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十三)
2014/9/3   热度:498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十三) 当然看这个经文的意思,阿难尊者所谓的中间,主要不是指在处所中间,或者色身的中间,他的中间有他个人的看法,看下一段就清楚: 看己二、破正计 阿难尊者他正式所执著的中间是什么相貌呢?先看“正计”再看“正破”。先说明阿难尊者他执著的中间到底是什么?看经文: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好,在这个地方阿难尊者一口道出他的生灭心的一个相状。阿难尊者到这个地方他非常谨慎,他处处引用佛陀的开示,他不敢再私心自是了。他说:佛陀,我所谓的中间不是身体的中间,也不是处所的中间。那么是什么呢?正如世尊经常开示:眼色为缘,生于眼识。 这个我们解释一下,这个讲到“根、尘、识”三法,佛陀为了让我们了解生命的因缘的相貌,他把生命分成三部份: 第一个、六根: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这个是能分别。 第二个、六尘: 这是所分别,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那么这个六根跟六尘一碰撞的时候,就创造我们一个心中的感受跟想法,这就是“识”。感受没有错,福报大的人,当然他六根跟色尘一接触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安乐的境界,这个感受没有错的,这个感受叫“循业发现”。在这个《维摩诘经》上说: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天人一桌饭,十个人吃饭,每一个人他的眼根,跟这个饭菜接触的时候,每一个人看到饭菜完全不同。福报大的人,欸!今天饭菜特别好;福报差的人,看今天的饭菜很糟糕,这个是循业发现嘛。所以为什么讲“诸法无自性,一切从缘起”,是个人循业发现。 我发觉,我们过去在佛学院带僧教育的时候,也有这种情况。你看有些人,出家人有两种,有一种人是善根比较强,有一种人是善根较薄弱。善根强的人他出家的觉悟会快,他福报很大的时候就出家,有些人是把人世间的福报都花了差不多了,才出家,那么来到僧团,当然僧团的特点就是平等,穿同样的衣服,住同样的寮房,吃同样的饭菜,这个基本上色声香味触五尘是完全一样,但是奇怪的是,有些人活得很快乐,有些人很痛苦。 你看那些老参福报大的人,他就是在这个僧团当中,活得可自在。那个初学者,你看他每天愁眉苦脸。这个六根跟六尘一碰撞的时候,他产生的感受果然不同啊。这跟你的业力有关,但这一点,它还不是问题的所在,这个叫酬偿业力,这个是叫“认命”。所以感受是没有错的。感受只是在反应你过去到底做了什么。你说:我前生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呢?你不要去问别人,你看你的六根跟六尘接触,都是什么感受,你就知道了。你都是欢喜的感受、快乐的感受,你前生造的善业强。你耳朵一听到什么声音,你就起烦恼,眼睛看到什么东西,你也起烦恼,你前生造的罪业多。这个“受”是在表现过去。 所以我们的心态啊,蕅益大师常说:我们的心是通於过去、现在、未来,“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你要很认真的去看你的念头,这个念头就像一个万花筒,你看得到过去的你,你也看得到未来的你,真的!怎么看呢? 我们一念心,本来就具足过去、现在、未来。你看你的感受,你就知道你过去做了什么事。你看你用什么想像力,你生起什么想法,你大概知道你未来要去哪里。这个很清楚的,骗不了别人。 你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你产生什么样的名言分别。《唯识》说“名言分别”,名言分别是很专业化的名词。讲白话:就是你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想像,你都喜欢产生布施的想像,你来生是大富贵;你看到事情你都选择忍辱,哎呀…算了、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遇到别人刺激你的时候,你经常产生忍辱的想像,你来生是庄严,所以你可以从你的每一个想像当中,把它拼起来,就是来生你的相貌。 一个人到五十岁以后,其实你来生的相貌基本上成形了,当然可以改变啊,你看了《楞严经》,彻底的破妄显真就改变了。但如果你一天过一天,还是活在过去,昨天怎么样、你今天还怎么样,那就完了,那来生大概固定了。 佛陀讲这个意思:“根尘碰撞产生识”,佛陀本来是要破识的,这个识是没有自体的,因为你根尘碰撞才有,假借因缘而生,你把根尘拔掉了,识就没有了。 佛陀讲这句话的意思是发明我空的真理。你看没有我嘛,你的感受、你的想法,就是那个根尘碰撞创造出来的一个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它是在反应过去,它是在反应未来,如此而已,哪有真实不变的自体呢? 但是阿难尊者,他就错解佛陀的意思,他就把它当作:哦!我的心就在那里。说:什么叫做我的心呢?我的眼睛看到花,我的心就住在这个花当中,我的心就住在花里面。我的心看到佛像,我就住在佛像里。 那么根尘相碰撞产生的识,眼根是能分别,色尘是所分别,它是无知的,那么“识生其中,则为心在”。我的心就住在我当时的感受跟当时的想法。一口道出攀缘心的相貌。 我们一般人都是跟着感觉走,这是我们一个很严重的盲点。 如果你真的是要把今生要成就一个广大的功德,所谓广大的功德,就是出世间的功德。你要学习不要跟着感觉走。你老是跟着感觉走,你老是活在感觉当中,你就很难跳脱你的过去。 生命的水流,生命是一个无止尽的水流,《唯识学》是这样形容:恒转如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现在流到未来。你一个人活在感觉当中,你很难改变你自己,你昨天是怎么样,你今天还怎么样。你昨天看到这个事情会产生什么反应,你今天还是产生什么反应,学佛对你来说没什么改变,所以你一定是怎么样,你一定要能够摆脱这个“识”。 所以《唯识学》破这个“识”,这个八识是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下一堂课会讲到这个《楞严经》所破的是什么?什么叫生灭心?就是你的,带有情感的一个心识叫做情识。这个情识包括两个内容:第一个感受,第二个想像,这个对我们修道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在本经当中,阿难尊者就说了: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对啦,这是很老实的说明。凡夫的生灭心就住在自己的感觉,住在自己的想像。我想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也没有人可以管你,那当然这个就是产生了颠倒想,也就启动了我们无始劫的业力,就从这里开始。 那么这个地方就说明这个中间就是以这个“识”来当做中间。看佛陀怎么破斥,佛陀破斥这个“识”,其实它没有自体,它没有自体,它是一个因缘和合虚妄所生的一个假相。看佛陀怎么破,看经文: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 【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 【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 【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好,我们看佛陀破除这个中间的方法。 佛陀说:你说你的那个真实的心性,那个真实不变的心性,是在根尘中间。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产生一个感受,产生一个想像,这个就是我的心,就在那里出现了。这样有个问题啊,它这个心的体性是兼二?还是不兼二? 所谓“兼二”是你这个心的体性,是同时兼带了根尘两个性质。因为它是根跟尘共同创造出来的嘛。那你是兼带两个性质,还是离开了根跟尘,它另外有一个性质呢?是兼二,是两个性质的一个结合?还是跟两个性质完全没有关系呢,叫不兼二? 佛陀先提出这两个: 第一个、“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说:我的心啊,既然是我的眼根看到这个花,产生一个欢喜的感受,也产生一个美好的想像,那么这个感受跟想像到底是什么性质呢?假设它有真实性,有真实性它就必须要有性质。这个性质假设是兼带根尘两种,那这个地方有问题了:“物体杂乱”。那你这个心的体性,就变成杂乱不清啊。怎么说呢?因为“物非体知”。你所攀缘的色尘是一个物质,它是没有明了性的一个色法。而你能分别的根,是一个有明了性的根。《楞严经》的六根是有明了性,“见闻嗅尝觉知”。它是个心法。 那你说兼带两种,它既又是色法也是心法,那就“成敌两立”了。因为色心二法是对立的,全世界没有一个说,它既有明了性,它又没有明了性。没有这种东西。佛法说,世界上不是色法就是心法,没有说又是色法又是心法,这个东西是不存在的。所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这个色心二法是对立的,有我就没有你,有你就没有我,怎么能够说兼带两者呢?所以兼带二者的“中”,基本上是不存在。 好,那说“不兼”: “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即无体性,中何为相?”那说我这个心识啊,感受跟想像,是离开了这个根,也离开了尘,它也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非知不知,它非知非不知。它也不是有明了性的知,它也不是没有明了性的色法。那它到底是什么?那这个就不存在了,即无体性,有一个东西它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那它到底是什么相状?讲不出来了。所以: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这个中间的心识是不存在的。 这一段主要是破除我们的一个妄想,就是六根跟六尘接触,那个感受跟想像是没有体性的。没有体性的意思,是讲它的真实性不可得,不是讲它的因缘不可得。你依止这个感受、这个想像去造业,那的确是有果报的哦。法性本来空寂,因果丝毫不爽。没有体性是讲它的体性不可得,但是它的作用是有它的作用的。 过去埔里有一位居士:这个居士,他是一个很虔诚的三宝弟子。他是公务人员,存了一点钱,就去供养埔里某一间道场的大殿。这个大殿盖得很庄严,我去看过。这个大殿在九二一大地震的时候,是完全破坏了。破坏以后他非常沮丧,他说:师父啊,我的功德被九二一完全破坏了。我说:你的功德,果然是被破坏了,没错。但是,不是被九二一,是被你后悔的心破坏了。你的功德怎么会被九二一破坏呢?所以这个众生的妄想是怎么回事啊?他就是根、尘接触,我的心缘大殿的境,所以心境结合,我的心就在那里,这是众生在思考事情是心随境转,他站在外境的角度来看事情。其实你心境碰撞的时候,你造成那个善业、那个业力已经成熟了,已经成就了,大殿破坏跟你没有关系嘛。但是他的心是住在大殿,他认为这个大殿是我盖的,结果破坏的时候,糟糕了,因为他心住在大殿,结果大殿一变化的时候,他就受不了了。 所以宗喀巴大师说:释迦牟尼佛多生多劫布施,他的布施度,他盖了这么多的七宝塔,现在有哪一个存在吗?全部不存在了嘛。但是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布施度是圆满呢?因为他的布施是安住在内心,一念心性,他借假修真嘛。所以我们安住真如的人,在思考事情是不一样。一般的人的心是住在外境,哦!我盖一个大殿,这个大殿存在,我的功德就存在,我的功德跟大殿是共存亡。你这个是心有所住,你看我们平常就是心到处攀缘,到临命终的时候,心有千千结,收不回来。瞬间,整个身心世界在死亡到来的时候,全部破坏,你根本受不了,因为你释放出来的执着太多了,收不回来,一时半刻收不回来。所以你平常就要慢慢、慢慢把心带回家。 我告诉大家:什么叫布施的功德? 第一个,安住。 你要把心带回家,所有的功德都是从你内心生起的。你的内心本来具足无量的功德,但是你要假借布施的因缘,来开显你布施的功德,是“借事修心”。所以你今天是假借这个大殿的因缘,来成就你的功德,所以你要感谢这个大殿,叫“借假修真,借相修心”。你的功德是没有人可以破坏的,怎么地震会破坏你的功德呢?那释迦牟尼佛,他盖的大殿没有一个存在了,但是他的布施度圆满啊。所以你可以看得出来,这阿难尊者他所谓的生灭心,他肯定有所住,不是住在身内、身外、中间…或者是怎么样,总而言之,你的心只要住在外境,这个就是生灭心。 “生灭心”第一个,你今生会活得很痛苦。因为你的心作不了主,别人要怎么样,别人舌头一转,你就快乐;别人舌头一动,你就痛苦。 第二个,你会带动一个生死的业力,你临命终很难逃离三界。因为你跟三界那个生死的业力紧紧的抓住。 为什么要把心带回家? 第一个,你今生活得快乐一点。 第二个、临命终你要跳脱三界,要求生净土,你可以走得很轻松。 你不能够说,你平常把很多心都放出去,我心住在这个某一个人,住在什么事情,到临命终的时候,糟糕,要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你想要去,后面的绳子把你绑得紧紧的,你根本去不了,因为你生死的力量太大了。 所以你念佛人不是说念佛而已,改变你的心态是很重要,这是根本问题啊。你念佛,什么叫念佛?一个能念的心,一个所念的佛。你能念的心是心有千千结,你去启动佛号,你怎么启动得起来?怎么能够感应呢? 在这个地方,我们整个破除妄想,就是告诉你自己:你不要跟着你的妄想走,要赶快把心带回家。你跟着妄想走,你根本没有好处。而且妄想根本不真实,它只就是根、境和合产生的一个暂时的感受跟想像而已。你为了贪着那暂时的快乐、那种感受,结果你付出了生死的代价,值得吗?这个值得我们思考,这个代价付出太大了。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几乎所有学佛的人几乎都知道自己业障习气很重,也很愿意消除业障,为什么老是消不掉,原因何在?因为他念念都在念自己的业障、念自己的习气,所以他的业障习气只有天天增长而不会消除。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