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池明:印祖故事 49、黄涵之夫人病逝,师开示助念法则


2014/9/3    热度:348   

余池明:印祖故事 49、黄涵之夫人病逝,师开示助念法则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士来信,知其夫人病重。大师回信开示说“接手书,知夫人身婴贵恙,已经月余。用药颇难,诸医束手。当此时机,正好用万病总持之阿伽陀药。”并将《陈了常佛性助念发隐》,附函寄去。开示“至于保病、荐亡,今人率以诵经、拜忏、做水陆为事。光与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做水陆多多矣。何以故?诵经则不识字者不能诵,即识字而快如流水,稍钝之口舌,亦不能诵。懒坯虽能,亦不肯诵,则成有名无实矣。拜忏、做水陆,亦可例推。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者。即懒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则一句佛号,固已历历明明灌于心中。虽不念,与念亦无异也。如染香人,身有香气。非特欲香,有不期然而然者。为亲眷保安荐亡者,皆不可不知。”念佛的作用在于,祈愿寿未终则速愈,寿已终则往生净土。念佛与其他佛事相比,易行而有实效。

  《陈了常佛性助念发隐》是大师为弟子陈锡周居士的夫人往生后所撰写的,叙述了陈了常居士临终得如法助念顺利往生的经过,指出:“临终一关,最为要紧。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不念佛者,且置勿论。即志切往生,临终遇此眷属,多皆破坏正念,仍留此界。临终助念,譬如怯夫上山,自力不足。幸有前牵后推,左右扶掖之力,便可登峰造极。临终正念昭彰,被魔眷爱情搬动等破坏者,譬如勇士上山,自力充足。而亲友知识各以己物,令其担负。担负过多,力竭身疲,望崖而退。此之得失,虽由他起,实属自己往昔劫中,成全破坏人之善恶业力所致。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不在世情场面好看,庶可无虞矣。”

  六月初六日,黄涵之居士夫人西逝,大师又先后给黄涵之居士去信三封,开示念佛保病荐亡法则。

  六月初九日,大师给黄涵之居士回信说:昨由契西来函方知其夫人已去世,“光过蒙青盼,亦不能不尽我心。但光向与时人异道,虽挚友亲丧,绝不行挽诔等仪。但于朝暮课诵时,于佛前回向一二七,以尽友谊。已于昨晚,为尊夫人回向。拟以二七为度。”“书尚未封,适邮差持阁下初五日书至。因知夫人病体虽重,正念尚自昭彰。既能常见大士,兼有信愿,其往生也,可以决断。”大师应请于这天晚上为黄涵之夫人亡灵说皈戒,为赐法名为蕴空。

  六月十三日,大师给黄涵之居士回信阐述往生条件,根据黄夫人临终情况判断确得往生。“初九之书,谅已收到。昨得初十手书,知尊夫人确得往生,了无疑虑。”开示“既嘱儿媳女辈早晚灵前多念佛,阁下当开示彼等,祈以妥亲之神识,为孝之极致。即真实往生,亦须志诚念佛,以祈莲品高升,无生速证,以各尽孝思。此虽为利亡者,实则令儿女媳辈同种善根也。”又开示:“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心中有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感应道交,如母子相忆。彼专重自力,不仗佛力者,由于不知此义故也。”

  之后,大师考虑到黄居士母亲年事已高,发明一种在生助念法介绍给黄涵之居士。大师在信中说:“然太夫人年已八十有三,当常劝谕,令其信愿念佛。若令终日长念,或恐不能如是。前者颇欲设法,在生助念,思之未得。镇守使王悦山,奉母来山,见其眷属甚多,因得一绝妙之助念法。已与彼略说之。亦与彼说,当与阁下言之。倘阁下能实行,彼亦不至漠然置之,亦自利利他之道也。阁下眷属,儿辈则各有职业,固难常时依行。若媳辈,则无事清闲。女使辈若奶妈等,则无甚要事。当令诸人,按钟点日在太夫人旁,高声念佛半点钟。过时换班,一日不断佛声。太夫人能随之而念亦好。如不能随,但令摄心谛听。则一日之中,常不离佛。在诸人亦不吃力。以一日之中,不过当一回值,或至两回,亦隔许久时候。彼等一无事事,借此令尽孝思,令种善根。即女使等,亦得因此之故,得植出离生死之缘。从此以往,率以为常。即太夫人寿过期颐,此法无令中辍,其利益不可思议。凡有信心人,欲成就父母往生之道业者,皆当以此告之。阁下政务多端,不能按定。若有暇亦如是念一次,以作表率。则儿媳女使等,当更踊跃欢喜也。光意谓如此而行,实为利便。当以此法述为一文,以附于排印《文钞》之后。俾欲报父母之恩者,不至徒咏昊天罔极也。”

  从大师在黄夫人往生前后的开示看,大师对于临终关怀极为重视,因为临终是超凡入圣还是继续轮回的关键时刻,应该护持行人顺利往生。不仅如此,大师还善巧方便,还发明了针对老年人的在生助念法,既给念佛眷属增长了善根,又对临终助念是一种训练。

  注释:

  [1] 黄涵之居士(1875~1961年) 名庆澜,涵之其字,法名智海,祖籍江西景德镇,出生于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毕业,清代副贡(贡生)。上海市人,曾任湖北德安县知县、宜昌府知府等官职。光绪末年,辞去官职,到日本留学。宣统年间,自日本返国,先后在上海创办南华书局、三育小学、上海法政学校等文化教育机构。入民国后,出任过上海火药局局长、上海高级审判厅厅长等职。又出任浙江温州瓯海道道尹,并兼任瓯海关监督,民国8年(1919)12月至民国13年(1924)11月任会稽道(俗称宁绍台道)道尹。先后皈依谛闲法师和印光法师。民国十一年(1922),将佛学演讲稿修订为《初机净业指南》,印光大师为之作序。追随印光大师学佛,对净土宗颇有研究,弘扬不遗余力。先后参加发起组织“上海佛教净业社”、“上海佛教维持会”、“中国动物保护会”。八一三淞沪抗战后,上海广大市民家业被毁,沦为难民,在他倡导下,民国26~29年,先后在上海设置难民收容所50余处,收容难民达50万人次。民国十五年,著《阿弥陀经白话解释》。以后陆续编著《观无量寿佛经白话解》、《普贤行愿品白话解》、《佛法大意》、《朝暮课诵白话解》、《修行的方法》等白话著作。1949年后,任上海佛教净业社社长。1961年,安详而逝,享年八十七岁。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教我们放下,是要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不是教我们放下工作。如果连工作都放下了,释迦牟尼佛何必要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他为什么不放下?他还要做得那么积极、那么认真,帮助我们这些苦难众生。诸佛菩萨积极地工作,为一切众生服务,全部是付出,没有一丝毫希求的念头,就是那个“放下”。工作要认真、要努力,要把它做得尽善尽美,没有丝毫希求自己要得什么好处的念头,这就是放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