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波巴大师:珍珠之鬘 第一辑:功德荟萃 30.略说“三士道”


2014/9/3    热度:277   

.
 

冈波巴大师:珍珠之鬘 第一辑:功德荟萃 30.略说“三士道”

  哪怕遭遇了一种死因,在我们打点行装准备走(向另一个未知世界)的时候,今世的美名、称誉、夸赞等“世间八法”,要知道,无论哪一样也都是爱莫能助、无所裨益的,在(我们恋恋不舍地不得不)丢下这所有的一切,准备踽踽上路的那一刻,那能如影随形、紧随其后的,只是善恶二业罢了。

  《功德荟萃》第二十七则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大宝达波仁波切又曾这样教诲说:

  有这样一种说法是:“大觉佛陀所垂赐的三藏要义、佛法所有的教乘次第法门,一修行者在真正践履实修的时候,是可以概括在一首四句偈里的”。

  接着,冈波巴大师又教诲说:

  另外,此生并没多少空闲时间,我们是很快就会死亡的,所以,大家不要贪恋一切世间的事物;今世这个暂得的幻躯,就像水中泡、草头露一样,危脆无常、变动不居、瞬息即逝,所以说没有多少空闲时间。

  任何的事件,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成为死因的。地、水、火、风等“外四大”的灾乱,当然可以作为死因;而“风”、“胆”、“涎”等“内四摄”的分布不均,也可以作为死亡的诱因。

  哪怕遭遇了一种死因,在我们打点行装准备走(向另一个未知世界)的时候,今世的美名、称誉、夸赞等“世间八法”,要知道,无论哪一样也都是爱莫能助、无所裨益的,在(我们恋恋不舍地不得不)丟下这所有的一切,准备踽踽上路的那一刻,那能如影随形、紧随其后的,只是善恶二业罢了。

  我们应该了解到:由二者中的不善恶业,就会生出恶趣的痛苦;由善行的实践,则会生出善趣、解脱和无上菩提(的安乐)。因此,在做到不贪今生之后,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球一样,注重业、因、果的取舍——这便是“下士之心”。

  又因为无论生在六道的任何地方,也都没有真正的幸福和安乐,而只是巨大痛苦的蕴聚和渊薮,所以,不要贪恋一切的轮回[主要是指轮回善趣里貌似的安乐]。

  要知道,这罪恶的轮回啊,它犹如火宅一般、犹如火坑一般、犹如牢狱一般,唯是痛苦的本性,其中并无丝毫的幸福和安乐。在业已如此了解之后,凭借依止三宝而进一步修习作为基础的戒学、作为道途的“四谛”,就会使我们获得(声闻、缘觉的)无余涅槃——这便是“中士之法”,它是极其重要的。

  一切大乘之法的根本,便是“悲心”,因而,在所有的时候,都不要心舍众生。

  这些犹如虚空般无边无际的有情众生啊,要知道,他们都是我等今生、前世的大恩老母;他们在作大恩老母的时候,(也曾如同今世的老母一般,)以慈眼不厌地照看和眷顾过我们、以爱心不倦地养育和呵护过我们,这些大恩老母期望利乐我们的情怀,从来都未间断过,所以,真是恩重如山呀!

  因为应该投桃报李、还报此恩,所以,我们应该以“我要把这些大恩老母们都安置到安乐之处”的慈心、以希望他们都远离痛苦的悲心、以“我要把他们都安置到无上菩提”的菩提之心,而恒时都如只有一子的母亲眷恋独子般地,来将一切如母有情,记挂在心上——这便是“上士之道”,它也是极端重要的。

  接着,冈波巴大师又教诲说:

  由于大家已经了解了一切诸法从未生起过,现在与将来也不会出生,所以,对于任何的事物,我们也都不要执实、执相;

  又因为这一切如此这般显现、称扬着的事物,都不外乎自心(的变现);而此心呢,最初未从任何地方产生过、中间又不住于任何地方、最后也不会在任何地方灭去,所以,我们应将此心了知为犹如至极清净的虚空一样,远离一切实体、远离一切认知。

  (同时,)对于使我们在心中生起这些圣法的恩人、对于上师和三宝,我们又要以极大的信心与恭敬,相续不断地承事与供养、相续不断地呈白与祈祷呀!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一辑·功德荟萃》第二十七则竟

  .

.
 

---------------------------------------------------------------------------------------------------------------------------

更多冈波巴大师佛学内容

更多智学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境界是心现的,现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为什么会有佛菩萨,会有天堂地狱?会有这么多差别?“唯识所变”。这么大的变化、差别是识变的。识是什么?我们今天讲心理作用。心现境界,但是心的作用会把这个境界转变,所以就变得非常非常地复杂。外面境界复杂,说明了我们能够分别的心复杂。《华严经》上讲了“妄想、分别、执着”三桩事,每一样里面那个复杂程度,无量无边!这才显示出十法界是这么来的,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