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禅净双修(八)


2014/9/3    热度:325   

净界法师:禅净双修(八)

 

  这个暴流就是高山当中快速流动的一个水流,就是我们身口意的造作就像暴流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它波浪相续,相续不断。你看你在拜佛的时候,你的色身的动作是那么地相续,你内心当中忆念佛陀的功德,内心也是一样,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前际后际,不相逾越,前面的波浪跟后面的波浪不会重叠的,前面的消失了,第二个念头才生起,行阴当知亦复如是。前面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以后会带动我们的行动。当然你是往哪一个方向想,它就往哪一个方向去造作。所以到行阴的时候,就正式去造业了。当然这个行阴是受想阴的影响,想阴又受到感受的影响,是这样子的,它这前后有关系的。

  不过在我们的生命当中,这个想阴是很重要哦!你的思想模式如果老是随着你的感受而走,那你要解脱就很困难很困难了。你的想象是要根据佛陀的教法来想象,你才能够超越生死的,所以这个想是很重要的。不要被你一时的感受,如果你这个想是受着你的受阴的影响,这个想就完蛋了,那你就被你这个五阴的身心世界牵着走了,我们讲产生一种生死的轮回。什么叫轮回呢?就像那个车轮子一样,它就没有停止了。因为你过去的业力创造一个生命,就有感受,然后这个感受又带动你的想象,又去造业,造业以后又创造一个生命,然后你又有感受,这个感受又产生想象,又产生造业,就恶性循环。所以你真正能够从五蕴当中跳出来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改变你的想象,就是我们讲如理思维。比方说,思维娑婆世界的痛苦,你不应该再来轮回了,为什么?因为生命有无常的过失,有三恶道的过失;极乐世界有安乐的功德、清净的功德,这部分我们下一堂课再说明。所以学佛的人,你要改变你的生命,你要善用你的想象力。而这个想象力不能够跟你的外在环境而走,依止佛法的思维而产生正确的想象,你才能够从这个地方产生一个正确的行为。所以想阴会带动我们的行阴,而行阴最后产生识阴,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你所造作的业力都到我们的仓库去了,这个识阴就是阿赖耶识。我们看经文就容易清楚了:

  阿难!譬如有人,取频伽瓶,塞其两孔,满中擎空,千里远行,用饷他国,识阴当知亦复如是。

  前面的我们的业力创造一种感受,可能是快乐的感受,可能是痛苦的感受,那我们习惯性从感受当中产生一个想象,由这个想象力推动我们造业,这个业力又存到我们的阿赖耶识。那么这个阿赖耶识是怎么回事呢?比方说有一个人,他去取这个频伽瓶,频伽就是一种鸟,频伽鸟,妙音之鸟。这个鸟它的形状很美丽,音声很悦耳,所以这个商人就把它的形状作成一个花瓶的样子,叫频伽瓶。这个鸟它是两个头,这个商人把它的两个头这个孔给塞住。这个时候满中擎空,就把这个瓶子里面的虚空从甲地带到千里以外的乙地去受用,就把这个地方的虚空带到另外一个虚空去。那这表示什么呢?这个瓶子里面的虚空跟外面的虚空本来是相通的,但是因为塞住以后,就表示我们的我执法执。那么我执法执就把内在的虚空的空气跟外在的空气给阻绝了。也就是说,我们个体生命的灵性跟真如佛性的灵性,因为我们的执着,所以我们就忘了回家的路了,我们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本来我们五蕴身心的身心世界是有一个真实的灵性在,一个觉性在的,因为个体的水泡是从大海而来,但是因为我们习惯性在五阴当中过分地执取,所以我们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看被带到很远的地方去,然后一次一次地去带到甲地、带到乙地、带到丙地……就表示我们因为塞住了整个对外的通风孔,所以我们开始跟虚空加以隔绝。识阴当知亦复如是,我们生命的本质阿赖耶识也就是这样,因为被第七意识的我执法执的阻绝、隔绝,所以我们在身心世界当中,我们已经忘了来时路,我们从什么地方来的我们再也找不到了,这是很可悲的。所以我们在破的时候,当然是破六七八,就是想象力、行动力跟整个阿赖耶识。当然下手,我们说过,是改变你的思想,改变你的思想。

  天台宗倓虚老和尚他讲《楞严经》的时候,他讲这个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内心深处一个仓库,我们造了善恶业都跑到阿赖耶识去了。因为阿赖耶识的善恶业的引导,让我们忘失了我们的本来面目。倓虚老和尚他讲出一个偈颂说:眼观青山数千里(看着这个青山可以看到数千里),青山内外皆自己,只因自己不相识,不识己者是自己。它的意思就是说,我们面对眼前的身心世界,我们不认识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被一时的因缘假相所迷惑、所牵动,就忘失了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所以就跟着这个因缘不断地波动。你看你今生有一个生命体,然后你就执着你这个五阴的身心,被你的感觉牵着走,然后产生一种生灭的假相,又造了很多的业力,又创造另外一个生命。这个生命你又产生一个感觉,你就跟着你的身心世界而转,又创造另外一个生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次一次地轮回,我们的生死永远不能停止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没有看到生命的真相。我们一次一次地执着,一次一次地投入,就加强那个生死的力量。所以你必须要把生死的力量降低,你必须要慢慢慢慢把这个五阴身心慢慢地放下,慢慢地松脱。你要站在一个清净的本性来面对你的生命,保持不迷不取不动。你这个时候念佛,这个佛号才能够产生一定的正念。假设你一定要跟五蕴身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那你佛号肯定被破坏。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把五阴讲出来,色受想行识都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它都是暂时存在的。而且它们都没有错,错在我们对它的执取。佛陀在经文当中一再地告诉我们,我们本来没有五蕴的,那是因缘和合才有的。

  我们看丙三、结示劝修。当我们了解这样的因缘以后,我们应该怎么修学?前面所讲的是理论,这以下我们来看修行。这当中有两段,第一个结示法要,结示法要当中有两段,第一个开显妄源,整个生命的颠倒的根源在哪里: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古德常说,圣人一身都是毛病,他称为圣人;贤人毛病就少一点,凡夫根本就没有毛病。为什么根本没有毛病?不知道,不晓得自己有毛病。贤人发现自己有一部分毛病,圣人对于毛病完全知道。知过则改,不知过他改个什么?你要是告诉他“你有什么过失”,他不承认,那你就晓得他是个平常人,他不是圣人,他不是菩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