尘垢……”(Rajo haranam Rajo haranam)。他就如此一面摩擦,一面念诵。不久,他见到原本很干净的白布开始变色、变脏。他的心开始思惟:“为什么这块白布这么容易变脏?它原本是干净的,我的手也是干净的;它是怎么变脏的呢?”于是他了解必然是有某种污垢从身体出来而将白布弄脏。然后他观照自己的身体里面充满了污垢,他的心透视到身体是丑陋不净的。透过不净观,他的定力愈来愈深,一直到进入禅那。然后,他的心中生起观智,而能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证得所有道果。 那天有人请求供养饮食。摩诃槃陀伽安排了佛陀与五百位比丘去接受供养,而没有将周利槃陀伽算在内。他们都跟随佛陀到施主家里去。当施主要供养佛陀时,佛陀拒绝接受。他们问:“为什么世尊拒绝接受?”佛陀回答说:“还有一位比丘留在寺院里,去带他来吧。”佛陀知道周利槃陀伽已经证果,并且具备神通。当施主派人到寺院去时周利槃陀伽以神通力变成一千个身体。施主的仆人回来报告说:“尊者,寺院里有一千位比丘,我应该带那一位来呢?”佛陀说:“带周利槃陀伽尊者来。”仆人再度到寺院去,问说:“那一位是周利槃陀伽尊者?”所有一千位比丘都回答说:“我是周利槃陀伽。我是周利槃陀伽。”佛陀说:“再去那里,抓住第一位回答的比丘的袈裟,将他带来。”仆人又到寺院去,问说:“那一位是周利槃陀伽?”一千位比丘都回答说:“我是周利槃陀伽。”仆人抓住第一位回答的比丘的袈裟,于是一千位比丘变成一位,仆人就带著周利槃陀伽尊者到施主家。施主供养佛陀及所有比丘饮食。 用餐之后必须有一位比丘说法,以答谢所接受的供养。佛陀指定周利槃陀伽尊者说法,而佛陀本人与诸比丘则回到寺院去。有些比丘怀疑周利槃陀伽,说:“他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连一首偈颂都学不起来,这样能够说法吗?”结果周利槃陀伽尊者说法说得非常好,所有的施主都听得很欢喜。有些比丘知道这件事之后,就去问佛陀说:“世尊,周利槃陀伽尊者花了四个月的时间都无法学好一首偈颂,今天他却能说法说得很好,这是怎么回事?” 许多比丘都知道佛陀将会开示很好的法,因此都集合到佛陀的地方来。佛陀为比丘们诵出这首偈颂,并且藉著解释周利槃陀伽证得阿罗汉果的事而说了很好的开示。那时有许多比丘提升智慧力而证果。有些比丘问说:“为什么周利槃陀伽花了四个月的时间连一首偈颂都学不好?”佛陀回答说:“在迦叶佛的时代周利槃陀伽是一位比丘,那时他嘲笑一位正在学习的比丘。这个业力造成今生他得到如此的果报。”然后他们又问:“为什么他能够藉著观照污垢而在几个小时内了悟佛法?”佛陀解释说:“在过去某一生中他是一个国王。有一次他穿著很干净的衣服,手里拿著一块很干净的布,出外去巡视国家。在路上他流汗,就用那块干净的布擦汗。他见到那块布沾染了肮脏的颜色,并且有了臭味。那时他了解到这个身体里充满肮脏的东西。这个领悟造成他今生能证悟正法。” 在这首偈颂里,佛陀教导我们得到坚强心志的四项必要因素,能使我们如岛屿一般,不被洪水淹没。 一、勤奋精进(utthanaviriya)。大家都知道精进的含义。精进的意思是努力地做某件事情,并且策励心,不使心力减退。精进执行这两项任务。佛陀教导我们应当具备四种精进: 1.努力去除恶念; 2.努力培育善念; 3.努力不使尚未生起的恶念生起; 4.努力促使尚未生起的善念生起。 大家都了解什么是恶念。一切恶念都是因为无明而生起。无明的心覆盖事物的真相。当我们想著「我是如何如何、你是如何如何、她是如何如何”时,我们使用这些话乃是因为无明的心生起,认为有真实的“人”或集合体存在。事实上身体只是一堆元素而已,这些元素不断地生起与坏灭,只是无明的心覆盖了真相,所以我们无法如实地了知。同样地,建筑物、黄金、钱币等一切物品也都只是元素而已,但是我们的心却说它们是人、建筑物、黄金、钱币等,这就是无明的心。由于这个无明,就有许多愚痴的念头会随著生起:我们会贪著某些目标,厌恶某些目标,我们怀疑某些目标,对某些目标生起掉举……。正因为我们的心不了知实相,所以才会生起这些恶念。我们必须运用正精进,直到克服这些恶念。同时我们也必须培育善念:在世俗谛方面,我们应当培育对佛、法、僧的信仰,修行不净观、死随念、慈心观等。在胜义谛方面,我们应当观照身体的组成元素为无常、苦、无我,因为所有元素都是一生起之后就立刻坏灭;我们也应当培育正念,观照自己的心,能够分辨善心与不善心,能够了知针对一个目标有多少个心所生起作用。我们应当如此以正精进来培育善念。有些烦恼虽然现在没有生起,但是可能会在未来生起。我们应当以正精进来避免烦恼生起。例如:我们可以想像到当我们提升定力达到能够入禅那的阶段时,心中可能生起我慢的念头,认为我的定力比别人好。有智慧的人会精勤地守护自己的心,不使尚未生起的恶念生起。 有些善念我们现在还没有培育,未来可能会培育,例如了知身体不净、了知名法与色法的观智。这些上等的心念可能会在未来生起,我们应当以正精进来修行,促使它们生起。 二、不放逸(appamadena)。智者应当时时培育对身、受、心、法的正念:我们走路的时候应当有正念地走;吃饭的时候应当有正念地吃;同样地,喝水、思惟、谈话等每一个动作都应当有正念地做。如此正念得以提升,而能轻易地培育必要的心念,使我们能透过佛陀的教法而达到真正的安乐。 三、节制诸根(sabbamena)。当我们看的时候,不要去贪著或厌恶所看到的。当我们听的时候,不要去贪著或厌恶所听到的。当我们闻的时候,不要去贪著或厌恶所闻到的。当我们尝的时候,不要去贪著或厌恶所尝到的。当我们触的时候,不要去贪著或厌恶所触到的。如此就能节制自己的心,并且能很容易地经由定与慧而达到真正的安乐。 四、调伏心(damena)。未被调伏的心无法专注,已被调伏的心则很容易专注。因此智者善于控制自己的心,以正确的方式来训练自己。这样就能获得定力与坚强的心力,不被烦恼击败,就像岛屿不被洪水淹没一样。 周利槃陀伽尊者能够培育精勤、不放逸、节制诸根与调伏自己的心,所以能证得所有道果及神通。 我们应当思惟自己、反省自己,如此才能了解自己的弱点,乃至渐渐地克服自己的弱点。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培育善法、去除恶法及透过更深的定力而得到安乐。 大家应当了解有定力的心是什么情况。在那样的心中没有贪爱,也没有愤怒。若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就必须削弱贪爱与愤怒。慢慢地,我们的心会开始专注,而且专注力愈来愈深。有些人认为“获得定力之后能削弱贪爱”。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削弱贪爱之后能获得定力”才是合乎实际的想法。因此我们应当去除没有用的心念,培育有用的心念。这样我们就能培育起像周利槃陀伽那样的心力。 (2001.10.28讲于斯里兰卡Na Uyana) (《嘉义新雨杂志》第38期) --------------------------------------------------------------------------------------------------------- 更多圣喜尊者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从修行的角度看,忍辱指遇到情况不急于做出反应,不急于逃避不安、寻找安慰,而是放慢整个事情的节奏,给自己留一点空间去观察和感受,让自己可以看清事情的原貌,而不是被冲动牵着鼻子走。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