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佛说阿弥陀经导读 第十二卷
2014/9/3   热度:442
净界法师:佛说阿弥陀经导读 第十二卷 请大家打开讲义,《补充讲表》第16面,《附表第十六》:发愿往生。 那么这一段是赞叹发愿的功德,就是说当我们心中在忆念佛号的时候,同时又有一个愿望,要求生净土,那么这样子就能够构成一个往生的力量。当然往生的力量前面从过去现在未来分判,就是你过去发愿过去往生,现在发愿现在往生,那么为什么这个地方提出说,你现在发愿应该是来生往生呢?怎么说是现在发愿现在可以往生呢?我现在还是个人啊,我怎么能够往生呢?提出这个问,你现在发愿现在怎么就能够往生呢?我们看澫益大师的回答: 此亦二义,一、约一期名今,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 那么这个地方要从两层来解释,第一个,就约着一期生命安立今。今发愿,所以我今生往生,所以这个今的范围很大,我现在持名,临终往生,那这样是合理了。现在持名,我今生临终的时候往生,约着一期生命安立今,这个今就很大。那么我们一般的果报都是叫作异熟,就是你造业跟得果报是要有一段时间的,你说你今生布施,但是你富贵是来生才出现的嘛,但是澫益大师的意思是下一段,约着当下。 约刹那名今,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妙音妙果不离一心,如秤两头低昂时等。 那么前面的因果观是渐教唯识的法门,这个叫作异熟果。异者,差异,就是时间上是有差异的。你现在布施持戒,你可能还是很贫穷,是的,正常。因为你的业要保存在阿赖耶识,经过一段成熟的时间才表现出来,所以你今生还是很贫穷,但是你来生就会有变化。我们一般对因果的理解叫异熟果,造业跟得果报是有时间的差异。但是在圆顿的止观,特别是天台宗,他强调因果叫作因果同时,你造因的时候结果就出现,就出现了。我们看他怎么说,说这个今发愿的今是约着当下。也就是说一念相应,当我们内心当中对极乐世界的功德产生了真实的发愿,这个时候你产生一个受生的力量,受生的力量;乃至于你念念地发愿,你这个受生的力量慢慢地增长、慢慢地增长。所以我们简单讲,因果是不离当下这一念心,就好像秤子的两头,你一个下去,一个就高起来。当你发愿的时候,那么这个往生的力量就当下出现。 这个因果同时的观念在很多的经典都提到。你看《法华经》经常有这种观念,《法华经》佛陀开权显实以后,使令阿罗汉回小向大,阿罗汉在观察空性的时候,他心中的愿望是要趋向偏空涅槃。阿罗汉对生命是失望的,我们看《阿含经》里面,他很少规划来生的果报,很少。他心中所想到的就是空、无相、无愿,他认为只要是生命就是痛苦,他认为生命没有快乐的生命,所以我们认为他是偏激的思想,太过悲观了。凡夫太乐观,凡夫认为只要生命都是快乐的。大乘佛法是说生命有快乐、有痛苦,所以大乘佛法叫转,这个是大乘佛法高明的地方,转识成智。小乘佛法是讲断,反正我什么都不要了,好的不要,坏的也不要。那么当佛陀用比较不二的法门来启导这些阿罗汉,说你们不要那么偏激了,当初我教你们离开三界,是因为你们有烦恼,那么这个生命本身是不决定的,你们应该再创造一个新的净土,再创造一个新的生命来摄受众生。那么这个时候很多阿罗汉回小向大,他的方向发愿改变。那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说,当舍利弗、目犍连尊者在佛前重新发愿的时候,佛陀做了一件事情:为他们授记,说舍利弗,你什么时候会成佛?你的佛号是什么?你的眷属会长得怎么样?你的国土会怎么样?讲得很清楚。诸位要知道,佛陀讲话是不增也不减,他看到什么,他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那我们会问,那么阿罗汉之前在观一切法空而对生命完全绝望的时候,佛陀为什么不为他授记呢?那表示那个力量没有出现。但是当阿罗汉在当下的时候,心中重新发愿的时候,佛陀就看到了,他的心中有一股力量的影像出现,虽然还没有表现出来,但是我们也可以说它已经生起了,是不是?你说你今天造了一个布施的业,我们也可以说你因果同时,你造业的时候,你那个安乐的果报也出现了,只是暂时保留在你的心中。 澫益大师在《灵峰宗论》讲一个公案。他说在明末的时候,有一个农夫,这个农夫他的田地跟隔壁一个大富长者的田地是相接的,这个大富长者看这个农夫的田地很肥沃,就利用晚上的时候,把他的地界标偷移了,就占用他一大块的土地。这个农夫一起来,说:“哎,这个界标怎么跑到这个地方呢?”就跟大富长者理论。大富长者财大气粗,他就不承认,农夫一状就告到官府去了。官府受了这个大富长者的贿赂,就判这个农夫是败诉。当然这个农夫心中很恨,就发了邪愿,他说:“你今生这样子欺负我,我不甘心,我来生发愿要做一只蛇报仇。”那么他这个人一发愿以后,他的生命就变化,就开始生病,他本来身体很健康,农夫一天到晚运动嘛。那么他发愿以后身体就生病了,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请医生来看也看不好。要临终的时候,把他的儿子叫过来说:“我要死了,你帮我弄一个棺材,但是那棺材不要封死,要留一个小洞。”儿子说:“棺材都是密封,怎么要小洞呢?”说:“我来生要变一条蛇,你不弄一个小洞,我怎么出来?”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儿子说:“哦,父亲发这个愿,不太好啊。”他就告诉作棺材的,作棺材的就把这个话讲出来。后来大富长者就知道了。当然古时候比较善良,他想说其实是我不对,那么就起惭愧心,就来跟他道歉,办了酒席跟他吃,说:“我对不起,是我一时的贪念,我把这块地还给你,你不要计较。”当然人家道歉他心中的怨就消失了,就改变了,心若灭时罪亦亡,所以他一改变的时候就喝酒啊,喝酒就吐,就吐出一条蛇出来。诸位你可以告诉我,这条蛇是怎么来的吗?心力不可思议,心生则种种法生,那么为什么这条蛇中间的时候,还没有完全长成就死掉呢?我们前面讲,心生则种种法生,现在是怎么样?心灭则种种法灭。 所以你今天修习大乘佛法,通达大乘佛法,你对你心中的发愿会非常慎重,你不敢随便发愿,他对你的生命会产生灵动的一种力量。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今天当我们发愿求生净土的时候,其实你极乐世界的莲花已经开始在酝酿成熟了。虽然这个莲花来接你的时候,是临终的时候才来,但是你不能否认,你每一次佛堂的念佛、发愿,点点滴滴已经在增长这个莲花的力量,只是它在临终的时候才出现而已。也就是说这个莲花的长成是平常,但是到临终的时候才出现,所以这个也叫因果同时。那么这个叫作今发愿则今生的意思,就是当下已经成就了,但是临终才出现。 好,我们回到讲义。那么这段经文等于是讲到发愿的功德。这个地方值得我们一提的,澫益大师在这一段的地方有作出说明说: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这个地方等于是佛陀劝我们发愿的第三次。前面有两次,这是第三次。那么这个地方等于是说明这个发愿是很重要。你看,佛陀讲话是不会超过三次的,三次的时候是佛陀讲话的极限。我们一般修净土的人很强调念佛,但是好像对发愿很忽略,所以这个是错误的。这个发愿的力量很大的。 在台湾有一个居士是台大毕业的,他说,他为什么考上台大?因为他以前在考试的时候,他在读高中的时候,他读高一的时候开始,他早上起床的时候脸洗好,他第一件事发愿,我一定要考上台大,发了三年的愿。他早上发愿考上台大的时候,他整个生命的灵动就往这个方向走。所以诸位你以后早上起床,脸洗完了之后,不要马上去吃饭,先发愿,我一定要往生!不要忽略这个力量,不要忽略。你点点滴滴那个力量,就是在修正你的生命。我们过去很习惯会发愿,再来娑婆世界享受荣华富贵,把今生的善业全部投资到五浊恶世,这个是错误的投资。你要有可能把这方向改变一下,我所有的善业庄严净土,往这个方向走,那么这个生命的方向调整,唯一的方法就要发愿。所以诸位我们知道,佛号是一种资粮。佛号没有方向的,诸位知道,佛号有可能会变成来生你变成大国王,也可能会让你长得更庄严,也可能到净土去。所以佛号它是一种善业,可以召感安乐的果报,但是这个佛号产生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跟你的愿望是有关系的。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赞叹发愿的功德,这个地方是绝对不能忽略的。你的发愿我跟大家讲,你不是只有在念完佛的时候,一天发愿一次,一天发愿一次是肯定不够的,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在这个修行的地方,大乘佛法有一个叫转逆缘成菩提道。大乘佛法在修行很强调“转”,就是一切法不决定,它可能是好,也可能是坏。在修圣道法门的时候,逆缘是刺激,因为圣道法门你要得到禅定,一定要有一个安稳的环境。我跟诸位讲,净土宗,你逆境越多越好,对你是越好。因为那个逆境的刺激,你刚好是正使我发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净土宗很怕什么,知道吗?身体很健康、子孙很乖、福报很大,这个非常怕,非常怕。你的修行要比别人加倍,否则你更困难,也就是说你这个环境会让你产生颠倒,常见。净土宗,福报越大,越难修行。因为你会产生迷惑,你以为永远是这样,你不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因缘,所以你会被眼前的因缘产生迷惑和陷进去,而忽略了发愿。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要提醒自己,你来生的目标在哪里,要不断地提醒自己。 好,那么这个是讲到发愿。我们看第三段。前面是赞叹信的功德、愿的功德,这以下讲到行,行动。这个行动当然,净土宗的行动,在本经就是执持名号,强调持名的功德。这个当中两段,我们先看第一段,诸佛转赞,看经文: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稀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我们把这段经文消释一下。那么这个时候佛陀招呼舍利弗说,如我释迦牟尼佛,我在这个地方,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诸佛能够去弘扬净土法门,这的确是不可思议.那么当我在称赞诸佛的时候,六方诸佛也对他们自己的弟子们赞叹释迦牟尼佛有很多殊胜的功德。那么身为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到底有什么殊胜的甚难稀有的功德呢?这以下讲出两种的特点:第一个在自利方面,他能够在这个娑婆国土,五浊恶世,这个浊的意思就是污浊的意思,这个污浊怎么体会呢?莲池大师说,你拿一个干净的杯子,你丢上泥土,再把它搅拌一下,这个杯子的水就变成污浊了,而且变成障碍,流动力没有那么顺畅,叫污浊。 那这个五浊包括了第一个劫浊,这个是个总相了,众浊交错,三灾具足,这个时候人寿从八万岁一直降到两万岁的时候,人开始有三种灾难,第一个,刀兵劫,开始有战争;第二个,有疾病;第三个,有饥饿,好,这叫劫浊。那么见浊,人跟人之间,开始有很多的邪知邪见。烦恼浊,众生的贪嗔的烦恼开始躁动不安。众生浊是讲果报卑劣,这个果报,身体健康差了,所以现在医院很多,就是病痛很多。第五个命浊,这个讲寿命短暂,有很多死亡的因素出现。那么在这么多障碍当中,娑婆世界选择了难行道来成就无上菩提,这件事情是甚难稀有,因为障碍太多了。第二个从利他的角度,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他能够在这五浊恶世弘扬佛法,这件事情也不可思议。诸位看《法华经》,在法华会上,佛陀开权显实使令阿罗汉发菩提心以后,到了流通分的时候,有一品叫作《从地涌出品》,从地涌出大菩萨。那么这个时候佛陀问阿罗汉说,你们跟目犍连尊者,你们都发菩提心了,我灭度以后,你们谁愿意在娑婆世界弘扬《法华经》呢?目犍连尊者就出来说,佛陀,我们愿意到他方世界弘扬《法华经》,不敢在娑婆世界。那么为什么呢?智者大师说,因为娑婆世界个性非常刚强,很难教育,而且一代一代,这个五浊恶世,一代比一代严重。所以诸位你如果今生不往生,你要有心理准备,它是一代比一代严重。你看你儿子不顺眼,你父亲看你也很不顺眼,就是说我们整个世界是往堕落的方向在转。很多人说,明天会更好,其实我都不相信。从佛法的角度,这句话不合乎佛法的道理。你现在是个减劫嘛,佛陀只在减劫出世,佛陀不在增劫,因为增劫是怎么样?增劫是现代人比古人好,他是后后超胜前前。所以说你生长在增劫,你不看古人的东西,因为古人比较笨。但是减劫不一样噢,古人比较聪明,他是一代不如一代,他是减劫,他是一代一代差了。所以你来生的环境、你遇到的人心,来生肯定更恶劣。所以这个地方呢,它的意思就是说,这件事情是非常困难的。 看第二段,教主结叹: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前面是六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能够走难行道,这件事情是不容易的。那么这个地方是释迦牟尼佛,对六方诸佛的赞叹,他表示同意,他赞叹的是对的。他说,我当初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没有净土法门好选择,我只好走难行道。那么这件事情在五浊恶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五浊恶世,面对苦恼众生来积功累德,这件事情的确是是为甚难,我表示同意。那么六方诸佛赞叹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完全没有谦卑地接受,这当中有深意,看澫益大师的注解,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会完全同意呢?看下一段,看最后的附表。当然,身为释迦牟尼佛,他不会说炫耀自己的能力,他是要告诉我们所有的弟子一件真实的相状,他说,若不深知其甚难,将谓更有别法,可出五浊,熢火孛宅里,戏论纷然。假设你一个净土的人,你心理上没有一个心理准备说,在秽土修行了生脱死是困难的,你以为还有其它法门可以出五浊。那么这样子在这个熢火孛,就是火烧炽盛的房子的山宅当中,每一个人等于谈玄说妙,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因为没有人能够离开三界。所以,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只有你在因地的时候,你深信了生死的困难,你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你才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对阿弥陀佛通身靠倒。这个是释迦牟尼佛在经文当中,一再强调稀为甚难的一个主要理由。 我们对佛号的归依,就是在这个困难的地方建立起来。我觉得一个人,当然学佛很多选择了,你今天学佛只是成就人天福报,那是不难,但是你要了生死就很困难。你看,有些人学佛以后,他个性变得很奇怪,都不跟他讲话,也不跟他往来,这正常的。他心理上在对治烦恼,没那么容易啊。如果说你在家的时候,你以前没有学佛,很快乐,你学佛以后还是很快乐,不正常,你根本没有在学佛,你这叫修习福报,因为你根本没有在对治嘛!所以真正在对治烦恼的时候,这个是困难的。所以你一定要深信困难以后,你对佛号才产生强烈的归依。我们之前讲过,善导大师对归依的标准是什么?第一个,你相信你自己没有能力能够出离三界;第二个,你相信阿弥陀佛可以救拨你往生净土。如果你在念佛的时候,你心中还存有一个观念,我没有佛号我还是办得到,那么佛号对你来说是可有可无,这样子不是叫一心归命,不是。 所以在这个地方讲难的意思就是说,你真实能够想要了生脱死,而你知道所有的方法都不可能,唯一的方法,这个时候你对佛号才能够死尽一切的偷心,好好地念这句佛号,这个是释迦牟尼佛说困难的主要因素。 好我们回到讲义,第十六面。这个地方等于劝行,因为我们凡夫有一个毛病,就是说,得来太容易的地方就会不珍惜。我们好不容易得到人身,又得到阿弥陀佛传承的住世,那么有时候我们就会对这句佛号,就会比较不珍惜。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在经文最后的时候告诉我们,其实这句佛号是非常重要的,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你好好利用的话,那么无始劫的生死的痛苦,会因为这句佛号而解脱。劝行是这个意思。我们看最后的结劝: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那么,佛陀讲完这部经,把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内涵交待以后,很多的天人、很多的声闻、菩萨都欢喜地作礼而去。我想你听完这部经以后,你对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意思,应该有更深层的了解。 好我们看最后的总结。那么总结,结示劝修,我们分成两段:第一段,先把前面的修学法要作一个结示。那么净土宗它是一个本尊相应法门,所以你一定是刚开始设立一个本尊的功德,就是阿弥陀佛的圣号,那么把这个圣号放在心中,当作你一个本命元辰,通身靠倒。你要告诉你自己,你今天要离开五浊恶世,这是唯一的选择,这个叫作生起不共的归依,没有第二条路了。那你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以后,你就有资格可以修行了。那么在修行当中我们分两段,第一个,静中修,对这个佛号都摄六根,一句弥陀念诵听,产生专注力,那么把这个点状的力量再净念相继,十句成片三三四,产生一句佛号的一个力量出来,这个叫作一心。那么什么叫不乱呢?就是你在历缘对境的时候、妄想生起的时候,你能够转念念佛而调伏妄想,使令妄想消灭,佛号独存为止。 这个地方我们要说明一下,这个地方前面都说过了,我们在临终的时候,有两种力量,第一个叫随业往生,业力的因素不可忽略。所以临终的时候,你绝对不能睡着,你临终的时候,这个人已经昏迷状态,就完了,就完了,因为你不能随念的。所以一个修净土的人,他的特点,临终一定头脑要很清楚,心里要很清楚。所以临终的时候不能够打吗啡、打昏睡剂,都不可以的。临终的时候你的心只要一睡着,那你的生命只有一种情况,随业力来引导你,不可能感应道交了。净土宗是随念往生,当业力还没有现前之前,你心中要有一个正念力,就是对阿弥陀佛的信愿持名,那个念力要出现。而这个念力是怎么来的呢?是你平常栽培的。 我们前面讲到念佛有两种功德,第一,你要先成就一心,再成就不乱。我们的心本来是很多妄想,那你在妄想当中建立佛号,刚开始的时候,诸位要知道,你刚开始在念佛的时候,不要在烦恼当中念佛,很多人平常不念佛,遇到烦恼再念佛,那根本不可能。你刚开始建立佛号是怎么建立的,诸位知道吗?你到一个没有吵闹的地方,把冷气打开来,身体健康,心情非常愉快,没有人刺激你,这个时候心平气和,这个是念佛的时候。先把这个佛号的军队建立起来,建立一心,然后再把这个一心的力量,慢慢慢慢加强以后,历缘对境的时候,才用这个佛号来调伏烦恼。有些人念佛不静中修,就历缘对境,这个花那么脆弱,你就拿到台风上去考验了,一下这个花就打倒了,你永远不是妄想的对手。你是一定要找一个没有敌人的地方,去把军队训练好了,单兵操练好了,再跟敌人作战。你怎么一个农夫找过来,就跟敌人作战呢?那不是无谓的牺牲吗?所以念佛人一定刚开始要有定课的,你一定是在心平气和的时候,静中修,把这个佛号在心中慢慢慢慢地建立,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专要他专,建立一个力量,一心的力量,等到烦恼来的时候再慢慢地对治它,这个就是说静中跟动中都很重要。 好我们看甲二的举颂劝修。这以下我们举出两个偈颂,第一个是有关信愿,就是一种观照,我们修净土的人,应该怎么样来正确地观察生命。第二个是讲持名。先看信愿,我们看偈颂: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我们修净土的人应该怎么样来正确地看待人生才是比较完整?我们习惯性看人生,佛法是把它分成三段,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样才正确,你完全看现在是不对的。那么怎么看待过去呢?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我们过去,委,这个委就是丢弃,我们因为死亡丢弃很多尸体,这个尸体就像须弥山。我们因为生死别离所流的泪啊,像四大海这么多。换句话说,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们已经经历了无量的生命,而每一个生命都带来很多的老病死的折磨。换句话说,我们, 过去因为每一次生命的一种错误的引导而付出了痛苦的代价。这个是回顾过去已经受了很多冤枉的痛苦,当然过去是不能改变的,只有未来可以改变,但是过去可以给我们得到一个警惕。 我们看看现在,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这句话很重要,特别是福报越大的人这句话越重要。你要修无常观,你无量过去,你过去很辛苦,点点滴滴啊,做义工,做慈善事业,这些善业今生都表现出来了。但是我必须提醒大家,这个相貌只是你今生才出现,来生不一定会出现。那只是昙花一现,你不要当真啊!所以你怎么观察呢?你观察它是生灭变化的,这个是你不能控制的,你根本抓不到的,所以说你对眼前的这个安乐的果报,你千万不要起颠倒,那只是一个做一场美梦,如此而已,对现在的观察是无常。 好,那么对未来怎么观察呢,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假设我不了脱生死,我过去有两种选择,第一个,做人天,如果善业起现行,你到人天;假设是恶业起现行,到三恶道,总是不能够离开三界的轮回。这个生死是没有一个了头的。所以你看看过去,就像我们一个人到大海的正中央,往过去是一望无际,往未来望,可怕,这个大海还是一望无际。你不解决没有人可以帮你解决的。所以这个怎么办呢?当我们从现在跳脱出来,看到现在未来,我们开始下定决心,不向此身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你一定要告诉你自己一个观念,今生是最有可能成就的,你今生放弃了,你以后的机会更糟糕。所以讲今生得到人身,又遇到净土法门传承的住世,又没有太大的灾难,刀兵劫,没有发生战争,这个时候可以说是整个因缘成熟,所以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把握机会。你现在还有选择的权力,等到你投胎以后你就没有选择的权利了,你这个权利就丧失掉了。 我们看下一个偈颂: 一句弥陀法中王,无边妙义广含藏。十念往生成正觉,不在世间论短长。 当我们发愿要求生净土,应该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我们完成这个愿望呢?就是佛号!这个佛号从跟弥陀感应道交的角度,它是最殊胜的,因为它直接地契入弥陀的本愿的功德。所以说它是具足无量光、无量寿,无量的含义,只要临终的时候你能够达成十念的正念,就往生成就佛道。事实上不要把世间的富贵、眷属看得太重要,这都是暂时的因缘。从这个偈颂,我们意思就是说,我们面对生死的问题,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个你选择面对,第二个选择逃避。我感觉很多人对生死问题是逃避的,反正一天过一天,我今生先修一点善业,先把来生安顿好再说,来生以后干什么先不管。诸位要知道,从这个减劫的实际情况来看,你越晚处理生死的问题,你越难处理,越难处理。你来生会比今生困难,再来生又比来生更困难。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告诉我们,要作个警惕,你今生真地要做出正确的决择。 这个经文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阿弥陀佛!我们回答几个问题。 师父您好,念南无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有什么不同? 这两句话从功德来说是完全一样的。南无是归依,它的本质还是阿弥陀佛。但是我的建议是这样,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我建议你先念六字的,初学者。因为这个南无有归依的时候,会加强你的专注。所以我们一般进入佛堂的时候,你看我们刚开始拜佛的时候是念六字,那慢慢慢慢心静的时候转四字。所以一般来说,刚开始的时候先念六字的,那么念到心比较静才转四字的。但是有一个地方要注意,临终的时候,只念四字。因为临终的人心力已经很薄弱了,你念六字他负担太大,所以临终助念只能够四字。但平常用功的时候先六字再四字,是有不同的。 临终十念该念南无阿弥陀佛还是阿弥陀佛,佛才会来接引,否则是菩萨来接引? 佛来接引,菩萨来接引,不是念几字,那是看你的资粮力。不过,我们讲十念,有一个是平时的十念,就是宋朝尊式大师的晨朝十念,那个晨朝十念是念六字的,你早上是念十口气的,他念六字,但临终的时候十念是四字的,临终是四字的。 前几天,您提到说愿力强可以盖过业力,那这业力在往生净土后是消除呢?还是还要受报? 这业力,我们讲果报有两种,一个是总报,一个是别报。我们不要说往生,这忏悔道理也是一样。你说你造了一个罪业,你造了杀业,假设你造了杀业,你忏悔,请问你的业有消吗?我们这样子讲,你造了杀业,你杀了一个畜牲,杀一条狗,你造了一个杀业,你有两种果报,诸位你知道吗?第一个,总报,三途果报;第二个,你跟他有别报,他看到你会很生气,以后看到你会很生气。那么,你忏悔是忏什么呢?忏除总报,别报不能忏除的。你看佛陀的时候,都还有一些婆罗门要害他,这是别报,因为别报不是你单方面可以处理的,你跟他的互动。所以你往生净土也是这个道理,你往生净土以后,你所有三恶道的果报全部消失了,但是你来到人世间的时候别报是在的。当然你是法身菩萨,所以你那个无住的力量很强,受报跟没有受报是一样的。所以,往生净土是消除了总报,消除了总报。 回向可否回向十法界一切众生,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可以的,可以的。我想回向文很多了,你看莲池大师的发愿文,还有这个发愿文。但是我告诉大家,你往生净土的人,你回向,两个原则:第一个,往向回向,第二个,回来。你不管用哪一个文发愿,或者你自己编一个发愿文都可以,但是你的内容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愿生西方净土中,你想要去;第二个,你还要再回来,如果你忽略了回来这个回向,你以后一定会后悔的,你到净土你一定会后悔,因为你只有上求,没有下化。所以一般的回向,真正你看所有的回向文,刚开始去的时候成就无生法忍,然后一定回来,广度众生满菩提愿。因为一个法身菩萨积集资粮是在众生世界,菩提属于众生,所以这个你在回向的时候,你因地的时候就不要有差错,一定要有两个方向的,往、返就对了。里面怎么写都不重要,你就是有两种意思就够了。 重复的地方我们就不回答,所以要过滤一下。 我们在浴室或厕所的时候可以念佛吗? 可以。印光大师说不要出声就好,你在不干净的地方可以,但是心中默念,干净的地方才出声。 我们都是日常持名号,我们还需要常诵《阿弥陀经》吗? 这个《阿弥陀经》是要诵的。因为你这个观照力,我刚刚讲过,佛号没有观照力,这个佛号念久了以后,你不知道这个佛号要去哪里。我们的佛号是在哪一个地方念,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内心中念。我们的内心本来就有一种力量,我们的佛号不是放在一个干净的地方,诸位知道吗?我们的心中本来就很多力量,就好像说你这个人本来就有病,你不定期吃药,你不定期吃药,这个病就发作了。你《阿弥陀经》长时间不诵,你就忘了净土的存在了,就活在现在娑婆世界这种境界了。所以我觉得你,《阿弥陀经》即使不是每天诵,你起码一个礼拜诵一次,起码!提醒自己你的归依境在哪里。所以这个《阿弥陀经》是一定要诵的。 一个已经发愿往生的人却死于心脏爆发,他有可能往生净土吗? 一个人如果是临时发生车祸,这个往生净土的困难度会比较高,因为他必须要随业往生。那么表示这个人如果说临终的时候,不需要助念,不需要开导往生,那就是这个人已经净业成就了,他这个树已经是往这个地方走了。那这个困难度高,困难度很高。他临终不管什么情况都往生的,那就是祖师讲的净业成就,他心中的愿望已经完全被他完全统一了。我们一般人都是要靠助念往生的了。我们的心一般都是不决定啊,不决定。可能对娑婆世界也贪恋,对极乐世界也好乐,临终的时候善知识出现,给你开导,唉,把正念加强起来,往生了,所以我们一般都是随念往生。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死于非命,这个往生的困难度就高很多了,就高很多了,那就是随业往生了,就不是随念。 请问众生因为业果的召感而有不同的惩罚,这个戒律是冥冥中就有的吗?还是释迦牟尼佛订的?如果是释尊订的,他老人家一向慈悲为怀,为什么不订一个宽松一点的戒律,好让娑婆世界能够少吃一点苦头? 你可能把因果跟戒律搞错了。因果是世间上宇宙间的一个存在的轨则,这个轨则不是谁去创作的,不是佛陀发明的。你造了善业,你自然召感安乐的果报;你造了罪业,你自然召感痛苦的果报,这叫因果,这就不是谁定的。那么释迦牟尼佛看到因果以后,他害怕我们堕三恶道,所以安排了一个戒律,这个戒律是佛制定的。这个戒律是干什么的?趋吉辟凶用的。你是一个小孩子,这个地方有水沟,你根本不知道,佛陀把这个水沟划一条墙壁,你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地方,不要走过去。你说佛陀制订戒律对不对?是对的嘛!他给你划一条线嘛!我们的身口意的行为一定要有一个准则嘛,就是说你这个活动,画一个圈圈,哪个地方可以坐的,你这个地方可以活动,你出去外面就有毒蛇咬你,你要小心,他画个圈圈嘛。其实这个戒律是保护我们嘛!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这个戒律就是说一个保护伞,你离开这个戒律,你就有危险,是这个意思。 我们超度的对象如果已经做人,那么会因为我们的超度而生活得更美满? 有帮助,还是有帮助,但是总报没办法改变。 请问师父如果一个人生前的时候,发大愿往生净土,只不过是临终的时候一时差错去不了,那么在超度的时候可以帮他往生西方吗? 这个人本身求生净土,但是一时错乱。总而言之,你如果讲超度,因为他往生了,你一定要在他面前。他要求生净土,他唯一的可能性就是他的心要跟弥陀感应道交。如果你超度,他完全不知道,他不可能求生净土,这个只是叫善业的输送而已。就是说,你一定要开导让他心念转变,跟弥陀感应才有可能。 临终的时候假设你登记了器官的捐赠,在这种情况之下器官被切割的时候,如何保持一心不乱? 这个就不容易了,不容易的。净土宗好像并不是很强调临终的捐赠器官。你诸位看看印光大师的临终三要,你就知道。第一个,遇到临终的第一个,善巧开导,安慰、开示。这个临终的人,我跟你保证,一个人临终的时候,都是心有千千结。内心当中妄想,死亡将到来,前面的生命没有出现。开导、安慰。第二个,换班念佛。第三个是什么?切戒搬动、哭泣。不能搬动呐!你在切割器官的时候,是被切来切去,那不是搬动而已嘞!除非你内心当中起大布施心,全部舍掉,发施舍心。我们不是说捐赠器官不对,这是一个布施法门,我把东西施舍给别人,问题是你做的时机对不对,这是个问题了。就是这个,法要契机。你在临终的时候,你多生多劫的修行就看临终的时候,你有需要在这个时候切割身体吗?有没有这个需要?你就是要考虑看看,还是你到净土以后,再回来再做,就是你自己考虑清楚。 请法师慈悲,受了五戒以后,有尽力在持守,但是因为嗔心跟贪心时常生起,为何还会因为变动烦躁不安,为何控制不住狂乱的心? 你如果说是控制不了狂乱的心,应该你持五戒之前就有狂乱的心了。狂乱的心是这样了,我想一个人内心会狂乱,一定是你的生活圈太复杂了。当然我们讲内因,前生的烦恼重,但是烦恼没有外境的刺激也不会生起的。所以,如果说你今生求生净土,我建议你,做什么事情见好就收。你今生如果要活得叱咤风云,要很多很多荣华的意境,其实对往生是障碍的。生活越单纯越好。所以说你这个狂乱的心,当然,外境是一个因素,你要减少你的外缘。当然有很多对治的方法,但是你,最重要我们昨天讲过,不随妄转。妄想很多,你尽量不随它而转,久了以后它慢慢淡泊下来。 请问修习净土法门,而上《菩提道次第广论》,依止上师,是否有冲突? 《广论》在台湾也是很流行。当然《广论》的道次第很好,但是就是说,这个《广论》的方法当然都可以用了,因为你厌离娑婆,它对出离心都有帮助。但是你这个发愿要注意,你依止的上师他教你发的愿要注意,修净土的人他不是求增上身的,他先到净土去的。这是一个发愿的问题,我是觉得法门没有冲突,可以帮助的。 请问师父,有道教人往生的时候,是烧房子烧汽车给亡者,那么这些亡者能够得到吗? 他不一定得到的。你今天要烧给亡者,除非你确定他在鬼道;他在天道你烧它没有用,畜牲道也没有用,只有鬼道有用,那你就知道他到鬼道去了,这第一点。第二点,在古德的开示当中,你烧给他,有大力的鬼会来抢,所以不保证得到,不一定。我看你是持往生咒比较好。不一定可以得到。 人往生以后,家属购买大量的阿弥陀佛往生纸来烧给对方,请问对往生者有帮助吗? 我不知道我们现在很多人喜欢要烧东西的。其实这个都是,我不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佛法都是用心中去念的,烧东西这是什么意思?所有的善法都是要有明了的心来带动,才叫业。什么叫业?心为业主。你看树上掉一个苹果下来,打到一个人,这是什么业?诸位知道吗,是善业,还是恶业,还是无记业?无记业啊?它不是业!它根本就不是业。树没有心识嘛!你今天用录音机放佛号,录音机会往生吗?它不会嘛,它没有明了的心识嘛。所以我们讲心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佛号要产生力量,必须在一个有明了心的状态之下,有一个有心的东西去忆持它,这个佛号的无量光、无量寿才会启动。你拿一张纸把它烧了,你心中烧的时候打妄想,没有用的。你宁可持往生咒,专心持往生咒回向给他,比较实际,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所有的业忽略了心的力量,这个业就不算是业了。所以这个地方大家要知道,造业造业,你不要以为你身体可以造业,身体是个工具,是你的心在造业。 修净土的早晚课应该怎么安排? 早上我觉得,早上的心比较静,所以你看我们,我们一天当中,早上的心是最清净,早上多拜佛、念佛。心越寂静,你的法门越简单。你到了晚上,一天当中,上班啊、人事啊,你的心已经累积很多的妄想,到晚上可以用诵经的。因为妄想太多,你只是用简单的法门摄不住,所以晚上可以诵《阿弥陀经》。早上多拜佛、静坐,你看我们早课都是拜佛、持咒,早上;诵经都是在晚上,因为你晚上的时候心比较散乱。 好,差不多了,那么其它都是重复的。我们这次的课程《阿弥陀经》,就到这个地方,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阿弥陀佛极乐国衣食自然,住的房子是七宝宫殿,地下是琉璃地,路上铺的是黄金,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他们的生活环境。阿弥陀佛、诸大菩萨、极乐世界的天人,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极乐世界的人,容貌、相好都跟阿弥陀佛相同,所以那个世界是真正平等的世界。信愿行,是佛教给我们往生西方净土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念佛念到烦恼刚刚伏住一点点了,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你自心变现的,娑婆世界也是自心变现的,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