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十章 喜施获福


2014/9/3    热度:231   

衍慈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的智慧  第十章 喜施获福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上章劝人立志行道,而得道果。这章说明随喜他人为善,有无限福报与喜悦。故此“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不论佛法或世间法,在利他之同时,自己也会得到益处。举六度中之布施为例,自己肯作布施,当然难能可贵。佛说倘若见他人行布施,随喜赞叹,甚至帮助他,令受者得益,这样,所获福报也是无量无边。可惜有些人,嫉妒心重,见人行善,马上不开心,把面孔一拉,或讲悔气说话,只会令自己损福。

  六度之中,布施被放第一位。布施是一种奉献,能令人舍弃贪念,是对治欲望的好方法。归纳来说,有三种布施:一是财施:以财力劳力施以援手,不论内财或外财,都可分施给别人。内财指皮、血、骨髓、肝、肾等,可从身体内捐献出来之物;外财就是身外之物,如金钱房舍等物质,都可以拿去救济贫困急需者。二是法施:用四无量心,灌注佛法的精神,令对方修善去恶,得到法益。三是无畏施:是布施关怀与爱语,去解除别人的怖畏,令痛苦消除,让他鼓起勇气,从拾自信,从新做起。这样随喜布施,“得福甚大” ,功德亦无量,因为只要有一份随喜,就有一份功德,有十份随喜,就有十份功德。

  有嫉妒心的愚蠢人,心量狭窄,会动念头,这样去想:随喜赞叹他人,得这么大的功德,我自己的功德,会不会因此而被人分薄?所以有“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就举例子说:“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好像有几百几千人,要从一个火把上取火,这唯一的火光,会不会被这么多的火把占去、分薄,甚至被弄熄灭呢?试想一想,一个火炬,可以点亮十把、百把乃至千把火炬,因为辗转相传,一炬火把之光明,可以变为千炬火把之光明,能够普照更大的地方,光明只会越来越大。

  也好像“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熟食比喻光明与证果,冥代表黑暗。当有数百千人各持其炬来分取火,藉此以熟食。而本身之火光如旧,没有丝毫受损。燃点火把之人越多,光明越大,黑暗则随着减少,喻智慧之光,有了智慧,可以打破众生的成佛之所有障碍,包括报障、业障及烦恼障,三障烦恼自然消除,得无上道果。由此可见,随喜他人布施,辗转功德,不但对自己无损,福德只会不断增加。从前有两个人,齐齐去采花供佛,其中一个自己亲自拿花去供佛,另外一个把花转施他人去供佛。问弥勒菩萨,哪个人的功德较大?弥勒菩萨肯定地回答:“自己供佛者,成辟支佛果,施人者,成无上菩提。”从这个例子得知,自行供佛反而不及转花供佛之功德大。永嘉大师说:“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假如执着布施,虽有福报,只是生天而已,可惜天福也有享尽之时,犹如坠箭,又转到六道轮回去,不是究竟。我们不论学佛或做人,修世间法或出世间法,心量要大,把所有执着、分别、计较心放下,把心锻炼如虚空之广阔,能容纳一切,包容一切,假如有好的东西,如一炬之火,只要有需要,不妨与大众分享,所谓独乐不如共乐,能令少数人快乐,不如令多人快乐,作为布施者,一定会更加快乐!佛经说:“令众生欢喜,皆同如来欢喜”,真实不虚。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随喜功德,所有佛弟子都要学习。如是去行布施,所得果报,“福亦如之”,因为自利利他,所得福德当然是无可限量。

  叮咛语:

  有所谓憎人富贵厌人贫,妒忌是大家很容易犯上的错误,人家成功,你不单不随喜别人的成功,而且还妒忌,人家的善行,你不随喜,还说三道四,这样不但积不了功德,还犯口业,是大过失,必要自我反省,多加留意。

-----------------------------------------------------------------------------------------------------------------

更多衍慈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一些人在一生当中,发了大财,但是这个财,是昧着良心、欺骗别人赚得来的。他到晚年也知道后悔,于是天天拜佛,尽做好事,最后还是得恶报,什么原因?这个业转不过来。转不过来,是做得不得力。因为你欺骗别人,赚了十万,拿个两万来做好事、来拜菩萨,这有什么用处?如果他真的对教理通达、真的勇猛精进,业报一定能转。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恶,临终忏悔还能够上品中生。但如果你做了十分恶,才做两分善,这怎么能转得过来?做了十分恶,必须有十二分的善,那才可能转过来。“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