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禅净双修(十三)
2014/9/3   热度:305
净界法师:禅净双修(十三) 你看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释提桓因也是这个道理。这个释提桓因他五衰相现了,他头上的花枯萎了,身上产生臭味,乃至于衣服产生了污垢,身上失掉了光明,最后不乐本座。他知道他的天上的福报即将享尽,这个时候释提桓因就去找大梵天,请大梵天帮他做一些法门,帮他延长寿命。大梵天说这个我没办法做,延长寿命对我来说没办法。大梵天说,但是有一个方法可以救你,他说释迦牟尼佛现在刚好出世说法,你赶快去求他!这个时候释提桓因赶快化成一个人,到了人世间、到了精舍,看到释迦牟尼佛的时候,他寿命刚好快要结束,他至诚地拜下去,念一声“南无佛”就死掉了。死掉以后,因为他那种强烈的归依的心跟释迦牟尼佛的本愿功德感应道交。所以他死掉以后变成一个乡村的一个小猪,他就投生在这个母胎里面。但是因为他一种强烈的忆佛念佛归依的心,他那个福报增长,结果那个母猪就像发疯一样,到处乱撞,结果就流产了。流产以后,这个释提桓因那只猪就死掉了。死掉以后,他又回到他原来的位置,又多了一期的释提桓因的寿命。 我觉得我们对于佛菩萨的功德没有拒绝的理由,因为其实十方诸佛菩萨,他们的本愿功德都在忆念我们。当然从现世安乐的角度来说,你念阿弥陀佛也好,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王菩萨,你都可以跟佛菩萨感应道交的,这个没有问题的。只要你真实地顺从他的本愿,你真实地忆念他的圣号,可能是在明显中来对你感应,也可能是暗中对你感应。但这当中有一个问题存在,我们会觉得有些时候我们求某种事情好像没有出现,对不对?这个在《摄大乘论》有提到:说你所求的跟你的道业不相应的,佛菩萨不会给你,对你道业没有帮助的,佛菩萨不会给你。所以这个地方大家要清楚。那么我们在忆佛念佛当中依止信仰的心肯定能够见到佛陀,肯定能够得到破除障碍,增长福报,这是现世的安乐。 我们看第二段,丁二、究竟解脱: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那么前面是比较偏重在一种信仰的心来念佛,这个地方就更进一步一种往生的愿力。我本因地,这个我指的是大势至菩萨,这个因地是指的他在凡夫位的时候,他是以忆佛念佛的心,但是他是在秽土中成就无生法忍的。大势至菩萨,看这个意思他是没有求生净土的。但是他来到娑婆世界,他是摄受念佛的人一定要归于诸佛的净土当中。 那么这个地方我们把往生的观念作一个解释。佛灭度以后净土的思想,在龙树菩萨的时候强调的是忆佛念佛来破除障碍。龙树菩萨他判到难行道、易行道的时候,他并不强调求生净土。求生净土的观念并没有明显,因为龙树菩萨的时候还是在正法的时代,佛灭度六百多年嘛!还在正法。所以那个时候善根强,环境也殊胜。所以那个时候只是判作难行道,就是你在修学过程当中你都不要阿弥陀佛、十方诸佛的帮忙,你就自己去处理你生死的业力,这叫难行道。那么第二种就是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我们不断地求本尊的加持,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加持,求阿弥陀佛的加持,冥冥当中破除障碍,这叫易行道。我们要善于利用诸佛菩萨的功德,来帮我们破障,这个叫易行道。所以在龙树菩萨的判教当中,早期的净土思想只是忆佛念佛,并没有说归于净土的思想。 但是到了昙鸾大师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到了唐朝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慢慢慢慢生命走到末法时代了。那这个时候就不完全只是以信仰的心来忆佛念佛,更重要是要在生命结束的时候要归于净土。大家就要考虑不能在娑婆世界待下去了。这个思想善导大师讲得很清楚,他讲内因跟外缘:第一个内因力,我们本身的善根薄弱,容易退转;第二个在外缘当中,我们面对是一个五浊恶世,去佛久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正难分。我们善根在流转当中不断地退化,而外在环境的干扰越来越炽盛,所以这个地方就要考虑求生净土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去看生命?第一个,生命是变化的,这第一个思想。你今天跟昨天肯定不一样。由此道理类推,你也可以判断:明天跟今天也肯定不一样,生命是变化的,它不是一条线,它是波浪的。第二个更重要,它是往坏的方向在变:生命的变化是越变越糟糕,越变越糟糕。所以如果你今生对眼前的佛法僧三宝不太满意,我保证你来生更失望,你可能连佛像都看不到,你看到的出家众可能不是今生这个样子。那我们整个善根的启发要仰仗三宝的外在的因缘,托彼依正显我自性,你的善根要增上要假借三宝的因缘。但是你假借的三宝是一个非常薄弱的力量,那就完蛋了,你的生命要增上就很困难了。 所以到了末法时代,我们要很严肃地去思维生死的问题了。我讲实在话,学佛不是说你今生活得很安乐就可以了,其实以蕅益大师的标准,解决生死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整个成佛之道当中,三界生死这一关是最难跳脱,而且障碍最多。五阴魔境,五阴魔会干扰你,五蕴的障碍,外在的鬼神障,魔王的障碍,冤亲债主的障碍,什么障碍都有!你三界跳出去之后,后面的成佛之道一帆风顺。诸位你不晓得还记不记得,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流通分的时候,他自己讲出他个人在五浊恶世修学的心声?释迦牟尼佛说,弟子们,你们要知道,当知我于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众生说是难信之法,是为甚难。我看过很多大乘经典,我很少看释迦牟尼佛说这件事情很困难,很少听到。但释迦牟尼佛很明确地说到,在五浊恶世里面成就无上菩提是很困难的。印光大师说,你没办法,就像逆水中的鱼,你很努力用功,顶多保持原状。所以在娑婆世界,你不要说进步,你保持原状就很厉害了,因为它大方向的力量是往这个放逸的力量在走。你要去看看那个超商,走一次你就知道什么叫五浊恶世了。那个外在的环境,那个六尘对你的刺激越来越厉害了。所有的修学都必须要都摄六根,要向内安住的;但是当外在的环境对你刺激越来越厉害的时候,你就很难修学了。所以说,你看大势至菩萨他也说到,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因为五浊恶世的到来,你今生没有跳出去,我保证你来生更难出去了,更难出去了。那么这个地方就讲到两个观念,我们念佛的心态有两种:一个是信仰的心,第二个是往生的心,这个第二个更重要。很多人念佛他有信仰的心,但是他不见得有往生的心。那么就是说,他对佛的功德有了解,但是他对净土有所不知,所以他没办法很正确地去分别,你受生在秽土跟你往生到净土对你的生命有什么差别,他缺乏这方面的判断,所以他往生的意愿不高,这非常可惜。所以他念佛的时候,只是启动了佛号里面的无量光的加持,没有产生无量寿的临终的救拔,就是你的心态欠缺了往生的心态。所以你一个念佛的人,你要用两种心态来念佛,第一个信心,完全投入弥陀的本愿;第二个,你要有往生的愿力。 彻悟禅师说,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是靠两种力量来牵引的,第一个是心力,第二个是业力。所谓的心力就是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心是很复杂的,但是最重的心念,你往生的力量最强,就随那个重的地方而走。第二个是业力,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所以净土宗的人,你在临终的时候一定要培养一种往生的愿力跟一个归依的信心。你一旦临终的时候没有培养心力,那就由业力做主了,由业力做主。所以说我们忆佛念佛,一方面培养信仰的心,一方面培养往生的心,这两个是你的功课,这个就是假观了。我们看丙三、结示劝修: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净土宗在忆佛念佛的下手方便有两个:第一个是都摄六根,第二个净念相继。在《楞严经》它所说的法门就是破六根,你六根喜欢攀缘六尘嘛,就产生颠倒想,然后就开始造生死业力了。所以我们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个禅净双修的禅观,它多少就是在破六根的执取,然后从六根当中的安住不生灭心来提起佛号。所以禅观对于我们都摄六根是有帮助的,从禅观当中来提起一句的佛号。第二个净念相继,你每一句佛号都要具足你的信心,具足你的愿力。禅观能够让我们无住,能够帮助我们都摄六根;净土宗的忆佛念佛让我们净念相继。所以它只做两件事情。 很多净土宗的学者对于经论完全不看的,净土法门,阿弥陀佛的净土长得什么样完全不知道,其实对你非常危险。我们不可能对一个陌生的东西产生强大的愿力,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对它完全不了解,然后你很希望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对净土,到现在还描绘不出一个明显的图样出来,那你念佛大概就是消业障、增福报这一块了,因为你没办法去忆念净土。所以基本上,你要能把净土的功德要把它很清楚地在心中不断地忆念,它有什么安乐的功德,有什么样的清净的解脱的功德。比方说我们随便举个例子:你往生净土,基本上你身心是安乐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它没有三恶道的痛苦,那么快乐的诉求对我们凡夫是很重要的;衣食自然,你不用为生活去奔波;五种神通,你那个果报体特别有力量,你可以遨游十方世界,亲近十方诸佛;寿命久远,你不用受分段生死的痛苦;我们凡夫这个分段生死把我们搞得莫名其妙的,好不容易修行有一点功力了,死掉了,死掉以后又重新开始,这个分段的死亡把我们对善根切成一块一块的,没办法相续,让我们前生的功德跟今生一加一不能等于二,糟糕!极乐世界它有无量的寿命。所以你必须对净土法门整个功德要很清楚地在心中,很清楚。我们今天创造一句佛号,无量光、无量寿,这个佛号可能会到娑婆世界来投生,也可能会到净土去,你都要想清楚。我们不可能到临命终再来做决定,不可能的事情!你这个佛号要往哪里去?你现在,我们刚开始念佛依止信心嘛,我们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我们把身心世界交给了弥陀,但这个佛号有两种可能性,第一个它带到人世间给你享受人间的安乐,第二个它带到净土去。你要很清楚地知道这两个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你来到娑婆世界,它有过失:第一个,无常败坏的过失,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你空欢喜一场。你得到一个美妙的水泡,再怎么快乐,它毕竟是个水泡。它破裂的时候,因为你产生执取,你一定会有很大的痛苦。水泡会破裂的,它有无常败坏的过失。第二个,它会让你产生放逸,世俗的安乐会产生我们的贪欲跟嗔恚,它跟极乐世界不同。极乐世界的安乐是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那是跟道业相应的,那是一种无过失的安乐。我们凡夫的世俗的安乐是有过失的安乐,譬如美食夹杂毒药,你去享受快乐的时候,你肯定会产生放逸的烦恼,你就造罪业了,第三生你就到三恶道去了,三世怨。所以很多事情我们在今生都要想清楚的。你今生把念佛的功德回向到娑婆世界,它有无常败坏的过失,有放逸的过失,有来生三恶道的过失,譬如美食夹杂毒药。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行就是认错、改错的过程。能让你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人,这叫善知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