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姜念尊者:身念处禅观修法 第一篇 理论 1.2 智阶
2014/9/3   热度:683
阿姜念尊者:身念处禅观修法 第一篇 理论 1.2 智阶 佛陀透过三个阶段体证四圣谛。因为没有人可以教他,因此他靠自己体会这三个智阶。 1.谛智 第一智阶,称为谛智,他体会到: 1)苦谛有十一种形式:(五蕴的)生,(五蕴的)老,(五蕴的)死,哀伤,忧戚,(肉体的)疼痛,苦恼(心灵的苦),失望,关于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所有的苦都是由于对五蕴的执取。 2)苦之因(集谛):欲贪、色贪、无色贪(见1.4.5节「四圣谛」)。 3)苦之灭(灭谛):涅槃是止息苦因(集谛)和果(苦谛)的法,因灭果便灭。 4)灭苦之道(道谛):八正道是中道,是唯一可以灭苦的修法。 2.作智 这是以第一智阶为基础的实修。苦必须靠修行来认知。集(苦之因)必须靠修行来断除。灭(涅槃)必须靠修行来证得。道(八正道)必须靠修行来发展。 3.证智 证智是成果,或认知所修的与四圣谛之关系的智见。这三智(谛智、作智、证智)被看成是「三层相关的智见和内观」——与四圣谛有关的三种直观智见。 佛陀在悟道的当夜经历了四圣谛的三个智阶(他经历了4×3=12阶),然后他了解了三个智阶(谛智、作智、证智),每一智阶乘上四个圣谛。 修行者想要像佛陀一样灭苦,必先了解第一智阶(谛智),然后了解修法并遵循修法(作智)。这两种智慧配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要做的修行。 如果你了解第一智阶(谛智),而修第二智阶(作智),然后乘上四个圣谛得到4×2=8,就是你现在的毘婆奢那修法。如果你了解结果(证智)就是4×3=12,亦即修行者已成就了出世间法。 在佛陀悟道不久之后所做的说法(「初转*轮经」)之中,他用以下的词句描述三个智阶: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以如此三转十二行相,如实智见尚未为完全清净期间,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众世界,不称现等觉无上等正觉。 诸比丘!然我于此四圣谛,以如此三转十二行相,如实智见已完全清净故,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众世界,称现等觉无上等正觉。 又于我智生、见我心解脱不动。此我最后生,不更受后有。 (南传律藏大品第一大犍度)
----------------------------------------------------------------------------------------------------- 更多阿姜念尊者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如果昏沉,最好起来拜佛,拜佛对治昏沈很有效果。拜佛跟经行、绕佛,都是对治昏沈的方法。拜佛特别着重在忏悔,知道自己业障习气很重。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