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三)
2014/9/3   热度:848
净界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三) 叁、经文大意 经文当中,我们有八个法门,我们先分成二段: 第一、「正见」,是一种内心的观照力。这是第一觉悟无常无我觉悟,是属于一种观照力,就像一个人的眼睛,由这个眼睛,带动了外在的修行,外在行动的「行动力」。 修行有自利跟利他,自利当中又分成断恶跟修善。修学少慾知足,这是断恶。当然恶法很多,但是所有恶法的根源是「贪心」。所以佛陀要我们先断这个贪,因为一个人会起嗔心,跟贪心有关,一个多贪之人就容易嗔,贪不到就起嗔。所以所有烦恼的根源,贪慾是根本,所以在本经当中,首断贪慾,少慾知足,那麽当然断恶是很消极的,应该要积极的建立善法。修善当中,本经当中提出了三个主题来修善: 第一个是精进。第二个多闻。第三个布施。 精进、多闻,当然成就智慧;布施,成就福德这是修善。断恶、修善是成就自己离苦得乐的功德。其次,我们要利他,利他当中分成方便跟正行。方便就是出家,就是我们一个人,你本身对弘扬佛法、续佛慧命没有什麽使命感,你只想自己解脱就好,那就不一定要出家了。但是,你想要使令佛陀光明的正法久住,那你一定要现出僧像,你才庄严。在家居士弘扬佛法你就感到不庄严,所以利他当中,要以出家为方便。当然你出了家这只是一个前方便,你还要发菩提心,你要有弘护正法、续佛慧命的广大心行,以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为已任,这就是利他的正行。 也就是说在修行当中,无常、无我是一个眼睛,依止这个眼睛的观照,启动了少欲、知足、精进、多闻、布施、出家、发大心的七个行动的力量,由这个目足双运,慢慢的破除我们心中的颠倒,开启我们内心的觉悟,这个就是整个经文的大意。 肆、随文释意 甲一、总标 ○入文分三 甲二、别明 甲三、结歎 蕅祖把这经文分成三大科,先把这个经文做一个总标的说明,我们看经文: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在讲经文之前,先做一个总说。说是身为一个佛弟子,你内心当中一定是立定志向要离苦得乐,跟一般在生死大海里面,在那个地方颠颠倒倒的流转众生有所不同,既然你愿意做一个佛陀的弟子,你应该要经常的,不管白天或是晚上,要有一个固定的定课,什麽样的定课呢?至心诵念「八大人觉」。「至心」,依据蕅益大师解释这个「至心」,就是一种真诚而不虚妄的心。我们凡夫的心,平常的相貌都是在虚妄分别,就是我们心中所想的境界跟外在的境界是有很大的差距,你这样子想,但事情却不是这样子,这叫虚妄分别,那怎麽办呢?就是说我们在人世间尘劳忙碌了以后,你应该先去拜拜佛,把心静下来,拜个二十分或三十分钟的佛,然后静坐一下,经过修止的力量,把心中的惛沉跟散乱调伏下来,让内心当中明了寂静的状态出现,内心明了而寂静,寂静而明了,对于所缘境,明静而住,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至心,内心中的乌云都拨开来,这个至心只是修止,这时应该要去起观,观照,怎麽样观照呢?诵念「八大人觉」,这个「诵」是读诵它的文字,你刚开始要先把这个文字背下来,要不然你就没办法读诵。一方面读诵它的文字,一方面去忆念、去思惟它的义理,诵其文,念其意,这就是起观,在明了寂静的心中去思惟、观察这八种法门,来开启心中的智慧。这个地方讲出一个消息,就是说在我们佛弟子的修行当中,基本上,有二个重点要修学: 第一个、是修习福德资粮。第二个、是修习智慧善根的资粮。这当中,以善根为正行,以福德为助行。因为福德是没有方向性的,你这个福德没有智慧善根的引导,你这个福德就会招感卑贱的果报,因为你心中有颠倒,有了颠倒,这福德就流落到卑贱的果报。 本经的翻译者,古德说是西土圣贤集,是印度的祖师彙集而成,到底是谁彙集?古德也没有说明。彙集以后,是安世高尊者把它翻译成中文。安世高,是安息国人。安息国,就是古时候的波斯,也就是西洋历史记载的帕提亚国(PARTHIA),由阿尔沙克斯建立国家(西元前二五○年至西元第三世纪),它的位置是现在的伊朗、阿富汗和中亚的一部分。 安世高是以国名为姓,他本名叫清,世高是他的别号。据史书记载,他是安息国王满屈二世的太子,因此,称他为安侯,甚至来到中国以后,中国的经录家,也都沿用这个称呼。安士高他从小就想出家,但他的父母亲不允许,当他的父亲往生了以后,安士高就把王位让给了他的叔叔,自己就出家去了,出家了以后,他不但通达佛法的大小乘经论,他也对外道的典籍,咒术、医学、卜卦等全部通达,安世高生来就是非常聪利,对于世间各种学说都研读得非常透澈,譬如七曜、五行,他都懂得。除此外,他也精通医学,只要观看病人的脸色和外表,他就能判断病症,所开的处方,都是药到病除的。至于其他种种世间的技能,他也都深入研究。据传记所载,他和中国古代的公冶长一样,懂得鸟兽的语言。看这个传记的意思,他还是个成就圣道的圣人。成就圣道以后,他就观察到跟中国的众生有因缘,就来到了中国。到了中国,到处参学,有一天他来到了芦山。 在洞庭湖坐船要游洞庭湖的时候,因为洞庭湖的湖畔有一座非常高大庄严的神庙,这个神庙很感应,就是哪一个船要经过洞庭湖,一定要跟这个神庙礼拜供养,否则这个神要是生起气来,不得了,「君王一怒,血流千里」,这个船就要翻覆。所以安世高尊者坐的这个船,船主也就按照规矩,到了这个神庙的地方就靠岸了,船主就带了几个随从和拿了很多的珍宝去供养神庙,供养以后他就要走了,这个神他就附在乩童身上讲话说:「这位先生且慢,你船上有一个出家人,请你把这个出家人请过来跟我见个面。」因为船很多,船主也不知道有没有出家人,他就去找,结果找到了安世高尊者,就把安世高尊者从船上带下来到神庙里面去,当安世高尊者看到这个乩童的时候,就苛责他:「你知道吗?你以前是我的同学,以前跟我一样出家修行梵行,你喜欢修福报,僧团大小事务你什麽都做,这非常好,但是那个时候我请你修止观对治心中的颠倒,你听不下去,而且你修福报嗔心很重,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工作都没做,没有调伏的心念,放纵自己的习气,因为福报的加持跟嗔心的引导,你看你今生就堕入蟒蛇道!」这个神被苛责以后,就起惭愧心,因为前世听过佛法的人总是有善根,牠就掉眼泪了,牠说:「同学啊!我今天做这个神,杀了很多人,很多的船经过我这个地方不跟我打个招呼,我嗔心一动,就把这个船翻覆了,很多的人命就在我嗔心当中都破坏掉了,我死了以后,恐怕要堕到地狱去了。」牠就向安世高很真诚的忏悔,忏悔以后,牠就交待侍者把仓库打开,把里面所有的珍宝、资具供养安士高,希望安士高以这珍宝广增福田,赦免牠的罪障。 这件事情安世高也就接受了,安世高要临走之前,就跟这个同学说:「你靠着别人的身体讲话,你应该把你的身体现出来给大家看看。」牠说:「我这身体非常的丑陋,你看了会感到恐怖的。」「没关係,你不妨现一现吧!现出来给大家增加些信心。」神拗不过他,只好显现了。啊!原来是条大蟒蛇,只看到他的头,究竟身体和尾巴有多长,还不知道。这时,大蟒蛇把头伏在安世高的膝盖上,依依不捨的,好像向他祈求,眼睛充满了泪水。 安世高就以梵语为祂念咒、说法、忏悔,蟒蛇听了,嚎啕大哭,既是感激,又是悲伤。所以人也是这样,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这个果报体,要由内心来资助,你那个嗔心消灭了以后,很真诚的消灭以后,这个果报就结束了,因为你的心跟果报不相应了。没有多久,这个蟒蛇就死掉了,这一阵子过后,蟒蛇就消失了。安世高于是把人家供养他的财物运走,当他所乘的船将要离开的时候,船上的乘客都看到山上有条大蟒蛇,频频地点头,像是在向安世高致谢,也好像是为他送别似的,大家也都跟祂挥手告别。后来,安世高的船抵达豫章(今江西境内),在这里建立了东寺。洞亭湖庙的蟒蛇死了,从此,神再也没有灵感了。这一天晚上,有个少年突然跑到船上来,跪在安世高面前,法师再为他念咒、说法、祝福,这少年就消失了。安世高告诉船上的人︰「刚才的少年,就是洞亭湖庙的庙神,现在他已经得度超生了,特地来向我道谢的。」后来,有人在卢山之西的大泽中,看见一条漫长无际的死蛇,曾经轰动一时。据说,这地方是现在江西浔阳县的蛇村。从安世高尊者跟他同学之间的这个公桉,得到一些警惕,什麽样的警惕呢? 「为佛弟子,常于画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就是佛弟子不能一天到晚忙来忙去,我们身为一个凡夫众生,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这是可以理解,但是,你把这些该做的事情做完了以后,你一天当中,要拨个定课,拨出一个固定的时间,做什麽呢?至心诵念「八大人觉」,把外缘都放下来,拜拜佛,静坐一下,思惟观察这八种法门,生起自性中的智慧,对治心中的颠倒,这样子你的生命才能够趣向解脱之道。六祖大师说:「自性若迷,夫何可救?」就是说你只是修习福报,你都不修习观照力,心中完全都没有观照力,那麽这种福报,会给你来生带来广大的资具,也可以成就广大的势力,但是你心中的颠倒,你就很容易依止这广大的福报力去造做罪业。造做罪业以后,你第三生就要堕落到地狱去受苦,这就是印光大师所说的:「只修福德,不修智慧,谓之三世业。」就是说你今生修福报不修智慧,你的生命有二种情况,第一个先受福报,第三生就受苦,你也给自己带来了痛苦,这第三生! 所以祖师大德的慈悲就是劝勉我们佛弟子,在刚开始的经题当中,就提醒我们身为佛弟子,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经常的在画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经,来提升我们的观照力,来对治心中的颠倒,这件事情是非常的重要的。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孔子当年教学,头一条是“德行”,第二条是“言语”,可知言语很重要。古大德常说“口为祸福之门”,古人对言语这样的重视,不是没有道理。古圣先贤教人“谨言慎行”,说话要很谨慎,行为要很慎重,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话多决定不是好事。如果你是个话多的人,你的老板、你的领导、你的上司决定不会重用你,为什么?因为你容易败事。谨言慎行,是各个行业的领导人所器重的,因为谨言慎行的人能成就。如果你是闲话多、废话多,喜欢开玩笑,绝对不会被重用,为什么?怕你坏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