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奥禅师:正念之道 第十三章、法念处乙、五取蕴
2014/9/3   热度:455
帕奥禅师:正念之道 第十三章、法念处乙、五取蕴 在解释依五盖而修行法念处之后,佛陀继续解释依五取蕴而修行法念处的方法。 「再者,诸比丘,比丘依五取蕴而安住于观法为法。 诸比丘,比丘如何依五取蕴而安住于观法为法呢? 在此,诸比丘,比丘了知:『这是色,这是色的生起,这是色的坏灭;这是受,这是受的生起,这是受的坏灭;这是想,这是想的生起,这是想的坏灭;这是行,这是行的生起,这是行的坏灭;这是识,这是识的生起,这是识的坏灭。』」 五取蕴是能被执取的诸蕴,它们是作为执取之因的一组现象。关于「蕴」,在《相应部.蕴相应》里,佛陀说: 「过去、现在、未来、内、外、粗、细、劣、胜、远、近十一种色是色取蕴……十一种受是受取蕴……十一种想是想取蕴……十一种行是行取蕴……十一种识是识取蕴。」 什么执取诸蕴?执取诸蕴的主要是无明、邪见及渴爱。由于这些烦恼执取色、受等诸蕴,因此后者被称为色取蕴、受取蕴等等。它们如何成为被执取的目标呢?事实上,人的身体只是由二十八种色法所组成而已,但如果你作意自己的身体为「我的身体」,并且相信那是你的,那就是邪见,而贪欲也会因而生起。你可能会执着自己的身体及别人的身体,例如你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的身体。如果你相信他们是真实存在,那就是邪见;如果你执着他们,那就是贪欲。如是,邪见、贪欲等烦恼能执取色蕴等而生起。 经文中的「这是色,这是色的生起,这是色的坏灭;这是受,这是受的生起,这是受的坏灭等等」是对名色法的三种观法。「这是色」是指只有色法而无其它。根据《阿毗达摩藏》,色法有二十八种,即四界及二十四种所造色。你应该依色法的四个层面观照它们,即它们的特相、作用、现起、近因。这是指在你观四界直到看到色聚时,应该更进一步地分析色聚里的色法。举其中的地界而言,它的主要特相是硬,根据《法聚论》,除了硬之外,地界还有其它特相,即粗、重、软、滑、轻;它的作用是作为同一粒色聚里其它色法的立足处;当禅修者观照地界时,会见到它好像背负着与它俱生的色法,这就是它的现起;它的近因则是同一粒色聚里的其它三界,即水、火、风。当你如此分析地界时,就是在修行「这是色」这个阶段。对于其它色法及名法也应该如此分析,这只是它们的概要,如果要知道每一种色法及名法的特相、作用、现起、近因之详细解释,请参考《清净道论》的「说蕴品」。 「这是色的生起;这是受的生起等等」是第二个阶段,你应该观照两种「生起」,即因缘生及剎那生:根据《无碍解道》,导致色法生起的因有五个,即无明、爱、业、段食及成相(nibbattilakkhana)。无明、爱、业及段食是色法因缘生之因,「成相」就是剎那生。 提到无明及爱时,取就自动地被包括在内,这三者是烦恼轮转;提到业时,行就自动地被包括在内,这两者是业轮转。无明、爱、取、行、业这五个是导致业生色生起的过去因,它们可以是你在前一世、前二世或更远的前世里所造下的,因此你应该往过去观照自己的名色法,直到在前一世临终的时刻,查到当时临死速行心缘取的目标,即业、业相、趣相三者之一。由于你这一世是人,所以在你前一世临终时成熟的必定是善业,假设那是供花给佛像的业,而临死速行心的目标是佛像此一业相,你就必须观那供花给佛像者的四界。如此你就会看到他的色聚,此时应该着重于分析他心脏里五十四种色法当中的心所依处色,如此就会看到他的意门,即有分心。当你来回地在有分心的前后观照名法时,就会看到他供花时的心路过程。如果他在供花时生起欢喜心,而且知道善业会带来善报,该心路过程中的速行心就有三十四个名法,这些名法就是行。虽然它们是无常的,一生起就即刻坏灭,但它在名色相续流中留下业力。在未来因缘成熟时,该业力就会产生果报。它会产生怎么样的果报呢?那有视他在造该善业之前或之后发了什么愿,所以你也必须观到他发愿时的名法。假设他在供花之后发愿在来世成为女人,那时,错误地认为有女人存在是无明;渴爱女人的生命是爱;由于重复而变强的渴爱是取。至此你已经观到五个过去因。 接下来应该观照这一世结生时的色法。在结生时有三种色聚生起,即心色十法聚、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它们各有十种色法,其中九种是彼此相同的,即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营养)及命根,唯一不同的色法是心色十法聚里的心所依处色、身十法聚里的身净色、性根十法聚里的性根色,因此在结生时一共有三十种业生色。观到这些色法之后应该再次观那五个过去因,如此往返地观这两者,以便确定它们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如果有,你就应该个别地如此观照:「由于无明生起,所以业生色生起;无明是因,业生色是果。由于爱生起,所以业生色生起;爱是因,业生色是果。由于取生起,所以业生色生起;取是因,业生色是果。由于行生起,所以业生色生起;行是因,业生色是果。由于业生起,所以业生色生起;业是因,业生色是果。」然后观照业生色的生时,那就是「成相」,亦即剎那生。 对于色法的现在因,佛陀提到段食;提到段食时,心及时节也都包括在内,因为它们也是产生色法的现在因,所以造成色法生起的现在因一共有三个。 除了结生心之外,一切依靠心所依处生起的心都产生心生色,因此你应该观到由于心生起,所以心生色生起;心是因,心生色是果,然后再观心生色的剎那生。 每一粒色聚里都有称为时节的火界,它能产生含有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八种色法的时节生色聚,因此你应该观到由于时节生起,所以时节生色生起;时节是因,时节生色是果,然后再观时节生色的剎那生。 还未被消化的食物是由时节生色聚组成。在肠胃里有一种称为命根九法聚的业生色聚,它含有地、水、火、风、颜色、香、味、食素及命根这九种色法,其中的火称为消化之火。食物中时节生色聚里的食素受到消化之火支助时,就会产生含有八种色法的食生色聚,其中的食素称为食生食素。当食生食素支助业生、心生、时节生食素及在之前生起的食生食素时,后者就会产生新的食生色聚,因此你应该观到由于食素生起,所以食生色生起;食素是因,食生色是果,然后再观食生色的剎那生。 属于果报的受、想、行、识四名蕴都有相同的五个过去因,即无明、爱、取、行及业。受、想、行三名蕴拥有相同的现在因,即触、依处、目标及相应名法。触的作用是把名法及目标连接起来;如果没有触,受、想、行就不能缘取目标,也就不能生起。对于人,每一个名法都必须依靠依处色才能生起,例如在结生剎那的名法依靠心所依处色而生起,因此没有依处就不可能有名法产生。每一个名法都必须缘取目标才能生起,因此目标也是导致名法生起的现在因。再者每一个名法都不能单独地生起,必须与相应的名法同时生起。由于四名蕴必须互相依靠地生起,因此它们互相作为因果,即是说:如果取受蕴为因,其它三名蕴则是果;如果取想、行、识三名蕴为因,受蕴则是果;其它种情形也应如此理解。你应该如此观照受、想及行三蕴的因缘生,然后再观它们的剎那生。 对于识蕴的现在因,佛陀只教「名色」为其现在因。在此,「名」是指与识相应的受、想、行三蕴;「色」是指依处色及目标(当目标是色法时)。应该如此观照识蕴的因缘生,然后再观它的剎那生。 如此观照过去因及现在因导致五蕴生起时,就是在修行「这是色的生起;这是受的生起等等」的阶段。 接下来应该修行第三个阶段,即「这是色的坏灭;这是受的坏灭等等」。这时应该观两种灭,即因缘灭及剎那灭:当你在未来证得阿罗汉道时,一切的烦恼皆灭尽,而当你证入般涅盘时,除了时节生色之外,五蕴皆灭尽。烦恼灭尽是因,五蕴灭尽是果,这即是因缘灭。五蕴的瞬间坏灭时则是剎那灭。 能够观到五蕴的因缘生灭及剎那生灭时,你就能明白佛陀在这一节经文里所说的「这是色,这是色的生起,这是色的坏灭;这是受,这是受的生起,这是受的坏灭等等。」接下来佛陀继续开示道: 「如此,他安住于观照内在的法为法、安住于观照外在的法为法或安住于观照内在与外在的法为法。他安住于观照法的生起现象、安住于观照法的坏灭现象或安住于观照法的生起与坏灭现象。或者他建立起『有法』的正念只为了更高的智慧与正念。他独立地安住,不执着世间的任何事物。诸比丘,这就是比丘依五取蕴而安住于观法为法的方法。」 这跟在之前所解释的一样,只有一点要指出,那就是:「这是色,这是色的生起,这是色的坏灭……」与「他安住于观照法的生起现象……法的坏灭现象……法的生起与坏灭现象」的观法差不多一样,只是后者更进一步观照五蕴为无常、苦、无我而已。 这只是对五蕴的简要说明,如果要知道详细的解释,可以研读《清净道论》的「说蕴品」。
---------------------------------------------------------------------------------------------------------------- 更多帕奥禅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善恶的标准,凡是起心动念,第一个念头都想到自己,自己的利害,在佛法里面这叫做恶念。我们一切的造作,第一个想到本身、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恶业,这就是造作恶业。你想真正消业障,就要用真心待人接物。别人用假心对我,我还用真心待人。一定要觉悟,千万不能跟一般人一样的见解,如果你用假心待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那么再问,这些人以恶心待我、以恶意待我、以一切恶行加诸于我,我怎么办?正因为一切众生有恶心、恶意、恶行加诸于你,你以真诚心对待他,你无始劫以来的业障统统消除了。如果没有这些恶人、恶事,你的业障怎能消除?你的真心从哪里显示得出来?修行无过于历事练心,在境界、事相里面练你的清净心,练什么?练我以真心待人,就练这个,这叫真修行,这叫真念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