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楼陀尊者:摄阿毗达摩义论 附录十、读经散记
2014/9/3   热度:238
阿耨楼陀尊者:摄阿毗达摩义论 附录十、读经散记 为了和平,佛陀曾三次踏上锡兰岛 据《大史》所载:佛陀曾三次访问锡兰,头两次都是为了和平而来的。第一次,是因为那里的夜叉族企图发动战争,佛陀亲自跑到他们的首都麻西英格纳,对他们进行和平的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后来锡兰的人民,为了纪念佛陀替他们的国家缔造了和平,曾在这里建一座大塔纪念他。第二次,是因为楞伽北部龙族中的摩诃达罗王与周罗达罗王为争摩尼的宝座而战争。佛陀以和平使者的身分来到难伽提巴,从中调解,说服两方,终于息灭了战争。第三次,是那里的国王感激佛陀而邀请他来访问的。佛陀这一次前来,获得盛大的欢迎,他游了许多地方,看见岛上一片和平气象,非常满意欢喜,预言自己的和平教理将来一定能够在这个岛上得到发展和弘传。 佛陀说树的团结法 有一次释迦佛陀“知道自己的亲族(释迦族)有难”,跑到罗希尼河,坐在河岸上,召集他的亲族们,向他们说: “你们亲族不可不互相和合一致,若亲族和合一致,则不致为敌所乘。人群固然如是,即无心的树木也不可不和合。从前雪山地方,暴风来袭沙罗树林,那沙罗树林中,有乔木、有灌木、有丛林,互相依傍着。所以一株树也没有被吹倒,只是吹过树梢而已。同时在广场上,有一株枝叶繁茂的大树,因它不与别的树在一起,遂连根被大风拔起倒在地上。所以你们也不可不和合一致。……树木在森林中,也要亲族多才好。大树如独立,风来也会被吹倒。……如此,亲族是应该和合的。要和合一致,亲爱过日子才好。” 这说明佛陀是如何重视内部团结,决不能自相分裂为人所乘(注一)。 佛陀关于水的事情 古代印度民族或部落间,常因为水而发生斗争。佛陀在鸠那罗湖边的时候。因为在释迦族的迦毗罗城与拘利族之间有一修罗希尼河,并在这里造了一道堤以便灌溉两方的稻田。这一年的五月间,稻田缺水。两城的农民都集中到这道堤上。拘利族人说:“两边抽水,弄得你我都不够,如果这水只给我们一边,我们的稻子可望繁盛。请把水给我们。”迦毗罗城人说:“你们的谷仓里储满了谷子,我们不能拿着黄金铜钱和篮子布袋到你们的门上来要。如果这水单给我们,则我们的稻子也会繁盛的。请把水给我们吧。”这样为了争水,发生口角,恶言相骂,继而打了起来。结果把事情扩大,两方的统治者还调兵遣将,准备战争。佛陀知道了此事,赶快前去两城调解,得到和平协作(注二)。 注一:见南传《本生经》二,第七四,《树法本生因缘》。 注二:见南传《本生经》五,第五三六,《鸠那罗本生故事》。
---------------------------------------------------------------------------------------------------------------- 更多阿耨楼陀尊者佛学内容 更多叶钧居士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众生迷惑颠倒,贪着五欲六尘,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善,永无间断地造业受报,苦不堪言,如果没有人帮助他、指点他、启发他、教导他,他这种愚痴颠倒可以说是与日加深,很难回头。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