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十六卷


2014/9/3    热度:253   

净界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十六卷

 

  ┌戊初征 今初

  ┌丁初征释名号┤

  │      └戊二释

  ○丙二正报妙┤

  └丁二别释主伴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四页,「丙二、正报妙」。前面一科是说明「依报妙」,说明极乐世界的国土庄严;这以下的「正报妙」,说明正报庄严。「正报妙」分二科:「初、征释名号;二、别释主伴。」这二段的关系,我们解释一下。事实上真正说明「正报妙」是在「别释主伴」,所以古德在解释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分三类:第一个是国土庄严,第二个是佛庄严,第三个是菩萨庄严,三种庄严。这三种当中,国土庄严是属于依报妙,佛跟菩萨的庄严是属于正报妙。所以这个「别释主伴」这个「主」就是佛的庄严,这个「伴」就是菩萨。所以这个「别释主伴」事实上它是正式说明正报庄严。解释弥陀的名号,是通于面的依报妙跟后面的正报妙,是贯穿前面的依报跟正报的庄严,整个依正二报的庄严,会归处就是这一句名号,所以这个「征释名号」是通前通后,是这个意思。在「征释名号」当中分成二科:「初、征;二、释」。看第一个「初」,先有一个「征」问,看经文:

  丙二、正报妙二

  丁一、征释名号二

  戊一、征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佛陀说明了依报的庄严以后,佛陀又招呼了一声「舍利弗」说:「于汝意云何?」舍利弗你的意思如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极乐世界的佛是什么理由能够安立做阿弥陀呢?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征问。这当中我们看蕅祖的回答:
  此經的示持名┌征┐名號,┌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
  ┤ ├   ┤
  妙行,故特 └释┘欲人 └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

  本「经的示」,这个「的示」就是很明确的指示这种持名的妙行。在净土三经当中讲到:我们内心跟弥陀感应道交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观经》,它强调观想、观像,你忆念弥陀正报的庄严、依报的庄严,从这个观想、观像当中,在临命终的时候跟弥陀感应道交。《无量寿经》虽然强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但是它也强调你还是要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有一些助行。在本经当中,佛陀引导我们跟弥陀感应道交的时候,二话不说,什么方法都没提,但是讲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所以这个地方,本经的一个特色是「的示持名妙行」。我们在本经当中,没有看到佛陀讲出其他的法门,单单讲出「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的法门。既然本经这么样的强调「持名」,所以就有这样必要把这个「名号」作个解释。为什么呢?「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这个「万德洪名」,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所以「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使令我们真正的相信:我们所忆念的、我们所归依的这句佛号,是「万德洪名」,使令我们真正能够「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

  任何的修行,第一个一定是建立信心,对于你所归依境的信心。在本经当中,当然是以名号为我们的归依境。换句话说,我们到临命终的时候,手忙脚乱,到底我是应该持大悲咒、还是持往生咒?我在今生的内心当中,摄持了很多的法宝,到底我临命终要依止哪一个法宝最安全?这个当中,我们不可能到临命终的时候再来抉择,不可能。你一定是平时身体健康、心情愉快的时候,就必须要看到你真正的归依处,这种归依处,一定是要建立在「闻经达理,断疑生信」。其实一般人,如果没有研究净土因缘的这种缘起道理,一般是听到人讲一些感应的事迹,我认为这不容易建立一个真实的信心。只是听到一种片段、一种偶尔发生的感应事迹,就会让你这一念心,对弥陀生起一心归命、通身靠倒,这种人少,非常少。大部分在念佛的时候,就夹带疑根。所以说真正能够「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一定是建立在对名号功德正确的认识上,才能够除疑。所以我们在本经当中,的确是非常有必要来解释这个名号的意义,是这个意思。所以佛陀就说:「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这个阿弥陀是什么因缘安立的?为什么他能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从头到尾能够值得我们去通身靠倒、值得我们去一心归命?这件事情必须要说个明白,是这个意思。在解释之前,蕅益大师有一段重要的开示:「戊二、释:初、约光明释;二、约寿命释。」

  ┌己初约光明释

  ○戊二释┤
  └己二约寿命释
  「阿弥陀」,本经当中以光明跟寿量来解释,这当中我们看蕅祖的一段开示: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
  │
  │   ┌光┐
  │  ─┤ ├二义,收尽一切无量。
  │   └寿┘

  「阿弥陀」是印度话,「翻」成中文是「无量」,就是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当然是「不可说」,想要说也说不尽。「不可说」怎么办呢?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一句名号呢?所以「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抓出二个重点:第一个「光」明无量,第二个「寿」命无量,以这个光明跟寿命来总持这个名号的功德,是这个意思。
  │┌光─则横遍十方┐┌横┐
  ├┤       ├┤ ├交彻,即法界体─
  │└寿─则竖穷三际┘└竖┘
  │
  │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
  │  ─┤
  │   └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这一段的开示太重要了。这个「光」明是一种空间的无障碍,「横遍十方」,这句名号是横遍十方,就是你这一念有障碍的心,去忆念这一句名号,马上使令你空间无障碍。第二个「寿则竖穷三际」,时间无障碍。我们内心当中受着这种时间的障碍,这个时候使令我们时间无障碍。「横竖交彻」,当我们把时空无碍这二种相貌合起来,那是一个什么境界呢?那是一个「法界体」。这个法界当然不是我们凡夫的法界,那是一种清净法界的本体。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自性清净心。弥陀依止这样的清净法界「体」,而创造了「弥陀」的「身土」。「身者,正报也;土者,依报也」,创造了依正二报的功德。我们内心当中,怎么去跟弥陀的身土感应道交呢?所以佛陀必须要创造一个「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这个事情是这样子的:站在弥陀的角度,他依止这种清净的时空无尽的法界体、无量光无量寿的法界体,他创造了净土的果地功德,「弥陀身土」,就是果地的功德。但是我们要成就这个果地功德,有什么方法呢?哦,弥陀又创造了一个因地,让我们能够去栽培这个功德的因地,就是又创造了这个弥陀名号。当然,若因若果,都不离开这个无量光寿的法界体,是这个意思。所以说:「弥陀名号者,因也;弥陀身土者,果也」。若因若果都不离开这个清净法界的本性,就是光寿无量的本性。所以蕅益大师作一个总结:

  │  ┌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
  │  │              │
  └是故┤   ┌始觉合本,始本不二┐├
  └持名即┤         ├┘
  └生佛不二─────┘
  ┌一念相应─一念佛┐
  ─故┤        ├也!
  └念念相应─念念佛┘

  所以「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这一句话我们稍微说明一下。相对这个「本觉理性」,另一个就是始觉智慧。始觉智是能观,所观的就是本觉理。一般的自力法门,在观这个本觉理性是从空性下手:「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这个禅宗、天台宗在修这个观心法门的时候,「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一般的自力法门在观心的时候,一开始就是破灭这些有相的戏论,直接观「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清净本体,是从空性下手,先破执。但净土法门,它不是从空性下手,它是从妙有下手。就是一一理性,可也是具足庄严;虽然一一庄严,可也是全体理性。虽然它是一个有相的佛号,但是它是全体理性,这种思想就是属于华严的思想。所以依止《华严经》修行的净土宗、密宗,它都是从有相下手。就是说你直接接触弥陀的功德,从妙有下手,所以这个地方是很特别,「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一般我们看其他经典,很少看到有这样的开示。一般的圣道门,要讲到本觉理性,那一定是一种无相的境界;这个地方,它以弥陀名号来当本觉理性,是从妙有下手。所以,我们这一念心去忆念弥陀名号,是始觉和本觉,「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这句话就很重要了。「一念相应一念佛」,这句话我们也可以从二方面来说:如果依着自力的角度,「一念相应一念佛」,就是说我完全不要看佛力的加被,我以我这一念能观的智慧,去观照我内心深处那一个不生不灭的本性,「一念的相应一念佛」。这个时候那个「佛」怎么说呢?那个「佛」只是一个成佛的因种,就是一个成佛的因种。就是说你开始观照你的本性以后,你的生命开始有变化。在你的无明妄想当中,生起一个成佛的种子,一个种子而已。当然要开花、结果,那还要广大的六波罗蜜等着你去做了,还有三大阿僧祇劫的路要走,称性起修,这当中还有三大阿僧祇劫的路要走。如果从自力的角度来说,「一念相应一念佛」,你一念的跟空性相应,你一念的去栽培成佛的因种,就是这个意思。其次,从他力的角度来说,这当中的他力就有弥陀本愿功德的加持,一念的相应,这个时候我们所观境,不是观我们这一念的清净心,这个时候我们心中所忆念的是弥陀名号。什么叫做「相应」呢?就是「一句弥陀念诵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这个叫做「相应」,你这一念心跟佛号已经「相应」了。这个时候念念之间,成就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而这种功德庄严不是因地,是已经成就的果地功德,是一个现成的果地功德。所以这个地方不一样。因为你忆念佛性,那完全是凭自己的本事,谁也没有帮助你。你忆念佛号,这当中,有弥陀本愿功德的加持,有他力灌进去了。所以说站在他力的角度,你忆念了弥陀名号,你在你的心中,七宝池、八功德水、无量无边依正二报的功德,就在你的心中成就了。乃至你把这样的念头相续,「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天一天的加强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所以这句话,从自力的角度,这「一念佛」的「佛」,只是因地的佛性;如果从净土的角度来说,「一念佛」,那是极乐世界依正二报果地的功德。那当然是不同,那是一个现成的功德。所以我们讲「他力门果地教」,就是在这个地方。由于「它」是他力门,所以它就是果地教了。这个地方的关键点,就在这个弥陀名号、弥陀名号。因为他的因地是无量的光寿,所以他所成就正报、依报也是无量的光、无量的寿。是这个意思。这只是一个简说,后面看这个经文的详细说明。

  戊二、释二

  己一、约光明释

  先看第一个「约光明释」,这是「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解释阿弥陀佛,第一个「约光明」解「释」,看经文: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佛陀招呼一声「舍利弗」说「彼佛光明无量」。「光明无量」,这当中有二种情况:第一个「照十方国」,它的数量能够照十方国;其次,它的本质「无所障碍」,不为一切的墙壁、一切的树木所障碍。我们一般的日月灯明是有障碍的,一个墙壁就障住了。弥陀的光明,是没有东西能够障碍的。因为这二个理由,所以称「为阿弥陀」,第一个它「照十方国」,第二个它「无所障碍」。看蕅祖的解释,先解释他的数量:

  释佛光无量三

  约证释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

  明无量也。

  (「寂而长照」的「长」是错字,应为「常」。)我们这一念现前的心性呢,它的本体是「寂而常照」,约着它照的功能来说,它有「光明」义。现在弥陀「彻证」了「无量」光「之体」,所以他是「光明无量也」,这样子是约法身来说。再看他的愿力:

  约愿释
  ┌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
  ┌┤
  │└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
  ┤
  │ 彌陀為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果成┐
  └─             ┤  ├也。
  ,有光明恒照十方之願,今 └如愿┘

  就法身来说,「诸佛」都是「彻」证清净法身的本「体」,这种光明都是遍「照十方」,都是「无量光」。但是就着应化身来说,「因中愿力不同,随」着「因缘」而安「立别名」,随着他的愿力,以及他修行因缘的差别,安立了这个别名。这个「因缘」不同是怎么安立的呢?因为「弥陀为法藏比丘」的时候,「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这个「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这个「彼佛」到底指的是什么佛?当然法身、报身都是光明无量,但是因为法身、报身的光明无量,跟我们凡夫几乎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根本不可能接触。所以我们现在关心的是应化身,因为我们凡夫带业往生,所到的是一个凡圣同居土,所见的佛是应化身。所以我们真正关心的,跟我们贴身有关系的是应化身。所以这个地方,蕅益大师特别讲出来,这个地方的「彼佛」,这个「佛」是应化身。就是说:「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他的愿当中「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现在佛「果成」就,所以他的「愿」也就满了。在这四十八大愿当中,我们也可以把它提出来,就是在第十二愿,第十二愿讲到说:「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法藏比丘在因地的时候说:「设我得佛」,我在成佛的时候,我的应化身的「光明」如果「有限量」的,最低的程度,「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这个「那由他」就是亿(百千万亿的亿),就是百千亿那由他,就是百千亿亿诸佛国者,「不取正觉」。所以说弥陀应化身的光明无量,是在因地的时候所发的愿。好,我们再看「简别三身」:

  简三身

  ┌法身光明─无分际┐
  │        ├此则佛佛道同─────┐
  ├报身光明─称真性┘           │
  │                    │

  「法身」的「光明」是遍一切处;「报身」的「光明」他是「称」合本性,也就遍一切处:这个是「佛佛道同」。但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不是法身、也不是报身,是应化身。
  │            ┌十┐     │
  │            │ │     │
  │       ┌一由旬者┼百┼由旬者┐ │
  │       │    │ │   │ ├
  │       │    └千┘   │ │
  │    ┌有照┤          ├┐│
  │    │  │    ┌十┐   │││
  │    │  │    │ │   │││
  │    │  └一世界─┼百┼世界者┘││
  └应身光明┤       │ │    ├┘
  │       └千┘    │
  │              │
  │              │
  └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
  ┌不一┐
  ─然三身┤  ├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
  └不异┘

  像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是「照一由旬」。我们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一生说法的时候,光明照一由旬。这「光明」有常光、有放光:「常光」就是佛陀头顶像月亮那个光明,是经常存在的;「放光」是佛陀有特别的因缘,从头顶、从白毫、从手指放光,这叫放光。不过这个地方的光明是指常光。释迦牟尼佛的常光是「一由旬」,有的佛是「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或者「一世界」、「十世界」、「百千世界」,都是有限量。只有「阿弥」陀佛的「光明普照,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三身」是「不一不异」,但是我们现在所关心的是应化身,所以佛陀还是把三身给简别出来。这是解释「光无量」,再看「佛光无碍」,就是无所障碍:

  明佛光无碍

  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

  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佛陀在应化身的时候,特别重视他的应化身一定要光明无量,这不是表示佛陀他喜欢自己要这样做,他完全是为了利益有情而安立的,是「约人民」的利益而安立的。因为「众生」跟「佛」有因「缘」的时候,「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光明无量」这件事情,我们简单的说明一下。佛陀在利益众生,一般是采取二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说法,佛陀用语言文字来演说种种的法门,「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从文字当中,散发出圣道的功德,使令我们能破除心中的无明妄,这个是主要的一种利益方法,说法。其次,就是众生有障碍,为了破障,佛陀会显神通来破障。在神通当中,主要的就是放光,就是用光明。这个光明,在《无量寿经》上说:佛陀的光明照到众生的身心,使令我们罪灭善生,身心安乐。我们有这个罪障就消灭了,一切的善根就生起了,使令我们身心安乐。

  台中莲社编的《念佛见闻感应录》,里面讲到一件事:十多年前,台中有一个姓赖的女居士,她当时是五十四岁,她先生在三年多前往生了。她先生在的时候,她们夫妻俩的感情非常好,结婚十多年都没有争吵过。所以她先生突然生病死掉,她一直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三年多来,经常的怀念她的先生。这么一天,她实在是对她先生怀念的感情太重了,她就买了一些水果、一些香花灯烛,到她先生的坟墓去祭拜一番。祭拜的时候,触动了她的感情,痛哭了一场,讲了一些很感性的话,发泄了一下。回来以后就有事情了,晚上做梦的时候,梦到一个男众的鬼魂,现出她先生的样子来跟她讲话。她隐隐约约知道这个人不是她先生。感情因缘深的人,她内心当中就有这么一点感应,她知道这不是我先生。她说:你为什么现出我先生的样子来欺骗我呢?她不跟他讲话,他就一直在耳边吵,还现出他的样子给她看。经常在晚上睡梦的时候,就有这种事情发生;但是白天也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事情发生,所以她也不在意。过了半个月以后的一天中午,她在厨房做菜,带着她一个五岁的孙子。她的小孙子在旁边洗菜,她在那边炒菜,炒到一半的时候,这个姓赖的女居士,突然间就昏倒在地,二眼翻白、全身颤抖。这小孙子很聪明:唉呀!我的祖母有问题。赶快跑到隔壁去找一个念佛的老菩萨说:我祖母有问题,请你来看一看。这个老菩萨过来一看,就赶快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小孙子也跟着念阿弥陀佛,念了二十几分钟。慢慢慢慢的,这个身体的颤抖就停下来了,就醒过来了。醒过来以后,就问:你怎么回事呢?她说:我这半个月来一直做梦,但是这只是做梦而已。我在炒菜的时候,这个梦境的男鬼突然间出现,拉着我的手,要我跟他走。我挣扎不跟他走,这么一挣扎,我人就昏过去了。昏过去的时候,没多久就听到念佛的声音,这个佛号一出现的时候,突然间一道金色的光明,放大光明。这个时候,那个鬼魂看到光明以后,就惊怖跑掉了,我就醒过来了。从这件事情以后,她心中就不敢放松,经常念阿弥陀佛,后来这件事情就没有再发生了。

  在《观经》上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所以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应化身,虽然他这尊佛在十万亿佛土外;但是因为他「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所以只要我们念阿弥陀佛,他的光明就随时会加被我们。而这种光明是可以破障的,破除障碍的。所以我们看《小止观》,《小止观》也说:所有善根当中,你修四念处、修不净观、修数息观,这种善根发相都没有光明;只有念佛的善根发相,光明巍巍,人天爱敬;而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光明又更大,因为他本愿力故。所以,当我们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我们内心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就是弥陀的光明在照耀我们,来破除我们的障碍。就是「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这个是阿弥陀佛他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光明无量。再看第二个:

  己二、约寿命释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阿弥陀佛的第二个意义是「寿命无量」。就是「彼佛寿命」。阿弥陀佛应化身的寿命,以「及」这些往生「人民」的寿命,都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这个「无量无边阿僧祇」是印度一个很大的数目、很大的数目。看蕅祖的解释,「正释寿命」,先解释「佛寿无量」:

  正释寿命二

  释佛寿无量三

  约证释

  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

  命无量也。

  这个是约法身,法身的寿命是「照而常寂」,有无量无边的寿命。

  约愿释

  ┌法身寿命─无始无终┐
  │         ├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
  ├报身寿命─有始无终┘

  「法身」是永远存在的,没有所谓的开始、没有所谓的结束,不管我们是不是证入,他都是永远存在的。「报身」是「有始无终」,他的出现有一个开始,就是初地,初地的话分破无明、分证三身,这个时候一念的清净心现前,开始有功德报身的受用,所以他是「有始」;但是他生起以后,就没有结束了。这都是「佛佛道同」,都是「无量寿」。不过这个地方不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所关心的是应化身:
  ┤   ┌随愿┐
  │  ┌┤  ├延促不等
  │  │└随机┘
  └应身┤
  │法藏願王,有佛及人┌果成┐
  └         ┤  ├别名无量寿也。
  壽命皆無量之願,今└如愿┘

  「应」化「身」的寿命,跟他因地的愿力有关,以及跟当时众生的根「机」有关系。我们看经典上,释迦牟尼佛当初他的心情是要住世一劫的,后来因为阿难尊者没有请佛住世,所以佛陀也就随顺因缘入灭了,有这么一件事情。所以佛陀在住世的时候,除了他的本愿以外,跟众生的根机、福报的厚薄有关系。「法藏愿王,有佛及人民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所以「别名无量寿也」。这个愿是第十三愿,我们把它念一遍:「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在因地的时候,「法藏」比丘说:「设我得佛」,我的「寿命有限量」,最低到「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如果我的应化身佛的寿命,不超过百千亿亿劫的话,我不取正觉。所以这个寿命的时间很长,百千亿亿,所以这个地方,本经说「无量无边阿僧祇」。

  简三身

  ┌阿僧祇┐
  │   │
  ┌┼无边─┼皆算数名,实有量之无量。
  ││   │
  │└无量─┘

  「阿僧祇、无边、无量」,「皆」是一个「算数」的「名」称,都是「有量之无量」。就是说,事实上这个寿命是有限量的,弥陀他还是会示现灭度;但是他的数量太大了,所以我们可以说他是有量当中的无量,因为实在是太大了。

  │   ┌不一┐
  └然三身┤  ├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
  └不异┘

  从理论上来说,应化身也可以是无量无量,因为三身是一体的,因为应化身是从真如本性所变现的,真如本性是无量的寿命。从理论上来说,应化身也可以无量的寿命;但是当我们要考虑众生根机、众生福报的时候,那就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应化身的成立,不是单方面的,我们后面会讲到,不是单方面的,这个跟众生的因缘有关系。所以理论上虽是无量无量,但是实际上他还是有量的无量。再看「生寿无量」:

  释生寿无量

  ┌及者,并也───┐ ┌佛寿命───┐
  ┤        ├谓┤      ├皆无量等也
  └人民,指等觉以还┘ └并其人民寿命┘

  这个地方「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是说极乐世界应化身的佛,以及往生人民的寿命,都是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寿命无量」,这个也是蛮重要的。我们说「寿者,福之基也。」我们就着这一期的生命来说,这个人他一生的努力,他现在的财富具足、眷属美满,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地位、很高的声名。这么多的福报当中,他要能受用要有一个基础,就是他的寿命要长。如果他身体不健康死掉了,所有的福报都破坏了,所以「寿者,福之基也」。就像一栋高楼大厦,虽然高楼大厦上面有很多的庄严;但是这些庄严是建立在这个地基的基础上,这个地基一破坏,整个高楼就垮下来,那就谈不上什么庄严不庄严了。我们前面研究极乐世界有种种殊胜的功德,它国土的庄严:宫殿、楼阁、七宝池、八功德水,它的莲华、所散发的种种美妙音乐。我们在受用这个功德的时候,值得我们关心的就是「这个寿命有多长」?我们凡夫的心情是这样子的,就是一劳永逸:我今生辛苦一点没关系,我希望我下辈子创造一个果报体,一劳永逸。不要说我今生的努力,下辈子生天,受用了几劫以后,又掉到人世间来重新开始,那你下一次又要完全重新开始。这样的生死疲劳,要修到什么时候呢?所以说这个寿命也是我们要抉择的。在本经当中,这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而成佛只要三大阿僧祇劫。换句话说,你到极乐世界,你再怎么懈怠,你肯定有足够的时间让你成佛,是这个意思。所以弥陀也考虑这一点。古德说:「拼个今生,永做闲汉。」我今生辛苦一点没关系,但是我希望我未来的生命当中,永做闲汉。这个「闲汉」就是无事。所以说这个正报当中,这个寿命无量也是非常重要,使令你不退转。不要因为你的死亡,而把你这一期的努力完全破坏掉,使令你的功能够相续。所以这个地方,寿命无量就非常的重要。

  重释光寿三

  总明

  ┌光┐           ┌生┐
  当知┤ ├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 ├─
  └寿┘           └佛┘
  ┌光明┐
  ──平等,能令持名者┤  ├同佛无异也。
  └寿命┘

  「光」明跟「寿」命的「名号」,在弥陀因地的时候发这个愿,佛陀不是为了自身的庄严,完全是要利益「众生」而安「立」。因为「生佛平等」,众生的心性平等,所以使「令」我们在忆念这个名号的时候,我们的「光明、寿命」也「同佛无异」。因为这句名号是因,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是果;因地是无量光寿,果地也就无量光寿。如是因如是果,因果随顺。这个是「总名」。再看第二段「别明」,这种因果相随顺的观念,蕅益大师把它再详细的说明,看「明光义」:

  别明二

  明光义

  ┌生极乐───即生十方。
  │
  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
  │
  └能自度───即普利一切。

  「无量光」的意思,这个名号就表示一种空间无碍。我们在因地的时候,因为我们忆念的名号是「无量光」,所以我们果地的时候,「生极乐」世界「即生十方」。所以你到极乐世界,你不会被极乐世界的空间所障碍,你随时候能够到十方世界去供佛闻法。「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你随时有因缘见到十方诸佛。虽然我们刚开始在简择的时候,在无量诸佛当中,我们单单取弥陀的名号;但是因为弥陀的名号,本身有无量光义,所以我们到了极乐世界,我们开始依止这个因缘;但是到了极乐世界的时候,就能够开阔到其他的因缘,而见到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前面是约上求,这里是约下化。由于空间的无碍,我们也能够遨游十万亿佛土,普度我们有缘的一切众生。你为什么有这样的功德呢?因为你所执持的名号,它是无量光义,这个名号本身就有这样的功能、德用,是这个意思。

  明寿义
  由无量寿义,故极乐┌皆定此生成佛。
  ┤
  人民,即是一生补处└不至异生。

  由于这个名号具足「无量寿」的意思,所以你到「极乐」世界,「即是一生补处」,你肯「定」在这一期的生命当中「成佛」,不必等到其他的生命。你得到这个果报体,你只要努力一次,就永远的受用,这个果报体不会让你再死亡。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果报体、寿命那么长呢?因为你因地的时候,这个佛号它就具足无量寿义,就是这个时间无碍,是这个意思。蕅益大师「结劝」说:

  结劝

  離卻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
  ┌           ─┐
  │心─何處有阿彌陀佛名號 │願深思之,
  当知┤            ├
  │而離卻阿彌陀佛名號─何由│願深思之!
  └            ┘

  徹證現前一念無量光壽之心

  所以我们约着佛陀的用心来说,他的名号是怎么创造的呢?「离却」佛陀「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弥陀名号」?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佛号是从阿弥陀佛的这一念无量光寿的本性所流露出来的,约佛陀这方面来说。约我们众生的上求这方面来说:「离却」我们现前这一句佛号,谁能够「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呢?我们面对无量无边的烦恼障、业障、报障,假设我们不选择弥陀名号当我们的归依处,我们要「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那是非常遥远的,所以「愿深思之,愿深思之!」这个地方讲这个名号,是在解释净土的因缘。这个因缘,是佛陀对于十法界生起的一个基本原则。

  往昔有一个禅师,他读《法华经》,看佛陀在《法华经》上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他非常不明白:我看这个诸法是有差别相,这个世间上有男有女、有富贵有贫穷,这个世间有各式各样的差别,怎么说是常自寂灭相呢?他就不明白。不明白,所以他请问他师父:「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是怎么回事呢?他师父就说:「且去,我不与汝道。」我不跟你讲,你自己去体会吧!这个禅师他善根强,他就自己去打坐,从冬天到春天就这么打坐。这么一天,春天到了的时候,他寮房前面有黄莺在叫,他听到黄莺叫声的时候,他开悟了,他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他明白了。明白了以后,他讲了一句偈颂来表达他的心情,他说:「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到百花开,黄莺鸣柳上。」他说:从本性上来观察,「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这个的确是真实的。就是当我们每一个人,回归到原点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是清净本然的,是非常公平的。这个差别是怎么来的呢?「春到百花开,黄莺鸣柳上。」春天的因缘百花盛开,「黄莺鸣柳上」,黄莺在柳枝上叫。冬天一到的时候,肃杀之气,黄叶就掉落了。这意思就是说:每一个人的果报是你所依止的因缘不同。你这一念心依止了杀盗YIN妄的因缘,你就创造三恶道的果报;你这一念心依止了三归五戒的因缘,创造出人天的果报;你这一念心依止四谛、十二因缘、我空真理的因缘,现出了二乘的涅槃;你这一念心依止菩提心、六波罗蜜的因缘,创造了未来的大般涅槃;你这一念心依止弥陀的名号,念念成就无量光、无量寿的依正二报。从这句话来看它的意思,你所依止的因缘非常重要。就是说你能念的心,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的确每一个人的自性都不可思议。但是不可思议当中,有二种情况:杂染法不可思议、清净法不可思议,二个都不可思议。你这一念心能够创造那么广大的刀山油锅,那么长的刀山油锅寿命,这件事情也不可思议。怎么你在人间才短短的七八十年,你就能够创造地狱那么几劫刀山油锅的寿命,这件事情你也真是不可思议、这也不可思议。(哈──)你在短短的寿命当中,你念佛念了几年,能够成就极乐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的寿命,这件事情,你这一念心也不可思议。这二个差别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你这一念心所依止的因缘非常重要,「春到百花开,黄莺鸣柳上。」为什么百花会开?为什么黄莺会高兴的叫呢?因为有春天的因缘。这个世界上就是因缘所生法。所以说「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呢?面对我们这一念凡夫的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今天如果放弃了弥陀名号,这样子如何「彻证」我们的真如本性呢?如何去开显我们未来依正二报的国土呢?这件事情,我们应该冷静的想一想,「愿深思之,愿深思之!」这么一个殊胜的因缘,弥陀名号的因缘,假设我们放弃了,就意味着,等待你的是一个无量无边的、充满血类的一个菩萨道。这件事情值得我们去想一想,去考虑一下,就是我们的抉择。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执着什么,往往就会被什么所骗;我们执着谁,常常就会被谁所伤害。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凡事看淡一些,不牵挂,不计较,是是非非无所谓。无论失去什么,都不要失去好心情。轻松、自在,最快乐!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