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波巴大师:珍珠之鬘 第一辑:功德荟萃 14.显密之辩


2014/9/3    热度:265   

.


 冈波巴大师:珍珠之鬘 第一辑:功德荟萃 14.显密之辩

  “猛母火”的妙用,是使“业气”趋入中脉“都帝”之中,从而出现五种征相和八种功德。

  《功德荟萃》第二十六则

  敬礼大宝上师!

  至尊大宝达波仁波切又曾这样教诲说:

  信仰唯识宗的修行人,他们都承许“自证分”是属于“胜义谛”的。这是因为,唯识宗的瑜伽行者们认为,“自证本知”,是超出那些“具有炽盛分别的妄想者”所能经历的范畴,或者说,“自证本知”,不是炽燃分别之念的活动范围;信仰唯识宗的修行人,他们同时也认为,在大觉佛陀的圣心密意之中,拥有胜义的,或者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明了自证”。

  唯识见1①

  而中观行者们却说:

  你的那个老阿妈,不过是我的小媳妇[这话似乎有些不雅,可能是辩红了眼才脱口而出的,读者谅解——译按];你的那个“胜义谛”,不过是我的“世俗谛”。我呢,既远离“有边”,又远离“无边”,也远离“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之边。由于远离了“四边”,因而,我所承许的观点就是“什么也不承许”啊!

  中观见1②

  这时,“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也忍不住插嘴说了:

  假如你不承许任何观点的话,那么,你破不破除唯识等派的宗见呢?

  中观行者说:当然要破除喽!

  噢!你也说出了“要破除呀”!般若波罗蜜多行者趁机接着反驳说,因而,虽然你口口声声在说“什么也不承许”,但为了破除他家的宗见,到底还是有所承许了呀!

  我般若波罗蜜多行者呢,不缘对、不联系任何事物——“过去心”已灭,因而,既无从譬喻模拟,也无法成其为某种事物(生起)的因由;至于说“未来心”呢,由于它尚未生起,所以,也同样是既无从譬喻模拟,也无法成其为某种事物生起的因由;而当下这个刹那的“现在心”呢,(又因为是无常无住,变动不居的,所以,)难以观察捉摸:它既无形貌又无特征,既未生过又未灭过啊!由此类推,因为不缘对“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的任何一个方面,所以,我般若波罗蜜多行者呢,到底是不缘对任何事物的呀!

  般若见1③

  ◎显宗见1

  秘密真言行者则说,我和你们都是相顺一致的。

  我和持唯识见的瑜伽行者相顺,这是因为,我随顺所谓的“‘自证本知’,超出分别妄想炽盛者所能经历的范畴,或者说,‘自证本知’,不是炽燃分别之念的活动范围”这种观点;另外,我也随顺所谓的“在大觉佛陀的圣心密意之中,拥有胜义的‘明了自证’”这种见解。

  但同时我却又比你略胜一筹:你认为“自证”是真实的胜义;而我却认为,这种(“自证分”的)“证知”是无生的。

  我和中观行者相顺,因为我也认为一切诸法都是远离“四边”的,所以是相顺的;但是,我又比你略胜一筹,因为你不承认(“远离四边”这种状态)是有体验、有觉受的,由于我有(“远离四边”)的体验觉受,所以,我更胜出一筹。

  中观行者插嘴说,正由于你有“体验觉受”,所以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这种“体验觉受”本身,就是妄想分别;而若有了妄想分别,也就会浪迹于轮回中了!

  秘密真言行者反驳道,你(还是脚踏实地地老实)修习吧!假如真已有所实修,那么,就绝不可能不呈现出(某些特定的)体验觉受来;倘若未经实修,当然就不会有体验觉受喽!由于你没有体验觉受,所以,是不会觉悟成佛的。我这种对于“无生且离心意识”的“证知”的体验,你是没法讲出来的!

  秘密真言行者接着又说:

  我和般若波罗蜜多行者也是相顺一致的。这是因为,那外在的“所执之境”,不过是“心的幻变”罢了,因而,它们并不存在真实成立的基础和根本,所以,就这方面来看,我与般若波罗蜜多行者是相随顺的;又由于般若波罗蜜多行者是不缘对一切的,所以,就这方面来看,也是与我相顺一致。

  但我又比你般若波罗蜜多行者略胜一筹:你般若波罗蜜多行者认为“过去心”已灭,因而,既无从譬喻模拟,也无法成其为某种事物生起的因由;“未来心”尚未生起,所以,也同样是既无从譬喻模拟,也无法成其为某种事物生起的因由;而“现在心”呢,你说难以观察捉摸,而把它是“刹那法”的观点拿来,作为成立的理由。正因为你是以“刹那”为单位来作观察对象的,所以,你就会存在因明学上所谓的“无穷过”。

  你是把心识主观臆测的“共相”的道理,来作为修行的对象,而没能对推理的“比量”进行(“现量”实证的)印定,只是在对“增益的迷惑”一一断除。而我却对外境的体性,进行了印定;我不对外在的“所执之境”,进行过分的研究和观察,而是较多地关注内在的“能执之心”:此“心”最初从来未曾生过,所以,最后也就不可能灭掉,这种“不生不灭的体性”,就是我内心的体验觉受——这一点,(因为属于“贤圣自觉境界”,所以,)三世诸佛也无法再进行分析。由于有了这样的体验觉受,所以,我比你更加胜出一筹。

  我有两个层面的密法教授:即善巧方便和般若智慧二者。

  一、这里所说的“善巧方便”,是指对于“猛母火”的修炼。“猛母火”的妙用,是使“业气”趋入中脉“都帝”之中,从而出现五种征相和八种功德。

  ◆ 所谓“烦恼”,(说得简略一点儿,)不过就是“能、所二执”罢了,(从秘密真言教法的观点来看,这些二执的烦恼)都是出自“业气”,因此,假如“业气”趋入了中脉“都帝”之中,那么,烦恼也就自然而然地息灭、消失了;

  ◆ 以此类推,因为那些为害的鬼魅魍魉,也是从(阴阳)“二气”生出的,所以,假如“业气”趋入了中脉“都帝”,那么,鬼怪障难的情形,也就无机可乘了;

  ◆ 同样道理,假如“业气”趋入了中脉“都帝”之中,(地、水、火、风等四大的)“大种之病”,也就无从立足了呀!

  诸如此类等等,可见修习“猛母火”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啊!

  二、这里所说的“般若智慧”,是指“无生之知”、“无断之道”、“无住之智”和“无得之果”,四个层面。

  1.所谓“无生之知”是说,要将一切诸法决断为这样的事实:即从本元、本始、本初上本来未曾生起过,现在和将来也不会出生。若把一切诸法,只是一味看作(孤零零枯木寒岩般的)“无生”,那么,就会流于顽空断见。殊不知,“知性”(或者说觉性)充遍(在“无生”)其间,这就如同牛奶之中,充遍着酥油一般呀!

  2.所谓“无断之道”是说,(在修习过程中,)假如没有(升起)“光明”或者心中没有任何的觉受体验,那就不会走向正道。其实,“知性”的本体即是光明而不断灭的,只是就通过串习熏修,而(与这种状态再度)成为一种熟悉的习惯这一点儿来说,才取名叫做“道”啊!

  3.所谓“无住之智”是说,遣除了正智的所有不顺品,即称“般若”;所谓的“不顺品”,就是指“执实”、“执相”等等。犹如灯火亮起的时候,黑暗就会自然灭去一般,倘若我们证悟了“知性”的本体,那么,那些执实执相的不顺品,也就自然灭去了,要知道,此时也就叫做“般若”了。

  4.所谓“无得之果”是说,灭去了(般若)不顺品的体性,即是法身;由此法身,再圆满两种色身。(因为只是灭去了那些执实执相的不顺品,本无所得,所以,这法身与两种色身)就叫做“无得之果”啊!

  ◎密宗见与修2

  ——冈波巴大师全集《珍珠之鬘第一辑·功德荟萃》第二十六则竟

  .

.
 

---------------------------------------------------------------------------------------------------------------------------

更多冈波巴大师佛学内容

更多智学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人生如同一场戏,戏已经开场了,你就要演下去,但是你要明明白白,你是在演戏,没有真正的夫妻和儿女,你要演好你的角色,又不要假戏当真。其实人间并不是我们的老家,众生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有什么可计较的,少说一句又能怎样?我退一步又能怎样?凡事不要只考虑自己,要多为对方考虑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