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禅净双修(十八)


2014/9/3    热度:297   

净界法师:禅净双修(十八)

 

  有很多佛弟子跟我讲说,他小时候遇到什么人、遇到什么事,挥之不去,障碍他修学。其实从佛法的角度,你根本不需要把它挥去,因为它本来就是个假相嘛!你越是要把它挥去它更严重,这个假相很奇怪,你越弄它,它就跟真的一样。你要做到一件事: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所有的相状,它最怕你看它的真实面貌,它最怕你去追根究底,它最怕你问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它没有实体,它怎么经得起你这么问呢?所以你要改变一个念头很简单,你就想你从什么地方来,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就是这样子,哪有什么地方来?它本来没有的嘛!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建立一种真实的信心。所有大乘佛法的断恶修善度众生,所有大乘佛法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菩萨云何发这四种誓愿?因为何其自性本自清净,所以我敢说,烦恼无尽誓愿断,他敢这样讲,因为烦恼都是本来没有的。所以这个大乘信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那个大悲心、菩提心是这样生起的,不是靠一时的冲动、不是的,那是要靠智慧的观照。

  好,那么这个假观就是说,我们从假观当中了解过去的相貌,从假观当中调整自己,那么规划未来,这天台宗的假观。你念头一动,就有相状,这个相状就有它过去的因,你现在怎么面对的缘,跟它未来的结果,是这个意思。好,回到讲义。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因为无性缘生的假观,所以整个未来的十法界的果报的升沉就是从这个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产生了差别,所以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想象力捏造出来的。你经常忆念什么、想象什么,它就往哪一个方向走。好,那么这个是空假中三观。

  看蕅益大师的总结,翻到第12面。那么了解到我们一念心性的即道理,要怎么办呢?你要做一件事情,故须念佛求生净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议圆顿法门。我们今生可以捏造很多的相状来帮助我们成佛,但是站在净土宗的角度,念佛的相状、求生净土的相状是特别重要。因为你到了净土,你在成佛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的顺境的因缘,你可以具足五种神通,亲近十方诸佛,你有无量的寿命来支持你修学佛法。所以在整个成佛之道当中,你如果是有志于求生净土的,你现在要安立一个忆佛念佛的相状。你要忆念弥陀的声音,你要不断地观想阿弥陀佛是广大的功德愿力,你是罪恶生死凡夫;但是没关系,你把整个身心世界完全投入弥陀的光明当中,忆佛念佛。你平常要经常建立这个忆佛念佛的相状,那么以这样的相状求生净土,这样才是整个大乘的我们讲不可思议的圆成佛道最圆满顿超直捷了当的法门,是最快的法门。所以在我们开始从外境的因缘的修学回到一念心性,把心带回家以后,你经常就是空假中三观,从空观当中告诉你自己,本来没有这个东西,从假观当中经常检查你念头的相状,这个相状是应该要折损还是应该要把它扩大,你要做出正确的判断,每一个相状你都要加以过滤。

  看第三段的总结:夫念佛者,岂有他哉?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所以念佛法门最安全的方式就是禅净双修,禅净双修就是先达到缘生无性,先告诉你自己,你内心当中是本来没有五蕴身心世界的,就是依止不生灭心,安住我空法空的真如,不要安住在五蕴身心。依止一念缘生无性毕竟空的清净心,然后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忆佛念佛的假相。先告诉你自己,你是本来无一物,然后再把佛号提起来。佛名既是无性缘生,则缘生亦仍无性。阿弥陀佛的广大的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它虽然是具足因缘的万德庄严,但是它的体性也是毕竟空寂的,这一点倒很重要。我们在忆念佛陀的时候,我们要慢慢体会,能念所念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为什么我们众生的苦恼的身心世界能够即众生心投大觉海?我们一个凡夫的心凭什么跟阿弥陀佛能够感应道交呢?他是万德庄严,我是业障深重,凭什么感应道交?凭的就是缘生无性。也就是说,阿弥陀佛虽然万德庄严,但是阿弥陀佛万德庄严也不是本来有的,那是六波罗蜜的因缘才有的,它的本性是如,是清净;我们的业障深重也不是本来有的,那是因为无量的生命的颠倒所累积的,也是缘生无性的。所以当我们把阿弥陀佛的因缘的万德庄严的假相剥开来,我们看到如;我们同时也把我们众生的业障深重的因缘剥开来,我们也看到了如,一如无二如。原来我们跟阿弥陀佛是同一个体性,就凭着自他不二感应道交。我们的一念心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阿弥陀佛一念心性也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就凭这一点我就有资格去受用弥陀所有的功德,因为咱们两个是一家人嘛!你跟阿弥陀佛是一家人嘛!所以蕅益大师讲,真实的信心是建立在理观的基础上。那这种理观所建立的信心是不可破坏的,事相的信心是很危险的缘生灭的

  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佛名显现。前面偏重在毕竟空的自他不二的体性的相应,这个地方在毕竟空当中讲因缘有。毕竟空但是又因缘有,你念一句佛号,有一个功德,念十百千万声,有十百千万的功德,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我们不偏空,也不着有,保持空有的平衡,即空即假即中。那么假设我们心中不念佛的时候,内心就是寂静安然,念性既是缘生无性,则无性不碍缘生。所以一念心性它从空观的角度是毕竟空,从因缘的角度又是因缘有。所以我们不念佛的时候又生起种种杂念,就算你不生起三界的杂念,也会堕在一种偏空的坑洞当中。

  这个地方要注意了。我们凡夫不能没有念头,不能没有念头,不可能,你做不到的。你一定要有一个念头,这个因缘假是一定要出来的,所以本来没有,但是我们过去有很多很多的习性。我一再强调,阿赖耶识这个魔王它放不过你的,它肯定要经常释放一些念头,来给你感觉,来让你想象,来误导你。也就是说,我们要不是念佛,我们肯定会忆念过去的因缘。你摆脱不了过去的你,你摆脱不了,所以你现在必须用佛号来取代过去的你。为什么经常要念佛?很多人说我忆佛就好,不对。你说我归依阿弥陀佛,但是我不一定要念佛啊!那你不一定要念佛,你心中要住在什么环境呢?你不可能无念,众生不能离念,这个念头是过去的因缘产生的。所以你不念佛,你只好被你过去的你牵着走,你过去打什么妄想,现在还打什么妄想。所以你要改变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佛号来取代你过去的念头,忆佛念佛。所以必须以佛号来引生我的往生的正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为香光庄严。如果你已经设定你来生的目标是往生净土,你就要试着在你念头的相状当中,以忆佛念佛的相状来取代你过去的种种的相状,因为你这个相状才会产生一定的来生的果报,每一个相状都会有一种因果的力量出现。

  此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是约禅宗来说的,禅宗都是讲到众生的心跟佛的心是心无差别,把心带回家,观一切法空,本来无一物,众生的心是如,佛的心也是如,所以自他不二。那么在自他不二当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产生一个往生净土的忆佛念佛的因缘,用我们这一念心来忆念佛陀,这个作就是忆念,忆佛念佛。那么我们这念心念念之间就产生佛的功德庄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所以就构成了我们一念心的即空即假即中,这个就是禅净双修。第一个步骤,把心先带回来,如果你在临命终之前,你心没有带回来,你死亡到来的时候,你一定会很恐惧的。因为外面的水泡要破裂的时候,你老是在外面的水泡里面跑,你住在你的财富,财富会破坏;你住在你的眷属,眷属会舍离你;乃至于你住在你的色身,色身也要破坏。我们绝对不能够安住在一个水泡,临命终的时候你会受不了的,你肯定受不了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佛陀要示现灭度,这个水泡迟早要破裂。说实在水泡没有错,因为它就是因缘和合,它也没有叫你执着,所以水泡没有错,错在我们的心态错误,我们不会去面对人生。所以首先第一件事情,禅净双修,把心带回家,安住在现前一念心性,然后生起空假中三观。观一切法空,让我们感受到我们跟佛陀是自他平等的,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我们众生是佛陀心内的众生,佛陀是我们众生心中的佛,自他不二,建立一种往生的信仰。所以空观有助于产生一种信心,自他不二,当然可以感应道交。当然我可以受用阿弥陀佛的功德嘛!你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他创造的,你凭什么受用?凭的就是自他不二嘛!凭的就是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嘛!凭的是弥陀的四十八愿嘛,他肯定愿意让我受用嘛!所以从空观当中建立我们往生的信仰,从假观当中忆佛念佛,创造一个往生的假相,创造一个往生的因地。临命终的时候自然阿弥陀佛莲花现前,因为你有如是相,有忆佛念佛的相状,自然会有净土的因缘果报出现,因果法尔如是。把心带回家,从一念心修空假中三观。

  你这样子修学,临命终的时候,谁都不能破坏你。你的财富消失了,你的眷属舍离了,你的诸根败坏了的时候,对你完全没有影响,因为你已经把心带回家了。心性是不受死亡的影响,因为心性是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那个觉性不受死亡影响的。我们在家里面没有暴风雨,你把冷气打开来,非常安全,但是你在外面就很危险了,很危险了

  所以这个禅净双修我们作一个总结,看《附表第二》。什么叫作禅净双修呢?蕅益大师用一个偈颂作一个总持,他说:一一理性具足庄严,一一庄严全体理性。这个理性就是我们一念的心,就是我们的家。我们在一念清净的心中要建立起忆佛念佛的一种庄严的相状,而每一种庄严的相状又不离开我们一念的清净的理性。佛号不要建立在外在的因缘。有些人一定要什么环境才能够提佛号,人家一刺激你,你就不能提佛号,那你就完了。所以我们提佛号要在家里面提起佛号,在你那一念的清净的理性而生起佛号,每一个佛号又不离开清净的理性,这个佛号是最安全、最坚固的,是这个意思。好,我们回答几个问题。

  法师说禅观是破五蕴,请再详述怎么破五蕴,因为它们的力量太大了。

  这个破五蕴应该是破除对五蕴的执着了,不是说破五蕴。因为五蕴没有错嘛!五蕴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我们过去的阿赖耶识把这个业力转成我们现在的五蕴身心这一个水泡。可能你是一个男人的水泡,可能你是一个女人的水泡。但是我们错在把五蕴执着成一个真实的自我,把它当真实想,产生坚固的执取,所以这个水泡要破裂的时候我们就受不了了。所以问题不在五蕴,所以破五蕴应该是破除对五蕴的我执跟法执,应该这样讲会更清楚。那么为什么产生我执跟法执呢?因为你的心住在外面,破除执着最好的方式,把心带回家。所以我们这个禅净双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看我们一般世间的心理学,它也可以处理一些众生的痛苦,你的心住在五蕴,那没关系,你就观想你还拥有很多东西,从得当中去对治你失去的。但是你的心还是住在五蕴,根本都没解决。我们一般的世间法在处理众生的痛苦,就是你受伤了,给你表面擦擦药,只有《楞严经》、大乘的止观,直接把根源拔除!你就住错了,你的心有所住,有所住即是非住,把那个攀缘的心拉回来。你这个根源一拔掉,它这个生灭的力量就完全消失。这个树被你砍断了,这个树就没办法生存了。所以破除五蕴的执着很简单,把心带回家。五蕴你不用破除,你还得靠它忆佛念佛,你还得靠它打佛七,好好照顾它,是不是?身安道隆嘛!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福慧二足尊”,他的福报跟智慧都是圆满的。但他过的是什么生活?就是我们中国人讲过乞丐的生活。每天沿门托钵,他过这个生活。他给我们做示范,给我们做榜样。他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对于这个世间丝毫贪恋都没有。人到无求品自高,生活节俭一点,生活苦一点好!我们在六道里的时间太长,过去真的是无量劫搞生死轮回。我们凡夫烦恼习气非常之重,所以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生活苦一点好,为什么?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情执也要淡一分好,太重了就产生恩爱,佛在经上明白地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生活简单清苦,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对这个身体也没有留恋,将来佛来接引,走得痛快,走得潇洒,没有一丝毫牵挂。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