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中) 第十一讲 欲界心 四、八大欲界果报心


2014/9/3    热度:413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中) 第十一讲 欲界心 四、八大欲界果报心

 

  讲了八种欲界善心之后,接着讲八种欲界果报心(kàmàvacara-vipàkacittàni)。善心有八种,与善心相应的果报心也有八种,它们是欲界善心的果报。这些心称为“有因心”,以区别后面将会讲到的无因心。有因心里可能有无贪、无嗔两种美因,也可能有无贪、无嗔、无痴三种美因。这八种果报心与欲界善心一一对应,它们是:

  1. 悦俱智相应无行一心;

  2. 悦俱智相应有行一心;

  3. 悦俱智不相应无行一心;

  4. 悦俱智不相应有行一心;

  5. 舍俱智相应无行一心;

  6. 舍俱智相应有行一心;

  7. 舍俱智不相应无行一心;

  8. 舍俱智不相应有行一心。

  这些心只是果报,并不会造业,它是过去所造的善业带来的果报,在体验这些果报时,生起的就是果报心。

  相信在座每一位的结生心(入胎那一刹那的心,即生命的第一个心)和有分心一定是这八种心的其中一种。为什么这么肯定呢?因为我们能够投生为人,是由于过去生曾经造了善业。人是善趣,想要投生到善趣需要善业,只有善业在前生临终时成熟,今生才可以投生为人,导致投生为人的心即是善果报心。

  有些人是无因结生的。为什么说在座没有无因者呢?

  因为无因结生的人比较容易辨认出来,例如天生瞎眼、耳聋或哑巴,天生小儿麻痹、缺手短脚,先天弱智(智障)、先天性疯狂,或是两性人,这一类人都是无因结生者。

  在一期生命当中,结生心、有分心和死心都是同一类心,不会改变。例如某人过去生曾经造了善业:拿着袈裟到寺院供咖提那(kañhina),在造此善业时是欢喜、主动的,并且相信业果法则,这种心叫做“悦俱智相应无行心”。

  他在前一世临终时,想起供咖提那衣这种善行,或者这种善业将要成熟了,于是供咖提那衣的影像即浮现于意门,那时其心即缘取供养袈裟时的影像为所缘,然后死去。因为供养咖提那衣时生起的是“悦俱智相应无行善心”,所以临死速行心(生命的最后一个心路心)也是“悦俱智相应无行善心”,紧接着今生投生为人的结生心即是“悦俱智相应无行果报心”。所以,在今生只要没有心路发生的时候,生起的有分心都是这一类“悦俱智相应无行果报心”。也就是说:在没有看听嗅尝触想,以及熟睡无梦时,生起的心就是这类“悦俱智相应无行果报心”。

  同理,如果造的是二因善业,例如在前一世所造的一种智不相应善业成熟而投生为人的话,今生的结生心就是二因,没有“无痴”心所,称为“二因结生”。

  这一类影响一生的果报心,我们在后面讲到业果法则、死亡与投生之间的规律时会更详细地讨论。

----------------------------------------------------------------------------------------------------------------

更多玛欣德尊者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 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贪嗔痴”称作三毒烦恼,所有一切烦恼都从这三个根本烦恼生出来的,所以叫做根本。贪嗔痴如要归纳,就归纳成一个,贪心最毒! 佛教我们布施,就是度我们贪心的。菩萨修行的纲领有六个,第一个就是布施。布施度悭贪。古人常讲,“爱不重不生娑婆”,你为什么会生到娑婆世界?为什么会去搞六道轮回?说实在话,都是贪爱的心太重。我们贪爱的对象非常广大,包括世间的五欲六尘、出世间的大小乘佛法。世间法不贪了,贪佛法行不行?还是不行,还是搞六道轮回。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这一个烦恼最难拔除,可是非拔除不可;你要不能拔除,就不能出三界,就不能够免轮回。由此可知,布施供养是佛门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修学的手段。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