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导读(4-1)
2014/9/3   热度:493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导读(4-1) (三)立定誓愿 从菩提心把它落实成一个愿望,菩提心是一个大纲的,愿望就是一个别相,我们看经文: 愿我作佛,齐圣法王。过度生死,靡不解脱, 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如是三昧,智慧为上。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 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我当愍哀,度脱一切。 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隐。 好,这一段呢,我们知道法藏比丘的愿望有二种:一种是他发了菩提心以后他直接发出来的,第二个是他请佛开示以后又加以修正的。 这个地方的愿是他还没有请佛陀来开导他,他自己一个很纲要的愿,当然这个愿也对未来的四十八愿产生一定的影响,等于是把四十八大愿的大纲、整个三个大结构都盖起来,就像盖房子,那个大柱子盖起来了,那他这个时候还没有正式请佛陀开示,还没有作修正。 我们看他刚开始这四十八愿最初的、原始的一个雏形是怎么样。法藏比丘经过世自在王佛开显大乘法义、通达甚深的道义以后,他心中就立定一个誓愿,他说「愿我作佛」,有一天我一定要成佛。那么成佛是什么相貌呢? 他讲出三种相貌:第一个、摄法身,成就法身。这个摄法身是什么相貌呢?「齐圣法王。过度生死,靡不解脱。」法身有二种功德:第一个是法空智所成就的。 菩萨观一切法空,所以能够「齐圣法王」,他的功德相等于法王,也就是说他明了的心能够得一切法、得大自在,这个是小乘学者所没有的,因为小乘学者的法执很重,所以他这个法不得自在、不得自在,你看阿罗汉入了涅盘,他就不能在生死当中,他在生死就不能入涅盘,他生死跟涅盘这二个法没办法转变。佛陀对一切的法得自在,这个是法空智,法空的真如所成就的。 第二个「过度生死,靡不解脱」。前面是赞叹他波罗蜜三昧的自在,这个地方是讲到他我空智的功德。佛陀观察我空,所以能够「过度」分段、变异二种「生死」,使令身心安住「解脱」于大般涅盘,这个是我空智慧所成就的。 这个地方是讲到法身的二种相貌:一个是我空智所成就的大涅盘,一个是法空智所成就的大菩提。这个大菩提、大涅盘的功德是怎么有的呢? 这以下说明他的因地,「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因为他因地当中,以「布施」来「调」伏心中的悭贪,以持「戒」来调伏心中的恶念,以「忍」辱调伏心中的瞋恚,以「精进」来调伏心中的懈怠,这个是福德资粮。 「如是三昧,智慧为上。」以这个禅定调伏心中的妄想,以「智慧」调伏心中的颠倒,这个是智慧的资粮。「吾誓得佛,普行此愿」,我依止这六波罗蜜的资粮,我不求人天福报、不求二乘的偏空涅盘,我只求成就「佛」道,来实践这六度的「愿」望。这一段经文是说明法藏比丘他要成就法身,摄法身愿,就是一种正报的法身.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二六时中,我们学佛人心里头有佛、念里头有佛、形象上都是佛。心是佛心,行是佛行,身就是佛身。佛心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心是佛心,行就是佛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都与这五种心相应,这就是佛行,这就是佛的生活。我们修行修什么?就是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我们生活、工作、乃至于一切应酬都与这五种心相应,这才真正是大乘经里面讲的“修佛行”。无论你是什么身分,无论你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什么時候你把身、语、意的行为统统修正过來了,心是佛心,言是佛言,行是佛行,你就成佛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