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五戒修学述要 第一卷


2014/9/3    热度:333   

净界法师:五戒修学述要 第一卷

 

  《五戒修学述要》。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居士,阿弥陀佛!请放掌。

  那么我们从今天开始有四堂课的时间,要跟大家共同的来学习这个五戒在修持上的一些重要的观念跟方法。

  那么在讲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简单地说明,就是诸位在两天之后就要再受五戒了,当我们受了戒以后,这个时候我们在生命当中,到底有什么差别,跟我们没有受戒之前有什么差别?那么这一点我们先做一个说明。

  那么在我们受了戒以后,我们内心当中的一个最大的差别啊,就是我们内心当中多了一个戒体。那么这个戒体在心中到底,会产生一个什么的效果?在戒律里面讲到两个不同的效果:第一个就是有本期誓。“期誓”就是说你心中有一个愿望在支持着你。虽然你以前在没有受戒之前,你也可能做很多的善法,但是你那个善法是没有一个目标来引导你的。比如说你到了菜市场,你看到可怜的众生,你也可能会把它买下来放生,但是你这样的行为你是临机刚好看到因缘才生起的,你不是经常保存这样的愿望的,所以你这个行为不会相续,而且造作也没有力量。那么当我们受了戒以后,你心中经常保存一种愿望——我要断恶修善度众生,那么这种愿望再遇到环境的因缘具足的时候,这个愿望就表现出来。所以你受完戒以后,你的戒体会产生一种愿望来引导你的生命,那么使令你的生命远离错误、趋向于善法。这是第一个,你心中有一个愿望。第二个是遍该生境。也就是说你在没有受戒之前,你所修的善法是有期限的,不能够普遍一切众生。比如说你以前也可能不杀生,但是你不是说对所有的众生都不杀生,可能你遇到了冤家你就会去伤害他,遇到了去刺激你的蚊子啦、苍蝇啦,你可能会伤害它。但是你受了戒以后,你的不杀生是普遍地面对一切众生,我对所有的众生,在任何的情况之下都不杀生。所以你的所缘境是特别地广大。所以,我们总而言之你受了戒以后,开始修善的时候,第一个,你心中有誓愿,第二个你的所缘境特别广大。所以会使令你所修的一切善法的功德,都会辗转地增胜。这就是我们受了戒以后的一个最大差别,就是成就了一个戒体。

  那么这个观念大家有了以后,我们就可以来看讲义啦。那么《五戒修学述要》,我们将释此义,大分为三。 我们这当中有三大科:第一个、安住戒体,那么我们受了戒以后,应该如何去纳受戒体,进一步地去安住戒体,把戒体的功能把它发扬光大,这是这一堂讨论这个主题。第二个、奉持戒相,那么这个戒体是内心的一个愿力,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个愿力,把它付诸在身口二业的一个戒相,这个就真实地去表现我们心中的愿望。第三个、结示劝修,我们最后用一个偈颂来总持前面的所有的内容。所以我们事实上持戒就是两个重点,第一个我们如何安住我们的戒体,第二个我们如何去实践我们的戒相,这两个重点。我们就着这两个重点开始去研究它的讲义。

  我们看第一段,甲一、安住戒体。那么安住戒体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戒体相状。我们要安住戒体,你要先得到戒体。你根本心中都没有戒体,你根本不知道怎么安住。所以这个戒体相状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来成就戒体。第二个、戒体作用。当我们心中有戒体以后,我们如何把这个戒体把它发挥成一个最大的、防非止恶的作用。这个地方讲两个重点。

  我们先看第一个。那么我们后天要受戒,我们如何来去成就内心戒体。我们看这个《事钞》:

  《事钞》云:“谓法界尘沙二谛等法。以己要期,施造方便,善净心器必不为恶,测思明慧,冥会前法。以此要期之心,与彼妙法相应,与彼法上有缘起之义,领纳在心,名为戒体。”

  那么这一段我们分成三小段来说明。那么第一小段是说明我们所领受的戒法是什么,所领纳的法,就是整个法界尘沙二谛等法。这个“法界”指的是十法界,那么这个十法界的法呢,就像这个空中的灰尘、像恒河的沙这么多,所以这个“尘沙”是一个譬喻。那么这个法是什么内涵呢?“二谛”,有真谛的不生不灭的无为法,也有世俗谛的生灭的有为法。那么十法界的整个尘沙二谛等法,怎么就是我们所领受的戒法呢?我们做一个说明。当我们没有受戒的时候,这个十法界的法都是我们造业的所缘境。说你为什么会杀生?就是有这些十法界的因缘。有一些杂染的因缘、清净的因缘你才会造业。所以我们在没有受戒之前,这十法界的法都是我们造罪的因缘。那么我们受了戒以后,这十法界的因缘就转成一个我们持戒的对象。就是转过失成功德。所以,诸位要知道,我们在受戒的时候,我们每一个戒所谓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他所面对的对象是整个十法界的法。所以这样子,古德说,这个就是所谓的十法界的“妙善戒法”,这个妙是微妙的妙,妙善戒法。这就是我们后天我们要去领受的这个戒法。虽然你的戒是五条,但是这五条它的所缘境是十法界的。

  第二个,我们看能领纳之心。以己要期,施造方便,善净心器必不为恶,测思明慧,冥会前法。那么我们应该要用什么方法来领受这个十法界的妙善戒法呢?这个地方讲出一个重点——“以己要期”。你心中必须有一个希望,那么你有一种要成就广大功德的希望,那么这个希望包括有一定的时间,比如说如果你受八关斋戒,那当然这个希望就是一日一夜,我一日一夜要奉持佛陀的八关斋戒而成就广大的功德;如果你是受五戒,那么你的希望是尽形寿,到你这一期生命死亡为止。所以你心中必须有一个一定的期限,这个期限当中你有一个希望,那么依止这样要成就一种功德,想要离苦得乐的希望,你开始施造方便,善净心器必不为恶。这个地方的“方便”就是你要遵守受戒的仪轨。所以你在受戒的时候,你该礼拜的地方没有礼拜,该你出声音的时候你没有出声,你就得不到戒体。因为你身业、口业没有造作,就没有遵守仪轨、没有遵守这个方便。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我们一定要去遵守身业礼拜、口业的称念,那么这样子呢,来调伏我们心中的恶念,不要起恶念。就是受戒的时候、三归依要得戒体的时候,你不能打妄想。

  那不能打妄想,我们心中要干什么呢?以下说明:测思明慧,冥会前法。“测思明慧”就是一种观想。你这个时候你要观想,我从现在开始是一个生命的开始,过去的种种譬如过去死,今日的种种譬如今日生,我现在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么这个时候你心中要对整个三宝面前许下誓愿:我从今天开始,我对整个十法界的因缘,我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个,誓断一切恶、无恶不断;第二个,誓修一切善、无善不修;第三个,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而不度化。当然,我们许下这个誓愿不表示我们马上做到,当然重点就是说你一定要先立定一个目标,那你生命有一个方向、一个努力的使命感,这个是一个重点。而且你在许下誓愿的时候心中不能任何的拣别,不管对方,他是你的冤家或者是你的仇人,你都应该把他纳入到你所发愿的对象,这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你心中许下这个誓愿以后,你就用你的誓愿去“冥会前法”,这个前法就是前面的十法界的妙善戒法。这个时候你能领纳的心跟你所要领纳的十法界的法就相契合。所以这个地方就是以心来会这个境。

  我们看第三段总结:以此要期之心,与彼妙法相应,与彼法上有缘起之义。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心中的希望跟前面十法界的妙善戒法两个相应了以后,在我们心中就有一种缘起。这个缘起就是说,心生则种种法生。本来我们心中没有这个目标的,那么当我们对这个十法界开始发愿的时候,我们心中开始由没有而转成有,这个就是缘起。那么你说他这样子的话,我这样子发愿心中产生一个什么呢?产生一个非常有力量的一个要断恶修善度众生成就佛道的誓愿。这个时候,这样的一个清净的愿力在你心中就缘起。那么这样子的一种功能,你把它牢牢地放在心中,这个就是你的戒体了。因为所有的断恶修善度众生的一个戒法的表现,都是从它发动出来的,所以它是一个体。

  我们看第二段:“于本藏识,成善种子,此戒体也。”这一段是讲一个简单的一个定义。就是在阿赖耶识当中你要成就一种善的种子,这个善种子就是功能,能够防非止恶的功能,这个就是戒体。也就是说,你看我们看这个图,你本来是一个阿赖耶识,是没有这种功能,但是你后来缘境发心,缘十法界开始发了断恶修善度众生的心,产生一个善种子,这个善种子就是戒体。

  所以我们简单做一个总结。你要成就戒体啊,你就是你在受戒的时候你要发愿。有些人受戒的时候就是念阿弥陀佛,你受戒的时候念阿弥陀佛你不能得戒体。念阿弥陀佛有念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戒体有成就戒体的因缘。你不发愿、你不对十法界发愿,你根本不可能成就戒体。那么这个戒体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要期誓愿”,你生命当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来引导你。

  这个目标对我们的生命是一个很大很大的一个力量。我讲一个简单的公案诸位体会看看。这个是讲到美国好莱坞一个巨星他立志成功的一个实际的例子。这个人他的祖先啊,他本来是伊朗人,中东伊朗人,后来他搬到美国去住,就移民到美国。那么这个巨星他的父母亲,他父亲是一个酒鬼整天喝酒,他母亲是一个赌徒整天赌博,所以他们两个他父亲母亲整天就是醉生梦死,所以他是一个非常破碎的家庭,不正常的家庭。所以这个人他读到高一的时候就辍学了,就不再读书了,整天做无业游民,自暴自弃,反正这种环境你也没办法成功。后来他做无业游民做了四年,到了二十岁的时候,他一觉醒过来,突然间醒悟。他说我不能这样子一天过一天,我再一天过一天我的父母亲的生活相貌就是我的未来最明显的写照,我必须做一些改变。然后他就立定志向,我一定要在今生当中有所作为。但是有所作为,他想一想,我也不能去做生意,没有钱;我也没有一技之长,也没办法找工作。但是他觉得他身体很健康,他可以做一个演员,而且他对于表现、对于演艺的这样的一个事情很有兴趣,他决定要做一个世间上有名的演员,他立定一个志向。那么他就去好莱坞去应征演员。但是他天生有一个缺陷,他嘴巴是歪一边的,那么歪一边当然这个相貌就不好看了,所以他去应征的时候被很多导演都拒绝了。但是他告诉他自己他不能放弃,我既然不能够做演员,那么我就应该往这个方向去努力。他就到好莱坞公司里面去应征扫厕所,因为扫厕所你经常能够接触一些演艺的人员。那么他扫厕所,白天扫厕所,他晚上就研究那些世界上著名的剧本,写得好的剧本他都研究。他自己也写剧本,后来他把他自己的剧本,他扫厕所就很多导演上厕所,他看到导演就把他剧本给他看,那么很多导演看到他的剧本都没有兴趣。有的导演是有兴趣,但是他说你把剧本版权卖给我,他说不可以,我这个剧本要给你用是有一个条件,男主角一定要是我。但是这个导演说你嘴巴歪一边怎么能够做主角,不可能。后来他在扫厕所扫了五年的厕所,被拒绝了一千三百七十五次,一个人在生命当中有一千三百七十五次的挫败,很多人是放弃了。当然他也曾经想过放弃,但是他想说,我的人生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照我的目标去做,我坚持我的目标,我达到我的成功;第二个,我放弃,我放弃的时候,我的生命就跟我父母亲一样,醉生梦死,那与其这样倒不如去死,行尸走肉嘛!后来到一千三百七十六次的时候,他遇到一个导演,一个年轻的导演看到他的剧本非常喜欢。跟他说,你把这个剧本卖给我,我给你三万五仟块美金。那么这个时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他可以、他也可以得少为足,放弃他的目标,拿三万五仟块过他快乐的日子。但是他跟导演说,做演员是我一生当中最大的目标跟理想,我一块钱都不要拿、拿你的钱,你只要让我做这里面的男主角就可以了。导演开始当然觉得不适合,但是后来被他所感动,就录用他做男主角。果然,拍第一集以后就轰动整个美国。这个男主角就是席维斯史特龙。那么他所写的第一个剧本就是《洛基》。那么他就是以他的目标实践一个不可能的一个、本来别人不可能的、那么他后来把它实现了。

  也就是说,我们一个人的最大的挫败就是自我设限。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当中有一些善良的功能,比如说你曾经也布施、偶尔也会放生,我们每一个内心当中有也有邪恶的功能。但是一般人对邪恶的功能,往往是采取一个妥协的态度,一天过一天;那么善良的功能你也不会刻意地去加强它。所以我们一般人没有受戒啊,他的生命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过去跟未来是相等的,他不可能有突破的。所以你要不受戒的时候,你看看你的过去,你就知道你未来是怎么样,因为你不可能改变。那么受了戒就是不同,你就是因为要改变你才受戒。但是你要改变的第一个重点,你必须要发愿。在佛前、在三宝面前、在整个三宝的证明之下,你许下你的誓愿——过去的就不要再提了,我过去醉生梦死、无量劫流转,这个就不要再说了;从今天开始,我要做三件事:第一个、誓断一切恶,第二个、誓修一切善,第三个、誓度一切众生,而且把这样的一个目标回向来生往生净土,或者成就佛道。那么这个就是所谓的戒体。就是你心中当中开始有一个目标来引导你的生命,你的生命已经不是随风飘荡。一个人没有目标就是没有方向、没有使命感,没有使命感就是一天过一天,也可以好,也可以不好,什么都可以的,这样的生命你要开始放弃了,你的生命应该开始重新规划。我们以前,造善造恶是做不了主的。因为你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人,你的生命是环境作主,心随境转——你遇到了染污的因缘你只好造恶,反正别人都这样做我也这样做;那么你遇到三宝的境界你就造善。现在不是了。诸位要知道,你受了戒以后,你的生命是你自己要作主,我不管是遇到染污的因缘、我不管是遇到清净的因缘,我一定要断恶修善度众生。这个就是你受了戒以后你应该做的相貌,就是你要在生命当中有所突破。那么这个为什么你有这样的力量呢?就是你在受戒的时候要发愿,就是这个地方——“测思明慧冥会前法”。所以我们在受戒的时候,你要持戒之前要先得戒体,你不得戒体你就没办法持戒了。那么得戒体,我们刚刚讲过,你一定要缘境发心,开始发愿,有这样子的发愿才成就一个生命的一个新的目标。

  好,我们看第二段,乙二、戒体作用。

  那么当我们受了戒以后,我们心中在整个污泥当中产生一朵莲华,就叫戒体。那么我们如何靠什么样的修持把这个莲华的力量扩大呢,把这个光明的力量扩大呢,使令它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看第二段。

  《业疏》云:“由有本种熏心,故力有常,能牵后习,起功用故,于诸过境,能忆能持能防,随心动用,还熏本识,如是展转,能静妄源。”

  这一段我们分成两小段来说明。先看第一小段,由有本种熏心,故力有常,能牵后习,起功用故。那么这个“本种”就是你当初在三宝面前所许下的誓愿。你受戒的时候成就第一个善良的种子,成就第一个清净的誓愿,这个叫“本种”。然后你要把第一个种子不断地去忆念,忆念它。“熏习”就是你要不断地忆念你这个当初所发的愿。那么“故力有常”,这个“常”就是相续,使令这样的一种愿力的功能在心中不断不断地加强。那么怎么加强呢?“能牵后习,起功用故”——它能够产生后来的功能,这个“习”就是功能,种子功能。也就是说,你刚开始在染污的心中产生一道的光明,但是你不能够这样子就结束,你要不断地忆念戒体,把这个光明再牵引后面的光明,把第一个光明转成第二个更大的光明,第二个光明再转成第三个光明……那么这样子,这个功能慢慢地辗转增胜,那么生起净化内心、转染成净的作用,这是总标。

  我们看别释。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已经成就的戒体把它扩大呢?这以下说明:于诸过境,能忆能持能防,随心动用,还熏本识,如是展转,能静妄源。那么我们前面说过“由本种熏心”,由第一个种子来熏心产生第二个种子,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以下详细说明。就是你受完戒以后,当你遇到这种过失的境界,你以前遇到这个境界你一定会造杀盗YIN妄的,这个染污的境界,这个时候你要做三件事:第一个,忆,忆念,你要忆念你的戒体。我不能再做这件事情了,因为我的生命有一个新的目标来引导我,我过去没有目标那当然就算了,没有目标的人做什么都可以的,我现在已经在佛前许下誓愿了,我不能放弃我的目标,因为我放弃我的目标我的生命就没有价值了。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忆念我们当初所许下的誓愿,那么由于忆念的关系产生一个“持”,就产生一种执持不失,你的心就被你抓住了把你摄持住了,然后由持产生防,产生防非止恶。所以说,“随心动用,还熏本识”。那么你刚开始你对烦恼产生一分的调伏,产生调伏以后你就加强你的力量,慢慢地,“还熏本识”,又成为另一个更强大的戒体。所以,戒体啊,你每用一次,它的力量就大一次。那么“如是辗转,能静妄源”。你不断地去忆念你的戒体,使令它防非止恶,那么这个时候戒体的力量慢慢地扩大,你那个染污的力量慢慢地减少,就能够转染成净,那么就能够净化你的内心。

  我们看这个表解,那么这个我们的心跟环境接触的时候,第一件事,先忆念戒体。就是你已经是一个受戒的人,我在佛前已经发下一个目标了,这个目标我不能放弃的。那么我们忆念我们的戒体就产生持守不失的,使令我们身口不敢动。我们心中有力量的时候,你的身口就不会动。一个人身口会造业,你的心一定是六神无主。六神无主的时候,你就是没办法了,那这个时候你会被烦恼掌控。但是我们心中有忆念戒体的关系啊,我们身口就不会去活动,不会活动就产生防非止恶,那么一次一次成功以后,就把染污的心转成清净的心。

  所以受了戒以后,你说那个我们一个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就好,干嘛要受戒?这个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因为你没有受戒,你不可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这是一个结果,这是一个结果啊。你因为有受戒你才能够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否则你怎么抗拒你的烦恼呢?所以,佛陀制戒他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帮助你从烦恼的力量里面解脱出来,他是帮助你。佛陀有大的善巧,帮助你。当然,这个戒体我们说过,有两个重点:第一个,领纳戒体;第二个,忆念戒体。我们知道,能忆能持能防的关键在忆念戒体。我们如何把这个戒体的力量扩大,你受了戒要做这件事情。

  这个忆念啊,我们做一个说明什么叫忆念?我们过去没有好好地利用这个忆念的这个作用,就使令我们丧失很多的机会。这个忆念啊,在心理学上说叫做心灵的联想。它有正面的联想也有负面的联想。比如说有一个巧克力,如果你看到巧克力,你是如何忆念这个东西,你是如何联想这个东西?如果你认为巧克这个东西会让我发胖,会增加我的血糖,你对这个巧克力产生负面的联想,那么我跟你保证,你一生当中你会去碰巧克力的机会很少,你对巧克力的造的业一定很少,你跟巧克力的因缘就会脱离了。如果你对巧克力产生正面的联想,诶,巧克力对我产生能量,我吃巧克力会有一种幸福的感受,你对巧克力安立一个正面的联想,那我看你跟巧克力一生当中接触的机会非常得多。你看所有事情都是这样,你的心中的忆念影响你的行为。比如说你说婚姻,男女的婚姻关系,你对婚姻是怎么忆念?你说我想到婚姻的时候我就害怕,婚姻就是束缚、就是痛苦,那我保证你今生不太可能结婚,就算结婚的话你婚姻也不会维持太久,就算维持也是名存实亡。那如果你想到婚姻的时候你想到好的联想,诶,婚姻给我幸福快乐,那么你产生这样的联想,你对婚姻生活你就会过得很快乐,你的婚姻的因缘也会维持得长久。所以这个心灵的联想是非常的重要。

  现在问题就是说,当你心中许下这个目标,这个目标到底在你心中会产生多大的力量,你要用忆念的方式让它扩大。反正有些人他受了戒以后他也无所谓的,他也不去能忆能持能防,他也不去忆念他的目标,这个时候你的目标在你生命当中就变成没有价值了。你必须把你生命当中最喜欢的东西跟你这个目标联想在一起。比如说你身体不好,你渴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今生已经是为病魔所折磨,今生算了,我希望我以后的生命永远离开病痛。你这个目标要跟你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联想在一起——因为你会断恶修善度众生所以你一定会健康。有些人一生当中过着卑贱的生活被别人看不起,我希望渴望得到尊贵的生活,你要把尊贵跟你心中的目标联想在一起,当然在佛法的修习它更重要是究竟的安乐,比如说你希望能够远离三界的生老病死的折磨,你希望到极乐世界过清净的生活,亲近阿弥陀佛、有一个美好的正报、具足神通、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你必须把往生极乐世界跟你的戒体联想在一起,这个时候你的戒体才会有力量。

  我引用这个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对戒体的功能,讲一段小故事给大家做一个鼓励。龙树菩萨说有一个贫穷人,这个贫穷人当然他从小就很贫穷,后来他发觉他这样贫穷下去不是办法,他立定志向要远离贫穷得到富足,那么他就跟善知识请示如何离开贫穷的方法。善知识说有一个功德天他很灵感,任何人向他祈祷他有求必应,你应该去向他祈祷。后来这个人在工作之余每天就向这个功德天礼拜、祈祷、赞叹。他对功德天礼拜了十二年,有一天功德天就被他感动了,就在晚上的时候出现。功德天说你拜了我十二年,你这个真诚感动了我,你到底有什么祈求?这个贫穷人说,我一出生的时候就非常贫穷,我希望能够得到富足。这个功德天就给他一个瓶子,叫叫德瓶,功德的德、瓶子的瓶。功德天说,你只要向这德瓶祈求什么东西,它就会满你的愿。哦,这个贫穷人就对瓶子祈求,我先要有一个美丽的房子,果然房子出现了。但房子里面要有一些家具、装璜、宝物,他就祈求。祈求以后,所有的设备都齐全。我出门的时候要有一个车子,一个庄严的车子出现。后来因为这个德瓶的关系,他变成非常地富有。那么当然,一个人有钱他就要向他过去的朋友炫耀一下,就把他过去那些贫穷时候的朋友都请到家里面庆祝一番。那么这些贫穷的朋友看到,就说哎唷,你以前跟我们一样都是很贫穷,今天吃饱了明天的饭菜都不知道了,你怎么这么富足呢?这个贫穷人说我因为向功德天礼拜了十二年,那么他送给我一个德瓶,所以这个德瓶能够让我所求如愿。那么他的朋友说,你可不可以现场表现一下给我们看?好,没问题。那么他就向德瓶祈求的时候,说我希望出现一个漂亮的宝珠。果然就在大众当中,这个宝珠就在桌子里面出现。这个时候那些贫穷人的朋友就非常赞叹就鼓掌,那么这个主人这个时候就得意忘形,就在那个地方又跳又唱,就不小心把德瓶摔到地上就打破。打破以后,从德瓶里面变现出来的东西,就全部消失掉,他又恢复贫穷。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讲这个故事,这个德瓶就是诸位的戒体。就是说,本来这个目标你如果好好地去实践奉行,你生命当中真的能够所求如愿,你要什么就有什么。但是不幸的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受了戒以后,经常不去忆念戒体。不把这个戒体当一回事,还是随顺妄想而转。所以他这个戒体的力量慢慢地薄弱,到最后消失掉。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看传戒,我自己就注意一件事,现在我们台湾的传戒有一个很明显的情况。比如说这个地方的戒子三百个,有将近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都是重受的。重受诸位知道吧?就是受第二次的。他为什么会重受?就是他的戒体的力量他没有把握。问题就是说,今天不是净律寺这样子,所有的寺庙我探听的结果,很多都是重受,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就是很多人他受戒以后回去,他不忆念戒体,失掉以后明年有地方再受一次,受一次他不珍惜又失掉。那么你不断地发愿,然后你又忘失你的本愿,时间久了以后你会产生一个痲痹性。这样子比一个完全没有受戒的人更可怕,因为你已经产生一种修行的疲惫。所以我希望我们受戒是很珍贵,但是更重要你回去以后你要不断的的忆念你的戒体。怎么忆念呢?我刚刚说过,你要产生一个正面的联想,它就像德瓶一样让你所求如愿,如果你今天不经常忆念戒体,你就什么都没有了,让这个戒体在你生命当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你遇到染污的因缘,你很想造业的时候,你踩煞车告诉你自己,等一等,我这样子做就把我的戒体破坏了,那么这个时候我以前因为戒体产生的这种快乐的果报就会消失掉。所以一个人他为什么能够抗拒自己的欲望?其实抗拒欲望是很难的。就是你要把这个戒体的效果、它的重要性在你的心中产生一个强大的力量,然后这个力量在生命当中开始在主导你,而不是欲望在主导你,是由戒体来主导你。这样子,其实你受戒受一次就够了,后面就是你如何让它扩大。如果你今天不做忆念戒体的作用,你每一次都受,回去还是打破,那你要受到什么时候呢?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讲,第一件事情,成就戒体;第二个,忆念戒体。这两个同等重要。

  好,那么这个就是我们讲到你在奉持戒法之前你要做的两件事情:第一个,缘境发心、成就戒体;第二个,你要对这个戒体、心中的目标产生很多很多正面的联想,它让你今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它让你临命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它是你生命当中的宝瓶,那么忆念戒体把戒体的力量扩大。这个是我们在受戒之前在持戒之前要做的两件事情。

  好我们看讲义,甲二、奉持戒相。

  前面我们讲,我们这个受了戒体心中有一个愿望,断恶修善度众生。但是你在实践的时候,在五戒来说,是有五个项目:第一个、不杀生;第二个、不偷盗;第三个、不邪YIN;第四个、不妄语;第五个、不饮酒。就是说同样是一个德瓶,这个德瓶有的是比较小、有的比较大。像菩萨戒的德瓶就比较大,它的戒相比较大,所以它的功德会比较大。当然我们先把五戒的德瓶先守好,你才能够转成菩萨戒的德瓶。所以这个受戒是有次第的。所以,在五戒来说它的实践,依止这个目标所产生的一个实际的身口的实践,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五条。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不肯吃亏的人,别人用妄心对我,我也用妄心对他,别人堕三途地狱,我也跟着去,这不吃亏?不吃亏的人搞六道轮回,堕三途地狱;吃亏的人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作菩萨。 ​​​​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