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四十二章 一切如幻
2014/9/3   热度:387
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四十二章 一切如幻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千世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槃,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诸大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在本经里面,佛陀用了很多比喻,令我们明白,学佛先要破除对爱欲、贪嗔痴等执着。我执既破,继破法执,对一切方法的执着也要舍掉,如《金刚经》所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又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要时常这样去观察,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是真实的,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的。在这最后一章流通文,佛陀把前面四十一章所讲的,用十三个例子,作了一次总归纳。佛陀的平等智慧,观察世间所有事物,都是那么透彻,若能打破我法二执,则成佛近矣。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佛对王位,有如是看法,不论国王与诸侯,虽说有权统领一方,有荣华富贵,但也是三更一场梦,因为王位之兴废存亡,与窗隙之尘埃,白驹之过隙,有何异哉,都是转眼即逝。假使能活到一百岁,终归会死,执着尊贵与权势又有何用呢。 “视金玉之宝,如瓦砾。”人人都喜欢金银钻石,有贪着便会去追求。佛观财宝如瓦砾,财宝属于五家(水、火、贼、恶王及不肖子)所有。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要重视的是自己所造之业,不是自己所拥有的财宝,所以在有生之年,多造善业,把金钱用到适当的地方,这样我们对财富不会患得患失,死后亦不会为后人带来麻烦。 “视纨素之服,如敝帛。”佛看高贵华丽白绸缎绢所做的衣服,如同破烂的粗棉衣一样。身体是个臭皮囊,包装里面都是种种不干净物,衣服是用来遮体,可是世俗人,往往舍本逐末,追求的是名牌,所以我们要有觉悟,名牌与否,不必太讲究,最重要是心灵美!曾经有一信众和我们到寺院朝拜,她用的袋子、穿的衣服都很名贵,寺院里的老鼠,晚上把她的袋咬了一个洞,她第二天看见时,非常心痛。所以说生活太奢华,会带来不少烦恼。 “视大千界,如一诃子。”佛眼看大千世界,如诃子一样细小。诃子是印度一种果树,细细的果实,可当药用。所谓大千世界,佛经中说,一个太阳系是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成一个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在俗人之眼光,已是无穷无尽,但也可以说走不出我们的唯心所造,譬如自己曾去过的地方,不论多远,都在一念中,当下一目了然。有云:“芥子纳须弥”,世界虽大,我们的心念更大,心包大虚,一切唯心造呀。 “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阿耨池之水是印度最大的一个水池,依佛的眼光,它只不过是一瓶涂足油而已,不足为道。 “视方便门,如化宝聚。”佛所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方便权乘之法,依此去修,都可以成佛。依佛眼观之,就是一种善巧方便,为实施权,为了度化众生,随机说法,又如治病,随病下药,这都是聚宝盘内之宝贝,并非真实。 “视无上乘,如梦金帛。”人人本具的佛性,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无修无证,不是从心外所求得的,所以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由此可见,所谓无上乘,也是梦中所看见之金银财宝,虚妄不实,并非究竟。 “视佛道,如眼前华。”佛法无边,博大精深,主要作用,是来解开众生的迷惑颠倒,令离妄归真,显出自己心中之佛性。佛道虽高,所有佛法,都是针对凡夫而说的,若然没有凡夫,便无佛道可言,所以佛眼观佛道也是空中花,水中月。那么,我们要如何看待一切法?只有四个字,就是“不要执着”。 “视禅定,如须弥柱。”须弥山又名妙高山,试观想一枝妙高柱,插在大海里,这个庞然大物,经得起狂风骇浪,不会随波逐流。修禅定的人,要像须弥柱,对顺逆苦乐,不为所动,于一切烦恼境界,都能像须弥柱那么稳定,如如不动,修禅定功夫到家了。然而,以佛眼观之,禅定虽妙,也只不过是修行的一种方便法门罢了。 “视倒正,如六龙舞。”倒谓邪知邪见,迷惑颠倒,如不净为净,苦为乐,无常为常,无我为我。正谓正知正见,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行无常,观法无我及八正道等等。倒与正,如同手有两面,可以是手心,也可以是手背,看你如何去反掌转方向。故如六龙之舞,换头换尾都是在做把戏,不是实法。 “视平等,如一真地。”看平等法门,像证悟一真法界,实际上一切法,理是平等的。一切法,自一微尘,一草一木,乃至山河大地,虽有差别,名相不同,都是中道实相,法性平等,所谓色空不二,内外不二,因果不二,性修不二,染净不二,自他不二,权实不二,一切无有高下。真如界内,众生与佛,都是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像,在解脱的境界,超越了众生与诸佛凡圣假名的概念。平等性是人人本具之功能,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无始无终,无内无外。我们迷惑时,这个自性显示不到,作用发挥不出来,故此我们时刻要提醒自己,要觉悟,这样才能趣向菩提,离佛道就不会远了。我们修行,就是要找回自性真如,非常重要。 “视兴化,如四时木。”为了兴隆佛法,化度群伦,当观自然界四季之变化,如树木在春夏秋冬四季,会随着时间,呈现不同之境像,春天花开,秋天结果。今日,我们用已证悟之法,去度化众生时,也要随着时节因缘,以圆融无碍,中道之法,契机契理,令大众皆得裨益。 佛陀非常清楚,所有凡夫,都以自我为中心,就是为了这个我,没有察觉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包括自己之生命,终于都是会失去的,所以经常做出种种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修行先要破这个假我,显出真我。在修的过程中,我们可能用种种法门,以便获取禅定、乃至涅槃,不论用那种方法,必须明白,一切诸法,都是虚幻不实之假相,执着它就是法执,法执也要破除,我法既破,生死自得解脱,来去自由,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 更多衍慈法师佛学内容 -----------------------------------------------------------------------------------------------------------------
以上所举之五个例子,都是要大家明辨,俗人认为是大的东西,就好像卧在井底看天空之青蛙,所看到的,都被井口规范着,怎会看得远,看得宽。对这些渺小的事物,不要执着,不要太计较,太认真,一执着就被虚妄外相所迷住,不能放下,不能证到人空法空,不会成就道业。
“视涅槃,如昼夕寤。”涅槃谓不生不灭,常乐我净,乃世出世间究竟快乐的境地。涅槃虽然殊胜,佛看涅槃就好像白天、晚间都醒着,没有睡觉似的。为什么呢?因为,涅槃是对生死而言,凡夫为无明所缠,长夜漫漫,迷而不觉,涅槃是智慧开发,并非生死之外,别有涅槃实法可得,我们人人心中都具有不生不灭涅槃之理,本来清净,只是被外境所染污,成为生死凡夫,只要去掉内心染污,本具之清净心就自然显现出来了,关键在于有没有认识自己,有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自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学道贵在心,若不认识自己,心猿意马,到处乱跑,怎样去修行?你想把自己的行为改造过来,可用假观来处理自己思想上之不平衡,从心做起吧。
“诸大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会上诸大比丘,包括佛陀之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到佛的教诫,生大欢喜,雀跃万分,依教奉行。
叮咛语:
人生在世,往往用了很多时间,去追求世间的名闻利养,富贵荣华。如果做人之目标,是去追求这些,这是造业,是制造烦恼。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修行一定要破我执和法执,我法二执既破,智慧才能现前。有了智慧,能观一切法,悉皆如幻,即使未能成佛,也替自己消除一些业障与烦恼。要破执着,并不容易,唯有从基本功做起,持戒、念佛、静坐等等,修清净心,因为心净则国土净。阿弥陀佛。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功夫的人,耳朵不听人的是非,眼睛不看人的善恶,人家毁谤我们,骂我们恶人善人,都当做没听到、没看到,收摄六根不外驰。只有那些没功夫的人,才整天窥伺他人的是非,斤斤计较。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