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五)


2014/9/3    热度:521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五)

 

  第三疑

  甲三、偏念一佛疑

  我现在知道求生淨土对我很重要,因为我没有这个方便门,我还真的进不了真实相。但是淨土很多,我为什麽一定要选择西方淨土呢?这当中的道理在哪裡呢?我想求生淨土,但是西方极乐世界感觉上不是唯一的选择,为什麽要偏念一佛?

  乙一、徵问

  问:十方诸佛,一切淨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淨土,今乃偏求一佛淨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淨土?

  问:淨土对一个凡位的菩萨太重要了,见佛闻法亲近善知识对我们的确是很重要。十方诸佛清淨心依止大悲愿力所创造的国土,有很多很多,这麽多淨土它的法性都是平等,它对我们产生灭恶生善的引导也是没有差别的,阿閦佛淨土也很好,药师佛淨土也很好,你只要到那地方去都能使令我们灭恶生善,这功德是一样的。换句话说,我们修行者在因地的时候应该要广泛的、普遍的来忆念一切诸佛的功德,在果地的时候才能够普遍的受生在一切的淨土,这样子功德才圆满;在因地念一切佛,在果地生一切淨土,刚好跟佛陀的功德圆满相随顺。现在西方淨土的传承却是要我们偏念一尊佛,偏生一个淨土,这感觉上跟平等的法界相违背,而跟平等法界相违背这样子怎麽能够求生淨土呢?

  乙二、释疑

  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繫一心一境,三昧难成,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00S009)

  释疑分三:一、约众生能念的心;二、约所念之佛有差异;三、总结。

  一、约众生能念的心

  为什麽要偏念一佛?约着能念的心,理论上说一切诸佛的国土都是从法身所变现,既然是法身所现,那当然是平等的,但是约着众生的心念,这地方就会有问题,我们众生的特性根机愚钝。什麽叫根基愚钝呢?简单的说就是浊乱者多,我们内心它不是污浊(贪瞋的烦恼)就是散乱(胡思乱想)。众生浊乱的心本身的问题障碍就很多,在因地时候假设不能够摄心专注在一个单一的所缘境,你今天念阿弥陀佛,明天念药师佛,后天念普光佛…,如果你已经成就三昧那就不讲,而你本身的心就是很难专注的,我们经常被浊乱心所干扰,而所缘境又不断的变化,结果就很难达到一心不乱。所以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专念『阿弥陀佛』,这样子就叫「一相三昧。」

  「一相三昧」的意思是说,他整个修行的理论基础,以一念来敌万念,你有很多很多的妄想,但是你就根据一个法,一个念头来对治就好。我们一般来说:多贪众生不淨观,多瞋众生慈悲观,每一个法有它的对治;但淨土门的「一相三昧」,就是不管你遇到什麽障碍,皈依阿弥陀佛。以一念来敌万念的法门,它的特点就是它容易专注,容易专注就能够成就一心不乱,也就容易跟弥陀感应道交而得生彼国。我们能念的心是这麽的浊乱,你要广泛的念一切佛,你实在是心有馀而力不足,所以你倒不如专心的念一尊佛,也能因为你一心归命而容易成功。

  我们举《念佛法要》的公桉:清朝有一个居士叫钱翼山居士,钱翼山居士他在城裡是开酒店的生意做得很好,卖酒也卖肉,杀鸡杀鸭,杀了很多众生。后来他接触到佛法,也开始念佛,就感到这杀生是不好,他就把就店卖掉,开始做其它正当的生意,也很虔诚的念佛,念了几年以后,突然间他最小的儿子死掉了。大家就讥嫌说:你说造杀业不好,你看,你造杀业的时候没事;你现在开始念佛以后,你看,你儿子死掉了!这世间上哪有什麽感应?哪有什麽佛菩萨可言?

  钱翼山居士念佛念到最后他儿子死掉,他是处之泰然,照样念他的佛,完全不为逆境所动,照样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到了第二年,又念了一年他的太太也死掉了。在书上说他念佛如故,他太太死掉对他打击很大,但是他不改变他对弥陀的皈依,他对佛号的所缘境照样的皈依,念佛如故。到了第三年他自己生病,忽患咳血疾病,念佛益盛,念佛更加的专注,更加的炽盛。到临命终之前他突然神识昏昧,没办法专心,到临终时业障现前,神识昏昧。他本来是想要燃指供佛,来消他的业障,但旁边的善知识对他说:你要燃指供佛这问题不在色身,而是你心中有罪业,你倒不如把燃指供佛的心,好好的忏悔发愿。你在一心归命阿弥陀佛之馀,兼修忏悔法门,兼修发愿法门来得实际,比你用你的身体烧掉供佛来的实际。

  他就听善知识的话,念佛以后又忏悔又发愿,果然他神识昏昧的心情慢慢的消失掉了,就像乌云太阳一出来就消失了。后来他在大家助念中忽然眼睛打开讲话,他说:「吾已神游淨土,见无量莲花,我坐其中,乐不可言。」我在念佛当中已经神游淨土,我的身体虽躺在这边让你们助念,但我的神识已神游淨土,而且看到莲华。

  诸位要知道临命终看到佛陀的正报,看到淨土的依报,特别是看到莲华,这都是往生的瑞相,而且他发现自己坐在莲华中,还是乐不可言。

  这个钱居士是个浊乱的众生,他一生中造很多的杀业,是中年以后才开始念佛的。你说他今天念阿弥陀佛,明天念观世音菩萨,后天念地藏王菩萨,他今生肯定没有成就。他为什麽成功?就是因为他专一,他愿意把他剩馀的精神体力专注在一个佛号上,他成功了。

  为什麽要专念阿弥陀佛?从能念的心来说,你容易成就一心不乱,而成就一心不乱是临终跟诸佛感应的重要条件。你所皈依的境,今天一个、明天一个、后天一个,保证你脚踏二条船一事无成。

  这是约着能念的心,你容易成就一心不乱,当然约着所念的佛也有所不同,这点以下说明。

  回答问题

  问:什麽叫「即众生心,投大觉海」?。

  答释:这句话是印光大师在描述,众生的心跟佛的心感应道交的一种状态。这样举例子不好举,因为这是不思议境,我们用生活上勉强来加以譬喻:

  众生的心是苦恼的,佛的心是功德的,这二个心感应在一起。就譬如煮饭时的电锅,电锅一定要有电才能产生煮饭的功能,但是电锅本身没有电,你要把电锅的插头插在插座上才能够招感电。电力公司是一个很大的电的能量,而电锅是没有能量,电锅没有能量你就不能煮饭,你必须仰仗电力公司的加持,电力公司是一个很大的能量,这中间有一个桥樑就是插头。这插头就是佛号,电锅就是我们众生的心,电力公司就是佛大威德的心(00S010)。我的心是苦恼的,佛的心是功德的,那你要靠这佛号的桥樑,才能够即众生心、投大觉海就着众生的心,直接进入到功德的大海。

  问:念佛的人是不是能够剋期取证,提前往生?

  答释:你要提前往生,那你要淨业成就;我们一般的往生是随念往生,是不能提前的,你今生活八十岁,你还得把八十岁受完才能够走,你是活七十岁,七十岁才能走;如果你是淨业往生,那你今生的业不一定要完全受完,你可以把它递夺过来。在《高僧传》讲到一个出家众(道秀法师),他持戒修福非常精进,后来他起的一个非常上品的瞋心,他从今生人的果报直接转成一条蟒蛇,没有经过死亡,从一个人的身体直接变成一条蟒蛇的身体,因为他蟒蛇的业太强,而他今生人的业还没受完。

  诸位学过《唯识学》知道「业力起现行,是强者先牵」,不是先来就先起现行,看哪一个力量强,各凭本事,虽然你现在释放人的业力,但是如果你创造另外一个业力,这个业力超过你之前的业力,它马上把它取代过来。这就是业在得果报的时候是看哪一个业力强,你今生创造一个强大淨土的业力,你前生虽然生死业力还在,但那业力已经羸弱了,你可以提前走。

  在《淨土圣贤录》有很多念佛人,念佛三年就往生。古德在那方面有注解说,为什麽每一个人都念佛三年往生,刚好他的寿命都三年吗?不是的,因为他淨业成就了,他刚好三年淨业成就。祖师大德说:一个人他长时间住在厕所旁边闻臭味道,你现在要引导他到王宫宫殿去住,他是恨不得早点走。虽然你淨业往生,你也可以选择不提前走,但大部分都会提前走,这是人之常情,你在厕所住久了,你总是想早点离开早点好,你在娑婆世界待下去也浪费时间;你第一个也不能亲近诸佛,修善法也有限,你倒不如到淨土去,「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亲近十方诸佛。所以大部分淨业往生的人,都会提前走,他娑婆世界的生命不要了,放弃了!但是那得要淨业成就,我们这种随念往生的,那只好等到最后一天,先培养正念。

  问:法师曾经说过,初地之前的菩萨要用智慧引导慈悲,初地以后的菩萨以慈悲引导智慧,可否举例说明。

  答:在座诸位应该都受过菩萨戒,换句话说,你心中的愿力有三个: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断恶修善偏重智慧,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是属于智慧,是属于上求佛道所收摄;誓度一切众生是大悲所摄受。

  我不知道诸位在遇到事情是怎麽取捨,不过一般来说,如果出家的时间不长,你遇到度化众生的因缘,刚好有人来请你讲经,或请你做什麽事,有利他的事业,到底你要不要答应?这就是个问题。你在佛前发愿,你要誓度一切众生,但是这件事情做了以后妨碍我断恶修善,我要不要做?你会成就功德,但你也会产生过失,你要不要做?根据我对《瑜伽菩萨》的理解,如果是初心菩萨要拒绝,初心菩萨偏重在自利,理性的成分要多一点;当然如果这个利他不影响我自利那可以。如果是老参就不同,他有一点点自在力了。

  菩萨道是一个取捨的问题。有些事情牵扯到对错,这样子做绝对是错,这样子做绝对是对,有些事情是对错;有些事情我们很难说对错,就是你取捨的问题。

  根据我的观察,我自己有这样的体验,我们现在台湾的佛教,有「人间佛教」跟「淨土佛教」。一般来说淨土佛教的大德相对比较保守,如忏公师父,广钦老和尚,他们到晚年的时候他非常保守,几乎都是息诸缘务,为临终的正念作最后的冲刺。其实不但是现代,蕅益大师、莲池大师亦复如是,蕅益大师在五十七岁往生,他在往生的前三年就上山,就没有再下来,往生前三年就作最后冲刺。人间佛教他因为没有往生的压力,凡正他来生继续轮迴,他的事业做得就大,他的道场盖得也多,他跟众生结得缘也广。而他为什麽敢这样做呢?因为他没有临终要跟弥陀感应道交的压力,反正我来生是准备要轮迴,我今生要赶快聚集资粮,我重点不在培养正念。

  我们不能够说谁对谁错,成佛之道就是你的取捨,但正常情况初学者要偏重智慧是对的,因为你不重视智慧,你的大悲心夹杂爱见烦恼;你在造善业的时候,你夹杂爱见烦恼,你就很难避免产生过失。善业的果报现前,你安乐的时候,你也要付出一些痛苦的代价(带一些罪业),而且你不求生淨土也有退转的危机。

  所以说到底你是要用智慧来引导,或用慈悲来引导?现在目前的佛教界是各走各的,各有各的说法。如果你有志于求生淨土,一般来说到晚年的时候你要开始收心,前面的几年好好的学习,中间几年好好利他(作执事、讲经),到晚年的时候好好的收心用功,越到临终的时候你越要小心,这时候一定要低调收心,因为你临终的正念是不能够有差错的,所以一般求生淨土的人到晚年他非常小心。你所设定的目标会影响你今生的布局,如果你来生要到淨土去,那你晚年不收心,就跟自己过不去了。你到晚年的时候越用越複杂,跟众生缘结得越深,那你就完蛋了,这事情就麻烦大了,跟你往生的正念相冲突,跟你一心归命阿弥陀佛相冲突。到底该怎麽做就看你的目标在哪裡?向下文长付在来日…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什么是真学佛,什么是假学佛,我们要清楚、要了解。我们没有真正的智慧,你怎么能看得出来?学佛是要求智慧,要求真实智慧,为这个来学佛;不是为名,不是为利,不是求福报,不是求长寿,不是求儿女。世出世间法什么都不求,我就是求开智慧,这就对了。学佛没有别的,只是求“正觉”而已。你真正觉悟了,你绝对不会做坏事,绝对不会存坏心。不存丝毫的坏心,这个人才是真学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